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A.《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记承天寺夜游》《钱塘湖春行》。
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C.《西游记》中,孙悟空经过火焰山时,不仅没被烧死,还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D.《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有《水经》,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毕业后到贫穷落后的家乡任教,一年到头兀兀穷年,奉献自己的芳华。
B.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 电影《海王》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D. 6月14日,世界杯的光芒照耀俄罗斯大地,世界各地的球迷们纷至沓来,在感受俄罗斯风情的同时,尽享四年一度的足球狂欢盛宴。
3、下面是几个同学对课文语言学习的议论,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这句话里的“在”是副词。
B.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这句话里的“只”是介词。
C.在《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互文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木兰为替父从军而做的繁忙准备。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谦称。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没一会儿________,这个困扰我多时的难题就被他解决了。
(2)水藻真绿,把终年________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3)小嘎子________成卖报小童,从敌人眼前轻而易举地逃脱了。
(4)校门前拉起了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省政府职教考察团________我校调研指导”。
A.功夫 贮蓄 化妆 光临
B.工夫 贮蓄 化装 莅临
C.功夫 储蓄 化装 莅临
D.工夫 储蓄 化妆 光临
5、划线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蝉蜕(tuì) 尴尬(ɡān ɡà) 木屐(jī) 玉簪( zān )花
B.系(jì)上 斑蝥(máo) 缠络(luò) 攒(zǎn )成
C.桑葚(shèn) 臃( yōng )肿 哺(pǔ )育 掸(Dǎn )子
D.菜畦(qí) 倜傥(tìDǎnɡ) 拗(ǎo)过去 弥(mí )漫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A. 她的新风格使她鹤立鸡群,不过大多数人只是笑话她。
B. 虽然他生病了,可还是孜孜不倦地在学习。
C. 登上文笔塔,俯瞰文山城,只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D. 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7、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之后创作而成的作品,第一部分主要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主要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B.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地悼念革命战友,丽达、朱赫来等好心人在坟墓周围摆上了用云杉枝编的花圈。保尔慢慢地摘下了帽子,默念起了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至理名言。
C.祥子慢慢地把人和厂的事打听明白:刘四爷把一部分车卖出去,剩下的全倒给了西城有名的一家车主。不过,祥子没有打听出刘四爷到哪里去了。
D.祥子在街上遇见了小马儿的祖父,才知道小马儿已死了半年多。祥子喝了他一碗茶,并告诉他想独自混好,老人认为这个主意好,年轻人身子好,多赚一点钱,好养家糊口。
E.夏太太买了四盆菊花,被杨妈摔了一盆。夏太太就接连二三地骂杨妈,惹得杨妈破口大骂,老底也被揭了出来,最终杨妈被赶走。祥子以为自己也会被辞掉,可是,杨妈走后,夏太太对祥子反倒非常客气。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②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令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③,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便宜:指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方法或建议。②百金之士:《管子》有“能破敌擒将者赏五百金”之说,这里指骁勇善战的将士。③襜褴,少数民族名,下文“东胡”“林胡”亦同。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以数千人委之”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扶苏以数谏故 B. 固以怪之矣
C. 以土砾凸者为丘 D. 祭以尉首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李牧守边,厚遇士卒,抚慰边民,根据需要任用官吏,利用贸易租税以充军费,使边防得以巩固。
B. 李牧对匈奴采用欲擒故纵的战术,一旦时机成熟,便巧布奇阵,大败敌军,迎来了边境十几年的安宁。
C. 李牧坚持固守营垒的政策,不慕虚荣,不怕撤职,积极备战,不愧为一代名将。
D. 李牧的战略战术,麻痹了敌人,但将士们不理解,当权者也不理解,这正衬托出他的高人一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赵王让李牧______
(2)如故约______
(3)王许之______
(4)降林胡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2)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10、你和小伙伴组成探访小组,参加“身边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
①探访小组首先想去考察美食项目。先考察哪一种呢?大家发生了分歧,于是,各自拟写一句话广告词,为喜爱的美食做广告。(美食选择可参考下图)
你喜爱的传统美食:______________
你拟写的广告词:______________
②探访小组打算利用星期六去考察淮安区千年古镇河下,约定明天上午八点在古镇北入口大牌坊下集中,然后一路考察,沿途要做好考察笔记。你的邻居小孙同学有事提前回家,请你把有关内容转述给小孙,让他准时参加。
你的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探访小组考察总结出河下古镇的六大特色:文化重镇(已建成吴承恩故居、猴王世家陈列馆和沈坤状元府),军事重镇(已建成韩信钓鱼台、漂母祠、梁红玉祠),盐商重镇(已建成“两淮批验盐引所”),中医重镇(山阳医学的发源地;已建成吴鞠通中医馆),美食重镇(淮扬菜的发源地)还有佛学文化(已建成闻思寺)。建议有关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推介河下古镇,宣传淮安。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创意或具体方法。
你的创意或具体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默写古诗文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通过对天气的感知,来表达心中的悲凉与无奈之情的句子是:欲说还休,_________。
(3)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向离别的亲人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中,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月夜忆舍弟》中,借景抒情,表达思亲思乡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当人生困顿坎坷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的乐观豪迈劝慰激励自己。
12、大渡河英雄(节选)
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作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现在赤脚的红军战士就沿着峡谷间迂回曲折的小道,赤足向泸定桥出发,一路上有时爬几千英尺高,有时又降到泛滥的河面,在齐胸的泥淖中前进。如果他们能够占领泸定桥,全军就可以进入川中,否则就得循原路折回,经过彝族区回到云南,向西杀出一条路来到西藏边境的丽江,迂回一千多里,很少人有生还希望。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了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己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军!红军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节选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明确:在此前刘伯承将军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红军才能顺利抵达大渡河。什么事呢?请用一句话表达。
【2】批注:选文第一段有何作用?
【3】探究:读文段中的划线句,说说川军心中的疑问?
【4】提炼:大渡河英雄胜利了,请分析他们胜利的原因。
13、三斤水
江南雨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饮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口也一样,渴啊!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景,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样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走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地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牛的面前。
出人意料地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头哞叫,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处的沙丘背后跑来了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二十世纪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憨厚(__________)倔强(___________)戛然而止(________)困窘(_________)
【2】【2】文章依次写了三个的情节分别是:老牛 ___________________;老牛强忍鞭打执意索水;老牛 __________________,母子情深。
【3】【3】文中还写了不同角色的“哭”。走进他们的内心,你一定能体会到:
(1) 运水战士和司机的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牛眼中的泪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老牛眼中的泪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流下了滚滚热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中的“揪心”一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5】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6】【6】假如你是运水战士,你会感受处分而给老牛半盆水么?为什么?
14、故乡(节选)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简析加点词“高墙”的含义。)
(2)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2】选段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复杂心理?
【3】“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4】结尾写那些模糊了的美景又在“我”的眼前展现出来,有什么作用?
15、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幅画面,或让我们轻松愉悦,或让我们痛苦忧伤,或让我们幸福甜蜜……
请以“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出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