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今年春节,令人望眼欲穿的北京冬奥会拉开帷幕。开幕式如同一部绝妙作品,它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让我们享受了一场科技创新与人文情怀相得益彰的精神盛宴,其中绚烂的光影投射出栩栩如生的奥运冰五环,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
A.望眼欲穿
B.相得益彰
C.栩栩如生
D.画龙点睛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只要不断努力,顽强拼搏,你才会获得最大的胜利,登临人生顶峰。
B. 在他的指挥下,使“长三甲”第八枚火箭于次日凌晨成功发射中星20号卫星。
C. 导游一再提醒我们带好雨具,万一在山上遇到下雨,临时买伞很贵。
D. 近年来,交通拥堵一直是各大政府部门尽力解决而又希望解决的问题。
3、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圣——白居易。
B.“与朱元思书”的“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崔颢诗中的“黄鹤楼”与南昌的“滕王阁”、岳阳的“岳阳楼”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
D.《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是选自这部作品。
4、加点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
A.先帝知臣谨慎。
B.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南冥者,天池也
B. 请循其本
C.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 才美不外见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田上
唐·崔道融
雨足①高田②白,
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
东方殊未明。
(注释)①雨足:雨十分大,充足。②高田:山上的旱田。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一句告诉我们下了一场很充足的雨。
B.第二句描写一位老农冒雨半夜耕作的情景。
C.从三四两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农民的辛苦。
D.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深情赞美。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崇廉尚洁、追求卓越、时代新人、全民阅读,分别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B.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前述语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我们学过的《关雎》《子衿》都属“国风”。
D.古人称谓丰富:所谓“名”实则“本名”:“字”则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谥号”则多为自己所取,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
8、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B. 竟不可得 竟:竞然
C. 湮于沙上 湮:埋没 D. 转转不已 已:停止
【2】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
A. 山门圮于河 B. 求石兽于水中
C. 当求之于上流 D. 果得于数里外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讲学家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因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所以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 寺僧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
C. 老水兵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因为“转转不已”,认为应到上游去寻石兽。
D. 三种见解都有一定道理的,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请简要分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的作用。
10、综合性学习活动。
某校七年级先后开展了以“天下国家”“孝亲敬老” 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时代爱国楷模】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爱国爱乡爱岗事例的是( )
A.毛相林带领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B.成都地铁5号线交子大道站内,乘客张某不佩戴口罩进站乘坐地铁,且不听别人劝告。
C.叶嘉莹,乐愿不要任何报酬回国教书。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还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D.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已感染新冠肺炎的妻子,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
【尊老爱幼故事】
(2)你班举行了“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班长王林准备在
开场白中引用一则孝亲敬老的名言警句和故事名称,请你写在下边。
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舍小家爱大家】
(3)2021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时,为减轻疫情防控压力,工作在兴化某中学的黑龙江籍张叔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选择就地过年,除夕夜他与远隔千里的年迈的父母视频通话,请你为张叔叔设计一段通话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0分)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5)长江悲已滞, 。(王勃《山中》)
(6)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7)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荷叶罗裙一色裁, 。(王昌龄《采莲曲》)
(9) ,花落黄陵庙里啼。(郑谷《鹧鸪》)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12、根据下面图片的故事内容填空。①填___,②填___,③填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大国手
白文玲
清朝末年,围棋界出现两大泰斗,一人姓施名恩,住上海;一人姓林名海,居京城。两人被誉为“南施北林”。
当时,林海生活没有着落,在段提督府邸做门客。一日,提督召见他说,有一队日本高手,自上海入境,打败施恩,一路北上,所向披靡。据说,领队的宛田,乃日本“第一棋士”。宛田进京,本帅想令你出阵,一试深浅。为了日本颜面,第一要输;第二要输得体面。达不到这两条,拿你全家是问。
林海思忖良久,只得应允。
数日后,宛田一行抵达京城。比赛地点设在提督府特别对局室。段提督亲自担任裁判长,施恩负责大盘讲解。
比赛那天,提督府门外人涌如潮,热闹非凡。经猜先,林海执黑先行。
林海的起手,下在了棋盘正中心。棋谚说,金角银边草包肚。棋下中腹的人,多为门外汉。宛田面露讥笑,果断将棋子落在一隅。林海略加思索,旋即镇头。
相传,唐宣宗年间,善棋的日本王子入朝进贡,皇帝曾令棋待诏顾师言与之对弈。师言曾用这招“镇神头”,令王子败得心悦诚服。
宛田对“镇”视若未见,继续贪占实地。林海针锋相对,依然高压夺势。很显然,林海一旦尽收腹地,宛田则必败无疑。宛田意识到问题严重,便申请暂时封盘。
宛田回到住所,与日方高手共商良策。皆说,果然高者在腹。面对林先生,唯有一拼,方可争胜负。
宛田再下出的棋,便多了几分霸气,逼得林海频频长思。
到第三十天,林海下出一招妙手,白棋像被点了要穴,顿时动弹不得。宛田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便称病不出,反复研讨。
不觉又是月余。宛田无奈之下,携厚礼密访施恩,许诺说,若能探得虚实,定有重金厚谢。
施恩对棋局本也迷茫,正想找林海讨教,便满口应承下来。
施恩见到林海,劝说,据我所知,林兄弟与提督早有协议。现在体面认输,实乃明智之举。
林海默然不决,说,你我兄弟,嗜棋如命,当知围棋起源中国。虽为游戏,却关乎大清国格,焉能不战而屈?
施恩羞红着脸,问,当前局面,如何应对?林海轻笑,说,思谋多日,偶得一招,唯鼻顶可解。
次日,宛田假作片刻思索,遂落子鼻顶。林海惊诧,微微摇头,只得另谋制敌良策。又数日激战,林海优势依然。
宛田绝望地想,林先生棋艺深不可测,即便认输,虽败犹荣。正举棋难定,适逢大雨,“咔嚓”一声霹雳,将他指间棋子惊落。
依照规则,宛田算“投子认输”了。段提督却惊呼,妙,妙不可言,
宛田仔细一瞧,竟然发现,滑落之子正断在黑棋筋上。有此一断,两边黑棋,必死一块。宛田确认后,一跃而起,冲向门外,站在雨里,又唱又跳。
林海对着棋盘,石佛般一动不动,直至封盘。
林海回到住处,饭也不吃,进了棋室。他交代夫人,任谁,也不要打搅我。
林海棋室的油灯,亮了一夜。拂晓,林海步出棋室,唤来妻子儿女,面色凝重地说,我离家之后,你们速速离京,越远越好。没有我的书信,万不可回。又嘱托夫人,凡我子孙,再莫学棋,切记!
夫人看到,林海一夜间竟白了大片头发,不禁失声痛哭。
林海走进棋室,神定气爽坐下,轻轻夹起一粒黑子,胸有成竹地落在底线上。这手棋,名曰“小尖”,看似笨拙,却像一把利刃,直指白棋软肋。
施恩初见棋谱,颇感怪异。揣摩良久,方才发现,此棋一石三鸟,解危倒悬,妙不可言。他亢奋地断言,黑方小胜,已成定局。
宛田木然坐着,喉结上下涌动,嘴唇越来越抖,一口鲜红的血,疾射在棋盘上。
段提督急步抢出,对外宣布说,棋赛至今,已满百日,永久封盘!呕心沥血的名局,必将永垂千古!
林海听着外面的欢呼,企图站起,却四肢无力,浑身酥软,仰面跌倒……
(选自《北京精短文学》)
【1】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2】文中叙写唐宣宗年间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文中有两处写“雨”,请你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
【4】文中画线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赏析。
【5】施恩与林海同是围棋界泰斗,他们都可称作“大国手”吗?为什么?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敲门
孙道荣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
②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③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的老人,社区于是在这个楼道里,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社区找到他时,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
④老人的身体很硬朗,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情况,只是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还有一次,中午的时候,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这时候来敲门,难道这孩子今天没上班?高高兴兴地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等傍晚的时候他来敲门,老人将这个趣事讲给他听,一老一少,笑得很开心。
⑤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流逝。“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就会在楼道口响起。准时响起的敲门声,和“吱呀”的门轴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
⑥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他也只好这样想了。
⑦晚上11点多,他们一家才回来。在楼道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再一想,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再说吧。
⑧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了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⑨“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了什么事,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道间的脚步声,就想着可能是你们回来了,这就上来看看。好了,放心了。”
⑩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答应她无论今后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敲门。因为那已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选自《文萃》2011年第7期)
【1】第②段说“这是他每天的功课”,“他每天的功课”具体指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声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此句写出他了怎样的心情?)
②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湿湿的”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⑧段中加点的“果然”能否换成“竟然”?为什么?
【4】本文以“敲门”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5】请写出本文给你的启示。
15、以“我家的节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注意先将作文标题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出600字以上的文章。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