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迪庆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有一书生有一下联,想了好多年都没找到合适的上联。一天傍晚偶见一渔翁垂钓江边,灵感大发,上联顺手拈来,知道他的上联是什么吗?(   )

    上联:  

    下联:落笔意连四海春

    A.收竿肩挂一壶月 B.下竿钩触一江天

    C.垂钓江沉一轮月 D.收竿钓起数条鱼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大(kuǎn)   (hé)   霜(pī)     南(fán)

    B.序(xiáng) 畏(sī)   (yú)   (shèng)

    C.然(huō)     兽(qiàng)     生(zōu)   肩(zhì)

    D.孙(páng)   (quán)     尔(kēng) 基(qiǎng)

  •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

    B.我们荣幸地莅临母校参加校庆,真是感慨万千。

    C.明天我准时到府上拜望,请务必在家恭候。

    D.令尊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真令人羡慕。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________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②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________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③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________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的。”

    A. 启示  傲然  颤抖   B. 启事  傲然  颤动

    C. 启示  毅然  颤动   D. 启事  毅然  颤抖

  •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 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唐代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其作品《 卖炭翁》《 石壕吏》《 琵琶行》 均体现现实主义风格。

    B.中国古代史书有多种体例, 主要有编年体( 如《 左传》)、 国别体( 如《 战国策》)、 纪传体( 如《 史记》) 等,有些史书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C.鲁迅的名作《 祝福》 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 彷徨》, 小说中祥林嫂、 柳妈、 鲁四老爷等人物生活的典型环境——鲁镇, 是旧中国的缩影。

    D.讽刺喜剧《 威尼斯商人》 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 该剧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 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神话源远流长,它不仅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也为中国文学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对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中国古代神话的口头叙事形式也成为叙事文学体裁如小说等的先河,不少神话直接为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创作题材。

    神话为各类文学作品提供素材。如《逍遥游》之鲲鹏变化,《应帝王》之“凿破混沌”,这两则神话为全文抹上了变幻奇诡的浪漫色彩。至于曹植采用洛水女神宓妃的形象,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洛神赋》,更是利用神话素材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创作。用神话入诗的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比比皆是,如《诗经·大雅·生民》描述了后稷的种种神迹,楚辞《离骚》中各种神灵纷至沓来。

    中国古代神话在表现方式、创作手法等方面为文学创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中国神话在构造上和基本意识上的特性,成为决定中国抒情文学构造和风格的最根本要素。神话原始的质朴性、地域性、时代性,为中国文学叙事抒情的传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它奇特的幻想、生动的情节以及夸张手法的成功运用,都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庄子创作的《逍遥游》《德允符》《大宗师》等散文,都出现了很多幻想,笔下的蝉、斑鸠、小雀、树、蛇、鱼,都会说话,这些丰富了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屈原《离骚》中纯洁高大抒情主人公的出现,大胆地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形象地糅合,发展了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使之成为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唐代李白的诗歌,借鉴神话中的浪漫手法,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方式,使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高度统一,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神话中的各种精神和理想抱负为以后的文学提供了借鉴。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对后世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屈原对清明政治的追求,陶渊明对桃花源式的乐园的向往等。

    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孕着浓郁的情感因素。这些神话意象在历史中固定下来,通过文化积淀,在一代代人的心底流淌,并总是不失时机地通过各种形式,在后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神话对于文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文学家的素材,更为重要的是,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神话原型的作品,都可以把作者或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那种深厚的情感体验之中,从而缓释现实的压力,超越平凡的世俗。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要比它作为素材的意义更为重要。当屈原在现实世界中屡遭打击而悲苦无依的时候,他就毅然地转向古老的神话:龙凤结驷,巡游天界,四方求女。是神话世界巨大的力量,使他从现实世界中超越出来,支持他的人格,抚慰他心灵的创伤。同时,由《离骚》所抽象概括的某些意象,由于它深沉的神话背景和屈原创造性的提炼,而成为一种稳固的神话原型,在中国文学史上,在一代代作家的笔下传递。

    (摘编自《谈谈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等相关文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神话的题材和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世界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B.神话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影响更为突出。

    C.神话原始的质朴性、地域性、时代性,为中国文学叙事抒情的传统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础。

    D.神话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有着浓郁的情感,是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引入话题,接着概括介绍中国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然后逐层展开论述。

    B.文章说理透彻,举例丰富,虽然有的例子被多次运用,但因角度不同并无累赘之感。

    C.文章不仅论述了中国古代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论述了其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

    D.文章末尾总结全文,表达了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要比它作为素材的意义更为重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话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对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B.曹植的《洛神赋》是作者第一次利用神话素材进行的成功的创作,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C.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是古代神话中体现的人文精神和先民的理想抱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D.运用了神话原型的作品,可以把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之中,从而超越世俗,缓释现实的压力。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一文中表现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表达作者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4)《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____________。表明全篇中心论点的句子:____________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十二章》中体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或富有新事物必然寓于旧事物中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国家常常招致灭亡的外部原因。

    (2)《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交代送行者的装束,预示这将是一场生离死别;“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以眼前之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全文,极写游赏之乐,以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4)苏轼《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徒增离人伤感。

    (5)辛弃疾《破阵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描绘了士兵们享用将军分给的烤肉的欢乐情景,表现了他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 10、名篇名句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揭示主旨,表现了诗人的高尚节操。

    (2)《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3)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今人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抒发年岁将老、功业未成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定风波》中最能体现苏轼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一样驰骋疆场。

    (4)李清照的词喜欢用“瘦”字。《醉花阴》中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凄苦的哀愁浸满了词人的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痛……词人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了,概括得尽?

    (6)柳永《望海潮》中表现西湖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雨霖铃》中表达:“今宵的酒醒时恰是明朝舟行远处”,又用杨柳、晓风、残月来渲染作者感伤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八个意象,抓住深秋景物特征,营造阔大明净的意境。

    B.颈联点明诗旨,诗人在“悲秋”中慨叹羁旅漂泊、暮齿衰疾,自怨自艾。

    C.尾联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更因病断酒,悲愁难遣。

    D.本诗前四句景,后四句情,八句皆对,一气贯穿,只觉悲凉,不嫌呆板。

    2本诗尾联中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两处运用的共同意象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两处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

    3本诗是杜甫客居夔州时登高所作,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就本诗写一则短评,150字左右。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墨池记

    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以于溪______________ ②有池洼然而方_______________

    ③以其意于山水之间____________ ④教授王君盛恐其不___________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①临川城东 ②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王君之心 ④其亦欲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3与“有地隐然而高”句法特点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

    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渐见愁煎迫

    C.并以为国人之赌兹编者勖

    D.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5“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写法多样,它可以写景抒情,如《_____________》等,也可以____________,如《核舟记》等。本篇记通过记墨池遗迹,指出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同时又借此勉励求学的人只有专心致志,努力上进,才能有所造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请按要求完成作文。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