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龙岩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增强复习效果,老师采取了一系列诸如化整为零、知识归类、注重训练。(在“注重训练”的后面加上“的措施”。   )

    B. 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去掉“不再”)

    C.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将“保护”和“了解”调换位置)

    D. 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把“及其他语文工作者”去掉)

     

  •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qìng)  子() 愧zuò) 心有灵

    B.头(chàn)  子(jūn) 修怏不乐(yāng

    C.驿路()   午(shǎng) 孤shuāng) 忍俊不jīn

    D.补(jiào红(yān)   带(yíng而不舍(qiè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战粟   渡难关   既往不咎   言简意贼

    B.天骄   倒计时   首屈一指   不胫而走

    C.笼统   编缉部   金榜题名   出其不意

    D.濡养   逆行者   色厉内荏   谈笑风声

  •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挫败,我们应该反省自己,而不应悲天悯人

    B.文章有声有色地向读者讲述了两个故事,把两个大草包的丑恶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

    C.最近十多年里,各种语文学习的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却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

    D.作为一名班级干部,基本素质就是要以身作则,要求同学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 5、请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 年轻人对待工作一定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切不可挑三拣四,拈轻怕重

    B. 突然想起自己喜爱的一本小说,在屋内百寻不见。正要放弃寻找,却妙手偶得一般在书架的一角发现了它。

    C. 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巨大,上海复旦附中武亦姝现场的不俗表现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D. 少年时总是讨厌父母的强聒不舍,长大后才明白他们的用心何其良苦。

  • 6、选出对下列文学常识与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红星照耀中国》描写了一群“红小鬼”:“山西娃娃”“小号兵”、向季伯……他们有坚韧、苦干的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忏悔  钦佩  修葺(qì)   心有灵犀(xī)

    B. 遨游  鲁莽  羸弱(léi)  忍俊不禁(jīn)

    C. 妥帖  闲遐  猥琐(wěi)  海市蜃楼(shùn)

    D. 服侍  凛冽  累赘(zhuì) 怏怏不乐(yàng)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 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1】解释加点字意思。

    (1)但当涉猎   ____________

    (2)往事耳____________

    (3)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

    (4)累寸不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3】给下面的句子画出停顿。(画两处)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

    ⑵何异断斯织乎?

    【5】孙权劝学和乐羊子妻劝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①遣兴:遣发意兴,抒写意兴。此词作于作者闲居瓢泉期间,当时南宋朝廷不思恢复中原。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西江月·遣兴》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中的饮酒读书生活,下片描写醉中情态。

    B.上片前两句的意思是:酒醉之时我暂且贪图欢笑,哪有工夫再去发愁受苦。一个“且”字流露出词人及时行乐的想法。

    C.词人说古人的书“全无是处”,表面上好像否定一切古书,其实这是词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而故意说的偏激话。

    D.题目“遣兴”意思是抒写情怀,词中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绪。全词语言平实,文字生动活泼,表现手法新颖奇崛。

    【2】在我们学过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辛弃疾喝醉了还要“挑灯看剑”,本词中作者却好像在醉生梦死。请从情感表达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综合性学习

    重庆、湖南、广东等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区)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阶段,新一届高一学生在2021年采用了“3+3”的高考模式,即考生需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中任选3科进行考试。据调查,在众多学生的选择中,一个在往届颇为重要的科目——物理,却受到了冷遇。

    你所在班级准备开展以“物理,我们想爱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阅读下面文字,探究考生不选物理的原因。

    材料一:

    不少考生认为,物理科目相比于地理等科目难度更大,付出同等的努力拿到的分数却比较少。从效率角度考虑,选择物理并非明智的举措。

    材料二:

    启蒙教育不到位,很多学生一开始就对这门有些难度的科目不感冒。在很多学校,物理教学俨然变成了单纯的求摩擦力、求做功、求电流电压,整日都是枯燥的计算和做题的法则,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如此一来,在很多学生那里,物理便落入了越学越难,越难越不愿意学的怪圈。

    材料三:

    选物理的考生平均综合实力较强,这不仅可能令成绩一般的考生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在赋分制(根据考生卷面分在所有学生成绩的排名给出对应分)高考模式中还可能因竞争对手太强而吃亏。

    (2)你的同学小林,自从进入初二,发现自己在物理学习方面很吃力,认为自己资质不好,十分气馁,没有自信。请你借助袁枚的小诗《苔》,对他进行巧妙劝说。   

    链接材料: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苔》

    (3)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设计一段结束语。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默写

    (1)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4)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

    ⑴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的笔名。

    B.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北方是悲哀的,/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生命的绿色”等诗句,写尽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充满了“土地的忧郁”。

    C.《水浒传》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D.大闹史家村、大闹五台山、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火烧草料场都是出家后的鲁智深所为。

    ⑵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答题。

    (甲)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乙)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鲁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①(甲)(乙) 两文中的人物,鲁达(智深)的绰号是______________,林冲的绰号是___________

    ②用简洁的语言说出鲁达拳打镇关西(郑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林冲在野猪林被救后,不久又经历了一些重大的事件,人生命运也就此改变。请说出一件他经历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鲁智深和林冲,都是小说刻画的最具神采的人物。联系他们的身份,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他们的性格,填写下表。

    人物

    相同点

    不同点

    鲁智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林冲

    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郑振铎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得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的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妈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妈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妈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本文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

    【2】作者一家都不喜欢第三只猫而又收留的原因是________ 

    【3】句子“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的手法和要表达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_。

  • 14、阅读《教育课》,回答下列小题。

    教育课

    袁炳发

    ①又是要钱。母亲知道菲菲是在骗她,女儿这一阵总是变着各种法儿向自己要钱,但母亲犹豫一下还是把钱给她了。菲菲拿到钱,就背起书包着急忙慌地走了。

    ②母亲开始收拾碗筷,顺手把菲菲脱下的衣服塞到洗衣机里。房间很小,小到几样家具紧紧挨在一起,只要拿起抹布转一圈儿就能擦一遍。老式的洗衣机吱吱啦啦地响着,好像是在播放一首陈年老歌。母亲的手始终不停地动着,等她把衣服拧干搭在阳台上,早晨的事务才算结束了。

    ③她工作的粮站离家有四站路,步行需要二十几分钟,但无论多累她都是走着去走着回的,她舍不得坐车,她要给女儿攒钱,供她上最好的大学。

    ④但女儿让她有些失望,这段时间以来,这孩子越来越任性,一旦愿望得不到满足,她就又哭又闹的,有时还会把死去的父亲搬出来。

    ⑤女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攒钱为啥?最后还不是给我花?既然你早晚都要给我,为什么不现在给我?

    ⑥很多的时候,母亲都无奈地看着女儿,她不知道怎么去说服女儿,她知道即使说了也是白说,女儿有一百句话在那儿等着她哪!她也明白,现在外面的世界诱感太大了,吃的穿的戴的住的,连成年人都经受不住,何况女儿说到底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呢。虽然家里是这种情况,可她也不想太委屈了孩子。

    ⑦只是在平心静气之后,她又觉得有些对不住死去的爱人。其实女儿从前不是这样的,那时候的女儿特别心疼母亲,哪怕是买根冰激凌她也非得和母亲分着吃。可不知为什么,自从上高中以后忽然就变了,变得有时候她甚至希望女儿不要长大。她的工作很累,既要负责前台零售,还要到库房取货,五十斤的粮袋背在肩上虽说已经习惯了,但还是把她压得半天也直不起腰。这些女儿都亲眼见过,可女儿的反应很平淡,好像这一切本来就是母亲应该做的。

    ⑧干了一天的活儿,也站了一天,她回到家里只想坐下来好好歇歇,可女儿马上要放学了,如果进屋吃不上饭又该不高兴了。

    此时的母亲觉得女儿仿佛一朵沾了灰尘的鲜花,不擦心有不甘,可擦了又怕碰坏花瓣。

    ⑩在这个冬天到来的时候,菲菲忽然变得乖巧起来,吃完饭总是主动帮助母亲收拾碗筷,而且总是没话找话地和母亲闲聊。

    母亲知道女儿肯定又要有大动作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两年下来她已经摸清了女儿的思路,每次和母亲要过百的钱必须先做好一系列的铺垫。

    果然,那天晚饭后,女儿主动给母亲倒了一杯茶,便又赖在母亲身边跟母亲闲聊起来。

    母亲微微一笑,说:“闺女,你又该要钱了吧?”菲菲撒着娇,轻轻用手推了一下母亲。

    母亲说:“说吧,要多少?”菲菲伸出五根手指头,然后一脸期待地盯着母亲。

    母亲说五十元不多,我这就给你。菲菲嗔怪地看着母亲,说她要买一双最新款的雪地靴,至少需要五百元。

    母亲沉思半天,告诉菲菲她可以满足女儿这个愿望,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马丽也得买一双这样的鞋。

    这无疑是给菲菲的奢侈消费计划判了死刑。让马丽花五百元去买雪地靴,这怎么可能?还不如直接让她上天去找嫦娥买得了。母亲说的马丽是菲菲的同学,父亲常年卧床不起,家里的条件很差。她每天放学要干很多的活儿,即使是星期天也要到煤场帮母亲拉煤。

    可是母亲这次的态度非常坚决,丝毫没有商量余地。正好赶上星期天,菲菲只好去煤场找马丽。马丽正在帮她母亲拉煤,一辆平板小推车正在上坡。马丽的母亲非常吃力地拉车,绳子被拽成两条笔直的线,而马丽在后面推车,两条腿紧绷绷地蹬在地上。菲菲看呆了。此时天空飘起雪花,母女俩的身影和小推车很快被白茫茫的雪雾笼罩,远远看上去特别感人。

    母女风雪中的这个场面,深深地定格在菲菲的大脑深处。

    她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那一刻,她懂得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5期,选文有改动

    1在文章的开头,母亲明知道女儿在骗她,为什么还是把钱给了女儿?

    2选文第⑦段中说女儿“自从上高中以后忽然就变了”,女儿变成了怎样的孩子?

    3菲菲为了向母亲要钱买雪地靴,具体做了哪些铺垫?

    4选文第⑨段的画线句子应该如何理解?

    5结合全文内容考虑,文章结尾处所写的“母亲的良苦用心”想要收到怎样的效果?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题目:渴望得到______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把它写出来吧。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