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晕眩(xuàn) 懒(lǎn)惰 骇(gāi)人听闻
B.缥缈(miǎo) 滑稽(jī) 大相径(jīng)庭
C.羞怯(qiè) 掺(cān)和 神采奕奕(yì)
D.荫(yīn)蔽 爱慕(mù) 沉默寡(guǎ)言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陨石 浮躁 川流不息 怒不可恶
B.褪色 赋予 厉厉在目 自圆其说
C.指摘 震撼 名副其实 阳奉阴违
D.狡辨 翰旋 世外桃源 销声匿迹
3、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心无旁骛:心思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不集中,不专心。旁骛,指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B.旁征博引:(写文章、说话)为了证明论点正确可靠而大量地引用材料。征,是征伐的意思;引是引用的意思。
C.敬业乐群:语出《礼记•学记》。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D.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勉强的意思;不舍,不放弃的意思。
4、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该句只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称为单义词,如“鱼塘”“桑树”“公里”“地球”等;有的词则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称为多义词,如:“包袱”“自然”等。(该句的表述没有错误)
C.“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该句没有语病)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黄晕yùn 粼粼líng 姊妹zī 秕谷 bí
B. 应和hè 烘托hòng 徘徊huí 攲斜 qī
C. 酝酿niàng 贮蓄zhù 花梗gěng 枉然wǎng
D. 澄清chéng 搓捻liǎn 抚弄fǔ 抖擞dǒu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游记,要弄清游踪,抓住景物的特征,还要仔细揣摩语言,品味文章中蕴涵的情景之美,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
B. 阅读小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精彩的语言。我们本期学了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范进中举》。
C. 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在于,事物说明文一般只说明事物是怎样的,而事理说明文注重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我们学习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D.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个部分组成,标题和导语是新闻最主要的部分。
7、下列各项中,对语文知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出来的泉水。(“微笑着”在句子中是状语。)
B.他给我捡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捡椅子。)
C.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个句子从语气上判断是祈使句。)
D.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
B.以/钱覆其口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D.尝射/于家圃
【2】下列加点词“以”与“以我酌油知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
A.屠惧,投以骨
B.以钱覆其口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康肃公箭术的态度?
【4】短文主要运用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
【5】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熟练酌油入葫芦的故事,你懂得一个什么道理?
9、阅读诗歌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来描绘梨花。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产了“惆怅”的心情,这反映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诗词大会》之后
〖材料一〗 某校针对学生是否在课外经常阅读诗词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表所示:
选项 | 经常读 | 从没读 | 很少读 | 时不时抽空读 |
人数 | 21 | 28 | 52 | 49 |
百分比 | 13.58% | 18.18% | 33.76% | 31.8% |
〖材料二 〗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强调把学诗当成中国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因短小精悍、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征,成为中国传统蒙学的三大经典读物。《唐诗三百首》这样的诗歌精选,早在明清时期就成为经典的启蒙读本。
〖材料三〗
屈原、范仲淹、岳飞、陆游、文天祥、于谦、秋瑾、谭嗣同等古代先贤的诗词,显示出作者在家国危难、民族危亡之时,驱逐鞑虏、保家卫国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感情,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材料四 〗
学生不爱学古诗词,首先就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距离较远,且诗歌内容多是根据诗人自身经历有感而发,学生年龄尚轻,人生阅历尚浅,所以难以理解诗歌内涵,看似诗中花草树木,实则都是诗人的情深一片,而学生不能领悟,也不能苛责学生领悟更深。再就是应试教育逼迫我们必须掌握各种相关知识,老师一着急就容易满堂灌,学生就更加反感。家长,社会等大环境也都忽视对学生的传统教育,所以促使学生更在乎背英语单词数学概念之类。
(1)观察材料一的图表,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学生阅读经典诗词的必要性。
请结合材料四,为如何在校园推广经典诗词提两条建议。
11、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溯洄从之,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
(3)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桃花源记》中,描述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贝贝所在的班级开展经典名著研读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儒林外史》剧本撰写
第一幕
严贡生:实不相瞒,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一个蓬头赤足的小厮,走了进来。
小厮:老爷,家里请你回去。
严贡生:回去做甚么?
小厮: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
严贡生:他要猪,拿钱来。
小厮:他说猪是他的。
严贡生:我知道了,你先去罢,我就来。
第二幕
王小二:冤枉啊,冤枉啊,请大人替我们做主!
知县:带上来!
王小二:大人有所不知,那口猪,原是 。现在猪长大了,又错跑到严家。我哥去讨猪,严贡生又要按市值估价,必须拿银子才能把猪领回,我们是穷人家,哪有银子,就同他争吵了几句,却被他的几个儿子,拿拴门的闩,擀面的杖,打了一个臭死,我哥的腿都被打折了,睡在家里,所以小二来喊冤。
(改编自《儒林外史》江苏人民出版社)
【1】请仔细研读剧本,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以王小二的口吻为第二幕空白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2)以上选编情节极具讽刺性,请你结合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活动二】名著人物抒感悟
【2】金钱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人的灵魂。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他(她)对金钱的态度。
备选人物:A.简·爱 B.王冕 C.严监生 D.匡超人
13、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第一课
①我曾经当过几年“孩子王”。
②像许多站过讲台的人一样,对第一次上课印象特别深。
③10年前,我刚从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家乡一所小学任高年级语文教师。开学第一天,在这座小城里声望颇高的校长神情庄重地对我说:“没办法,只好委屈你一下,你接的这个班是全校最差的班,有几个学生很会调皮捣蛋,你可要留神。如果感到为难,你可以提出来。”我淡淡一笑,说:“谢谢校长,我会尽力的。”校长惊奇地望着我,那眼神似乎在问:初出茅庐,怎么口气这么轻松?
④这倒并不是我有什么能耐,而是听了校长的话后,心里暗想:“调皮捣蛋?我小时候也是班里有名的调皮捣蛋鬼,上课传纸条,给老师画漫画像,门上端放畚箕砸老师,剪女同学辫子,把蚯蚓放在女同学铅笔盒里……也可以说是‘无恶不作’了,现在自己当了老师了,接的第一个班就有我过去的‘同行’,我倒要见识见识,领教领教,看看他们怎么个调皮捣蛋法,是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⑤想是这样想,但毕竟是我走出校门后的第一课,我作了充分准备,考虑了课堂上各种各样可能出现的“捣蛋法”,拟定了各种对策。但一进课堂,看着下面几十双大胆而又好奇的眼睛对着我,我心里慌了,小腿在微微颤抖,有一种自己是来过堂的滋味。脑中冒泡似的不停想着:这些学生会怎么来对待我?
⑥所幸的是,10分钟上下来,下面鸦雀无声,纪律出奇的好.我的胆子也慢慢壮起来,语调也渐渐有了抑扬感。甚至内心里在暗笑校长是否有点神经过敏?黑板已被我涂得写不下了,我把前面一直静静压在粉笔盒上面的黑板擦拿下来,准备擦黑板。谁知,刚把黑板擦拿掉,忽然从粉笔盒里窜出一只黑不溜秋的东西,说来也巧,这只东西竟不偏不倚落在我中山装下面那只没有纽扣的口袋里,并在里面撞东撞西,不停“扑腾”。我惊出一身冷汗,黑板擦从我手中跌落。
⑦“嘻嘻”“嘿嘿”,下面传来一片笑声,有几个男学生还“噼哩啪啦”拍起手来,几个女学生掩着嘴,窃窃偷笑。
⑧他们终于给我颜色看了。
⑨口袋里的东西还在不停撞着,撞得我毛骨悚然,口袋像被鬼风吹着,神秘地一飘一飘。
⑩“哈哈哈哈”“格格格格”,有的学生再也忍不住,放声笑开了,笑得好放肆!有的学生开始用双掌轮流拍着桌面,嘴里乱喊着。课堂开始乱套了!
⑪现在关键是要把口袋里的东西取出来。可口袋里是什么鬼东西呢?这帮子捣蛋学生还真鬼,给我来个先抑后扬。看来,我不能小瞧他们。慢慢的,我开始冷静下来。我用手在口袋外面轻轻压了压,然后一下子用力按住。马上,我心里有了底。
⑫这时,课堂上一下子又静下来,一个个睁大眼睛,像在看我变戏法,又像在等我出更大的洋相。
⑬我把手伸进口袋里,一下子把这只东西掏出来,提得高高的。在我手里的,是只癞蛤蟆。“噢——”有个女学生不由惊叫起来。更多的学生只是紧紧盯着我的脸。
⑭我看看癞蛤蟆,又看看下面紧张的眼睛,突然问:“同学们,有谁知道癞蛤蟆的学名是什么吗?”
⑮学生面面相觑,无人回答。我告诉大家叫蟾蜍,并在黑板上写出来。
⑯“你们不要看它的样子难看可怕,可是在古人眼里,确是美丽的宝贝呢!有谁知道古人把它比作什么吗?”
⑰一片明眸闪闪。依然没有声音。
⑱我告诉他们古人把它比作月亮,因为古人认为月宫里住着蟾蜍。
⑲“古人为蟾蜍还写了不少诗,你们有没有人知道?”
⑳“什么,癞蛤蟆也可以写诗?”有个男生发出惊讶之声。
㉑我笑着点头,并给他们大声背起李白的“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和李俊民的“蛟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等诗句来。我还故意摇头晃脑,一副从容自得的样子。
㉒一片眼神里流露出一片渴望。
㉓我又告诉大家,癞蛤蟆不但有好听的名字和好听的诗,还有好听的故事和做好贵重的药。于是,我给他们有声有色叙述起来。
㉔捣蛋的学生绝对想不到我会有这一招,他们无戏可唱了,一个个中魔似的把一颗颗心痴痴交给了我的声音。癞蛤蟆在他们眼里,变得美丽可爱起来。
㉕“现在,大家一起跟我把这两个字念三遍,然后每人在本子上抄四遍!”我指着黑板上“蟾蜍”两字潇洒地给这节课圈上句号。
㉖“癞蛤蟆事件”就这样给我化解了。
㉗这以后,这帮调皮捣蛋的学生在上课时竟再也没给我惹过什么事。一个月后,校长来听课,对班里的变化深感惊异,问我用了什么新式教法。
㉘我仍然是淡淡一笑说:“感谢癞蛤蟆。”
【1】选文第⑤~㉖段,写了“我”在第一课的课堂上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全下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放松警惕→_____________→冷静从容
【2】从记叙顺序来看,本文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淡淡一笑”的表达效果。
(1)我淡淡一笑,说:“谢谢校长,我会尽力的。”
(2)我仍然是淡淡一笑说:“感谢癞蛤蟆。”
【4】选文第㉗段写到校长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5】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感谢癞蛤蟆”的含义。
14、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战马魂
蒙福森
①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乱,途经龚州,其渡江之处名“将军古渡”,久负盛名。虽历经千年,至今古韵犹存。
②历代文人墨客在将军古渡留下了不少诗作,摘录一二佳句:
③“汉将征边地,威名重伏波。”
④“试看将军滩上水,犹留豪气击鸣鼓。”
⑤古渡不远,有一处空旷开阔的草坪,马援曾在此操练士兵。遥想当日,旌旗招展,战马嘶鸣,声震四野。
⑥草坪中有一处泥潭,深可及腹,宽数丈,野草覆盖,人所不知。
⑦马援坐骑名火龙驹,皇帝亲赠,多年来,随他南征北战,保家卫国,开疆辟土,立下赫赫战功。
⑧那日,早操练毕,马援下马,解鞍卸甲,任由火龙驹在草地上吃草。
⑨忽闻火龙驹陷入泥潭之中,马援大惊。
⑩火龙驹拼命挣扎,可泥潭像一个囚笼,牢牢地困住了火龙驹。
⑪到了中午,骄阳似火,大地如炙。很快,火龙驹耗去了力气,浑身汗津津的,疲惫不堪。
⑫马援想尽了种种办法,依然无法把火龙驹救出来。
⑬从黄昏到傍晚,从傍晚到深夜,从深夜到黎明,马援一夜不眠,坐在泥潭边,默默地陪伴着火龙驹,眼看着心爱的坐骑慢慢耗尽了力气,却一筹莫展。
⑭燃烧的篝火,映红了马援的脸庞。他的脑海中,往事一幕幕地回放:大漠,风沙,古道,草原,砂砾……火龙驹驰骋沙场,迅疾如风;战场上,刀光剑影,血染沙场:殷红的血,染红了火龙驹的躯休。那血迹,有马援的,有火龙驹的,有敌人的。
⑮天边露出了鱼肚白,绿野平畴,疏林野树,江水苍茫,江中一叶轻舟,随波逐流,与往日并无二致。
⑯但,火龙驹的生命,却到了最后的时刻。
⑰马援老泪纵横。
⑱火龙驹也流下了泪水,仿佛亲人间的生离死别。
⑲马援心如刀割。
⑳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走来:“闻将军坐骑陷入泥潭之中,您一夜不眠。老朽来自北方草原,自幼牧马,懂马,多年前随大军南下,今有一法,或可一用。”
㉑“请问何法?”马援紧紧地抓住老人的手,心急如焚地说。
㉒老人说:“此法未必有用,但到了此刻,不妨一试。”
㉓马援依老人之法,将所有战马云集于草地上。老人头裹红布,腰系红绸,手执长鞭,牵住其中一匹,跨身一跃而上。嗷呜——一声高喊,手起鞭落,抽打坐骑。
㉔坐骑奔跑起来了。
㉕其他战马也跟着奔跑起来。
㉖老人挥舞长鞭,驱马绕着泥潭一圈儿一圈儿地奔跑。
㉗马群绕着圈儿奔跑,越跑越快。
㉘一时间,群马嘶鸣,响遏行云。马蹄翻飞,泥土飞溅,马蹄声急,声震四野。马群越跑越快,越跑越急,风驰电掣,气势如虹。像一股激流,如暴雨,如闪电,如飞沙,如走石,如飓风,如海啸,如天崩,如地裂……
㉙最初,火龙驹茫然地望着它的同伴奔跑。后来,随着群马的嘶鸣,飞奔,火龙驹沉寂的灵魂被唤醒了,激发了,一股与生俱来的力量,刹那间迸发出来。“咴——”但闻其一声嘶鸣,挣扎着,一跃而起。虽然,跃起一点儿,随即沉下,但它百折不挠,无所畏惧,不断地跃起,沉下,跃起,沉下,跃起,沉下……
㉚哪怕每次跃起,挪移只有一点点,但它依然顽强不屈,绝不放弃。
㉛马群依然在奔跑。
㉜火龙驹在跃起,沉下,跃起,沉下……
㉝像在战场上,它和伙伴们,披荆斩棘,永不退缩。
㉞火龙驹一步一步地,终于,跃出了泥潭。蓦然,火龙驹鬃毛竖立,前蹄高杨,“咴——”一声长啸,穿云裂帛,声震荒野。
㉟此时,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红彤彤的,远处的田野、山峦、树木、村落、河流,殷红一片。
㊱“浮生几度,苍生困苦,功名付与酒一壶。醉怒吼,慷慨处,气吞万里如虎。十万弓弩,欲遮天幕,百万同袍,不知归路……”军营里,歌声忽起,慷慨激昂,悲壮苍凉。
㊲一年后,马援在征战五溪时,病逝于军前,壮志未酬,年六十四岁。火龙驹不饮不食,日夜嘶鸣,绝食而死。
(选自《百花园》2022年第9期,有删改)
【1】读小说要读故事。故事叙述可以有不同的视角,请站在马援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来概述故事。
【2】读小说要关注“虚构中的真实”。小说中的细节须符合生活的真实,本文哪些细节体现了这一特点?请任找一例简要分析。
【3】读小说要体味有意味的形式。文中画波浪线的四个句子独立成段,如果将其合并为一段,其表达效果有何差异?
【4】读小说要领悟主题的丰富性。试归纳小说的三个主题。
【5】读小说要细品结尾。有人认为,本文最后一段应该删去,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15、作文小练笔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请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描绘一个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物,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