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暧暧(昏暗)
B. 枉用相存(问候,怀念) 越陌度阡(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
C. 山不厌高(满足) 俗韵(本性,气质)
D. 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性本爱丘山(天性、本性)
2、下面加下划线的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21世纪正是风华正茂的好时代,你们更应该好好学习知识。
B. 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
C. 我早想制作一个航空模型,但多次努力均告失败,只能望洋兴叹了。
D. 西方有关中国西藏问题的大量歪曲事实的报道告诉我们,惟有传媒和传媒人自身做到明荣知耻,方能在传媒上激浊扬清。
4、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车厢 斟灼 分辨 委屈
B.皱褶 给于 怜悯 欢腾
C.顾忌 脊梁 黯然 吸吮
D.弛骋 闺女 捶打 磨蹭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台湾经济形势恶化、内部矛盾升级,蔡英文“绿营共主”地位不保时,为博取绿营支持,就会去喝“台独”兴奋剂,蔡英文“台独真心”已图穷匕见。
B. 从国家队主教练到甲B球队的主教练,蔡斌做出这样的选择,绝非意气用事,因为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这都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C. 央视戏曲频道的有些节目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地方风味浓郁,很受城乡广大群众欢迎。
D. 韩国“自觉”陷入大国纷争,极力讨好美国主子而剑指中国,最后,美国必将把争端的责任都推向韩方,其下场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沙漠玫瑰的开放
龙应台
①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我不大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
②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8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③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的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④第8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出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⑤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⑥我愣住了。
⑦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⑧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⑨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以判断它的未来?
⑩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讲述一个沙漠玫瑰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
B.作者擅长细致描写,在作者笔下,沙漠玫瑰之美惊天动地。
C.从一蓬干草的枯死到丰润饱满地舒展开放,作者带我们和他一起经历了将信将疑、满怀希望、喜悦万分、深刻思悟的全过程。
D.作者不惜用绝大篇幅描写沙漠玫瑰的开放过程,意在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感悟: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2】请根据文意,概括沙漠玫瑰的特点。
【3】有人说去掉第⑩段,对文章理解也无太大影响,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_______,吟赏烟霞。(《望海潮》)
(2)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3)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
(4)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 (《念奴娇》)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定风波》)
(6)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7)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
(8)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声声慢》)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有志之士常因无人欣赏而苦恼,忠贞之臣也为君王荒唐而悲叹。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也表达了这种苦闷。
(2)《赤壁赋》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诗经》中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虽只描绘了地形、风貌,但诗人举目千里、无限依依的情态,送别的情谊自在其中。
(3)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之情。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荀子在《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韩愈的《师说》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明确老师的职能后,又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从反面论述从师的重要性。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杜甫《登岳阳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景象。
(4)苏洵在《六国论》中阐述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因而产生种时间的紧迫感。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描写宾主欢饮、融洽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求贤若渴的心情。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自己归向何处,形象生动,韵味隽永。
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本诗善于用典表达诗人的情感,你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一句?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①旧左右未得官者,并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今不论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岂是至公之道耶?”贞观元年,有上封事者,请秦府旧兵并授以武职,追入宿卫。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盖为相者遂观基本传可谓公平亚直尤识治体隋室安危系其存没 炀帝无道,枉见诛夷,何尝不想见此人,废书钦叹!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朕今每幕前代帝王之善者,卿等亦可幕宰相之贤者,若如是,则荣名高位,可以长守。”刑部尚书张亮坐谋反下获,诏令百官议之,多言亮当诛,惟殿中少监李道裕奏亮反形未具,明其无罪。太宗既盛怒,竞杀之。俄而刑部侍郎有阙,令宰相妙择其人,累奏不可。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遂接道裕刑部侍郎。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今孜孜求士,欲专心政道,闻有好人,则抽擢驱使。古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但能举用得才,虽是子弟及有仇嫌,不得不举。”贞观十一年,时屡有阉宦充外使,妄有奏,事发,太宗怒。魏徵进曰:“阉竖虽微,狎近左右,时有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谮,为患特深。今日之明,必无此虑,为子孙教,不可不杜绝其源。”太宗曰:“非卿,朕安得闻此语?自今已后,充使宜停。”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注】①秦府: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前被封为秦王时所在的府邸。后文的“前宫”和“齐府”分别指李世民的哥哥前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的府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隋室安危/系其存没/
B.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隋室安危/系其存没/
C.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隋室安危/系其存没/
D.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隋室安危/系其存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书令,中书省长官,唐初与门下省、尚书省长官并为宰相,在政事堂共议国政。
B.封事,密封的奏章。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
C.左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不同,衣襟左掩。文中借指落后、野蛮的异族。
D.刑部,唐代与御史台、大理寺并为“三法司”,掌律令、刑法等,尚书为该部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和另一位大臣均上奏请求授予秦王府老部下官职,但是太宗认为天下为公,选拔人才不能因亲疏而异,拒绝了二人的奏请。
B.唐太宗认为,高颎为相,身担一朝安危;诸葛亮执政,得他人真心敬慕。以此告诫臣下当以古代贤相为榜样,立身处世公平正直。
C.在处置张亮谋反一事上,群臣多顺从太宗的心意,只有李道裕认为其罪行缺乏证据,直言谏诤。他最终得到太宗的认可和重用。
D.魏徵向太宗谏言,宦官虽然卑微,但侍奉在帝王身边,所说的话易使帝王轻信,进而危害朝政,不宜轻易委以政事,太宗表示赞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
(2)俄而刑部侍郎有阙,令宰相妙择其人,累奏不可。
【5】太宗主张如何用人?请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正如读文章,有人喜欢朴拙淡雅的文字,有人欣赏绚烂华美的诗篇。人生也一样,各有风采。在这个开放的、多元的社会,有人敬佩屈原宁赴清流也不与世同尘的壮举;也有人歆羡陶潜归隐园田、退守内心的淡静;有人赞赏孟子心怀天下、游走天下时的坚守与担当;还有人钦佩刘邦知人善用、逃脱鸿门宴的隐忍……
你已经是跨入高中行列的学生,你欣赏怎样的人生?结合上述几个人物给你的启示与思考,联系现实,阐述自己的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