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伊犁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蝉则千转不穷

    C.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上课铃已经响了很久,但由于刚才的突发事件,教室里人声鼎沸,安静不下来。

    B.我上网查作业答案的秘密好像被妈妈发现了,她拿起我桌上的作业本翻来覆去地看。

    C.这次竞赛考了第一是意料之中的结果,但当老师宣布结果时,还是让我有点喜出望外

    D.她喜欢数学,被选为数学课代表,而我喜欢语文,被选为语文课代表,真是各得其所

  •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东京奥运会上,每一次突破都印刻着中国体育健儿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女子四人双桨夺冠,背后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______;男子双人双桨夺得首枚奥运铜牌,为中国男子赛艇翻开崭新一页,______;举重选手石智勇,最后一举打破世界纪录,______;跳水男子双人三米板夺冠,______。

    A.这一天,等待多年   这一金,来之不易   这一举,分量十足   这一跳,意义非凡

    B.这一金,来之不易   这一天,等待多年   这一举,分量十足   这一跳,意义非凡

    C.这一金,来之不易   这一天,等待多年   这一跳,意义非凡   这一举,分量十足

    D.这一跳,意义非凡   这一举,分量十足   这一天,等待多年   这一金,来之不易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十分注意资料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他的考据旁征博引,材料过硬,从不根据推测妄下断语

    B. 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意义大相径庭

    C. 今年七十五岁的李佩教授,满头飞银,仍神采奕奕、步履轻捷地往返于课堂与住宅。

    D. 五月以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中小学中无所顾忌地开展了起来。

  • 5、下面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快乐而沉静的春雨,缓缓飘落,洗去一冬的污秽.,把珍藏心间的欢乐吐成遍地的新绿。 汇聚,终成那娟娟溪流,潺潺萦.绕这方黝黑的大地。你嬉戏于田间镐头,那湿润润的泥巴浸 润了人们多情的心。踩着这三月春雨,在迷蒙的春烟里,走过这千年的小径,只是这几度春 秋,你润泽哺.育的人啊今何在?几度轮回,直到岁月变得殷.红,小径处,轻烟似梦,唯一帘 细雨,情依旧。

    A. huǐ   yǐng     yān   B. huì   yíng     yān

    C. huì   yíng     yīn   D. huǐ   yǐng     yīn

  •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属于赠序。

    B. 鲁迅,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故乡》选自《彷徨》。

    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 7、下面句子没有语病一项是 (2分)

    A.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B 有没有正确的环保关,是低碳生活实现的关键。

    C.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记不要胡编乱造。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微而不贬。终于邦域之内,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节选自《三国志》,有改动)

    【注释】①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②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游辞巧饰者轻必戮 虽:_______________

    (2)畏而爱之 咸: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微而不贬。

    【3】诸葛亮是如何做到“开诚心,布公道”的,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卖炭翁》的作者是________(填朝代)______________(填人名)。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重拾失落的家风,可以更好地弘扬明礼、孝亲等中华美德;大力倡导文明的新风,才能共同建设富强、民主的和谐社会。为此,学校准备开展主题为“传承好家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拟写标语】根据题干中画线句子补写标语。

    重拾家风,弘扬中华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流程】 班级开展“说说我的家风”演讲比赛,请你补写完整比赛流程。

    流程一:主持人介绍评委、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宣布比赛开始。

    流程二:

    流程三:

    流程四:评委代表点评比赛,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3)【家风育人】放学刚走出校门,你就拾到了一本历史笔记,喜滋滋对妈妈说:“真幸运啊,我正要整理历史笔记呢,这下好了,直接用这本,不用浪费时间了!”妈妈听后,笑着劝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诗人对朝代更迭、世事巨变感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我暗自想,周恩来一定是个狂热分子,因此我想寻找这必有的神色。但是如果说有这种神色的话,我却没有发觉出来。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

    (乙)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它比蒋介石在南京或上海发动的政变,或者共产党占据广州的情况,其流血和笨拙程度都不知要低多少。起事计划事先一点也没有泄露给敌方。到十二月十二日早晨六点钟,整个事件就已经结束了。东北军和西北军控制了西安。蓝衣社特务在睡梦中惊起,被缴了械,逮捕起来;几乎整个参谋总部人员都在西安宾馆的住处遭到包围,关了起来;邵力子省主席和警察局长也成了阶下囚;西安市警察向兵变部队投降;南京方面的五十架轰炸机和飞行员在机场被扣。

    1(甲)(乙)选段均出自名著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2(甲)段中作者觉得周恩来是“狂热分子”的原因有哪些?

    3(乙)段中“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指什么事件?发动者是谁?事件发生后,周恩来做了什么事,最终结果如何?

    4下列关于名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底乘着“鹦鹉螺”号潜水艇进行两万里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B.《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塑造了一批正面理想的人物,如杜少卿、王冕、匡超人、范进等。

    C.《昆虫记》既是一部优秀的科普作品,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作品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对万物的赞美。

    D.《骆驼祥子》中祥子有一次冒险拉活,被大兵抓去,丢了车,这些兵的头目是孙排长,后来成为侦探,敲诈走祥子第二次买车的钱。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④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⑤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⑥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⑦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⑧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1】文中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2】第①段中“似乎”“确凿”放在一起使用是否矛盾?为什么?

    【3】选文第②段写景运用了多种描写的方法,请指出两种并举例分析。

    【4】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描写一处景物。

  • 14、①儿时的记忆中,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

    ②我小的时候,乡村还是比较贫困的,粥可谓是庄户人家的主食了。那年头,稠粥是不敢奢望的,生活不宽裕的家庭,因为舍不得多放米,有时稀得能照出人影儿。只有富裕点的人家,那粥才浓些,是真正的大米粥,人们就夸张地说成“竖勺子不倒”了。这粥,最好喝的当然还得数腊八粥,但除了过腊八节,寻常的日子里更是难得吃上一顿的。

    ③据老辈人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过上了好日子,为了铭记当年被财主关进房子忍饥挨饿的痛苦经历,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④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个美好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⑤每到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熬腊八粥。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豌豆、黄豆、红豆、绿豆、高粱等粮食作物之外,还可加入青菜、茨菇、荸荠、红枣、白果等蔬菜和干果。听母亲说,据“腊八”一词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时都是以凑齐八样为宜,搭配可随各人喜好而定。

    ⑥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但母亲却总是很有耐心。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其中,花生米是母亲用菜刀在面板上挨个切成碎块的,喝着母亲的腊八粥,每当嚼到里面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

    ⑦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腊月正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每当从被窝里钻出来,浑身早已冻得发抖。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厉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每当嚼到里面细碎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一边品尝着香稠的美味,一边称赞着母亲的厨艺。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时,那心窝里就别提有多温暖了!

    ⑧冬去春来,物换星移,近三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腊八粥也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城市粥店里腊八粥的用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1第③段插叙有关腊八粥的传说故事有哪些作用?

    2赏析下边的语句。 

    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将豆油在锅里烧热,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请结合加点词赏析)

    3本文末节说,现在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用料又多又好,可“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社戏》一文的末节也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产生这种感觉分别有哪些原因呢?请简要分析。

    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结合选文回答问题。

    【链接】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选文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写到了吃腊八粥的情景,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①都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都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吃腊八粥时的心理略有不同。

    选文表现了吃粥时的“激动”和兴奋之情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本命年的回想》则表现了吃腊八粥时的______________心理。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铅笔即将被装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5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①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②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

    ③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

    ④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

    ⑤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你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要求: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从五句话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

    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