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系列活动的颁奖晚会上,学生们自编自演的节目绘声绘色,街舞、相声、小品等都赢得了阵阵掌声。
B.闻一多先生“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同学意外地在洪江古商城萍水相逢,别提有多高兴了。
D.这是一个脏乱差的居住小区,楼道里贴的像牛皮癣一样的各类小广告琳琅满目。
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炽热(chì) 瞥见(piě) 相濡以沫(rú)
B.殷红(yān) 笨拙(zhuō) 面面相觑(qù)
C.热忱(chéng) 愧怍(zuò) 矫揉造作(jiǎo)
D.狡黠(xiá) 箱箧(qiè) 气冲斗牛(dòu)
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将“传承文化”与“传递感情”互换位置。
B.70年来,西藏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把“改善”改成“提升”
C.5月22日甘肃白银越野马拉松,因遭遇极端天气,目前已有21名参赛人员不幸遇难牺牲。
删掉“遇难”或“牺牲”
D.通过对新疆的实地参观访问,使专家学者们见证了新疆地区的稳定发展。
修改:删掉“使”。
4、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缥缈 / 漂泊 大坝 / 狼狈为奸 见异思迁 / 千疮百孔
B. 硬朗 / 令郎 落难 / 大难临头 拈轻怕重 / 重峦叠嶂
C. 不暇 / 无瑕 庇护 / 鳞次栉比 刨根问底 / 抱头鼠窜
D. 殉职 / 绚烂 嫌恶 / 恶贯满盈 惊慌失措 / 惜墨如金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 隋唐陶俑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其中以唐三彩为最。
B. 如今,美联储的加息决定或将使得亚洲国家同中国分道扬镳。
C. 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朗,像拓宽了几尺。
D. “内地第一偶像天团”的BOBO组合,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短短的一年里交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业”,赢得了众多的奖项,当之无愧地在一周年的时候,领到了“一年级优等生”的奖状!
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E.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去看望他们。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的游戏。
B.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C. 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D. 春天的野花遍地,开得花枝招展的,很是惹人喜爱。
8、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论语》三章
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①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②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③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述而》)
注释:①弟:同“悌”。尊敬兄长。
【1】下面是某同学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意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查字典,“说”的意项有“告诉”“通‘悦’”等,应选择“通‘悦’”。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联系词语“信息”“诚信”,可推知“信”的意义为“诚信” 。
C.敏于事而慎于言——回顾课文“于我如浮云”,可以推知“于”的意义为“在”。
D.君子食无求饱——联系文中“不亦君子乎”,可推知“君子”的意义为“有才德的人”。
【2】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B.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C.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①章“学而时习之”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B.甲文第③章“贤哉,回也”讲修身就应安于贫困,颜回居住陋巷忍受饥饿终成圣人。
C.甲文第⑤章“三人行”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还要有端正的态度。
D.乙文第②章“君子食无求饱”从吃住、言行、交友、修身等方面阐释了好学的标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解释“凉风起天末”中“末”的意思:______。
【2】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是( )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3】诗人为什么说“应供冤魂泪”?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鸟文化,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 “鸟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你也乐在其中。
【活动一】古诗中的“雁”,注入了作者的独特感受,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你结合本册教材中相关诗句,完成下面的仿句续写训练。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写的是失群的雁,寄托了杜甫渴望团聚的情怀;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写的是秋夜的雁,流露了 ;
“ , ”,写的是高飞的雁,表现了李白快乐豪迈的激情。
【活动二】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第二十二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讲话中两次引用有关“雁”的诗句。一次是在讲话的开头部分:“亚太经合组织的21个成员就好比是21只大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今天我们聚首雁栖湖,目的就是加强合作、展翅齐飞,书写亚太发展的新愿景。”一次是在讲话的结尾部分:“我期待并相信这次会议将为亚太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让我们以北京雁栖湖为新的起点,引领世界经济的雁阵飞向更加蔚蓝而辽阔的天空。”
同学李明对习主席将有关“雁”的诗句引用到讲话中的用意不太明白,请你为李明作个简单的解释。
【活动三】班级开展了一次以“护鸟”为主题的征文竞赛,准备向校报投稿,有一同学这样写道:每个清晨,小鸟伴着晨曦而来,【A】它们至少有十只以上,【B】它们在阳光下歌唱,在清风中飞翔。【C】我喜欢听它们悦耳的鸣声和飞翔的美丽身影,【D】有了它们,我的生活也充满了微笑和阳光。
该同学的片段中存在两个病句,请你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 )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 )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11、古诗文名句默写。
(1)天网恢恢, 。 (《老子》)
(2) ,君子好逑。 (《诗经》)
(3)儿童散学归来早, 。 (高鼎《村居》)
(4) ,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5)野芳发而幽香, 。 (欧阳修《醉翁亭记》)
(6)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7)瀚海阑干百丈冰,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9)我国的经济之所以能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国内安定的社会环境,用《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来形容这一现象,即 , 。
1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A)
丽达在送别托卡列夫,她紧紧握住老人的手,轻声说:“祝你们成功。”
老人的眼睛从灰白的长眉毛下面亲切地看了看她。
“是呀,真他妈的给咱们找麻烦。”他咕哝了一句。“你们在这儿看着点。要是谁跟我们扯皮,你们看准地方,就给他们点厉害看看。这帮废物干什么都拖拖拉拉的。好了,孩子,我该上车了。”
托卡列夫裹紧了短外衣。就在他临上车前,丽达像是无意地问:“怎么,难道保尔不跟你们一起去吗?他怎么不在这儿呢?”
“他昨天就坐轧道车走了,跟技术指导员打前站去了。”
(B)
她好容易才认出这个像叫花子的人是保尔。一身破烂不堪的衣服,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有洗了——保尔就这副模样站在她面前。只有那一双眼睛,还同从前一样,炯炯发光。正是他的眼睛。就是这个像流浪汉一样衣衫褴褛的小伙子,不久以前还是她热恋的人。
真是沧海桑田哪!
她最近结了婚,现在同丈夫一起到一个大城市去。她丈夫在那里的铁路管理局担任重要职务。真想不到,她竟会在这种情况下遇见少年时代的恋人。她甚至没好意思同他握手。
(以上均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________,对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影响最大的书是小说《_____》;双腿瘫痪后,保尔决定通过文学重新战斗,创作出了《_____》。
【2】(A)文段中托卡列夫负责的是朱赫来提出的什么任务?这期间,保尔经受了哪些考验?(写出至少两项)
【3】(B)文段中的“她”是谁?为什么“她”会“没好意思同他握手”?
13、阅读《那些在冬天里发光的事物》
那些在冬天里发光的事物
朱成玉
① 冬天的一个早晨,天空飘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一个父亲的菜摊车上坐着一个小男孩,孩子用给菜保温的被子围着,父亲不时用手给儿子掖掖被子。孩子和那些蔬菜们在一个被子里,他在悄悄地成长,他听着父亲在寒风中颤抖着的吆喝声。那一声紧似一声的吆喝,在这个冬天凝固。
② 雪压着父亲,令他双肩疼痛,但他依然没有停止吆喝。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他对孩子说:孩子,你要记住,生活,不会总是冬天。
③ 一对生活在贫困山区的父子,他们也许一辈子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们没上过楼梯,没打过“的士”,没进过电影院,甚至温暖的屋子、饱腹的饭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奢侈,但即便这样,他们一样顽强地活着。因为他们坚信:雪终究会融化,花朵终究会醒来。不管今天下了多少雪,刮了多少风,明天都会是崭新的一天,阳光普照、鸟语花香。
④ 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苦,但他们心中有光。
⑤ 三九天没有比去吃火锅更合适的了。周末,邀知己一二,去一家很小的火锅店。这家火锅店味道好,还不至于太过嘈杂,所以我常常光顾。店主是个不起眼的姑娘,站在一个不产生威胁的位置,腰肌发达,小腿腓肠肌茁壮,一副有担当的样子,挺胸昂头,就以为自己能照耀四方母仪天下了。她不会接绣球,别人眼睛瞟她再久,她也不懂别人啥意思,单纯得连性别都模糊。我和朋友开玩笑说,可以观察她的眨眼,略长地眨一次代表思考,快速眨动两三下代表同意,长时间不眨代表她心里有不同的想法。
⑥ 算账的时候,我给朋友们做了示范——我说我今天忘记带钱了,下次一起结,行不?她快速眨动三下眼睛,点点头。朋友们乐不可支,我忙说逗你玩呢丨她却一点都不恼,“谁还没个不方便的时候呢。”她说。接着继续嘻嘻哈哈地和顾客们打趣。
⑦ 她身上有光,她的火锅店很明亮。
⑧ 多年前的一个冬日,我应一个义工朋友的邀请,前往参加他们为白血病儿童募捐而搞的一台晚会,会场设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办公楼里,楼下是一个夜总会。晚会现场就像大教室一样摆满了用旧的棕色软皮折叠椅,人很多,几位义工引导,倒也井然有序。晚会上演了一个关于白血病儿童故事的小品剧,业余演员们演得也很粗糙,可是当表演结束时,众人站立鼓掌欢呼,我竟然一下子泪湿了眼。
⑨ 那原本是我一生最为糟糕的日子,但是站在这样一群大多数并不认识的人中,却有了一种被接纳、被包容的感觉。所有人与身边的人互相问好、握手,甚至拥抱,泪眼婆娑。
⑩ 那一刻,我看到,那掌声里有光,那眼泪里有光……
⑪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们有义务,去做一个耀眼的发光体。
(选自2017年第3期《当代青年》,有改动)
【1】卖菜父子心中的“光”,火锅店女店主身上的“光”募捐晚会现场的“光”各指什么?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
【3】文章最后一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4】人生难免会遇到心灵的“冬天”,哪怕是在炎热的夏季。当自己和别人遇到这样的冬天,你分别会怎么做?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蒙德里安玻璃杯
肖复兴
①在中国,知道凡·高的人很多,知道蒙德里安的人少。好多年前,我就属于后者,对蒙德里安一无所知。如今,不仅在中国,凡·高已成为时髦的符号,他的杰作《向日葵》,克隆得到处都是,被炒成“傻子瓜子”或“正林瓜子”一般,消费在街头,装点于客厅。其实,蒙德里安和凡·高是老乡,都是荷兰人。但那时,提起荷兰,我只知道凡·高,再有就是风车和郁金香。
②那是儿子读大学的时候,一个星期天,他拿回来几幅印刷品的油画,画面上全是直线构成几何图案的色块,那些完全是由水平和垂直线条构成的图案,由红、黄、蓝三种原色,和白、灰、黑三种非原色五种颜色,分别涂抹在线条组合而成的大小不一的矩形中,有些像是马赛克的感觉,也有些像是拼贴画的感觉。这样的油画,似乎谁都可以画,只要有一把三角板和一个调色盘就行了,并不需要任何的技巧和手法。
③那时候,我不知道这就是蒙德里安的作品。无技巧,恰恰是最大的技巧,所谓大味必淡。那种简单而规矩的线条,明快而干净的色块,呈现出来的高度单纯化和抽象化的风格,完全是和他的老乡凡·高不一样的艺术。一种尘埃落定的宁静舒缓的节奏,沉淀在心头,有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感觉。
④是儿子告诉我,他就是蒙德里安,和凡·高一样的荷兰伟大的画家。他是特意拿回来给我看的,在他的学校里,常常可以接触到一些新鲜的东西,我明白他的意思,不仅让好东西和我一起分享,也希望我不要落伍,只知道凡·高和那臭了街的《向日葵》。
⑤以后,我和儿子一起在书店里买到了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蒙德里安的画册。蒙德里安,像是我们家里一位新朋友,渐渐成为了老朋友。
⑥四年前,儿子到美国留学。寒假里,他来了一封信,特别高兴地告诉我,他去芝加哥美术馆看到了蒙德里安的真画作了。他知道,蒙德里安是我们共同的喜爱,他乡遇故知的那种意外感觉,总愿意告诉我,就像他第一次拿回家蒙德里安的印刷品一样,仿佛蒙德里安真的是我们家什么熟人或亲戚。
⑦今年暑假,儿子回家探亲,飞回北京已经是夜晚,回到家,第一件事,是迫不及待地打开行李箱。一层层细细包裹的衣服里面,像是剥开一层层卷心菜的菜叶,露出里面的菜心,是一只宽口玻璃杯。那么远的路途奔波,还要中途在东京转机,带回一只玻璃杯,磕磕碰碰的,不怕碎了吗?我刚要责怪儿子,玻璃杯已经如一只漂亮的小鸟,小心翼翼地托在儿子的手心里,端在我的眼前。我看清了,原来是蒙德里安,玻璃杯的四周是蒙德里安的那再熟悉不过的图案。
⑧那是他前些日子到纽约美术馆里,特意买的,带回学校,又特意带给我的。由水平和垂直线条以及由红、黄、蓝三种原色,和白、灰、黑三种非原色构成的那图案,曾经在我们家里,是那样的亲切、亲近,交织着过去的那一段难忘的日子,那一段日子是儿子读大学的日子,是每个星期天回到家里和我们在一起的日子。蒙德里安,用他那独特的线条和色彩充实着那些日子,让那些日子有了骨架的支撑和色彩的滋润。玻璃杯上的图案,就是蒙德里安一幅题名为《红、黑、黄、蓝、灰构成》作品的一部分,那是蒙德里安1920年的作品,在画册上,我们早已和它相遇过。
⑨暑假过后,儿子又回美国上学去了。这只蒙德里安玻璃杯一直在家里的茶盘里。蒙德里安便一直在我的身边,儿子便也一直在我的身边。
⑩今年春天,我去美国看望儿子,利用春假,儿子带我去纽约,在大都会美术馆里,知道一定能够看到蒙德里安的作品,却没有想到有满满一间展室,陈列的都是蒙德里安的作品,真的是有些震撼。看到的是蒙德里安的真迹,再不是在画册上,仿佛蒙德里安就在面前,真的是老朋友一般似的,让我涌出一种意外的激动。而在美术馆的商店里,我一眼就看到柜台上摆着上下好几摞玻璃杯,杯子上面都是蒙德里安那独特的图案。儿子就是从这里买给我的那个玻璃杯,从这个柜台前带到北京,送到我的手里。遥远的距离就是这样在一瞬间被跨越,蒙德里安带我们一起漂洋过海,我们也带蒙德里安一起回家。
【1】联系全文,分析一下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结合语境,说说第⑥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他知道,蒙德里安是我们共同的喜爱,他乡遇故知的那种意外感觉,总愿意告诉我。
【3】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
我刚要责怪儿子,玻璃杯已经如一直漂亮的小鸟,小心翼翼地在儿子的手心里,端在我的眼前。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遥远的距离就是这样在一瞬间被跨越,蒙德里安带我们一起漂洋过海,我们也带蒙德里安一起回家。”的理解。
15、文题:请将“有幸遇见_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