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气最得体的一项是( )
A.王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已写好放您桌面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B.本公司设有服务大厅,老张很荣幸地被我单位聘请为顾问,各位如有问题可向他询问。
C.昨天在和朋友游览南昌万寿宫时,我不慎丢失一个黑色背包,如有拾获者,请从速交还。
D.新居落成,为答谢亲朋好友的厚爱,特于明晚六点在寒舍备下酒席,敬请您的光临。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思接古今,突显黄鹤楼的悠久历史和神异色彩。
B.颔联延伸首联,诗人寻觅鹤踪之际转绘天上白云,表现楼高的同时,尽显悠闲自在之意。
C.颈联转绘登楼所见明丽之景,写出了黄鹤楼位置的独特,诗人也由怀古之思回到现实。
D.尾联以抒情作结,整首诗歌,诗人有因景生情,由吊古到怀乡,感慨万端,余韵悠长。
3、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溃退(kuì) 镌刻(juàn) 佃农(diàn) 坦荡如砥(dǐ)
B. 蔓延(màn) 跳蚤(sǎo) 田畴(chóu) 重峦叠嶂(luán)
C. 翰林(hàn) 雕镂(lóu) 濒临(bīn) 摩肩接踵(zhǒng)
D. 窒息(zhì) 匿名(nì) 愚钝(yú) 藏污纳垢(gòu)
4、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徽因是一名建筑学家、文学家。其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充满了欢快、轻松、真挚、亲切的情感基调。
B.议论文要求论点鲜明,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所作的演讲,他先后谈了“要敬业”“有业之必要”“要乐业”三个问题。
C.古诗常常用典,例如李白《行路难》运用了“姜尚在碧溪垂钓”“伊尹梦乘舟日边”的典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了“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
D.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我们学习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他的作品。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B.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C.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并且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D.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6、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觉醒年代》重现了104年前蔡元培任职北大时的发言,至今依然振聋发聩。
B.他辞去了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白手起家,一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C.骗子殚精竭虑,但万“骗”不离其宗,只要我们认清其诈骗套路,就能轻松破解骗局。
D.这一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披露的只是加拿大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一个缩影。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镇上的人都上堤去抢险,我的叔叔已经快有半个多月没有回过家。
B. 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孔繁森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C. 几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D. 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加点字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请广于君 广:增广、扩充
B.秦王怫然怒 怫然:愤怒的样子
C.天下缟素 缟素:白色丧服
D.休祲降于天 休:吉祥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安陵君其许寡人 吾视其辙乱
C.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徒以有先生也 以中有足乐者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土地。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
B.秦王初见唐雎时,显得很骄傲,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言辞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C.秦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D.面对“天子之怒”,唐雎凛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长跪而谢之”说明他害怕了,从侧面表现唐雎武功高强,有武力制敌的能力。
9、诗词理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他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被弃置一样。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是说作者回到家乡,发现老友已逝,只能徒然地吟诵嵇康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抒发无尽的怀念。
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出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的开阔景象,“一鹤凌云”,载着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2】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作者为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而悲哀。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酬谢友人的一首诗,既表达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C.《秋词》用“一鹤”冲破秋天的肃杀、奋发向上的情态,表明自己冲破被贬谪阴霾的自信,奋发进取的豪情。
D.《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虽然感慨很深,但并不是消沉;《秋词》隐含着诗人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两首诗都表现了刘禹锡虽遭贬谪但豁达乐观的胸襟。
10、“大国工匠进校园”综合性学习活动:
去年“五一”期间,央视播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引起热议。某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讲述的8个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某校邀请大国工匠孟剑锋来校做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 ”的对联。根据材料信息填写。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4)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请把李白的《送友人》默写完整。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2、红岩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了《骆驼祥子》中造成祥子悲剧的大讨论,请根据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结合名著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150字内。
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乙: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13、文学类文本阅读
收字纸的老人
汪曾祺
中国人对于字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心理,认为字是神圣的。有字的纸是不能随便抛掷的。
亵渎了字纸,会遭到天谴。因此,家家都有一个字纸篓。这是一个小口、宽肩的扁篓子,竹篾为胎,外糊白纸,正面竖贴着一条二寸来宽的红纸,写着四个正楷的黑字:“敬惜字纸”。字纸篓都挂在一个尊贵的地方,一般都在堂屋里家神菩萨的神案的一侧。隔十天半月,字纸篓快满了,就由收字纸的收去。
这个收字纸的姓白,大人小孩都叫他老白。他上岁数了,身体却很好。满腮的白胡子茬,衬得他的脸色异常红润。眼不花,耳不聋。走起路来,腿脚还很轻快。他背着一个大竹筐,推门走进相熟的人家,到堂屋里把字纸倒在竹筐里,转身就走,并不惊动主人。有时遇见主人正在堂屋里,也说说话,问问老太爷的病好些了没有,小少爷快该上学了吧……
他把这些字纸背到文昌阁去,烧掉。
文昌阁的地点很偏僻,在东郊,一条小河的旁边,一座比较大的灰黑色的四合院。叫做阁,其实并没有什么阁。正面三间朝北的平房,砖墙瓦顶,北墙上挂了一幅大立轴,上书“文昌帝君之神位”,纸色已经发黑。香案上有一副锡制的香炉烛台。除此之外,一无所有,显得空荡荡的。这文昌帝君不知算是什么神,只知道他原先也是人,读书人,曾经连续做过十七世士大夫,不知道怎么又变成了“帝君”。他是司文运的。更具体地说,是掌握读书人的功名的。谁该有什么功名,都由他决定。因此,读书人对他很崇敬。过去,每逢初一、十五,总有一些秀才或候补秀才到阁里来磕头。要是得了较高的功名,中了举,中了进士,就更得到文昌阁来拈香上供,感谢帝君恩德。科举时期,文昌阁在一县的士人心目中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的,后来,就冷落下来了。
正房两侧,各有两间厢房。西厢房是老白住的。他是看文昌阁的,也可以说是一个庙祝。东厢房存着一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书版。当中是一个颇大的院子,种着两棵柿子树。夏天一地浓阴,秋天满株黄柿。柿树之前,有一座一人多高的砖砌的方亭子,亭子的四壁各有一个脸盆大的圆洞。这便是烧化字纸的化纸炉。化纸炉设在文昌阁,顺理成章。老白收了字纸,便投在化纸炉里,点火焚烧。化纸炉四面通风,不大一会,就烧尽了。
老白孤身一人,日子好过。早先有人拈香上供,他可以得到赏钱。有时有人家拿几刀纸让老白代印《阴骘文》(印了送人,是一种积德的善举),也会送老白一点工钱。老白印了多次《阴骘文》,几乎能背下来了(他是识字的),开头是:“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后来,也没有人来印《阴骘文》了,这副版子就闲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不过老白还是饿不着的。他挨家收字纸,逢年过节,大家小户都会送他一点钱。端午节,有人家送他几个粽子;八月节,几个月饼;年下,给他二升米,一方咸肉。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
他有时也会想想县里的几个举人、进士到阁里来上供谢神的盛况。往事历历,如在目前。有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李三老爷点了翰林,要到文昌阁拈香。旗锣伞扇,摆了二里长。他听见有人叫他:“老白!老白!李三老爷来进香了,轿子已经到了螺蛳坝,你还不起来把正门开了!”老白一骨碌坐起来,愣怔了半天,才想起来三老爷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这李三老爷虽说点了翰林,人缘很不好,一县人背后都叫他李三麻子。
老白收了字纸,有时要抹平了看看(他怕万一有人家把房地契当字纸扔了,这种事曾经发生过)。近几年他收了一些字纸,却一个字都不认得。字横行如蚯蚓,还有些三角、圆圈、四方块。那是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的习题。他摇摇头,把这些练习本和别的字纸一同填进化纸炉烧了。孔夫子和欧几米德、纳斯菲尔于是同归于尽。
老白活到九十七岁,无疾而终。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 作者所写的社会中,家家都有个很讲究的字纸篓,有字的纸从不随便抛弃,而是放在字纸篓等老白收到文昌阁化掉,这表明人们对字纸、对文化的尊重。
B. 作者写过去很多读书人尤其是得了功名的读书人为了祈求文运,到文昌阁磕头拈香,这反映了人们对文化的崇拜,也从侧面反映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影响。
C. 文中写李三老爷看似闲笔其实不闲,能侧面表现出老白的清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有大量时间琢磨梦的内容,同时也展现了当地一些文化风俗。
D. 作者写近几年老白收到不认识的字纸,字横行如蚯蚓,还有些三角、圆圈、四方块,等等。这主要表现了时代在变化,老白不太明白。
【2】汪曾祺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文学创作:“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下列对文本所体现的“和谐”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白到相熟人家收字纸时不用惊动主人就直接进门,体现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和谐。
B. 写文昌阁建筑陈旧简陋,与文章表现当地人们安贫乐道的传统生活也是相和谐的。
C. 李三老爷的死,老白的无疾而终,本质是相同的,各从一个侧面构成了生活的和谐。
D. 汪曾祺本文的文风和文中所要表达的人物特点也是相和谐的。
【3】结合全文分析老白这个人物的形象。
【4】文章除了重点突出老白外,还对这个地方的社会生活情况做了摹写。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笔下的这个社会具有怎样的特点。
【5】有人说,文中画线两句很能体现汪曾祺一贯的文风。你觉得这一贯的文风有怎样的特点?试结合这两句话分析。
1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夏天到了,不知不觉雨就来了。天下雨,人躲进屋里,大人放下外面的活,忙起家里的活.孩子闲着爬在窗台隔着窗棂看雨。很快,院子里打起一片水泡,一个水泡溅起.传出一声水泡响。院里水泡密密麻麻,砸得一院子叽哩咕叽响。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是水泡的重叠与连接。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来。下面摆了一溜住家过日子的家什,水流砸在上面发出的水声不一样。砸在水桶上,水声清脆;砸在酱坛子上,声响沉闷;砸在鸡窝上,声音低沉;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一阵风吹来,把水流的水珠摇向窗户纸上,叭叭的响声像是一阵鞭响。纸湿透了,水流进了屋子,孩子急忙拿来破布堵住雨水。(雨季心思)
【1】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特点。
【2】从描写雨的角度,比较甲、乙两段文字写雨的异同。
【3】请另选一个描写对象(如风或云等),仿照下面排比句式写一个句子。
(雨水)砸在水桶上,水声清脆;砸在酱坛子上,声响沉闷;砸在鸡窝上,声音低沉;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
15、题一: 是我的选择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③写记叙交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怡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成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