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有单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露为霜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的变化
B.分子体积的变化
C.分子间隔的变化
D.分子质量的变化
3、根据如图,下列有关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选择甲装置制取O2,试管内物质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
B.选择乙装置制取H2,锥形瓶内的Y为铜粒
C.选择乙装置制取CO2,长颈漏斗中的X为稀盐酸
D.选择丙装置用排水法收集O2,气体从a进入集气瓶
4、下列物质敞口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石灰水
D.氢氧化钠溶液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以下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某物质燃烧生成和
,据此推测该物质组成里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7、在组成化合物的常见元素中,部分元素有可变化合价。下列纯争物中化合价标注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连接仪器
C.点燃酒精灯
D.振荡试管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铁
B.液态氧
C.水泥砂浆
D.洁净的空气
10、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3Hg ②Fe3+③S03④NaO2⑤3O2﹣⑥3P2O5.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
D.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的③⑥
1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对其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红磷: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发出白光
C.镁条:发出耀眼白光
D.细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2、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认识和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3、摆放在超市货架上的商品属于溶液的是
A.豆浆
B.矿泉水
C.牛奶
D.酸奶
14、向AgNO3和Mg(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说法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Zn(NO3)2
C.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
D.滤液中一定无AgNO3,可能有Zn(NO3)2
15、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石墨烯、C60四种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质地较软,常用来作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式都是C
C.这四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金刚石和石墨由于构成的碳原子的种类不同,因此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16、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
|
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 B.证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A.A
B.B
C.C
D.D
17、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
B.星火燎原
C.铁杵磨针
D.滴水成冰
18、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密性
B.移走蒸发皿
C.取用锌粒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19、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大量可燃冰,主要有甲烷水合物。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分子总数不变
D.反应后生成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2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1、下列物质分别属于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铁水、氯化钠
B.空气、液氧、冰水混合物
C.氮气、氦气、五氧化二磷
D.泥浆、高锰酸钾、铁
22、生产航天服的原料之一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Cl5H10N2O2),关于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氧化物
B.含有1个氮分子和1个氧分子
C.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23、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住宅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头弯腰速离着火区
C.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严禁烟火
D.夜间发现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24、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 | 氧分子变小了 |
B | 金刚石很硬,而石墨较软 | 碳原子结构不同 |
C |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 | 温度越高,离子运动速率越快 |
D | 夏天钢轨之间缝隙变小 | 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
A.A
B.B
C.C
D.D
2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完成下面小题。
【1】饼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饼干变软,由此现象可知空气中含有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少量氧气可溶解在水中,供水生动植物呼吸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C.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可做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D.氧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3】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空气的是
A.监测并发布空气质量报告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C.使用清洁能源
D.植树造林
【4】“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含有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以及少量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空气相比“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B.“人造空气”属于混合物
C.人类在“人造空气”中可以正常呼吸
D.二氧化碳有毒,要控制其在“人造空气”中的含量
26、学习化学就是要学会用化学思维去认识世界。下列有关化学核心素养的选项正确的是
A.宏观与微观:金刚石与石墨虽然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相差较大,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变化与守恒: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模型与推理: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探究与创新: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集气瓶内装有少量水),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
27、2021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己出土黄金面具、青铜艺术品、象牙、残存的丝织品等重要文物。
(1)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有
A.象牙
B.黄金
C.丝织品
D.青铜
(2)青铜的硬度比纯铜________(填“大”或“小”)。
(3)应用碳-14测出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碳-12和碳-14是碳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原子核中的_______数不同。
28、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Na+C12=2NaCl,反应前后Na、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1)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通常具有氧化性。如:氯化铁溶液能和单质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另一种铁的氯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_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反应物中表现出氧化性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纸上一定有的固体是__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有人认为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你也从化合价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图是一定条件下碳与水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
(2)图C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微观依据是______。
(3)B→C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
(4)此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
30、(19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1)吃火锅用的锅体是由铜合金制造的,主要是因为铜合金具有很好的 (填序号)。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2)金属锈蚀造成浪费。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和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 。
A.节约金属资源 B.合理开采矿物 C.防止钢铁生锈
(4)金属是一种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表表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锡、铁和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根据图中数据和有关的化学知识,你认为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跟下列 有关。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的导电性;
③金属的活动性;
④金属的延展性;
⑤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5)实验室有锌片、铁片、铜片、稀硫酸、硫酸锌溶液、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7种物质,小红选择合适的物质,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法对锌、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验证。
①方法一所选用的3种物质是 、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②方法二所选用的3种物质是锌片、铜片和 。
③方法三所选用4种物质是锌片、铁片、铜片和 。
(6)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色色变黑色,红色粉末氧化铁中的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7)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5 000 t含Fe2O3 80%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 98%的生铁 t。(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批铁的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一位同学所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表:
| 甲 | 乙 | 丙 |
烧杯+稀硫酸的质量 | 200 | 150 | 150 |
加入铁的样品的质量 | 9 | 9 | 14 |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的质量 | 208、7 | 158、7 | 163、7 |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 同学所用的稀硫酸与铁的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②计算铁的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3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C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2)不改变溶液的成分,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20 °C时,把6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g,若要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甲溶液,继续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2、如图为常用的铁锅,回答下列问题.
(1)铁锅手柄上的塑料属于________(填“无机”或“有机”)材料;
(2)生活中用铁做成铁锅,是利用铁的________性;
(3)金属材料一般易腐蚀.每年腐蚀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请你列举一条防止铁生锈的措施_________;
(4)铝制品的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在化学反应4A+3B=2C中,若9gA和8g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_______g,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34、现有下列仪器:①量筒;②试管夹;③药匙;④托盘天平;⑤胶头滴管;⑥酒精灯。请用序号回答:
(1)常用于称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
(2)取用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_____。
(3)量度液体体积的是______________。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是____________。
(5)给试管的液体加热时,常用于加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6)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
35、解码智慧冬奥,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圆满落幕,此届冬奥会充分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科技感十足。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氢能“黑科技”亮相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使用氢气作为燃料,其优点是_______(一条即可)。外面采用碳纤维为原料制作而成,即使里面的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炬仍不烫手,据此推测碳纤维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和科技办奥交汇的创新点。如下图是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碲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B.碲的元素符号Te
C.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g
D.推测碲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主体为钢结构,所用主要材料为耐候钢,耐候钢属于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建造场馆、跳台需要大量的钢铁,如上右图为模拟炼铁的简易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6、几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字母标号,多选);
A 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位于元素周期表表的第二周期
B 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C 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D X元素与磷、氯元素位于同周期,与氧元素位于同一族
(2)粒子D中的x=______,A、B、C、D四个粒子中表示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E中银原子的中子数是________。
37、实验室对含有MgCl2的粗盐进行提纯,步骤如下:
(1)步骤①中,称量5.0g粗盐需要补充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
(2)步骤③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除去Mg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步骤⑤中,为中和过量的NaOH,应滴加的“试剂a”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4)步骤⑥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时,停止加热。
38、(4分)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 ,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u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39、下列方法中可除去衣服上油渍的是_____
A用水清洗
B用汽油清洗
C用洗洁精清洗
D用肥皂清洗
40、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一同学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的盐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的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稀硫酸,也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溶液。试回答:
(1)加入过量的盐酸,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时观察不到蓝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A.氯化物B.硫酸盐C.硝酸盐D.碳酸盐
(4)该同学设计了一个从废水中除去重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如下:
[已知白色的Fe(OH)2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生成红褐色的Fe(OH)3]:
①金属X为___________;
②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溶液B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第Ⅳ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