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赝品/摇曳 概况/愤慨 咽喉/哽咽
B.溯源/夙愿 憧憬/瞳孔 大厦/厦门
C.甄别/斟酌 荟萃/猝然 模样/楷模
D.商榷/证券 燥热/烦躁 降临/降服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毕昇,北宋工匠、发明家,首创活字印刷术,著作有《梦溪笔谈》。
B.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D.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佝偻/拘泥 劫掠/浩劫 分外/恰如其分
B.娉婷/聘书 层累/累赘 间隙/间不容发
C.绸缎/绸缪 冠冕/冠军 轻觑/面面相觑
D.游弋/飘逸 漫游/谩骂 污秽/自惭形秽
4、选出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撺掇(duo) 亢奋(kàng)
B.晦暗(huì) 斡旋(wō) 幽悄(qiǎo) 翩然(piān)
C.缄默(jiān) 龟裂(jūn) 寒噤(jīn) 接踵而至(zhǒng)
D.黧黑(lí) 翌日(cì) 汩汩(gǔ) 怒不可遏(è)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慈祥 灵魂 勉强 骄健
B.期凌 馈赠 鼓励 惧怕
C.争辩 上勾 爱慕 手绢
D.锐利 遮蔽 眷恋 盗窃
6、下列有关名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
B.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表明主人公保尔已从过去的伤病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
C.在《西游记》回目“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两情节都与白龙马相关。
D.《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埃德加·斯诺,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7、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偏僻 抉择 和颜悦色 振耳欲聋
B.污篾 寒禁 出类拔萃 销声匿迹
C.喧哗 帷幕 慢不经心 格物至知
D.浮躁 震撼 川流不息 人情世故
8、(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傍花村寻梅记
【清】孔尚任
维扬城西北,陵陂高下,多瓦础荒冢。唐人所咏十五桥者,已漠然莫考。行人随意指为此地云。地接城堙,富家园亭,一带比列,箫鼓游舫,过无虚日。溪流转处,一桥高挂如虹,谓之“虹桥”。自阮亭先生宴集后,改字曰“红桥”,而桥始传。旧有花村在桥东,今已墟矣。傍花村者,花村之附庸也,岿 然独存焉。一酒旗出竹林,飘扬有致。主人爱梅,红白绿蕚,参差种之。花时与竹篱茅屋相映,梅之精神倍出,富贵家 不知也。戊辰正二月,多雪雨,逗留梅信,至花朝①方盛。箫鼓游舫,皆集红桥,独留此数株老梅,为冷落薄游者吟诗买醉之所。余闻而羡之,遂醵②酒钱、唤笙歌,作竟日欢。同一饮也,觉饮于旗亭③,较饮于名园胜;同一诗也,觉入于歌者之口,较入于选楼④胜。安知今日之红桥,不胜于十五桥;后日之傍花村,不胜于花村也哉!
【注释】①花朝: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②醵:凑钱。③旗亭:酒楼。④选楼:在扬州。原为隋时曹宪故居,因以《文选》教授生徒而得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一带比列(____________) (2)过无虚日(___________)
(3)今已墟矣(____________) (4)作竟日欢(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啮人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岿然独存焉 吴广以为然
C. 而桥始传 日出而林霏开 D. 乃不知有汉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翻译下列句子。
(1)浮光跃金丶静影沉璧。
(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安知今日之红桥,不胜于十五桥;后日之傍花村,不胜于花村也哉!
【4】“箫鼓游舫,皆集红桥”,而作者却独赏“富贵家不知”的“梅之精神”,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歌画线部分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的情景的?
【2】“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民间常说“无鹅肉勿滂沛”,意思是指没有鹅肉的宴席难以称之为丰盛,这体现了潮汕地区人们对鹅的一种特殊情感以及鹅作为一道菜肴在潮汕人们餐桌上的重要地位。潮汕传统民俗丰富,逢年过节、祭祀、宴饮或是日常饮食,鹅肉均是必备菜品之一。
潮汕卤鹅,历史悠久、风味独特,为潮州菜系名品。2018年9月,其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中国菜”之广东十大经典名菜。潮汕狮头卤鹅,素有“广东第一名鹅”之称,其原材料选自潮汕当地狮头鹅。狮头鹅与其他鹅种最直观的区别在于头部形态。狮头鹅外形富有特色,昂首健步,姿态雄伟,因头部前额肉瘤发达,向前突出覆盖于喙上,形似狮头,故称狮头鹅。
卤鹅卤水的配料,除了老抽、生抽、料酒、鱼露、白糖、红豉油等常规调料,还有陈皮、罗汉果、桂皮、草果、肉蔻、甘草这几样必不可少的材料,不同的卤家还有自己的秘方,包括八角、川椒、小茴、砂仁、香叶、丁香等香料,以上香料,都要经过单独慢火炒制,直至香气完全散出,才能混合在一起煲卤水。多种香料的不同搭配成就了潮州卤水的独特美味,这便是潮汕卤鹅卤水味有回甘的秘诀。
【1】潮丰中学团委计划近期举办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将邀请汕头卤鹅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纪瑞喜先生向学校八年级学生介绍潮汕卤鹅与潮汕美食文化。请你给他写一封邀请函。
【2】假如你是学校团委宣传干事,学校委托你和纪瑞喜先生就来校做讲座事宜进行沟通。请你根据上面对潮汕卤鹅的介绍给纪瑞喜先生提两个讲座内容方面的建议。
内容一: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默写
【1】结庐在人境, ① 。 ② ,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诗经·蒹葭》
【3】你的同桌学习中遇到了困难,非常苦恼。经过观察了解,你发现是他的学习方法出了问题,请选用《论语》中的原文来帮助对方 。
【4】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列举了历史上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成就大业的人物;还论述了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要内有贤臣辅佐、外有敌国外患的观点。用以阐明“ ① , ② ”的道理。
12、专题探究是名著深度阅读的有效方式之一。请根据示例,结合《经典常谈》设计一个阅读探究专题。
示例:探究《红星照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探究专题: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礼物
①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②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1)“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
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⑤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⑥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⑦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A)
⑧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⑨“嗨,珍妮,”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2)“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3)“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B)
【1】速读全文,“礼物”在文中是指什么?
【2】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于(A)和(B)处的哪一处?为什么?
【4】品析文中三处画线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1)处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2)老人又很“兴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处老人之所以“略带羞涩”,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
【5】俗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请你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海棠树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嘁:“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翝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请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
春:_______ 夏:_______ 秋:_______ 冬:_________
【2】作者在第一段说“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的影子里张望”,从全文看,张望是什么意思?体现了奶奶怎样的心理?
【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及人物心理状态。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我就不能有自己的工作?”
【4】文中出现几次“老海棠树”,下面链接材料中作者也提到几次“菊花”,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个形象有哪些共同作用?
材料一:“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材料二: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材料三: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高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5】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
15、生活处处有惊喜。请以“惊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