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你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
B. 大家对我们的公司的新产品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出,我们洗耳恭听。
C. 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D. 听说你新买了房子,今天我有事走不开,改天我一定赏光拜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歌窈窕之章
②舞幽壑之潜蛟
③泣孤舟之嫠妇
④西望夏口
⑤东望武昌
⑥顺流而东也
⑦侣鱼虾而友麋鹿
⑧不知东方之既白
A.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B.①⑥⑧/②③/④⑤/⑦
C.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⑥⑦/②③/④⑤/⑧
3、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3分) ( )
A.蚓无爪牙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凌万顷之茫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噩梦 云宵 易帜 浪谒飞舟 喧宾夺主
B.焦躁 褴褛 契约 桀骜不驯 深居简出
C.荤腥 涵养 淋漓 直接了当 姗姗来迟
D.寂廖 窒息 箴言 彪炳千古 挺而走险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①__城市,中国的乡村 __②__在沦陷,__③__以更惊人的速度坠落。__④__它更弱,更没有重心和屏障,更乏自持力和防护性,__⑤__成了城市生活的下游和垃圾桶。我__⑥__怀疑:中国还有真正的乡村和乡村精神吗?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不止 | 也 | 且 | 由于 | 甚至 | 乃至 |
B | 何止 | 也 | 且 | 因为 | 乃至 | 甚至 |
C | 何止 | / | 并且 | 由于 | 甚至 | 乃至 |
D | 不止 | / | 并且 | 因为 | 乃至 | 甚至 |
A. A B. B C. C D. D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乐居(节选)
汪曾祺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这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
安乐居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的喝酒比吃饭的多。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分一两的。一毛三他们喝“服”了,觉得喝起来“顺”。
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最受欢迎的是兔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这还是一年多以前的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得非常干净,连一丝肉都不剩。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
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
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这成了他的专座。他不是像一般人似的“垂足而坐”,而是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曲着,像老太太坐炕似的踞坐在一张方凳上,——脱了鞋。他不喝安乐居的一毛三,总是自己带了酒来,用一个扁长的瓶子,一瓶子装三两。酒杯也是自备的。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我喝不来急酒。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吃兔头,一边慢条斯理地抽关东烟。这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说话也慢。他也爱说话,但是他说一个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大掺加自己的意见,不动感情。一块喝酒的买了兔头,常要发一点感慨:“那会儿,兔头,五分钱一个,还带俩耳朵!”老吕说:“那是多会儿?——说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西头有一家姓屠的,一家子都很浑愣,爱打架。屠老头儿到永春饭馆去喝酒,和服务员吵起来了,伸手就揪人家脖领子。服务员一胳臂把他搡开了。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去跟儿子一说。他儿子二话没说,捡了块砖头,到了永春,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结果:儿子抓进去了,屠老头还得负责人家的医药费。这件事老吕目睹。一块喝酒的问起,他详详细细叙述了全过程。坐在他对面的老聂听了,说:“该!”
坐在里面犄角的老王说:“这是什么买卖!”
老吕只是很平静地说:“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
老聂原是做小买卖的。现在退休在家。电话局看中他家所在的“点”,在他家安公用电话,每月贴给他三十块钱。老聂的日子比过去“滋润”了,但是他每顿还是只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
画家来了。画家风度翩翩,梳着长长的背发,永远一丝不乱。衣着入时而且合体。春秋天人造革猎服,冬天羽绒服。——他从来不戴帽子。这样的一表人才,安乐居少见。他在文化馆工作,算个知识分子,但对人很客气,彬彬有礼。他这喝酒真是别具一格:二两酒,一扬脖子,一口气,下去了。这种喝法,叫作“大车酒”,过去赶大车的这么喝。西直门外还管这叫“骆驼酒”,赶骆驼的这么喝。文墨人,这样喝法的,少有。他和老王过去是街坊。喝了酒,总要走过去说几句话。“我给您添点儿?”老王摆摆手,画家直起身来,向在座的酒友又都点了点头,走了。
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
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一边吃喝起来。安乐林喝酒的老酒座都瞟了他们一眼。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都骑的是亚马哈,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
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
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
一九八六年七月五日晨写完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描写的是安乐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给全文也奠定了悠闲自在的抒情基调。
B.画家作为文化人却用“大车酒”的方式喝酒,这样写不仅在反差中塑造人物,也说明了安乐居酒水的物美价廉。
C.文章后面三个小伙子与安乐居的老酒客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商品文化的侵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碰撞。
D.在“安乐居”里有太多的美好温情,结局却是安乐居消失了,房子翻盖了,这是因为那儿现在建了一个贸易中心。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写安乐林“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有树有花颜色丰富,不厌其烦的笔调中流露出悠游的情调。
B.汪曾祺用淡淡的笔调细说着老酒客们的闲适的日常,这些形形色色的老酒客体现了老北京升斗小民身上的传统文化的印记和人情味儿。
C.小说人物刻画中心化,小说中安乐居的老酒客喝酒都有一个度,喝得自在舒心。通过人物在小酒馆依次登场表演刻画人物的性格,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D.这篇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笔记小说”的特点,记录民俗风情,叙写市井人生,作者淡化矛盾,淡化情节,不强调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小说以“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结尾,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4】汪曾祺是一位语言大师,对于语言魅力,他是着力追求的。请举例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惊扰了他深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的这种心情。
(2)《纪念刘和珍君》描写作者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无法忍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纪念刘和珍君》中对真的猛士的评论: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8、名句默写,根据一定的情景填写下面句子空缺的部分。
(1)《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用乌鹊难以择枝的情景来比喻贤才无所依托,以启发他们善于择枝而栖。
(2)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两句,从陶渊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其一)点化而来,都是借日常景物描写寄寓他们对纯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的田园的喜爱。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体现诗人性格及本诗主旨。
(4)《登高》中写诗人登高远眺,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齐聚心头。每联对仗,句法严谨,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联含有八意。
(5)《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了乐曲在达到高潮之前却突然暂停之后,听者从此时的寂静中更能感受到琵琶女埋藏在心中的深沉情感。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反问句“_____________”说明了能善始善终的人很少的原因;他指出“_____________”,如果看不起别人,那么亲骨肉也会成为路人。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一句,总括评价登楼远眺之景;想过往,六朝已成流水,观眼前,“__________________”,不禁产生惆怅之感。
(3)《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灵运诗句的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
10、按要求填空。
(1)昨夜江边春水生,__________________。(南宋·________(诗人)《观书有感(其二)》)
(2)________________,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感叹天地辽阔,自然界万物繁多,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与客人在明月之下,清风吹拂之中,放声高唱《诗经》中的《月出》一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表达对回归田园的渴望,就像___________,鱼儿思念水。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出诗人焦躁的神情和凄惶的心理,把“日已暮”带来的悲凉向前推进了一步。
B.颈联“迸”字形容树叶凋零之态,突出了力量之大,表现诗人离愁的深重。
C.颈联中“离心”“乡梦”与眼前的“落叶”“寒流”交织在一起, 更能突出乡愁之浓。
D.尾联中寻“酒市”,“微吟”等行为,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诗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乃西入秦。至秦,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始皇三十四年,丞相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始皇可其议。
后,始皇没,二世立。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起于山东,杰俊相立,自置为侯王,叛秦,兵至鸿门。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
李斯因上书言赵高之短曰:“夫高,故贱人也,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臣故曰殆。”二世乃私告赵高。高曰:“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所为。”于是二世曰:“以李斯属郎中令。”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夷三族。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B.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C.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D.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卿,即荀况,战国赵人,学宗儒术而言性恶,韩非、李斯等曾师事其门。
B.侯王,古代爵位公、侯、伯、子、男的一种,有时泛指诸侯。文中指前者。
C.囹圄,秦代监狱称为“囹圄”,后也指束缚、困难的意思,如“身陷囹圄”。
D.五刑,古代官府对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种主要刑罚,指墨、劓、剕、宫、大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具有敏锐的眼光,他预知到六国国势衰弱,没有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来到秦国,秦始皇任命他为长史。
B.秦王拜李斯为客卿,为此,秦宗室大臣深感不安,建议秦王驱逐李斯。李斯写了《谏逐客书》,被秦王采纳。
C.为了维护秦朝统治,李斯建议秦始皇除去《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但保留医药卜筮种树等方面的书籍。
D.司马迁认为李斯受重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弥补皇帝过失,导致身败名裂,实为不忠。这和世俗的看法不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2)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
【5】秦二世速亡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73年,中国农业大学留学归来的“洋博士”辛德惠与石元春等人来到曲周,开始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旱涝盐碱地综合治理”研究。他曾说:“谁来养活中国人?只有靠我们自己才能解决这个问题。”46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来到曲周、留在曲周、奉献曲周,一代接着一代。如今,曲周从“盐碱地”到“米粮川”,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看到这则材料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含意写一篇作文,以“青春与梦想”主题来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