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素材搜集】小雅在初中语文教材里搜集并摘录“以物载情”的素材,以下是一些摘自她笔记本的词语,其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名词 | ①菡萏 | ②帐蓬 | ③虬(qiú)枝 |
动词 | ④镌(juàn)刻 | ⑤诘(jí)责 | ⑥拜谒(è) |
形容词 | ⑦亘(gèng)古 | ⑧妥贴(tiē) | ⑨拙(zhuō)劣 |
成语 | ⑩弹精竭虑 | ⑪如座针毡 | ⑫自惭形秽 |
A.②⑤⑧⑫
B.①⑥⑨⑪
C.①③⑨⑫
D.①④⑦⑪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它着重叙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耀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C.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其散文朴素填密,语言洗练,代表作有《背影》。
D.“柳”与“留”两字谐音,故古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惜别、思念之情,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万条垂下绿丝绦”。
3、下列关于《羊脂球》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羊脂球》以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代表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的10个人同乘一辆马车逃往一个港口的故事,形象地反映出资产阶级在这场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卑鄙自私和出卖人民的丑恶嘴脸。
B.羊脂球是一个有爱国心的妓女,10人当中只有羊脂球配得上称为高尚的人和有爱国心的人。
C.她心地善良,在马车上,尽管那些贵族资产阶级老爷太太对她表示了轻视和侮辱,可是当他们饥饿难耐的时候,羊脂球慷慨地请他们分享自己的食物。
D.这十个人的身份很是特殊,分别是臭名昭著的卡雷·拉马东夫妇;大资产阶级、省议会议员奸商鸟先生和他的太太;省议会议员贝尔·德·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两个修女;民主党人科尔尼代和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
4、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差使(chāi) 差距(chā) 罅隙(xià) 络绎不绝(yi)
B.迂腐(yū) 鲜腴(yú) 金蜣(qiāng) 坦荡如砥(dǐ)
C.俯瞰(kàn) 记载(zài) 载重(zǎi) 摩肩接踵(zhòng)
D.鸡枞(zōng) 倔强(jiàng) 勉强(qiǎng) 惟妙惟肖(xiào )
5、一位同学为了表达自己坚决抵制网络游戏的决心,在保证书中写下了以下一段话,请你帮助他调整一下语序,从选项中选择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唯自律方能致远,自律可以帮助我们养成好习惯,自律可以帮助我们成就好的品格。自律是修身之本,非自律无以养德,非自律无以立身。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只有懂得自律,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管得住手脚、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抗得住诱惑
B.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经得起考验、抗得住诱惑
C.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
D.稳得住心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手脚、经得起考验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B.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D.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聆听到了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大会上高声呼喊的雨果。
B. 一篇小说的灵魂在于立意,立意的正确、深刻,往往直接决定作品的成败、优劣。
C. 屠呦呦在小草中萃取的青蒿素,使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D. 为水上古城元宵灯会量身制作的融传统人文故事、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花灯,体现出现代灯光技术与古典文化艺术结合的特点。
8、(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①,使庶几之志,揭然②有所存,恻然③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④,广咨问,除嫌吝⑤,虽有淹留⑥,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诫外甥书》)
(注)①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②揭然,高举的样子。③恻然,恳切的样子。④细碎,琐碎的杂念。⑤嫌吝,怨恨耻辱。⑥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⑦济,成功,实现。⑧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 非学无以广才 广:____(2)将复何及! 复:____
(3)夫志当存高远 夫:________(4)若志不强毅 若: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2)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3】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用/标两处)
慕 先 贤 绝 情 欲 弃 凝 滞
【4】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与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代知识)
B. 夫君子之行 (结构助词,的)
C. 使庶几之志 (助词,无义)
D. 下车引之(代元方)
【5】诸葛亮在甲文中提出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观点,告诫儿子要修身治学,要惜时。在乙文中诸葛亮提出了“ 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______,诗句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
【2】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10、天水市举办了“伏羲文化旅游节”活动,在活动期间,向全国人民宣传天水的美景、美食、民俗文化等。学校要制作一本活动宣传手册,请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探民俗,感受特色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
11、现代诗歌填空
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_____,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贺敬之《回延安》)
12、名著阅读
【1】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小语在班里进行了名著阅读问卷调查,发现喜欢阅读和会读《傅雷家书》或《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同学很少。请你结合下面的知识链接,给同学们做《傅雷家书》或《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读书方法指导。
【知识链接1】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概括起来,大致有兴趣选择、问题选择、目的选择和方法选择四种情形。
【知识链接2】精读的方法有批注式阅读、思维导图式阅读、写书评式阅读、摘记法阅读等。
【2】小语阅读《傅雷家书》时,边阅读边做读书卡片,他读第一封信时做了以下这份读书卡片,摘录了一句富含哲理的语句,请你帮他完成这张读书卡的“阅读感悟”部分。
《傅雷家书》读书卡 | |
我的摘录 |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
阅读感悟 |
|
13、魂兮归来
①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
②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花迷了眼,丢了心?
③康德曾说:“有二事焉,常在此心,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内则为德性。”但是在今天,当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长的朵朵浮云时(郭敬明),谁还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当“简单”的《老鼠爱大米》唱红大江南北时,谁还会重拾“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黄的感动?
④当今的文化生活常流于简单、幼稚。无可否认,青春文学确实能带来梦幻般的感动,通俗歌曲也不失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倘若这一切成为文化的主流,当一个人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拔时,很难想象他能直面现实,让心智与身体共同成长。
⑤当今文化生活的另一股暗流便是平庸、浮躁的喧嚣。每天,大量的娱乐新闻让人们津津有味地咀嚼明星的绯闻琐事,各类“速读名著”“小故事里的大智慧”常驻畅销书列。以至于有人不无忧心地说,当绿蒂主动投怀送抱时,维特还有什么烦恼?
⑥一个人可以忍受物质生活的贫困,却不能不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贵。类似的文化快餐除了提供暂时的声色之娱,还有什么能留驻心田,在心湖里回荡几许波纹呢?
⑦个体的精神文化缺失令人遗憾,但当其成为整体性的精神信仰缺失,便是可悲甚至是可怕的情形了。
⑧中国旧有的三纲五常已被破除,新生的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我们,是否也成为了迷惘的一代?
⑨魂兮,归来。
⑩所幸的是,人文精神并未完全流失。当年轻志愿者马骅在梅里雪山间失去生命时,便将诗人的理想主义带到了那里,成为了插在精神雪峰上的标杆;当昆曲在大学校园引起轰动时,不由让人相信,传统的文化经典对于麦当劳下长大的年轻人仍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⑾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对于青少年而言,精神之魂也许并不在远处,而在被重重伪文化掩盖的内心深处。
【1】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
A. 青春文学和通俗歌曲会让青少年一代逃避现实,并抑制其心智成长。
B. 一个能忍受物质生活贫困的人,就必定能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贵。
C. 在精神信仰出现断层的现阶段,我们无一遗漏地成为失去魂魄的迷惘一代人。
D. 在精神信仰缺失的年代,我们不要急于在忙碌而又浮躁的外部社会生活里寻找,而是应该回归内心,反求诸己。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中心论点是呼唤优秀传统思想和文化回归。
B. 开头段用自然界“无核的果实”和“没有米粒的稻穗”作为事实论据引出下文论题,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 第⑦段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从个人层面延伸到国家角度论述精神信仰缺失的影响。
D. 本文语言朴实凝练,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写作的时候多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第⑩段中写年轻志愿者马骅和昆曲在大学校园里引起轰动有什么作用?请你再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事例。
14、阅读《母爱是一本“无字经书”》,完成下面小题。
母爱是一本“无字经书”
①腊月里一个早上,下了一场薄雪。母亲一不留神,摔了一跤,左手腕骨折,住进了医院。由于什么活儿也做不成,还得花钱,母亲有些怅惋。出院的时候,在我有点任性的央求下,母亲才跟我回家。
②早上,等我听见声响,母亲已经挎着胳膊在厨房里忙碌。看到母亲被绷带勒住的手指肿胀得发亮,我的心似油煎一般难受。
③打我记事起,母亲的手背就比正常人厚两三倍,一年四季高高隆起,手指头也比别人粗上一两圈。一到冬天,母亲的双手又红又肿,四处皺裂,那些小口子就张着嘴,往外流着脓血,直到夏天结痂。她的手背上白一块、紫一块,那是为了撑起这个家,多添的一道道伤疤。
④春天,麦苗返青,我和妹妹跟着母亲去浇水。我们站在田垄边,竖着耳朵听流水淙淙地灌溉庄稼,满一个畦的时候,我们喊声“到”,母亲麻利地脚下一蹬,双手一用力,三下两下,铁锹带起厚厚的土,落在垄沟上。“哗”,水流改变了方向,母亲还未痊愈的手背却崩出了几个口子,鲜红的血液汩汩地往外冒。
⑤秋天,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个去摘棉花。她厚厚的手掌一把攥住盛开的棉花,往上轻轻一扬,肉墩墩的棉花就全部听话地跑到她的手掌心,然后被塞进绑在腰上的包袱里。“一定要把棉花摘干净,否则残留下来的“眼睫毛'晚上就会飞到你的眼前,让你睡不着觉。”母亲一边示范,一边叮嘱我们。我和弟弟学着母亲的样子,一招一式地摘着棉花,只有妹妹猴急地跑到了最前面,落下许多“眼睫毛”。渐渐地,包袱里的棉花越来越多,我们都拖不动了,母亲也艰难地挪着步子,雪白的棉花倒在蒙茸茸刚刚泛绿的麦田上,堆成高高的小山。“幸亏有你们,我一个人得摘到什么时候啊!”母亲颇感欣慰,我们姐弟三个仰起自豪的笑脸。
⑥棉花收成最好的那一年,母亲奢侈并且坚决地请求父亲买来一台收音机,“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故事和歌谣浸润了我们的童年;《白眉大侠》《窦娥冤》……在评书和舞台剧中我们成长,明是非,养浩然正气;《梅花三弄》《四小天鹅舞曲》……耳边传来的名曲是我们最早的艺术启蒙。
⑦"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母亲文化不高,也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姐弟三个谁考试得了第一名,母亲就带谁去新华书店,可以挑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⑧冬天的夜里,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和母亲一起剥花桃。睡觉前,母亲用不知从哪里寻来的不冻手的偏方,熬制成热汤。热气慢慢浸润母亲的手背,我们把温热的汤水捧在手心里,打在她的手背上,裂开的口子疼得她不时呲一下嘴。可这时,分明又是母亲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⑨那时候的冬天,滴水成冰。母亲站在院子里,伸出红肿的双手,从半自动洗衣机里打捞着衣服。她不让我们姐弟三个触着凉水,她怕,怕我们的手像她的手一样。
⑩缝纫机“嗒嗒嗒嗒”地唱着歌,母亲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变出我们一家人四季的衣衫:我的偏襟小袄、妹妹的泡泡肩小褂、弟弟威武的军装、父亲笔挺的裤子。母亲带上她的大顶针,飞针走线,穿过厚厚的鞋底,换来我们脚下的舒适。
(11)那些清贫的岁月里,母亲的手是一团火,为我们驱走严寒,带来幸福、平安、喜悦和诗意。
(12)“遗子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母亲亲身躬行,不正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的“无字经书”吗?
(选自《知识窗》2021年第1期)
【1】文章的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2】结合语境,品析文章第⑤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她厚厚的手掌一把攥住盛开的棉花,往上轻轻一扬,肉墩墩的棉花就全部听话地跑到她的手掌心,然后被塞进绑在腰上的包袱里。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
【4】“母亲亲身躬行,不正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的‘无字经书’吗?”。生活中,你的亲人的“亲身躬行”带给你怎样的体会?
15、按要求作文
吉安读祖母的言行,读懂了祖母对祖父的情;朱自清读父亲的背影,读懂了父亲的不容易;周国平读车厢里的女孩,读懂了她灵魂的高贵;张爱玲读《红楼梦》,读懂了人物的命运……你读了什么呢?又读懂了什么呢?
请以“读你,读懂了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2)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