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庆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

    A. 工商行政部门没收了三卡车假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B. 我们不能因中国加入了WTO妄自菲薄说中国已跨入世界强国的行列。

    C. 震惊全球的“9·11”事件,致使成千上万无辜者死于非命

    D. 当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传来时,爸爸包含着深情说:“中国人民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是啊!”妈妈和我也随声附和

  • 2、下列作家作品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泰戈尔诗三首》选自《泰戈尔诗选·新月集》。作者泰戈尔,印度诗人 、作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

    B. 《朝花夕拾》十篇散文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虽然是回忆性散文,但是有现实的斗争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

    C.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D. 《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英国的海伦·凯勒,她遇到了再塑她生命的莎莉文老师,何其有幸!

     

  • 3、以下对《儒林外史》相关的人物和情节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杜少卿、王冕、虞博士、沈琼枝四人是吴敬梓笔下正面光辉的儒人形象。

    B.汤知县“赞同”女儿殉夫情节,体现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礼教封建道德的泯灭人性。

    C.严贡生和严监生是兄弟关系,严贡生吝啬怕事,严监生横暴不法。

    D.牛布衣冒充牛浦郎是想牛浦郎的名字和资格去参加科举考试。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B.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C.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宋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B.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C.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D.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取(xí)                    (qiāo)                    根深固(dì)

    B.材(sù)                    意(chuàng)             孜不倦(zhī)

    C.喜(gōng)             式(mú)                      不言而(yù)

    D.博(yuān)             (jiàn)                    而不舍(qiè)

  •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长”指增长,报作。

    B.“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饱含艰辛。”弃置身”点明是被放逐、被“抛弃”。这一联,字里行间,表达了无限的心酸和悲凉。

    C.颔联以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表达了无限的悲痛怅惘之情。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输,虽有惆怅之意,但更多地表达出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充满哲理意味。

    D.尾联写诗人听了白居易歌唱后不胜感慨,表示要借酒振作精神,其体现出的积极人生态度与李白在《行路难》中所说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七)》

    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此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沿溯阻

    B.苔痕阶绿/湖影子

    C.余强饮三大白而/肃遂拜蒙母,结友而

    D.莫相公痴/著书立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语段【甲】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4】找出语段【乙】中运用白描手法描写雪景的句子,并分析语段【甲】【乙】运用这种手法有何共同作用。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燕

    张九龄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①张九龄以直言敢谏著称,因受人诽谤而被玄宗疏远,最终被罢相写下了这首诗。②海燕:在中国古代,把比较宽阔的水域均称为海。“海燕”即指燕子。③玉堂:官殿的美称,与下文的“绣户”“华堂”都喻指朝廷。

    (1)诗中塑造出怎样的燕子形象?

    (2)此诗托物言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志趣?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典咏流传》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该节目采用诗和歌相结合的形式,让古诗词进入生活,人们在歌唱中学诗词、背诗词、赏诗词,让诗词在音乐中重获新生,在配乐歌唱中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材料二】

    学校将组织一次“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力求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带动全校学生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材料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

    版本

    总数(篇)

    年平均数(篇)

    增长率(%)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2013年版

    69

    64

    11.5

    21.3

    79.7%

    93.8%

    2017年版

    124

    124

    20.7

    41.3

    【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三的主要信息。

    【2】在“古诗苑漫步”活动中,如果你是组织者,除死记硬背和配乐歌唱外,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帮助同学爱上古诗词、记住古诗词?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请在横线处填上对应的诗句。

    ①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细腻地刻画了戍边将士们思乡忧国的情怀。

    ②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________________”借用典故表达了期望得到重用以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愿望。

    ③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者也”与《过零丁洋》“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人生追求相同。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辨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1)本段文字选自_____(填作者)《朝花夕拾》中的_____

    (2)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请分别写出她们和“我”相关联的一件事以及成年后的“我”对她们的态度。

    阿长:事件_____,态度:_____

    衍太太:事件_____,态度: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现代文阅读

    守桥

    茑俊康

    ①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②由于前几天迄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的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弃。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看抖动了一下。,这时,一颗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溧浮物。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说完,就往石桥下冲。妻子听到喊卢,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③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让着大桃树。大祧树卡在那里,死死地,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卞着。树上的溧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控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老葛刹了几下脚。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 快回家去拿锯子。”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的心更慌了。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 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老葛把绳子一头栓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稞大树上。老葛拿着锯子。亳不犹豫地跳到河里。妻于用手拉着缆子。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爬上大树,老葛扶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妻子站在桥上,双手紧紧地

    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 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夫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的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村长也来了。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来。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溧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⑩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衬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村长说:“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老莴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给孩子们再上堂课。”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服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1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2阅读文章第②~⑧段,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

    开端: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颗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村长和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的大桃树。

    3第四段画线句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答出两点即可)

    4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加点词“轰的一声大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校长一听,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加点词“紧紧”“慢慢”“湿润”反映孑校长怎样的心理变化?)

    5爱,往往能铸就伟大的人格,例如文中主人公正是基于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才有了义务守桥,舍身护桥的壮举;爱,也往往能铸就伟大的事业,例如,爱迪生,居里夫人正是基于对科学的热爱,才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作为学生,我们的血液里也应该多流淌“爱”的因子,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爱”对你的成长产生的有益影响。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在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4月19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 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 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 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橘子成熟后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2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根据要求写作文。

    开学两个月,为了让班级同学更深入地相互了解,班主任决定召开“我和我的新同学”主题班会,每个人都要发言。请以“夸夸我的新同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50字;②不得出现作者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