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发展的成就,讴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②《西游记》英译为《猴》,《红楼梦》俄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结果韵味全失,这种译法简直不可理喻。
③在央视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褒奖,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顾埋头记录大家的意见。
④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处于震源中心的比芒村瓦釜雷鸣,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也变得伤痕累累。
⑤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他们能够正确预测事情的发展状况,或是发现某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
⑥《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A. ①③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②④⑥
2、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坐飞机两个小时,走了一射之地。
B. 有个别学生经常上课迟到、乱趴桌子睡觉,手不释卷。
C. 杨贵妃和其堂兄杨国忠自私阴险,祸国殃民。
D. 李蟠向韩愈求教,礼貌虚心,盛气凌人。
3、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臭迹 眨眼 戛吱
B. 吞筮 窜来 仓皇
C. 攥住 嗜杀 蹂躏
D. 振痛 船梢 拖累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词语的含义总是不断流变的。例如在过去这些年发展迅猛的城市化过程中,“钉子户”一词似乎逐渐脱离“刁民”的范畴,演变成“顽强抗争者”“私人权利坚定主张者”的象征。“钉子”们越来越理直气壮,而“锤子”们却越来越失去主动。_________。
A.所以钉子户的坚守,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改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
B.因而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引起包括钉子户在内的社会成员的深度思考
C.从这个意义上看,媒体称呼谁是钉子户,那差不多等于表扬他是勇士了
D.不过,城市化发展是符合多数者的利益,而不能因为钉子户而受到影响
5、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原名周作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其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B. 巴金,原名李尧棠,《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是其代表作之一。
C. 梁启超,号任公,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戊戌变法主角之一,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D. 毛泽东的词,多用传统的形式写现代的内容,其作品《沁园春·长沙》就用了传统词的体式,其中“沁园春”是词的题目。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
袁行霈
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但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强大的艺术力量。李白乃是以气夺人。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经屡见不鲜。尽管古人对气的理解和用法不完全相同,但大致说来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说李白的诗以气胜,就是着眼于这些方面的。读者都会感到,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使人不得不慑服于他的力量。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
所谓气奇,是指李白的诗歌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创造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使人惊讶、叹服。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激发了盛唐人的创造力,而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他既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最为他所不齿。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许多诗的写法也是前人不敢想像的。许多自然界的景物,前人曾不止一次地吟咏过,但在李白的笔下又有了新的创造、新的生命,成为新的意象。还有一些自然界的景物,前人似乎忽略了,没有形成饱满的诗歌意象,李白却有新的发现,咏之于诗,成为独具特色的意象。
李白诗歌的气逸,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李白的诗风飘逸不群,他的才情不受拘束。这种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得很突出。他笔下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往往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李白追求自由的精神还表现在他不肯让诗歌格律束缚自己,当感情达到高潮时,往往冲破格律的束缚,写出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和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朝代相比,唐代是一个文化比较自由的时代。李白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和时代的脉搏是一致的。
所谓气壮,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自信心,而这也是植根于盛唐时代的。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了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和打击,李白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他有深沉的苦闷和忧愤,但主导方面还是对前途的自信和斗争的勇气。李白经常写自己的愁,但只要和中唐孟郊、李贺的愁比一比,和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的愁比一比,和宋词里那类锁在小楼深院中的闲愁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即使是愁,也是强者之愁,也有一股浩然壮气充溢其间。盛唐时代,随着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上升,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自身力量的信心,也达到相当充分的地步。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以桀骜不逊的态度向社会的庸俗挑战,显示了人格的力量。这是中国古代志士最可宝贵的节操,也是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
(节选自《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
【1】下列关于李白“以气夺人”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
B.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使人不得不慑服于他的力量。
C.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
D.李白诗歌的气奇表现为超凡的创造力,逸气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气壮则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自信心。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他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因此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B.李白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集中表现在李白的山水诗中。他笔下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往往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C.李白的乐观自信的精神是植根于盛唐时代的。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了李白的这种精神。
D.李白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困难、挫折和打击,并以对前途的自信和斗争的勇气回避了苦闷和忧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些自然界的景物,因为前人的忽略,没有形成饱满的诗歌意象,但在李白的吟咏之下,成为独具特色的意象。
B.和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朝代相比,唐代是一个文化比较自由的时代。李白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和时代的脉搏是一致的。
C.与后世一些诗词中的“愁”相比,李白即使是愁,也是强者之愁,也有一股浩然壮气充溢其间。
D.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在于其气壮,在于其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以桀骜不逊的态度向社会的庸俗挑战的人格力量。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神态描写,突出在赤壁之战的战场上,周瑜从容自信、指挥若定、胆略非凡、击败强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对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从师这种现象,韩愈最后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借助猿啼来表情达意,而由于个人遭际的不同,传递的情绪也会有所区别。比如,同样写猿啼,《登高》中“____________”就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
8、古诗文默写
(1)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蜀道难》
(2)白居易与琵琶女身世相似,一见如故,《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便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异曲同工之妙。
10、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用“________”一句,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
(2)《诗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原写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来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望。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回忆四十三年前,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众南归的情景。当时的民心士气,形势是大有可为的,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把握住。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____,____,____。
(5)悲伤至极,无以言表。《声声慢》中这样说:____,____!
11、(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2)《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抒发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魏晋人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写从变化的角度来看,世间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②纪:经营。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南村后,和邻人朋友经营耕作,时时相聚,“乐数晨夕”的图画。
B.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意思是:邻里过门,互相招呼,相聚在一起;有酒大家一起品尝。这里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率真融洽的关系。
C.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意思是:因思念妻子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聚集在一起谈谈笑笑没有厌足的时候。
D.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的意思是: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不会将我欺骗。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种种乐趣,请结合全诗概括其具体表现。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 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C. 不如因善遇之 遇:相逢,会面。
D.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 ②③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最终被刘邦拉拢。
B. 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 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项伯与刘邦相见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 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本学期的“走进他(她),发现他(她)”的访谈写作活动过程中,我们探寻到了长辈的很多经历和故事,我们学会了从中去体味他人的悲欢、感受他人的情感和情趣、理解他人的思绪和思想,甚至走进他人的性情和灵魂……
请以你熟悉的一位长辈作为写作对象,选取一个事件或几段经历,以“那时,他(她)正年轻”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立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