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马鞍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了陈莲河等庸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特别提到他们所开的古怪药引:经霜三年的甘蔗完好的鼓皮原配蟋蟀一对,揭露了这些人故弄玄虚骗取钱财、草管人命的实质。

    B.《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不肯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为救师傅,请求南海观音用天罡刀阵和“金箍儿”降服了他和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

    C.《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全书共20篇,原名《旧事重提》,后更名为《朝花夕拾》。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迷信,唠叨,但她朴实善良,尤其是特地买来了“我”最渴望的《山海经》。作者对长妈妈充满了感激和尊敬,并深切的怀念她。所以,对孩子拥有深切的爱并能够理解孩子心理的成人备受孩子喜爱。

  • 2、下面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这句话中,“他”是主语,“给我”是状语,“拣”是谓语中心语,“定”是补语,“靠车门的”“一张”都是定语,“椅子”是宾语中心语。把状语、补语和定语压缩掉,剩下的句子主干就是:他拣椅子。

    B. 《白杨礼赞》一文中,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C.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唐代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三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D.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 3、下列选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顾忌                  喧嚣                  消毁                  春寒料峭

    B.题拔                  瞻仰                  斟酌                  自出心裁

    C.雕镂                  天堑                  踌躇                  重岩叠嶂

    D.凋谢                  狼藉                  婆娑                  巧妙绝仑

  • 4、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明。

    A.bó   héng        xiǎn

    B.bó   hèng   shì   xiǎn

    C.bǎi   héng   shì   xiān

    D.bǎi   hèng        xiān

  • 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将

    A.皆以于徐公 B.弗敢

    C.衣冠 D.刺寡人之过者

  • 6、根据语意,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时 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汉水河畔的徘徊、星空下的辗转反侧,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

    ②“无意苦争春”的达观、“柳暗花明又一村”后的希望,因为你而描绘成难忘的风景

    ③玄妙灵动的狐女、变幻莫测的山市,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④落花时节逢君的落寞、“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 7、(见下图)3月17日,西安一工地施工时意外发现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的石碑,引发关注。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下列关于柳公权书法特点赏析不正确的是(   )

    A.爽利挺秀

    B.骨力遒劲

    C.结体严紧

    D.结构多变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进士解褐,为广德军司理,日抱具狱,与太守争是非。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论,编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贫止一马,鬻马徒步而归。

    公服中,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余言,王曾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除馆职。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不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公在杭州,子弟以公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以为逸老之地。公曰: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乎居室哉。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树第治圃,顾何时而居乎?

    节选自米县《宋代名臣言行录》,有删改

    注释:①公,即范仲淹,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日抱具

    (2)守或怒

    (3)万余言

    (4)去,至字无所容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

    (2)吾今年逾六,生且无几,乃谋树第治圃,顾何时而居乎?

    【3】请概括分析选文些地方体现了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风骨。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选项与原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早春的诗。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

    B.要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C.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D.在诗人的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

    2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是不是真正否定其“无才思”?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为了记录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班级制作了《青春日记》的纪念册,设计组设计了如下图左侧的封面,组员对[甲]处标题字体的选择产生了争议。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从右侧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文原句填空。

    (1)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4)永结无情游,     (李白《月下独酌》)

    (5)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6)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8)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9)古往今来,涌现出许多爱国志士古有贤臣诸葛亮临表涕零,毅然   ,奉命于危难之间,今有诗人艾青满腔赤诚,道出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的心声。

    (依次填写《出师表》和《我爱这土地》中的句子)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

    (1)《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如:梁山泊吴用举戴宗。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好汉及其外号,并说出此人物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孙家栋》,完成小题。

    ①当年,钱学森向聂荣臻推荐38岁的他负责第一颗人造卫星;后来,他成为“北斗”“嫦娥”的总设计师。

    ②弹指间,中年人已是满头华发,但换来了天上的星斗璀璨。“东方红”“北斗”“嫦娥”……在中国自主研发的前100个航天飞行器中,有34个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孙家栋的名字和中国航天早已血肉相连了。

    ③欧阳自远的名字,随着“嫦娥工程”而尽人皆知。可一见面,他就爽朗地说:“我不喜欢别人称我‘嫦娥之父’。我不懂航天,读书时学的是地质:我搞航天,是孙家栋领进门的。”

    ④他们的故事,从2000年开始。

    ⑤探月工程构想之初,欧阳自远跑到了孙家栋的办公室,一谈就是两个上午。每一步构想、每一个目标,孙家栋都问得非常仔细。谈完后,孙家栋说:“咱们这辈子怎么也得把这个事干成!”

    ⑥探月工程获得国家立项后,任命了三个人,栾恩杰是总指挥,孙家栋是总设计师,欧阳自远是首席科学家。最刻骨铭心的那天,当然是2007年11月5日。“我们最操心的不是发射,而是‘嫦娥一号’到了月球附近后,是否能被月球捕获,以前美国和苏联失败最多的就是这一步。‘嫦娥一号’发射出去,走了13天14小时19分钟,终于到了这个时间节点,我和孙家栋坐立不安,一直在问测控数据。最后一下,汇报说:‘抓住了!’我俩说:‘再验证一下几点几分几秒在哪个位置抓住的。’之后再校准一次,又校准一次,确认,真的抓住了!我俩抱起来(A)痛哭。”

    ⑦那一刻,孙家栋78岁,欧阳自远72岁。

    ⑧想当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时候,年轻的孙家栋并没有哭。不敢置信,又不知深浅,因而满怀豪情,这是孙家栋他们年轻时的心境。这期间,无论成败,都有个名字在引领着他,那就是钱学森。如今一提到这个名字,88岁的孙家栋还是掷地有声地说:“恩师!绝对是我的恩师啊!”

    ⑨1974年11月5日,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升空后20秒爆炸。“我跑出地下室,只看见沙漠里一片火海,整个脑子一片空白,(B)痛哭起来。”11月的沙漠多冷啊,整整三天三夜。孙家栋和同事在滴水成冰的沙漠里,一寸一寸地找火箭残骸,把所有的螺丝钉、小铜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查找事故原因。最终发现是火箭控制系统内的一小段导线,在火箭发射时受到剧烈震动断开了。“一个裂痕就牵扯到整个航天产品的成败,这个教训太深刻了!”就像恩师钱学森当初所做的那样,孙家栋承担了失败的责任。“从此我们就狠抓质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

    ⑩199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国家为23位“两弹一星”元勋授予功勋奖章,孙家栋和钱学森一同被授勋,但在他心中,“我始终是老同志的尾巴,是他们的学生”。

    【1】本文题目为“孙家栋”,却用大量笔墨写欧阳自远,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第⑥、⑨两段中(A)、(B)两处都用到了“痛哭”一词,其“痛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答。

    【3】阅读第⑨段画线句子,从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的角度对该句进行赏析。

    【4】阅读全文,简单概括孙家栋的精神品质。

  • 14、抗疫彰显中国制度文化优势

    ①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历史性大考,中国用一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此基础上,开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今年各项经济指标全面转“正”。取得这种令世人瞩目的战绩,原因( )很多,( )中国制度文化的润泽和支撑不可小觑。正所谓“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

    ②中央权威得到充分维护。自古以来“ ( a )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等,一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维系国家治理的制度思想文化。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共同抗疫。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闻令而动,全国农村、社区、企业、医疗卫生机构、 科研机构、学校、 部队各就各位,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③人民至上得到充分保障。“ ( b ) ”“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 ”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无可替代,当人民生命安全受到疫情威胁时,国家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了保护。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这是我国史无前例的管控措施,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这是中国制度文化中“人命关天” 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延续和印证。

    ④家国情怀得到充分展现。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奉行“ ( c )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我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得益于我国制度文化优势。 460 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 多万名社区工作者日夜值守,1 80 多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忘我工作,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奋战一线,数百万名快递员冒着疫情奔忙。300多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 从各地集结奔赴前线,逆行而上,深刻诠释了中国制度文化的独特优势。

    ⑤我将无我得到充分彰显。《后汉书· 虞诩传》有这样一句话:“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老子曾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实施规模空前的大救援,时间紧、任务重,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改建了1 6 座方舱医院,开辟了600多个集中隔离点……这全靠那些怀抱“我将无我”信念的人们的牺牲奉献。疫情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扎实做好“六稳”,全面做好“六保”,展现着制度文化优势所蕴含的事不避难的奋斗精神和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⑥共同命运得到充分印证。“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疫情不分地域、不分国家、不分民族。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渡难关。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信息,公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防控和救治经验。 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捐款,向30多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向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防控物资。第一时间出口数以亿计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检测试剂盒、红外测温仪……中国用实际行动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的生命,展现了中国制度文化的时代魅力,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共识。

    ⑦恩格斯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中国制度文化优势在抗疫中得到充分彰显,这是悠久制度文化历史的积淀,更是当下中国制度文化的新篇。

    【1】选择词语填入第①段的括号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仅 而且

    B.之所以 是因为

    C.固然 但

    D.既然 那么

    【2】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名言警句,下列三句话在文中的正确位置:(a)____(b)_____ (c)_____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3】第②~⑥段在论证方法上,都是先_________论证,再_______论证,结合第①段内容可知,这样论证的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抗疫彰显中国制度文化优势”,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B.开头句中“一个多月”“两个月左右”“3个月左右”突出了抗疫时间漫长。

    C.文章第②~⑥段之间是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D.文章结尾重申了论点,并充满自信地指出中国制度文化优势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 班级进行写作活动,请你参与。根据要求写作。

    民国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写道:“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

    课文内容耐人寻味,具有启示意义。你读后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助手:你可以叙述相关经历,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结合生活或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也可以发挥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写作要求:①自选文体。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