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茶道不仅仅是“道”,它还是审美,是情趣,是生命体悟的过程。②茶道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日本人的文化。③文学巨匠川端康成在所宿旅馆醒来,看着桌上插的海棠花正艳丽地盛开,大吃一惊:在我沉睡的时候,海棠未眠,竟然寂寞地开着④这是顿悟的美感。⑤茶道从茶出发,及于世间一切,日本的建筑、美食、文化、器物,莫不受其影响,日本文化借由茶道发展,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
A.“器物”是名词,“竟然”是形容词,“其”是代词。
B.“顿悟的美感”“艳丽地盛开”“大吃一惊”都是偏正短语。
C.“日本文化借由茶道发展,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这个句子中,“茶道”作宾语。
D.“茶道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日本人的文化”一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墙角被挖开对墙体损害有限,但墙脚被挖整堵墙就会坍塌。
②媒体一时调侃:这是在“挖安卓的墙角”。
③《咬文嚼字》认为此处“墙角”实为“墙脚”之误。墙角是指两堵墙相接而形成的角;墙脚则指墙根。
④2019年8月,华为正式发布操作系统“鸿蒙”,并许诺了众多优惠,力邀安卓应用程序开发者为鸿蒙效力。
⑤因此,汉语词汇系统中有“挖墙脚”,而无“挖墙角”。
A.③①④②⑤
B.③①⑤④②
C.④③②①⑤
D.④②③①⑤
3、《红星照耀中国》传说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是谁?( )
A. 刘志丹 B. 徐特立 C. 徐海东 D. 贺龙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侦缉 意蕴 不醒人事 铢两悉称 形销骨立
B.旁骛 景仰 根深蒂固 无精打彩 信手拈来
C.傅彩 收揽 雕梁画栋 另请高明 不可明状
D.锱铢 忌讳 文采藻饰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详( xiáng) 拘泥(ní) 云霄(xiāo) 根深帝固(dì)
B.苍劲(jìng) 契合(qì) 闲暇(xiá) 大相径庭(tíng)
C.屏嶂(zhàng) 遏制(è) 侮辱(wū)走投无路(tóu)
D.掺杂(cān) 瘦削(xuē) 教诲(huì) 锋芒必露(bì)
6、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耳欲聋(zhèn)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zhōng)的赞赏。
B.白杨树没有婆娑(sh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qiú)。
C.到徐州见着父亲,我看见满院狼藉(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sù)地流下眼泪。
D.我们虽然没能见到波涛浩缈(miǎo)的壮图场景,但永定河的涓涓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līn)的景色。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无垠(yín) 秀颀(qí) 街坊( fāng) 潜滋暗长(qiǎn)
B. 蹒跚(pánshān) 田畴(shòu) 绢(juàn)本 恹恹欲睡(yàn)
C. 舳舻( zhú lú) 倔强(jué) 洗涤(dí) 筋疲力尽(jīn)
D. 憎恶(zēng) 炽热(zhì) 苔痕(hén) 不辍劳作(zhuì)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①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③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⑤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⑧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注释)①白:告诉。②旃:同“毡”,毛织物。③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④羝(dī):公羊。⑤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⑥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⑦去:同“弆”(jǔ),收藏。⑧节旄(má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单于愈益欲降之/香远益清 B.是亦不可以已乎/斯是陋室
C.羝乳,乃得归/乃不知有汉 D.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之不能尽其材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B.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C.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D.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4】苏武可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试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原因。
9、阅读朱敦儒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此词约作于靖康之变后十四年。②凤凰城:汉唐长安的美称,这里借指宋都汴梁。③擘钗破镜分飞:喻夫妻离散。
【1】根据已学过的词判断,这首词的词牌应是________,从字数上说,应是一首________。
【2】这首词下阕写期盼而又失望主要借助了哪些意象?请简要赏析。
【3】这首词抒情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简要分析。
10、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如今的博物馆不仅收藏与展示文物,而且还积极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博物馆用一次次创意给大众带来了惊喜。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掀起了“博物馆里过节”的新风尚;博物馆还进军“综艺界”,如《国家宝藏》等节目,为观众打开了一扇历史文化之门。
【材料二】
科技赋能增加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亲密接触”也有了更多花样。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智能体感互动、3D模型等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成了大部分博物馆的标配。通过在三维空间中立体成像,观众可以“穿越”回古代,感受古人生活,了解古代文化,此类的沉浸感带给参观者很多乐趣。
【材料三】
疫情之后,社交媒体、直播十分活跃,博物馆从线下走到线上,以前沿技术结合当下热点,主动寻求与人们的互动交流。“云展览”“云游博物馆”成为常态,“云游敦煌”等线上产品通过数字技术走入千家万户。公众不管身处何方,只要动动指尖,就可以游览博物馆,也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1)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得出你的探究结论。
(2)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仿照此句式,结合材料填空。
博物馆的现在:_________
(3)某博物馆将举办齐白石作品展。就如何与公众之间建立连接的问题,请你依据材料,给该博物馆提出两条建议。
11、诗文积累填空默写。
(1)__________,山岛竦峙。树木丛生,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7)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请默写出你喜欢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
A.《傅雷家书》是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希望他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在一封封家书中,我们看出傅雷始终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家长形象,向孩子传授为人的道理和生活准则,足见其苦心孤诣、呕心沥血。
C.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无论身为子女还是父母,我们都能从这本书中领略人生的境界,感受人生的教益。
D.傅雷夫妇的骨灰安葬在家乡上海浦东,墓碑正面镌刻着傅雷家书中名言,这句名言是: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2)《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哪两大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学类文本阅读
拐 杖
---岳勇
(1)我和二弟,三妹离开湖北老家来广东工作十多年,在老家那栋老式的砖瓦房里,只剩下父亲和母亲两位老人家相依为命。
(2)一天,我收到一封从老家寄来的信。一看信封上那久违而又熟悉的笔迹,我就知道是父亲写来的。父亲在信中末尾说:“你们兄妹已久未回家,家乡的面貌只怕已经忘了吧?……为父年事已高,前日在屋后苦楝树下绊了一跤,腿脚已不大灵便,急需拐杖代步……”
(3)我们三兄妹明白了父亲的意思,立即到商场买了一把上好的檀木拐杖给父亲邮了回去。
(4)谁知一个月之后,父亲又将拐杖给我寄了回来。我以为父亲嫌这拐杖不好使,便又重新选购了一把不锈钢的,而且不定期带有报警灯,若是摔倒,便会发出“嘀嘀”的声音。
(5)谁知这把拐杖寄回不久,又被父亲退了回来。这回我们都傻了眼,不知父亲此举是何用意。最后还是三妹聪明,说:“爸爸嫌这拐杖比不上别人家的,不够档次呢,咱们重新给他买一把最好的吧。”
(6)第二天,我们托人从深圳带回来一把最新式的拐杖,不仅能放音乐听收音机,走累了还能当椅子坐,碰上下雨天还能当伞用。我们将这根集高科技于一身的新式拐杖寄回家,这才松一口气,心想父亲这下该满意了吧。
(7)谁知二十来天后,父亲又将这把精挑细选的拐杖寄回给了我。我瞅着退回来的拐杖直皱眉头,心里老大不高兴,二弟和三妹也说:“老头子这是怎么了?怎么越老越难伺候了?”
(8)我们商量了半天,决定写封信去问一问父亲到底想要把什么样的拐杖。谁知我的信还没有寄出,却收到了母亲从家里发来的电报:父病,速归。
(9)我看了心中七上八下,与弟弟妹妹商量说:“要不咱们都回去看看吧?”二弟面露难色,一边拨打着手机一边说:“公司的事正忙着呢,这一时半刻哪抽得开身。”三妹也说:“是呀,我明天就要出差去日本,还指不定什么时候回来。咱妈也是的,人老了谁没个小病小痛的,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吗?大哥,要不你先回家看看情况再说吧!”我一想,也只好如此了。
(10)回到家,家里大门紧闭,邻居说你爸妈已在人民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呢。
(11)我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多年不见,父亲已经苍老得快让我认不出来了。看着面容憔悴脸色苍白的父亲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我心头一酸,眼睛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12)看见我,父亲呆滞无神的眼睛忽然一亮,急忙握住我的手,双眼却直往我身后瞅:“他们两个呢?”
(13)我脸一红,嗫嚅着说:“他们……这几天太忙了……”
(14)“哦!”父亲苍老的脸上掠过一丝失望的神色,目光又渐渐黯淡下去,双目似闭非闭,忽然,一颗浑浊的泪珠沿着鬓角流了下来。
(15)我心里一颤,急忙抓紧父亲的手,头却羞愧地垂了下来。
(16)不一会儿,父亲进入了似睡非睡的状态,口里却还似乎念念有词。我侧耳一听,却是在喃喃自语:“……拐杖……拐杖……我的拐杖……”
(17)我回过头来问母亲:“不是给爸买了几把拐杖了吗?他怎么……”
(18)母亲看看父亲,又看看我,核桃壳般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说:“傻孩子,你忘了你们小的时候,不是跟你爸说过,等他老了,你们要做他的拐杖,陪你爸到北京看天安门、看长城的吗?你爸的拐杖,就是你们兄妹三个呀!”
(19)我顿时惊呆了,心似乎被某种动物噬咬着,一阵阵地痛着。
(20)这天半夜里,父亲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1】通读全文后,我们明白了“拐杖”在文中有两层意思:
【2】文中第(3)段中说“我们三兄妹明白了父亲的意思”,第(5)段中又说“最后还是三妹聪明”,联系后文,体会作者“明白”“聪明”的两词感情色彩的变化与作用。
【3】文中有两处对父亲进行了神态描写,找出其中一句来,并稍加分析。
【4】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父亲的,但又有所不同。请从记叙的中心与抒发的感情两个方面比较它们的不同。
14、阅读《在妈妈的膝头上》,完成下面小题。
在妈妈的膝头上
叶倾城
①大姐告诉我,在她的独生女儿小满出生之后,她曾经反反复复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小时候作文课上写《我的理想》时提到的那些宇航员、科学家、警察吗?
②后来她换了一个问法:要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这样的人?但她第一个想到的自己的缺点就是:不爱看书学习。就这样,她先定了个小目标:让小满做一个爱看书学习的孩子。
③她第一次牵着小满进书店,三岁的孩子在书架间跌跌撞撞了几步,发现书不能啃,也不能拿在手里,很快失去兴趣,掉头就要往外走,被她一把揪住,还不甘心地一直指外面的零食店。小孩子最喜欢什么?吃。
④小满从小就对吃兴味盎然。一岁多一点,她在学步车上摔了一大跤,牙齿都磕出了血,正哇哇大哭,大人赶紧在她手里塞了一枚旺仔小馒头,哭声立止。两岁多,小满第一次吃到冰淇淋,美味像重锤直击她心。这一刻,大姐弯下腰去,对小满说:“你在这里看一小时书,就带你去吃好吃的。”小满立刻眉开眼笑,乖乖去看书。
⑤当时书店的书架不能坐不能靠,小家伙倒是不介意坐地上看书,可是她妈介意。最后,大姐背靠墙,一膝跪地,一膝蹲,给小满当座位。小满坐在她膝上,像小雀儿赖在满是草香的鸟巢里,静静地翻开她一生中的第一本书。
⑥蹲一会儿,累了,便换个膝盖。又累了,再换。小满渐渐看书着了迷,任她妈把她颠过来倒过去,全无知觉。不过小满还是坐不住,半小时就闹着要吃东西。大姐叹口气,屈服了。小满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双丰收,开心得不得了。
⑦第二周,小满主动说:“妈妈,我们去书店吧,看完了去吃好吃的。”这句话,大姐印象特别深,因为太高兴了。从此她们每周必去书店。开始是一小时,后来小满阅读的时间越拖越长,分量也与日俱增,大姐的膝盖就更加是负重深蹲。
⑧直到小满上小学,各种培训班越来越多,这件事才渐渐停止。而让大姐欣慰的是:小满,真的如她所愿,成为了一个爱看书学习的孩子。好处是小满成绩优异,目前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坏处是小满年纪轻轻就得经常考虑减肥这件事,得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
⑨大姐在好几年前,膝盖就开始不太行了,要经常去针灸、拔火罐、吃骨维力。可是,她的膝头,曾经承托过一个孩子的未来呀,如托泰山。
(《文摘报》2019年05月11日03 版)
【1】根据第①②段内容,用两个词语概括妈妈的性格特点。
【2】本文为什么以“在妈妈的膝头上”为题?
【3】“直到小满上小学,各种培训班越来越多,这件事才渐渐停止”一句中“这件事”指什么事?“这件事”对小满人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小满坐在她膝上,像小雀儿赖在满是草香的鸟巢里,静静地翻开她一生中的第一本书。
【5】“陪伴是最美的长情。”读完了这篇文章,你最想对自己的妈妈(或爸爸)说点什么呢?
15、题目:那段美好时光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50字。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