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铜陵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函陵 军:驻军   曰:臣之壮也 辞:告辞

    B. 亡郑以邻 陪:增加   君焦、瑕 许:答应

    C. 且君尝为晋君矣 赐:恩惠   又欲其西封    肆:放肆

    D. 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以乱整    易:改变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B.还也 乃引匕首提秦王

    C.荆轲和歌 夜缒

    D.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不如而厚遇之,使归赵

  •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孟浩然可谓名家。 ,他的形象和经历代表着那个时代许多士人的共同命运和文化心态。

    ①隐逸情结使他倾向于后者

    ②他承先启后的诗歌创作丰富了中国诗歌的美学天地

    ③然而乡野诗人的身份和都城生活经历的特殊人生使他的隐逸具有不同于传统隐逸诗人的文化内涵

    ④在魏阙与山林的传统知识分子生存之路的抉择中

    ⑤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盛唐思想领域中的儒、道、侠并存的思想风貌

    ⑥他的出现使盛唐诗歌的天空出现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A. ⑥⑤④①③② B. ⑥④⑤②①③ C. ③①④⑥⑤② D. ③④⑤①②⑥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成为第5个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流感参与和研究合作中心,将在流感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作用。

    B. 在新课改形势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经常看书、读报,不断地参加培训学习,否则就会对许多新事物感到陌生,说话做事难免贻笑大方。

    C.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将使甲骨文研究“低迷”的情势有所改观,不仅增强了国民的自豪感,还有助于弘扬中华古老文明的影响力。

    D. 为提升我国科普作品的创作能力,加强全球科普资源互惠互享,中国科技协会面向全球征集科普选题,今天是稿件征集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

  • 5、下列各项句子变换后与原来句子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难道动物游戏只是为了学习吗?

    陈述句:动物游戏不只是为了学习。

    B. 在海洋里,单细胞海藻非常重要。

    疑问句:在海洋里,单细胞海藻非常重要吗?

    C. 难道你不用参加这个会议吗?

    祈使句:你还是参加这个会议吧。

    D. 秋天的树叶变得很黄。

    感叹句:秋天的树叶变得好黄啊!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朴素之美

    陈望衡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二是恬淡观,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四是精诚观。以诚为尊、以信为美。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法国雕塑家罗丹崇奉自然,他说他最喜欢的一句箴言就是“自然总是美的”。他还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罗丹这里说的“自然”“真实”,均可以理解成“朴素”。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低碳的;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

    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18日)

    1下列有关“朴素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朴素观”由我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了自身的学说。

    B. “朴素观”与主要由道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C. “朴素观”在我国农业社会从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

    D. “朴素观”在工业社会被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朴素观”主要包括崇山天然、纯真的本色观;不慕繁华、名利的恬淡观;充满生气、简介的清新观和以诚信为美的精诚观。

    B. 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视朴素为美,认为朴素是最高的美。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

    C. 罗丹所说的“自然总是美的”“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和中华民族倡导的“朴素观”有异曲同工之处。

    D.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是在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基础上诞生的一种新的审美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倡“朴素观”的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

    B. 工业社会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C. 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

    D. 在现今社会中,我们要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来努力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超越时空,想象了日后重逢时的情景。

    (2)晏殊的《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一“来”一“去”,着重描写今日之感伤,对仗工整,被誉为“千古奇偶”。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叙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礼记》中提出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社会愿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老人和小孩们自得其乐的生活,把晋人这个看来并不高但当时却难以实现的社会理想艺术地展现了出来。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6)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7)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8)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从侧面表现了客箫声的悲切。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笆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四个弟子分别回答了自己的志向,引发了孔子不同的评价,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子路的回答让孔子“哂之”的缘由。

    (2)《烛之武退秦师》说明了秦国和晋国联合围攻郑国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谏逐客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李斯用水来设喻,证明只有胸怀广阔,才能广纳贤才,成就霸业。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②,平海夕漫漫。

    [注]①当时作者正在长江下游漫游求官。②此处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入世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双方是隐居和入世的不同选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开篇点题。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寒冷,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B.首联借景抒情,以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的深秋景象,引起客居思乡之情,很自然地进入颔联。

    C.颔联“我家”一词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自豪,“遥隔”一词让人体会到诗人远离家乡而产生的深深哀伤。

    D.颈联虚实结合抒发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实写诗人的思乡;“归帆天际看”想象家人遥望天际归舟,盼望自己回家。

    【2】从孟浩然的《早寒有怀》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来看,两位诗人在归隐的态度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布千金,敢有匿,罪灭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为上言邪?”滕公许之,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当是时,布以诺,著闻关中。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B.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C.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D.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髡钳,是古时的刑罚,髡是指剃除头发,钳是指用铁箍束住脖子。文中指让季布扮作一个犯罪的囚徒。

    B.郎中,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也就是参乘,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后又成为医生的称谓。

    C.陛下,“陛”指宫殿的台阶。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陛下”成为对帝王的敬称。

    D.列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的是历代帝王、诸侯之外的名官名人的事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被追捕,幸得众人搭救,最终脱离险境。朱家请汝阴侯在高祖面前为季布求情,皇帝赦免了季布,并授予官职。

    B.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文帝听他人赞其贤能,召之入京,欲任用他为御史大夫,后又因他人之言而放弃。

    C.窦长君与擅长辞令的曹丘生交好,季布认为曹丘生太年轻,阅历不够丰富,于是写信劝告窦长君不要与他来往。

    D.楚人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季布重诺的名声能流传更广,与曹丘生出游时四处为他宣扬分不开。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项羽灭,高祖购布千金,敢有匿,罪灭三族。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想过把“青春”与“色彩”联系起来吗?你想不想为你的青春描一笔与众不同的色彩?请以“青春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诉说你的经历、你的志趣、你的梦想……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