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矜持(jīn) 闲瑕 诲人不倦(huǐ) 祸不单行
B. 修葺(qì) 瞬息 忍俊不禁(jīn). 如释重负
C. 累赘(zuì) 契约 五脏六腑(fǔ) 跚跚来迟
D. 稠密(chòu) 竹蔑 血气方刚(xuě) 耀武扬威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他人送己说“请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
B.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一句是条件关系复句;“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一句是假设关系复句。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张沃丹三步并作两步冲出课室,站在台阶上向张老师不耻下问,认真请教解题的思路。
B.面对别人真诚的批评,不应该当面佯装接受、唯唯诺诺,背后却气冲斗牛、牢骚满腹。
C.奶奶老了,当之无愧地受到一家人照顾,就像奶奶无微不至地照顾年幼时的我一样。
D.他沉浸在艺术的海洋,神游古今,与先贤对话,心有灵犀,领略诗画中的山情水韵。
4、下列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伙夫,他后来参加了红军,成长为一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B.保尔在打捞木材中得了急性风湿病,但他愤愤地拒绝了领取抚恤金的安排。
C.保尔双腿瘫痪后,只有右手还能活动,他要和达雅离婚,但达雅不同意。
D.保尔申请在莫斯科定居,在妻子和母亲的支持下,保尔开始写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下列对作家作品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B.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经常使用比、兴的手法。比,指先说别的事物,引起的咏的对象;兴,即比喻。
C.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家”之一。
D. 《社戏》的作者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两个短篇小说集是《呐喊》《彷徨》。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心乐之(指代篁竹) B. 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 以其境过清(因为) D. 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7、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另一部作品《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以《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为原型创作的。 B.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背景,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C.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 “阴阳割昏晓”中“阴阳”指山的南北内面,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北面”
8、课内文言文阅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山度若飞 (度:越过)
B.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C.愿驰千里足 (愿:愿意)
D.著我旧时裳 (著:穿)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B.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D.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多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木兰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C.诗歌以排比、互文、对偶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木兰诗》是北宋时期的一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伴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9、阅读《黄河颂》,完成各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结合语境说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摇篮”的意思。
【2】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3】诗中三次出现“啊!黄河”,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请依次概括其内容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四个句子,答题。
①这对于一班见议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 )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②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 )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③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zhē( )拦天空下的阴蔽?
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zhàn( )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 ,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
⑴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鄙薄(____) 虐(____)待 zhē(_____)拦 zhàn(_____)放
⑵第①③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分别指出并改正。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⑶第②句主要运用反复和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⑷在第④句的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4)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5)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生,我所欲也;__________,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7)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12、名著阅读。
同学们以人物为线索梳理了《骆驼祥子》的内容,制作了祥子的人物档案,并从这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中理解了小说的主题。请你选出与原作内容不符的两项(只填序号),并写出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1)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
(2)小说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有斑鸠
①住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刚睁开眼,便听到“咕咕——咕咕”的鸟叫声。我断定是斑鸠,不由得惊喜。披上衣服,竟有点迫不及待,悄声静气地靠近窗户,透过玻璃望出去,后屋的前檐上,果然有两只斑鸠。一只站在瓦楞上,另一只围着它转着,一边转着,一边点头,发出“咕咕——咕咕”的叫声。
②六年前的大约这个时节,我和王仲生教授住在波士顿城郊他的胞弟家里。尽管三层小洋楼宽敞舒适,我和王教授还是喜欢站着或坐在后院里。后院是一片绿茸茸的草坪,有几种疏于管理的花木。树木的枝杈上,栖息着,毋宁说侍立着一群鸟儿。一种通体黑色的梭子形状的鸟儿,在人刚打开后门走到草坪边的时候,它们便从树枝上飞下来,落在草坪上,期待着人撒出面包屑或什么吃食。你撒了吃剩的面包屑或米粒,它们就在你面前的草地上争食,甚至大胆地跳到人的脚前来。偶尔,还会有一只两只松鼠不知从哪棵树上蹿下来,和梭子鸟儿在草地上抢夺食物。
③我在那个令人忘情的人与鸟兽共处的草坪上,曾经想过在我家的小院里,如若能有这样一群敢于光顾的鸟儿就好了。然而,实际想来,实现这样人鸟人兽共存共荣的和谐景象,恐怕也不是短时间的事。(A)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已无法计算。我能记得和看到的,一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对麻雀发动的全民战争,麻雀虽未绝种,倒是把所有飞翔在天空的各色鸟儿吓得肝胆欲裂,它们肯定会把对人的恐惧和防范以生存戒律传递给子子孙孙。再是种种药剂和化肥,杀了害虫长了庄稼,却把许多食虫食草的鸟儿整得种族灭绝——更不要说那些利欲熏心丧尽良知捕杀濒临灭绝的珍禽异兽者。我曾瞎猜过,能够存活到今天的鸟类、兽类,肯定具备一组特别优秀的专司提防警惕人类伤害的基因。不然,早该在明枪暗弓以及五花八门的机关和陷阱里灭绝了。
④还是说我家的斑鸠。
⑤我有记事能力的时候就认识并记住了斑鸠。在我家乡的鸟类中,斑鸠是最朴拙最不显眼近乎丑陋的一种鸟儿。灰褐色的羽毛比不得任何一种鸟儿,连麻雀的羽翅上的暗纹也比不得。没有长喙和高足,比不得啄木鸟和鹭鸶。没有动人的叫声,从早到晚都是粗浑单调的“咕咕咕——咕咕咕”的声音。它的巢仅由几十根柴枝,横竖搭置成一个浅浅的潦草的窝。小时候我站在树下,可以从窝底部的缝隙透见窝里有几枚蛋。记得有篇小学课文,说斑鸠是最懒惰的,懒得连窝也不认真搭建,冬天便冻死在这种既不遮风亦不挡雨的窝里。
⑥然而,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我住在祖居的老屋读书写字,没有看见过一只斑鸠。我以为再也看不到斑鸠了。
⑦斑鸠却在我重返家乡的第一个清晨出现了,就在我的房檐上。
⑧我便轻手开门,怕惊吓了它们。它们还是飞走了。
⑨初始,无论我怎样轻手蹑足开门走路,它们一发现我从屋内走到院中,扑棱一声就从屋脊或围墙上起飞了,飞到高高的村树上去了。我仍然往小院里抛撒米谷。直到某一日,我开门出来。(B)两只斑鸠突然从院中飞起,落到房檐上,还在探头探脑瞅着院中尚未吃完的谷米。我心里一动,它们终于有胆子到院内落脚啄食了,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
⑩我和斑鸠的关系获得令人振奋的突破之后,随之便是持久的停滞不前。斑鸠在房檐在房脊在院墙上栖息追逐,似乎已经放心无虞。然而有我在场的时候,它们绝不飞落到院里来啄食,无论我抛撒的米谷多么富于诱惑。有几次我从室内的窗玻璃前窥视到斑鸠在院中啄食米谷的情景,每当我出门,它们便惊慌地飞上房顶。这一刻,我清醒地意识到,它们还不完全是我家的斑鸠。
⑪要让斑鸠随心无虞地落到小院里,心里踏实地啄食,在我的眼下,在我的脚前,尚需一些时日。
⑫我将等待。
(作者:陈忠实。有删改)
【1】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我”与斑鸠的关系,填写下面的表格。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A)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已无法计算。(前半句话是一个长句,没用标点停顿,强调了什么?)
(B)两只斑鸠突然从院中飞起,落到房檐上,还在探头探脑瞅着院中尚未吃完的谷米。(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3】本文题为“家有斑鸠”,②③两段却没有写“斑鸠”。这两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4】文章以“我将等待”结尾,“我”能等来“我家的斑鸠”吗?请联系全文和生活体验简要分析。
14、(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其实很简单
①深冬的一天,我乘52路电车回学校。车厢里不算拥挤,有人蜷在座位上,有人低头摆弄着手机。我在车的后门口站着,旁边坐着一个老妇人,花白的头发、粗糙的皮肤、褪了色的军大衣,一看就是乡下来的。她把一个大大的编织袋子放在过道上,脏兮兮的,我皱皱眉头,下意识地把脚挪了挪。
②离学校还有一站,车门打开,一股强劲的冷风灌了进来,让人禁不住打个寒噤。上车的是一个小伙子,他向车厢里张望了一下,里面已经没有空座,便一边抓着扶手,一边慢慢往里移动。
③老妇人突然站了起来,招了招手:“来,小伙子,过来坐。”我不由得一怔,这老太太,竟然要给小伙子让座,真有意思!我往旁边瞄了一眼,发现周围人也纷纷投以异样的眼光,老妇人却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也许她马上就要到站了吧,可我分明在她旁边都站老半天了,要让座也应该先让给我呀!
④小伙子慢慢挪了过来,一边道谢,一边坐下。我这才发现,他的腿脚不太灵便。这老太太,心倒是挺细的,不过这一车的人,怎么就显出她来了,真是的!我不由得撇了撇嘴。
⑤到站了,我匆匆下车。好大的风啊,我把围巾重新裹紧,正待要走,听到身后有人在喊:“姑娘,俺跟你打听一下,到省立医院还有几站?”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的那个老妇人。
⑥“省立医院?”真是莫名其妙。这老太太,没到站就把座让给别人,结果还下错了车,简直是有毛病!看着她冻得哆哆嗦嗦的样子,真是既可怜又可气,“还有两站呢,你怎么现在就下来了?”
⑦老妇人似乎没有在意我冷冰冰的语气,咧嘴笑了:“呵呵,刚才那个小伙子腿脚不好,站在那儿俺心里怪不舒坦的,就给他让了座。”“你这么大岁数,要让座也轮不到你去让啊!再说,就算让座也没必要没到站就下车啊!”我越发怀疑起她的智商。
⑧“姑娘,你不知道,看他走道那么费劲,俺就想起了俺那住院的儿子,都是妈的孩子,看着心疼啊!”老妇人哧溜了一下鼻子,“俺这么一大把年纪给他让座,他在旁边坐着肯定不自在。反正这电车一会儿一趟的,俺就说到站了,就下了车。”
⑨我一下子愣住了,呼啸的寒风吹进我张大的嘴里,我却感觉到心中有一股暖流随风涌动,它冲走了我心底私欲的泥沙,融化了我心上冷漠的寒冰,催开了我心中温情的花朵。一时间,我不知说什么才好。看到她还吃力地拎着那个大编织袋子,我赶忙伸出手来想帮她一把,就在搀扶她的一刹那,突然感觉到,老人的一只袖管竟然是空的!
⑩原来,一份陌生的关爱,可以来得这么简单,简单到仅仅是出自母亲的本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别人的孩子;原来,一份陌生的关爱,可以来得这么高贵,高贵到在施爱的同时仍惺惺相惜地维护他人的尊严。这,才是爱的真谛啊。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第④段写道“我这才发现,他的腿脚不太灵便”,前文有两处动作描写对此做了暗示。请找出相关句子(用原句回答)。
【3】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老妇人身上最让你感动的一点是什么。
【4】选文第⑨段划线句 “它冲走了我心底私欲的泥沙,融化了我心上冷漠的寒冰,催开了我心中温情的花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阅读第⑩段,结合加点词“简单”和“高贵”的含义,说说你对“爱的真谛”的理解。
15、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写作。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回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接到回信,命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也命家人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世代友好。
请以“友善”“仁爱”“宽容”“大度”“谦恭”中的一个概念作为主旨,以你自己或周围人的生活为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