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其化学式为。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宁酸是氧化物
B.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降低着火点
D.产生二氧化碳
3、工业上用NO生产HNO3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NO与O2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2
C.反应②中,生成的HNO3和NO的质量之比为21:5
D.理论上,每生产63kgHNO3需消耗48kgO2
4、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7 | 10 | 28 | 37 |
反应后的质量/g | 14 | 10 | 33 | x |
A.x的值是27
B.乙可能是催化剂
C.甲和丁都是反应物
D.反应中,甲与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7:28
5、下列对比实验的设计不能到达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实验目的 |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 中 CO2的含量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探究 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 探究氧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
A.A
B.B
C.C
D.D
6、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分子种类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原子没变
D.反应物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
7、“ (Og)是世界上第二个以在世科学家命名的元素,第一个是“
(Sg)”。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层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8、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可制作铅笔芯
B.干冰用于灭火
C.氦气可用于探空气球
D.活性炭可用于冰箱除味剂
9、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
C.铝合金轻而坚韧,可作汽车、飞机和火箭的材料
D.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电阻率较大,常用于制成发热体
10、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总质量m)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混合物10g,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后固体变为9.04g,再将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干燥后得到1.59g固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终生成氧气的总质量0.96g
B.m=13.84g
C.最终生成氯化钾质量为7.45g
D.整个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始终保持不变
11、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明矾——用于软化硬水
D.钛合金——用于制造人造骨
1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文物的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岩石打制的石器
B.玉石雕刻的玉印
C.汝窑烧制的瓷器
D.郑州出土的金覆面
13、下列宏观现象和微观解释不一致的是
A.水结冰不能流动——分子不再运动
B.6000ml氧气通过加压可装在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4、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③和④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C.①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⑤的粒子表示的元素符号是Si
1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探究二氧化锰的的作用
B.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C.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影响
D.证明燃烧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16、下图是以铁为主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⑤⑥一定有气泡产生
B.转化③是一个放出热量的过程
C.转化④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D.转化①②均可通过化合反应来实现
17、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把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B.图二转化1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方法
C.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18、“笑气”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笑气是氮的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笑气”的化学式为
A.
B.NO
C.
D.
19、按图所示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时①中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M点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开始变黑
B.N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二种
C.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D.M→P的过程中,木炭表现出还原性,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20、茶黄素(C29H24O12)是红茶汤色“亮”的主要成分。有关茶黄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H、O原子个数比为1:2
C.相对分子质量为:12×29+1×24+16×12
D.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21、在化学反应A+2B=C中,1.5gA与适量的B充分反应生成9.5g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A.3g
B.9.5g
C.8g
D.4g
22、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已知2 g H2、18 g H2O、 32 g O2中所含分子数均为a.氢气与氧气在反应过程中的分子数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一个O原子的质量为 g
B.t时刻表示X与Z的质量相等
C.物质Y表示的物质是氢气
D.反应开始时,物质Z的质量为32 g
23、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过程中,造成了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⑤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⑥装药品前忘了检查装置气密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除⑤外
D.除⑥外
24、小苏同学网购了一个玩偶,为检验该玩偶是否为纯棉制造,最好的检验方法是
A.取样并点燃,闻气味
B.取样并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浮在水面上
C.将该玩偶点燃
D.将该玩偶放入稀硫酸中,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25、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分析和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产生水雾,得出结论酒精中含有氧和氢元素
B.镁条燃烧后质量变大,说明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电解水实验,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D.加入高锰酸钾也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说明高锰酸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6、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燃烧匙
2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______________,煤燃烧时排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_______。
(2)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向空气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可能导致________________。
(3)日常生活处理垃圾时,通常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根据此分类方法,纸张、金属和塑料瓶属于______________。
28、小红同学的妈妈过生日,小红给妈妈买了束鲜花和生日蛋糕,妈妈做了一桌饭菜一起庆祝。
(1)鲜花摆放在家里,整个家里都充满香气,请用微粒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
(2)小红帮妈妈摆上蛋糕,插上蜡烛,点燃蜡烛,唱起生日快乐的歌曲,妈妈许愿后吹灭蜡烛,写出妈妈吹灭蜡烛利用的灭火原理______。
(3)吃完饭,小红主动洗碗,用洗涤剂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作用。
29、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房中常用洗洁精除去油污,利用了洗清精对油污的______________ 作用。
(2)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吃粽子已成传统风俗。在制作粽子的原料中,糯米所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
(3)为了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乙醇的化学式为_____。
(4)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常量元素是钙元素
B 过量摄入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 人体所需的元素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可以通过食品添加剂补充
D 微量元素钛、铝是人体的必需元素
30、“认识水、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矿泉水
B.蒸馏水
C.自来水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生活中软化硬水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
(3)如图1是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该净水器的入水口为___________(填“a”或“b”)。
(4)如图2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中A端为电源的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C、D试管中收集到气体的质量比约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31、空气是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现象息息相关的气体。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
(1)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_______。
(2)制取氮肥和做食品包装保护气的是___;人类呼吸作用要消耗的气体是___,并生成___气体。
32、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汽油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
(2)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有可能会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通常我们把pH______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
(3)全球低碳转型背景下,氢、氨等新兴低碳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氨具有易于运输、零碳排放、热效率高的优点。氨气(NH3)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乙醇(C2H5OH和乙醛(CH3CHO)的混合物共13.4g,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26.4g二氧化碳,则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g。
33、甲醇(CH3OH)和乙醇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一定质量的甲烷和25.6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gCO、bgCO2和18gH2O,则a+b=______。
3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丙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由大量丙分子聚集成的丙物质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2)甲分子与乙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 .
35、“嫦娥五号”是中国首个在月面取样并返回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的运载火箭采用液氢和液氧作为动力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运载火箭上还用到了钪(Sc)铁合金,下图是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则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
36、根据下图①氟元素、②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2)D表示原子,则X=______,它的化学性质__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填标号)。
(4)B粒子的化学性质与A、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填标号)。
(5)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请你对它进行研究:
①12号元素名称是____,它属于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_________ (填粒子符号)。它和17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从上表中你可得到什么规律:__________。
3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b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
(2)实验室利用乙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向丙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过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8、分析下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验证Mg、Zn、Fe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通过比较_____可以得出的结论,写出反应前后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的一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乙实验的目的是_____。
(3)写出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9、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求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40、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_____,“=”表示_____,“↑”_____,“↓”表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