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终必不蒙见察 或见恕也
B.廊腰缦回 缦立远视
C.族秦者秦也 谁得而族灭也
D.举先王之政 函谷举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②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③非有能硕茂之也 ④驼业种树
⑤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⑥旦视而暮抚
⑦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⑧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⑨渔人甚异之 ⑩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A.①⑥/②⑤/③⑦/④⑨/⑧⑩ B.①④/②⑤/③⑨/⑥⑧/⑦⑩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⑨/⑧⑩ D.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⑩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政府救助的第一批活动板房安装完毕,一部分都江堰灾民已迁入新居,他们安土重迁,开始新的生活。
②文化学者余秋雨在国内外讲授“中华宏观文化史”“中外文化对比史”等课题,坐而论道,对世界文化的全新思考广受好评。
③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性口号,把学习西方的“长技”提高到关系民族安危的层面来认识,这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
④老李又度过了流金铄石的一天,他已经连续和高温斗争了7天。在喝完最后一滴水后,他背上行囊,继续征服沙漠。
⑤这款吸顶灯,水晶的垂饰超显浪漫,而亮灯时的光也是神秘浪漫的紫色,给人冰清玉洁的美好印象,让家也更显得温馨浪漫了。
⑥兰州市政府想要通过洒水降尘净化空气,出发点是好的,但也带来其他问题,引发市民非议,政府呼吁大家对此举不要求全责备。
A.③④⑥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①②⑤
4、在下列各句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最近,美国向伊朗施加压力,企图 伊朗放弃其核努力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核查。
②来自中国银监会的信息显示,四大银行的上市时间表基本排定,并 以先海外、后国内的顺序进行。
③《全唐诗》共收录四万多首诗歌, ,波澜壮阔,成为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④虽然已经下课了,但是同学们还是 在讨论老师的问题。
A. 促使 大致 洋洋洒洒 成群结队 B. 促使 大概 洋洋大观 成群结队
C. 迫使 大致 洋洋洒洒 三五成群 D. 迫使 大概 洋洋大观 三五成群
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具告以事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B.①军中无以为乐 ②汉军至,无以渡
C.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D.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②长于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胡杨人家
刘之蔚
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因为得到黑水河的滋润,这里的胡杨林要比其他地方的早黄一个月左右。
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但见有一处胡杨林煞是茂密,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
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然“藏”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心中不禁窃喜,直奔去。
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游客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而林子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
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家里有人吗?”
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年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腆着脸不客气地问:“有吃的吗?”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的:“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
“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我有点儿得寸进尺了。
这一问,也许有些唐突,只见对方一愣。不知啥时她的身后又多了一张年轻姑娘的脸,有着蒙古人特的刚毅的线条,煞是好看,姑娘接过话题问道:“你们几个人,还想吃啥?”
“有手抓羊肉不?”
“有!”回答一样是脆脆的,伴以银铃般的笑声。我就纳了闷了,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便回身招呼伙伴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不一会,蒙古包外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循声望去,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
老代,这是我真真切切在额济纳近距离见到的第一位蒙古汉子,不高的个头,但十分壮实,一样的黝黑发亮得让城里人无比艳羡的肤色,健康阳光。不曾想到的是,在后面的交谈里我才发现,之前印在我脑海里的蒙古汉子应该是端着苍鹰的姿势,个顶个儿膀大腰圆的摔跤手模样,而老代很浓缩且很腼腆。
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
但我还是心里没底,提到了餐费的问题,老代憨憨地说昨天也有人要吃手抓,给了60元。
我没说啥,心里有底了,见他们开始包饺子了,我说:“让我媳妇儿来帮忙包可以吗?”
“可以啊,来吧。”
我又认真地“调侃”了一句:“俺们山东人包饺子,肉馅儿要塞得满满的。”
老代乐呵呵地回了一句:“没事啊,包成包子就行。”
饺子是用搁在外面空地上的炉子煮的,到了晚间这炉子就得抬进蒙古包生火烧水取。姑娘在煮饺子,我就开始拍照,这时才开始观察老代家周边的一切。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的短促,犹如礼花般缩放的黄色叶片或繁如花海或星星点点,映衬着千年胡杨那遒劲的枝干,美得让人窒息。
手抓羊肉上来了,是一整块羊胛骨肉,甘肃,在青海,在陕西,没少吃手抓羊肉,这回真长见识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到的最棒的手抓!问起老代,为啥会给我们上这块肉。
“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我们就会杀一只羊,用最好吃的肉来招待客人,你们吃完走了,这块骨头,我们洗一洗,拴上一根麻绳要挂在蒙古包上的。”
呜呜,我差点没感动得冒泡儿。
慢慢聊着,我这才知道,之前最先打招呼的那位中年妇女是老代的丈母娘,而那位年经的姑娘是老代媳妇儿,我的眼镜差点儿没掉地上,这关系一时我都没反应过来。老实说,刚才我把代媳妇儿当代女儿了。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蒙古人的豪情和大度一览无余。
因为忙活我们这顿饭,等我们吃完了,人家一家才开始用餐,怪不好意思的。又等了一袋烟工夫,才最后过去把饭钱硬塞给了老代。之前说好了的:两盘羊肉饺子、一份手抓羊肉,共60元。给老代一张,没让他找钱,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这时候,我的态度有点强硬了,必须收下!见他们也喝茶,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留下我摄影包里带的所有的“大红袍”,挥一挥衣袖,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轻轻地带着一份纯真,我们走了,还觉得有点豪迈。
回来的路上,在想一件事儿,如果戴望舒是蒙古族的,他还会不会潇洒地轻轻挥一挥衣袖,撑着那把油纸伞去幽会那丁香般的姑娘?扑哧。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胡杨人家”与文中出现的胡杨林相照应,点出了老代一家生活的环境,也暗指这家人具有胡杨般的品格。
B.本文时而使用当前流行语和网络语,既能准确地表现出文中“我”的性格特征,又便于和蒙古同胞亲切沟通。
C.“我”与老代的邂逅,在颠覆“我”心目中原先蒙古汉子形象的同时,又重塑了“我”心目中的蒙古汉子的形象。
D.文章结尾处化用了《再别康桥》《雨巷》两首中国现代诗,书面语中夹杂口语“扑哧”,显得幽默风趣,俏皮可爱。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老代的性格特点。
【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指出该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阕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沙场秋点兵”的豪壮气势。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怀抱之景,先以“________________”写西南诸峰的特点,再以“________________”点出琅琊山的秀丽。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夸张手法写出了边塞的辽阔与苦寒。
8、(1)携来百侣曾游, __________。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 。
(2) 寻梦? __________, 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 ______________ 。
(3)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指出不积累跬步和不聚集细流的后果,从反面设喻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琵琶女一系列动作和表情,表现她演奏结束后,整理情绪,决定讲述自己的不幸身世。
(3)古人喜欢在诗词歌赋中赋予英雄人物以儒将的形象,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__________”,《赤壁赋》中曹操“__________”,都表现了英雄风流儒雅、踌躇满志的风采。
(4)《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与爱屋及乌表达的情感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广阔宇宙,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慷慨激昂。
(2)《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女子思念恋人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唱的“易水诀别”歌的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退秦师》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一个人如果反过来去伤害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这是不仁道的;表明晋国国君背信弃义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在鸿门宴上,樊哙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实是一种抓主要矛盾、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胡无人行
陈陶
十万羽林儿,临洮破郅支①。
杀添胡地骨,降足汉营旗。
塞阔牛羊散,兵休帐幕移。
空流陇头水,呜咽向人悲。
[注] 郅支:原为匈奴的一支,此处借指吐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与曹操的《短歌行》均属于歌行体,相较于律诗,其音节、格律较为自由。
B.“十万”写战争规模浩大,颇具气势;“破”字反衬胡人不堪一击,简洁有力。
C.第三句写这场厮杀使胡人聚居的边塞地区平添了许多战死者的骸骨,血腥残酷。
D.第四句写投降的敌人营垒上插满了唐军的旗帜,“足”字流露出胜利的自豪感。
【2】本诗既有盛唐余韵,又兼晚唐风味。前人论曰:“晚唐之诗,其音衰飒(衰落萧索)。”本诗后四句如何表现“衰飒”之感?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①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②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③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④。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⑤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⑥,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⑦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①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②扣,通“叩”,敲击,敲打。③桴(fú):鼓槌。④硿硿(kōng )焉:硿硿的(发出响声)。⑤噌(chēng )吰( hóng ):形容声音洪亮。⑥罅(xià ):裂缝。⑦窾(kuǎn )坎(kǎn )镗(tāng)鞳(tà):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临:靠近;鼓:振动。)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虽:即使;鸣:使……发出响声,使动用法。)
B. 扣而聆之,南声函胡…… (扣:敲击;聆:听。)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乘船,名词用作状语;适:恰好。)
C.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向:刚才的。)
汝识之乎 (识:通“志”,记住。)
D.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考,敲打。)
大石侧立千尺 (侧:名词用作状语,在旁边。)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B.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C.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D.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即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它简要记述了全国137条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
B. 中国干支历采取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如“丁丑”。
C.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奖善行,称为谥或谥号,如周景王、魏庄子。
D. 公元前522年周景王铸造了一套名叫“无射(yì)”的大型编钟。无射是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钟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把大石、栖鹘、水波的形态或声音描绘得形象逼真,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景,绘形绘声,写得十分出色。
B. 文章描绘出一幅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
C. 作者写了两处水声,都写得比较舒缓,有徐察细勘之意;对两处鸟叫的描写也大致相同,都是先写其声,后写其名。
D. 作者在和儿子谈话两种声音与“周景王之无射”和“魏庄子之歌钟”相联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结果,点出以钟名山的缘由。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尽管生活在时间之中,却应追求永恒,要努力放弃肉体的享受,而坚持精神的水准。
——英国博物学家 赫胥黎
②把忍受变成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③最高的享受是完成别人认为你完不成的事情。——英国科学家培德若特
④读书对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是种高尚的享受;我珍视书籍,它是我热爱的癖好。——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
⑤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⑥先建立信心,全力以赴,然后才能享受成果。——斯洛文尼亚足球运动员舒勒
⑦不管你做什么事,一定要快乐!一定要享受其过程!——作家、演说家、企业家 陈安之
读了上述名言警句之后,你有何感想和思考?请围绕“享受”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思想健康、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