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乌鲁木齐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B.个别人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通常不会受欢迎。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 2、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将在中国举行,中国人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与日俱增

    B.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C.待人热情、诚实守信的人在这个民风淳朴的小镇上俯拾即是。

    D.现在一些媒体为了制造一些所谓“独家新闻”,故意断章取义,使事情失去原本的样貌,散播“负能量”。

  •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C. 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D.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

    性散文集。

    B.成语“高朋满座”“率先垂范”“不吝赐教”“敝帚自珍”都是敬辞,表示对对方的恭敬。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古诗文中有很多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高山流水”,“管鲍之交”。

  • 5、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生活离不开自律。自律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人生的必修课。自律使人高尚。自律要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开始,吾日三省吾身。唐朝人吴叔达说:“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①浩瀚的中华文化给我们留下许多廉洁自律的故事,这些故事象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撞击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心灵和品德得到了一次次洗涤和升华。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不论是帝王将相、巨贾商人,就是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人们都需要自律。自律使人高尚,自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A.“境界”“珍珠”是名词,“廉洁自律”“帝王将相”是并列短语。

    B.“自律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人生的必修课。”一句的宾语是“一种境界”。

    C.文中的划线句子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文中句子②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不论……就是”改为“不论……还是”。

  • 6、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záo)   干(gù) 笑(nì)   花团锦(chù)

    B. (lán)   粗(kuàng)  狭(yì)   踉跄跄(liàng)

    C. 志(dǔ) 塌(tān)   收(liǎn)  有介事(shà)

    D. (chén) 坑(chuō) 斜(jī)   轻怕重(zhān)

     

  • 7、根据下面文学名著的材料,填入横线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人名)在②   (地方)立了两件大功。一件是参加海战,把邻国的兵舰全拖过来了,那是很容易的,那海,还不到他胸口深。一件是救火,王宫失火了,他撒了一泡尿,把火浇灭了。但皇后认为他很不恭,王宫也有尿味,从此再也不住进王宫。之后国王听信谗言,怀疑他要夺王位,要把他处死,他逃离了这个国家。

    A. ①斯威夫特  ②大人国   B. ①格列佛  ②大人国

    C. ①斯威夫特  ②小人国   D. ①格列佛  ②小人国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赛跑定案

    有老姥遇劫于路,唱贼。路人为逐禽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

    【注释】①老姥(mǔ):老妇人。②唱贼:呼喊捉强盗。贼:强盗。③禽:同“擒”,捉捕。④融:苻融,晋朝人。⑤凤阳门:当地的一座城门。⑥正色:神情严肃。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俱送之   乃:于是

    B.有老姥遇劫   于:在

    C.路人为逐禽   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D.此易知   耳:助词,表语句停顿或结束

    【2】划横线的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B.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C.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D.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4】从文章可以了解到苻融具有什么特质?这篇文章给你哪些启发?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词中“试问卷帘人”的“试”字表达了作者       心理。

    2以下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同,没有使用设问手法的一项是

    A.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B.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C.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D.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材料二:

    明朝洪武年间,缅甸与百夷(今缅甸北部)交战,明太祖未发一兵,派李思聪、钱古训二人劝和。二人先奉劝缅甸“两国之民居处虽分,惟存关市之讥。是其和也,其或纷争不已,天将昭鉴福善祸淫”,又告诫百夷“莫如守全,以图绵长,不亦美乎”。双方均为道义所感悟,领会启动战端于人于己均不利,最终罢战息兵。

    1根据材料一、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请结合材料,谈谈国家共处中“以和为贵”的重要性。

    3请联系自己的人际交往情况,简要说明你对“和”的理解。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表述有问题的一项是(   )

    A.《骆驼样子》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B.祥子被杨先生叫去拉包月,在相处中,祥子把杨先生当作“圣人”。

    C.曹先生因为被自己的学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也是因为这件事,祥子被孙侦探勒索,积蓄一空,又回到了人和车行。

    D.虎妞因为难产与未出世的孩子一起过世了,祥子为了帮虎妞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辱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中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只有他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特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晓得他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老头子也还愿意他在厂子里。有他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静静。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他老是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

    文中的“他”是谁?写出他的名字。并结合选文概括他是一个怎么的人。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从微博到微信

      陆高峰

    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博客、微博和微信。

    ④博客(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通常用来在网上发表文章;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⑤从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形态和用户体验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⑥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尚不具备媒体形态,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A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B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⑦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⑧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毕竟早在2010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语音版微博”,并受用户追捧,而国内也有类似的语音微博开发成功。

    ⑨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

    A. 作者在分析微博是否会被微信取代之前,特别介绍了博客,因为这三者一脉相承。

    B. 就传播形式而言,微博更大众化,而微信更私人化,也能偶遇陌生人。

    C. 开心网等网站曾受到很多用户的追捧,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备受冷落了。

    D. 国内外已经有语音微博的研发,这为微博和微信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

    2下列对微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博就是微小的博客,每篇文章大约140字,通常用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点滴。

    B. 微博相对微信而言,由于其公开的性质,使其用户圈显得非常陌生、复杂和松散。

    C. 微博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使得微博的传播能力可以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

    D. 微博由于微信的兴起,使用微博的人数出现了负增长,说明使用微博的人数已经减少。

    3节说微博能成为永不落幕的新闻发布会,是因为其具有怎样的特点?

     

  • 1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从两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劲,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力的妈妈,导致我的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

    ②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练达成。

    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教育应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④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⑤劳动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和“材料二”③⑤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第二段列出了有关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B.“家长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C.要增长青少年的劳动知识和见识,主要靠社会劳动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

    D.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2】当前不少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和生活实际作答。

    【3】请写出“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针对“材料一”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的看法,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岁月无言,当我们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心灵,总有一段段记忆在生命中刻下深深的痕迹,无法忘却,每当我们拾起它时,心里总涌动着一丝久违的冲动,这便是感动。感动于铮铮铁骨、誓死卫国的民族气概;感动于父母的牵挂、师生的真情;感动于落日的余晖、花儿灿烂的微笑……,生命中因为有了感动才精彩,请你以感动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如选题目一,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目二:仔细阅读连环画卧薪尝胆,然后根据故事情节,合理的发挥想象,扩写成一篇600——800字的故事。

    1春秋时期,吴王趁越国勾践新王继位,帅军攻打越国,越王勾践成了俘虏。离开国都前,他站在庙台高处,眺望越国灾难的土地。

    2勾践到吴国后,吴王夫差先让他喂马,后来又让他服侍自己,他虽然受尽屈辱和折磨,但最终得到赦免,回到了越国。

    3勾践回到越国后,每天和百姓一块儿劳作,晚上睡在柴堆里,吃饭时,总会先拿起苦胆尝尝。

    4四年后,越国变得强盛了,越王出兵攻打吴国,吴国大败。后来勾践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