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郑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射者中,弈者胜”(《醉翁亭记》)的“射”与“六艺”中的“射”都是“射箭”之意。

    B.“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是谦辞。

    C.“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阴”是北面的意思,指太阳晒不到的地方。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写的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

  •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婆坐在床上,面对着窗户,面对着院子,面对着红门,是在大声地哭着的。

    ②小红门后面有个小院子,小院子后面有扇绿色的窗户。

    ③终于也要像别人一样出国留学了的外孙女。

    ④那天下午,我挥手离开小红门。

    ⑤因为红门外面走远了的是她疼爱了二十年的外孙女。

    ⑥我走的时候,窗户是打开的,里面是外婆的卧室。

    A. ④②⑥①⑤③   B. ⑥①⑤③④②   C. ④②①⑤③⑥   D. ⑤③⑥①④②

  •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 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漪的影子,像轻烟似的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着。

    解说:“影子晃动”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 宁静淡雅   翩翩起舞   冰天雪地   锻炼身体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解说:这句话有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戍边官兵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B.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个人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只要与众人团结协作,必能凝聚一股强大的力量。

    D.来博览会参观的大庭广众络绎不绝,提高了沂蒙老区的文化传播力,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了国家实力。

    C.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的工匠精神。

    D.感恩是人类心灵之花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芳香,是人性中真善美的华章。

  • 6、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过了,就是错了,这就是过错。这是至今我看到的关于“过错”最精辟的注解。②真理过了,就成了谬误;真诚过了,就成了虚伪;聪明过了,就成了狡猾;认真过了,就成了刻板。③世上一些过错的产生,往往过于追求它的圆满。④过了,就是错了,适可而止,适度而为,才是避免过错最有效的方法。

    A.“至今”是介词,“谬误”是形容词,“避免过错”是并列短语。

    B.“这是至今我看到的关于‘过错’最精辟的注解”,这个句子是单句,主语是“我”。

    C.“真诚过了,就成了虚伪。”这个句子是假设关系复句。

    D.“凡事都有个度,过了这个度,哪怕是再美好、再正确的东西,也会走向它的反面。”这个句子放在③和④之间最合适。

  • 7、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弹幕评论不仅具有大数据价值,而且能够即时看到观众_________,观众对人物设置、角色表演、“服化道”细节以及剧情合理性的即时讨论,可以_______创作者不断提高创作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参与互动的人,都要自觉维护健康的弹幕文化,共同涵养_______的网络空间:对于管理者来说,要加强监管和引导,提高弹幕内容的质量,发挥其在_________文化、促进创作中的积极作用。

    A.反映 督促 云淡风轻 勾通

    B.反应 督促 风清气正 沟通

    C.反映 监督 风清气正 沟通

    D.反应 监督 云淡风轻 勾通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课内文言文阅读。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 B.其家穿井(及:待,等到)

    C.人道之(国:国家,全国) D.丁氏曰(对:对答,回答)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闻传之者/两狼之并驱如故 B.于宋君/然则天下

    C.家穿井/此之谓乎 D.非得一人井中也/求二石兽水中

    3下列对所学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春秋末秦相吕不韦编写而成。

    B.《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需要审慎甄别,不轻信、不轻传。

    C.《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需要立志、学习、惜时,缺一不可。

    D.《狼》的结构紧凑,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的形象。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自选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2】本诗的作者被贬官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未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西宁市教育局从2017年开始在初中学校推行的“自主学习日”制度,深受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可是李萍的爸爸持反对意见,他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本来就缺乏自觉性,现在又没了家庭作业,更会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成绩肯定会一落千丈。如果你是李萍,该怎样说服自己的爸爸呢?

    (链接)“自主学习日”制度规定:每周三除了正常课堂教学外,老师不布置任何家庭作业,课余时间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如参加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家务劳动、体育锻炼、学科学习等。然后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如实填写《“自主举习日”反馈表》,由班主任老师审阅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名句默写。

    (1)她马上成为我 ,成为   ,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 ……;我们也不愿   ,这是难于计算的。

    (3)油蛉在这里低唱,  

    (4)万籁此俱寂,  

    (5)《登岳阳楼》中,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诗句是     。该句与孟浩然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

    快看啊!这里有一种会缝纫的蜜蜂。它剥下开有黄花底的刺桐的网状线,采集了一团填充的东西,很骄傲地用它的腮带走了。它准备到地下,用采来的这团东西储藏蜜和卵。那里是一群切叶蜂,在它们的身躯下面,带着黑色的,白色的,或者血红色的,切割用的毛刷,它们打算到邻近的小树林中,把树叶子割成圆形的小片用来包裹它们的收获品。

    (1)上面的文段选自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记》,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

    (2)《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结合选文加以分析。

    《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情趣。如,在选文中用“骄傲地”来描述会缝纫的蜜蜂,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情趣。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藤野先生

    ①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③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④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⑤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⑥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⑩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概括选文中藤野先生和“我”交往的事件。(举两个)

    【2】分析选文第⑩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3】鲁迅说,藤野先生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的“伟大”表现在哪里?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 14、

    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慌得那门里女童即忙来报: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罗刹闻言,心中悚惧道: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吹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归路!急纵身,结束整齐,双手提剑,走出门来道:孙行者!你不怕我,又来寻死!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来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那罗刹又扇两扇。果然不动。罗刹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焦栝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大惊失色,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罗刹道:孙行者,你在那里弄术哩?行者道: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子,已见其肺肝矣。我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却就把脚往下一登。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罗刹道:叔叔,有扇,有扇!你出来拿了去!行者道:拿扇子我看了出来。罗刹即叫女童拿一柄芭蕉扇,执在旁边。行者探到喉咙之上见了道:嫂嫂,我既饶你性命,不在腰肋之下搠个窟窿出来,还自口出。你把口张三张儿。那罗刹果张开口。行者还作个焦栝虫,先飞出来,丁在芭蕉扇上。那罗刹不知,连张三次,叫:叔叔出来罢。行者化原身,拿了扇子,叫道:我在此间不是?谢借了!谢借了!拽开步,往前便走,小的们连忙开了门,放他出洞。

    1.联系相关情节说一说罗刹(即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子与悟空?

    2.你如何看待她不借的理由。

    3.阅读了上文后,我们会发现孙悟空很有计谋。请说说孙悟空的谋略具体表现在哪里。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定要有自信的勇气,才会有工作的勇气。——鲁迅

    勇气是衡量灵魂大小的标准。——卡耐基

    为其所应为,这样的人才是勇敢的。——托尔斯泰

    请以“勇”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