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平顶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B斑羚们凝望着彩虹,有一只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恍惚,似乎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

    C.莱昂纳多在《荒野猎人》中,饰演一位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猎人,神情举止,无不惟妙惟肖,使人叹为观止。

    D.2015年12月30日,随着最后一块桥面板被平稳吊装到合龙口上,世界首座双层六线铁路斜拉桥——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终于豁然贯通了。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C.“,你听见了没有!”和“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两句话中加点字的词性分别是叹词和拟声词。

    D.《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小说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揭示了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 3、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者所著,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伟奇特。

    B.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C.《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其一,这是柳宗元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的作品。此时作者常常探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境,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喜悦、豁达之情。

    D.唱古诗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用今人为古诗谱的曲子。如《诗经》的《关雎》, 今人都为其谱过曲。二是让一些现成的曲谱与古诗“联姻,这种方法便捷好用,饶有趣味。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司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工作,让大家各得其所

    B.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美不胜收

    C.英国“死亡货车”案一出,网络上已是人声鼎沸

    D.阔别多年的友人突然造访,陈老师喜出望外

  • 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站在会场的中央,他越说越痛快,气冲dòu)牛,声震屋瓦。

    B.母亲用她一辈子的汗水,洗去了所有的污fuì)和耻褥。

    C.狂风过后,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再打扫干净。

    D.夏天来了,每一朵盛开的莲花就像是一个忍俊不jīnɡ)的笑容,里面装满仙露穷浆。

  •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

    ①又如“修己而不贵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

    ②这些都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漫长岁月里,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特有的一套哲学思想。

    ③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

    ④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

    A.②④①③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②①④③

  • 7、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智取生辰纲的故事中,晁盖、吴用等七人分工合作,扮作挑酒汉子的是白日鼠白胜,揭酒盖的是入云龙公孙胜,借饶酒下药的是智多星吴用。

    B.鲁达因三拳打死镇关西,无奈到五台山出家,却屡屡喝酒滋事,后投奔了东京相国寺。

    C.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是在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上梁山的,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D.武松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后,主动去县衙自首,被发配州。在那结识了金眼彪施恩,醉打蒋门神,怒夺回快活林酒店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行者。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公亦以此自_______ ②康肃笑而_______

    ③以斗升相_______ ④乡里称其善_______

    2下列句中的“之”与“乃为人之本”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微颔 B.丁氏

    C.复投 D.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解读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与乙文“乃为人之本”的“乃”的意思不大一样。

    B.甲文以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这件小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C.甲文中“康肃笑而遣之”的“笑”表明康肃公嘲笑卖油翁的技术不能和射箭相比。

    D.甲、乙两文都将要揭示的道理寓于叙事中,通俗易懂,意味深长,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4翻译下列句子。

    (1)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题湖

    白居易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释)①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作此诗时即将离任。②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③勾留:留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围绕“春”和“湖”展开景境,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结构精巧别致。

    B.中间四句,诗人以精妙的比喻,描绘出西湖的旖旎风光,构成一幅神韵无限的画卷。

    C.“碧毯”二句,出人意料地在山水诗中嵌入诗化的农事,雅俗相融,别出心裁,也体现出作者对人民的关怀。

    D.本诗描写了西湖春日青翠葱茏、碧丽秀美的景色,尾联间接抒情,表达诗人离开西湖的悲伤落寞之情。

    【2】本诗颔联向来被认为是诗人的神来之笔,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的画面。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下图把人生可以改变世界的时间切割出来了,请你仔细读图,写出你的结论,字数在60以内。

    一生80年

    没能用来改变世界的70.5年

    睡觉27年

    周末22年

    日程起居7年

    假日7年

    交通5年

    娱乐2.5年

    可以用来改变世界的9.5年

    学习、工作

    发明创造

    (1)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联,补写下联。

    上联:生肖十二多富有迎牛接虎它来我往世人里

    下联:岁月三千太匆忙_____________箭去船归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

    类别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名句

    坚守自我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身处逆境,以“闲人”自嘲,不忘保持达观的人生态度。

    何夜无月?①________

    游子怀乡

    崔颢

    ②《_____

    在自问自答中以“愁”结束,表达游子思乡心切的情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心系民生

    ____

    《春望》

    诗人因愁日益衰老,表达其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________

    朋友送别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

    道出诚挚的友谊可超越时空,给人以安慰和鼓舞。

    ________

    建功立业

    李贺

    《雁门太守行》

    运用典故表达了官军全体将士报效朝廷的决心。

    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读《朝花夕拾》名著,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主要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不是脸谱化的,而是饱满而立体的。例如范爱农,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对此我们无可厚非,但是在他身上还有一种懦弱、妥协的特点,请用事例佐证后者。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彰,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功勋模范人物,是新中国英模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们以不朽的功勋,镌刻国家发展史册,也为复兴征程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他们都是人民的光荣、国家的财富。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7日签署主席令,投予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共和国勋章”。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2020年8月11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11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11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投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为了隆重表彰在这一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根据宪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出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

    【材料三】

    【材料四】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投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共和国勋章”是我国的最高荣誉勋章,由国家主席授予。

    B.“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院士是我国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C.“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都为我国的国家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授予时不分性别,只讲贡献。

    D.因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国家决定授予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共和国勋章”。

    (2)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我们国家的功勋模范人物的精神,学校请你做宣讲员,请根据【材料三】的图为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精神的内涵。

    (3)《邓稼先》一课最后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这句话一样也适用于上述材料中获得“共和国勋章”及各种国家荣誉称号的所有人。请根据【材料四】的内容,说说于敏院士在他的人生中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 14、现代文阅读:

    拴在琴凳上的十年

    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扣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②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立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③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④“嗯!”我怯弱地答应了。

    ⑤后来我明自,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已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已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⑥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⑦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⑧“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 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⑩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杷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请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逢合搞钢琴专业! ”

    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 。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 ”,“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解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 “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 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已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 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

    4岁半

    怯弱

    学琴的十年

    往返银川学琴

    考完业余十级之后

    如释重负

    多年后

    我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 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 而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

    C.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很辛苦,很煎熬的一个过程。

    D. 文句“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是指妈妈对我挣脱了她的朿缚,主动地放弃“搞钢琴专业”的规划而感到失望。

    E. 第⑤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

    4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称为“虎妈” 。你对“虎妈狼爸现象”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社会上有些父母被称为“虎妈”“狼爸”,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骂兼备,常常备着藤条、鸡毛掸子,孩子背不出课文,打!作业做不好,打!不练琴,打!…… 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指责: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打”出过“一门三北大” 的教育奇迹。这种现象被称为“虎妈狼爸现象” 。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往事留香

    作文要求:①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⑥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