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泸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沿途经过湿地公园、大鹿岛、大孤山等9大景区,即使不去景区,一路上也可以看尽鸭绿江的秋色,江河日下,分外美丽。

    ②梁家辉是个出色的多面手,各类角色都能驾轻就熟,变化丰富,可塑性相当强,是演技精湛的实力派。

    ③明智者应以开阔的胸怀对待人生,以乐观的心情对待苦难,胸怀豁达开朗。无故加之,不怒;猝然临之,不惊。心平气和,随遇而安,不为苦难所害。

    ④这篇文章漏洞百出,并且多处用词不当,被编辑视为不刊之论,只能退稿处理。

    ⑤某艺人参加burberry大秀,在接受“新浪时尚”采访中,他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地讲起了自己参加过的四次大秀的经历。

    ⑥一边是风流倜傥而品行高迈的众名士,一边是千娇百媚面又冰清玉洁的众小旦,对月吟诗,清歌妙舞间,所存唯有一份爱美之心而已。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 2、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渔于江渚之上 ④侣鱼虾而麋鹿

    ⑤火上足以也 ⑥余冠之岌岌兮

    ⑦常以身蔽沛公 ⑧封之

    A. ①④/②/③/⑤⑥/⑦/⑧

    B. ①④/②/③/⑤⑥/⑦⑧

    C. ①④②/③/⑤⑥/⑦/⑧

    D. ①④/②/③/⑤⑥/⑦/⑧

  •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高居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②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③菲律宾借纪念独立日116周年挑衅中国,对于中国的忍让,很多人不理解,可是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的解读,让他们豁然开朗,不时鼓掌。

    ④李白时常放浪形骸于权贵之间,一方面是他狂放不羁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仕途失意带给他的愤懑。

    ⑤食品安全方面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堕入了彼此加害的怪圈。

    ⑥小说家就像修行的人,虽然穿梭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不管事态如何变幻,他们都安之若素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 4、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因击沛公于坐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⑩毫毛不敢有所近

    A.①③⑥⑦⑨

    B.②④⑤⑦⑩

    C.②④⑥⑧⑩

    D.①③⑤⑧⑨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杰出的政治家,品味某些大国领导人的行为用语,就能预知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向,即所谓一叶知秋

    B.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C.该单位的领导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于是上行下效,到处显出蓬勃的生机。

    D.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不喜欢他。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屋·父亲

    李翰

    父亲走了以后,老家临街的两间平房,屋顶也披离下来。毕竟有三十多年房龄,风雨侵蚀,那些桁条、椽木,也渐渐走到生命的尽头。父亲买下这块宅基地的时候,也就是两间白灰小瓦的平房,年深日久,破破烂烂。父亲看中的,主要是屋后的一大片荒山。读书人似乎都有个陶渊明情结,父亲是“文革”早期的大学生,那个年代算是高知了。有一方自家的天地,既给子孙留下恒产,又可以种种花草,养些鸡鸭,闲暇时安静地读书喝茶……这块地,最宜作他的归田计。

    父亲胼手胝足,前前后后差不多忙活了六七年,起了两层砖混小楼,搭建了两间平房。

    原宅高耸的古砖院墙,青铁皮的实木大门,都还保留着,整体看起来,颇有几分气象。父亲又种上竹子、香樟、蜡梅,以及桃、杏、梨、枇杷等果树,沿着屋基脚,则栽种了一簇簇月季。

    每年春天,都是从竹外的杏花开始。粉薄的花瓣,透射着阳光或露水,蜜蜂也忙碌起来,小狗绕树追逐它毛绒绒的短尾。①杏花败,桃花开,一场雨后,竹笋悄悄钻出地表,香椿在枝头探出新芽。我们用长长的竹篙,绑上铁丝钩,咔嚓,咔嚓,香椿芽一爿爿掉下来,青莹润泽。弟弟从鸡窝里摸出几枚刚下的鸡蛋,母亲捏着鸡蛋,在锅沿上一磕,两指一掰,鸡蛋便在油锅里滋滋作响。煎到五分熟,加入香椿芽,一股说不出的清香,立刻从厨房弥漫开来。

    春暮夏初,月季绕着屋角绽放,熏得人犯困,天渐渐热起来。街坊有位退休的房老师,总来我们家纳凉。他写得一手好书法,还能作诗。他一边写,一边哼唱着,都写好了,再摇头晃脑,用他那枞阳腔从头到尾高声吟诵一遍。父亲很喜欢和房老师往来。一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楹联至今还挂在家里。

    房老师90年代中期去世,父亲很是伤感。大概也就是那时,父亲开始学写古诗。王力的《古代汉语》第三册介绍格律诗写作,有关平仄、声韵的书页,因经常翻阅,纸张尤为暗黑。渐渐有一些诗友来往,父亲必引进家里,听人家夸他的院子,称赏着彼此的诗作。待客人一走,父亲便任情评骘起来,这个人用词俗,那个人多处出律,总之,都不如他的诗好。

    大学一二年级,经常收到父亲的家书,慰勉学业。那些信文乎文乎的,我仿佛能看到他写信时陶醉的神情。后来读到《围城》里方遁翁写日记,不禁莞尔。读研时,我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扰,还是习惯回老家休整,在那里汲取力量和信心。②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酽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父亲见到我,眼睛便会亮起来,整个人也松弛、舒展开来,似乎屋子一下子变暖和了。

    我自离家读书,每次回来都呆不了几天。父母守护着老屋,在我们看不到的时光里慢慢变老。2014年6月24日,周二的凌晨,母亲打来电话,父亲走了。

    我的山塌了。

    他走得静悄悄的,除了亲戚与生前友好,除了庭前垂头饮泣的吊兰,没有人关注到他的离去,也没有人来分割我的悲伤。父亲的离去,让我明白,原来我最在意的,是他的欣慰与骄傲,那才是我获得存在感的根本。

    中年伤于哀乐,因凋零之场景,将不断上演。这是生命的残酷,也是生命的仁慈。那边的世界,积攒着此生最珍贵的情感,有我们最爱的人,当我们临近谢幕,将不会孤独和恐惧。此生亦可恋,是我们又做了父亲、母亲,在人间播种了下一轮的爱。除了一掷乾坤的大人物,万千众生都是一样的琐碎、平凡,父母与子女,是我们在尘世扑腾的最大动力。

    这五年里,长长短短,也写了不少文字,却不曾为父亲正经写过一篇。近来始渐渐明白,既然以文学为主业,父母儿女、兄弟姐妹,村口的阿牛与邻家的小芳,那些川流不息流淌在时空中,却消失于历史的芸芸众生,才是我应该去关注、书写与研究的——小城的高楼络绎拔起,道路越来越宽,老一辈的痕迹被日渐吞噬,仿佛我的父亲,还有同时代众多离开的人,不曾生活在这里。不过,没有关系。历史所遗忘的,都收纳在文学的容器里。更确定的,是老屋还倔强地站在那里,被高楼环绕,而仍未湮灭。便宜门4号,晚上一合眼,我就能梦到。

    即便有一天,这一切都消失了,“父亲”作为一个文学的共名,也将以近似的形象和温度,在天下儿女的心中永生。

    写于己亥清明前。

      (摘编自2019年4月5日《文汇报·笔会》,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清明前撰文纪念父亲,既传递了传统“孝道”的情感价值,也突显了“慎终追远”的社会意义,是对传统价值观念有意识的继承和传递。

    B.文章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老屋这一具象的变迁,串起对往事的回忆,承载对父亲的追忆怀念,寄托对父亲的哀思。

    C.父亲和房老师以及诗友交往,写古诗,品楹联,彼此称赏,相互唱和,散发着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

    D.作者把对父亲的怀念上升到对平凡人的敬意以及对文学力量的信心上,这其中包含了一位文字工作者的责任意识。

    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杏花败,桃花开,一场雨后,竹笋悄悄钻出地表,香椿在枝头探出新芽。

    ②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酽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

    3对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你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的主旨句(表现作者忧国伤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 8、补写出空缺的部分。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

    (2)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_____________

    (3)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5)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_

    (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5)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戴望舒《雨巷》)

    (6)      ,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再别康桥》)

    (7)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8)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9)复为慷慨羽声,          。(《荆轲刺秦王》)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惨淡的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女子青春年华,容颜润泽,暗示女主人公和之间浓情蜜意的两句是:  

    (2)《诗经氓》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在文中集中体现这种鲜明对比的语句是:  

    (3)《诗经氓》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__

    (4)《涉江采芙蓉》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却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    

    (5)《兰亭集序》中,作者写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①冠中秋。骚人②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①画栏开处:化用李贺“画栏桂树悬秋香”的诗意。②骚人:指屈原。屈原《离骚》中以众多名花珍卉喻君子美德,桂花却没有提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前两句直接写出桂花色淡形柔而香浓的特点,为下文评论桂花的品性作了铺垫。

    B.词人认为内在美更重要,只要味香性柔,何必需要浅绿或深红色这些外在的华美东西呢?

    C.下片前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梅、菊来衬托桂花的高贵,表达出词人对桂花的赞美。

    D.这首词借物抒怀,以艳压群芳、情操高洁的桂花来暗示词人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感伤。

    【2】这首词下片的用典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熊概,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太宗。

    D.“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悬壶、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熊概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押送至京城。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5】皇上升任熊概为大理寺卿的原因具体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校园里的春天,有着独特的美好。请你选择春天校园里某一时刻的一处景象进行描绘。

    要求:描写具体,语言生动,不少于1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