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句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③黄鹤之飞尚不得 ④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③④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微信在“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中新增的“最近一个月”,网友纷纷点赞:三天嫌少,半年嫌多,一个月刚刚好。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D.针对网友用恶搞的方式杜撰名人名言,最近上线了“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测系统”,网友可以通过检索“鲁迅说过的话”,查看名言是否为鲁迅所说。
3、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亦泛称学校。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C.“四书五经”中“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D.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2017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委在中国文明网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西宁市 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B. 经过多年努力,绿色创建活动已经成为青海省环保事业发展的组成部分,为推动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加大全社会生态文明整体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C.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市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艺繁荣兴盛—2017年西宁市学生戏曲大赛》决赛于11月19日在青海美术馆群星剧场举行。
D. 近日,温州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黑客攻击窃取国内航空公司网站信息案件,窃取了30 多万条航空票务类公民信息和大量账号、密码信息。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部队整齐,旗帜鲜明,平买平卖,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交口称赞。
B.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无可非议。
C.弹棉花、补锅钉碗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行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D.6月8日,波兰和希腊将上演揭幕战,拉开欧洲杯的大幕,为了看球赛的实况转播,小赵早早就打开电视,目不交睫地盯着荧屏。
6、“狼外婆”
佚名
十岁那年,我还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父亲是科研所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是大企业的部门经理,我是他们的心肝宝贝。可是一夜间,我从天堂跌到了地狱——父母因飞机失事双双遇难。几天后,一个五十岁左右恶鬼般的老太太来到我家,姥姥和姥爷让我叫她“奶奶”。看到这个老太太,我有些害怕,她简直像极了童话故事中那个狼外婆。
姥姥和姥爷把我交给她,扭头就走,根本不管我的哭喊。她凶狠地训斥我:“哭啥?没骨气,他们是狼!”她麻利地给我洗脸,又找出干净衣服帮我换上,然后做了饭菜端上来。看我不动筷子,她恶狠狠地骂:“不吃就饿死。”
几天后,姥姥带着姨妈和舅舅,指挥搬运公司的工人对我家进行大扫荡,只留下了我的衣服。“狼外婆”一声不吭,搂着我冷冷地站在一边。可当姥姥凶狠地跟她要房契,舅舅和姨妈用狼一般的眼睛瞪着她时,她冲进厨房,拿着菜刀,凶悍地叫骂起来。姥姥、姨妈和舅舅们在骂声中走了。“狼外婆”扔下菜刀,狠狠地吐了口唾沫:“狼!”
辗转跟着她来到农村二叔家,一个小姐姐躲在门后,仔细地打量着我。后来我知道她是二叔的女儿,叫“丫丫”。二叔毕恭毕敬地端来一碗凉开水,她一口气喝光,抹抹嘴,朝二叔瞪起眼睛:“听着,这就是你亲侄女小小,她爹妈死了,咱要拉扯她,听见了吗?”
“哼!羊腿能安到狗身上?”一个面目凶狠的年轻人小声嘟囔。丫丫悄声告诉我,这是三叔。我害怕地看着三叔,真担心他把我赶出去。
我来到她住的偏房。屋子很简陋,四面墙黑黑的。房间里只有一张破桌子和一个看不出颜色的柜子,柜子还上了锁。
我把父母和我的合影拿出来,一边擦一边掉泪。她看到了,突然抢过去,从裤腰上解下钥匙,打开柜子,把照片扔了进去。我恨透了她,我发誓:长大了,一定要离开她。
我想父母,经常夜里偷着哭。看看父母的照片成了我的奢望。有一次,趁她换下裤子到外面做活,我从她的裤子上解下钥匙,悄悄打开柜子。她旋风般冲进屋子,推我一掌,狠狠关上了柜子。二叔发怒了:“妈,小小还是个孩子,你咋就不能疼疼她?”面对二叔的怒火,她忧伤地看着我。
周末傍晚,我回家一进门,就听到她凶狠的骂声:“滚!我没钱!”三叔站在院子里,怒气冲冲:“谁不知你把小小家的财产独吞了?那房子就值几十万!你还说没钱?大哥不是你儿子,她也不是你的亲孙女,我可是你的亲儿子……”“狼外婆”站在偏房中间,手哆嗦着,想卷烟却卷不上。看到我,她眼睛亮了一下:“你要像你老子那样有出息!听见没?”高考结束,丫丫考上本省的普通大学,我考取了我家那座城市的重点大学。二叔跑了好多家亲戚才凑齐丫丫的学费,可我的学费却没着落。报到的日期临近了。那天傍晚,村里停电,“狼外婆”坐在炕上抽烟,我坐在桌前,看着录取通知书,眼泪悄悄地落下。我慢慢把录取通知书凑到蜡烛前,“狼外婆”见状光着脚疯了般猛然跳下炕,抢过录取通知书,打开柜子,把录取通知书丢到柜子里,锁上。第二天早晨,二叔和三叔送丫丫上大学。他们一走,“狼外婆”就掀开我的被子,语调紧张:“小小,快起来!快!”我晕头转向地被她拉扯着上了汽车。
“狼外婆”带我回到了以前的家。打开房门,我愣住了:屋里的家具全是新的。我不明白地看着她。她拿出一个存折:“你爷爷死了,留下话,让我供你爸上大学。你爸有良心,上班后每年都给我寄钱。我把钱都留下来。那年你爸妈死后,我拼命留下这房子。每年你二叔都来一趟,就是为你收房租。”
她把存折交到我的手里,从包里拿出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细心地摆放到原来的位置。
“奶奶!”我扑进她的怀里,缓缓地跪下,泪流满面……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眼中的奶奶曾是“狼外婆”,而“狼外婆”将“我”姥姥等人称为“狼”,作者运用比喻表现“狼外婆”和姥姥等人人性的泯灭。
B.“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狼外婆”却不告诉“我”可以去报到上学,而是装出没有钱的样子,这显示了她的内心矛盾。
C.“狼外婆”将“我”与父母一家三口的合影细心地摆在了原来的位置上,显示她对以前阻止“我”看此合影的行为有所悔悟。
D.作品以“我”的视角,展示“狼外婆”难以令人理解的言行,表达了“我”对“狼外婆”的惧怕、憎恨乃至最终领悟其爱的感激。
【2】文中的“狼外婆”有哪些奇特的行为?请简要概括。
【3】本文由父母遇难后“狼外婆”来接“我”(1-3段)、“我”随“狼外婆”回乡下生活(4-8段)以及“我”考上大学后“狼外婆”的举动(9-15段)三部分构成,你认为哪部分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自然景观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亦有心中偶像,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一句,以其装束流露对谢灵运的追崇;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这一比喻句表达对刘裕的仰慕。
(2)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对故国宫殿的追忆,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
(3)《赤壁赋》中写苏子与客泛舟于辽阔的江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直指现实善恶错位“______,______”,与应有的天道公理形成鲜明对比。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两句,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充分表现了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对待学生的态度。
10、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师说》中,表明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3)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仙人同游与明月长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1、默写填空。
(1)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5)____________________,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6)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7)_______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
(8)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诗人焦灼而凄惶的心理,把“日已暮”带来的悲凉向更深处推进了一步。
B.颈联用“迸”字形容树叶凋落之态,仿佛叶离母体是强力所致,不是自然落下,表现了诗人离愁的深重。
C.颈联中,诗人把无形的“离心”“乡梦”与眼前有形的“落叶”“寒流”交织在一起,突出了乡愁之浓。
D.尾联以景结情,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想借酒消愁而不得的苦闷之情。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13、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B.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C.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D.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是司马迁对刘邦的称呼。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故称“高祖”。后世多沿用之,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帝”或“汉高祖”。
B.参乘,又称骖乘,陪乘或陪乘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车右或骖乘。由武充任,负责警卫。
C.禁中,表示禁令所及范围之内,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有此称。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出身低微,以杀狗为生,当初和高祖在丰县起兵,高祖为沛公,樊哙为舍人,跟从沛公攻打沛县、胡陵、方与。
B.樊哙有勇有谋。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威胁沛公安全时,樊哙毅然闯入军帐,面对项羽慷慨陈词,明为责备项羽,实则为沛公开解。
C.樊哙生性豪爽。在项羽帐中,大口喝酒,生食猪腿,不仅没有被项羽治罪,反而赢得了项羽的称赞。
D.樊哙胆识不凡,衷心为君。高祖一度病重,不肯见人,樊哙率众闯入,以赵高作乱之事警示高祖。高祖一笑而起。
【4】把下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②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③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选择是人生重要的命题,选择需要怎样的分析能力、决断力?坚持自己的选择需要怎样的勇气?促成一个选择会有哪些因素?某一刻的选择会给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
在鸿门宴上,项羽犹豫不决放走了刘邦,也放走了自己称霸大业中最大的对手。刘邦听从劝言审时度势,及时脱身,终在四年后打败项羽成为汉高祖。
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天下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荆轲在接受燕太子丹的重托之后仍旧选择毅然决然走上了刺秦的必死之路。
屈原被放逐,流浪湘水旁,渔夫曾劝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思是:人可以根据水的清浊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动,清的时候洗冠缨,浊的时候洗脚,不必承受清醒孤独的痛苦。而屈原的选择,是如《离骚》中他所坚定的唱扬的一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带着美好爱情的憧憬嫁给了氓,在经历了婚姻中的一系列痛苦后,她可以继续忍耐,但她轻轻叹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预示了她离开的选择。
关于选择,你有怎样的思考?结合上文中的几个故事给你的启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标题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注:最好能准确、灵活地在作文中作用所学课文相关内容作为事例论据,不可照搬照抄所给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