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和重音的标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B.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C.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D.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2、下列对名著内容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共有十篇散文。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狗·猫·鼠》一文既有对童年时一只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的生动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C.《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了自己父亲生病,请“名医”看病,最终父亲病情加重,不治身亡的经历,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以及对“庸医害人”的痛恨。
D.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到了三本在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书:一本是长妈妈为他买的《山海经》,一本是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偏要他背的《天演论》,一本是在矿路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鉴略》。
3、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文学作品中,“落英”“落红”指落花,“白丁”“布衣”指平民。
B.古人常用敬辞有令尊、贤弟、足下、垂问、久仰等,常用谦辞有家君、鄙人、赐教、寒舍、高邻等。
C.成语“舍生取义”“一鼓作气”“杞人忧天”分别出自 《孟子》《左传》《列子》 。
D.长篇小说《西游记》、话剧《屈原》、散文诗《金色花》的作者分别是吴承恩、郭沫若、秦戈尔。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应该是一颗树,在缄默中伫立,既能接受阳光,也能包容风雨。
B. 街头的火把和纸灯笼,在幼年总引起幽悄而微带惊怖的有趣的情绪。
C. 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极其残忍,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
D. 我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蚊蚋(ruì) 拾级(shí) 明眸皓齿(mú) 弄巧成拙(zhuō)
B.菜畦(qí) 嗔怒(chēn) 丢三落四(là) 纨绔子弟(wán)
C.篡改(zuàn) 恣雎(zì) 坦荡如砥(dǐ) 前仆后继(pū)
D.拘泥(nì) 纤维(qiān) 略胜一筹(chóu) 教学相长(zhǎng)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渗透(shèn) 纤维(qiān) 翘首(qiǎo) 杳无消息(yǎo)
B.鲜腴(yú) 褶皱(zhòu) 轩榭(xiè) 正襟危坐(jīn)
C.雕镂(lòu) 遒劲(qiú) 奔丧(sànɡ) 锐不可当(dǎnɡ)
D.濒临(pín) 深恶痛疾(è) 黝黑(yǒu) 煞费苦心(shà)
7、下面横线上所填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可供消遣,可供装饰,也可供增长才干。为消遣而读书, :为装饰而读书 , ;为增长才干而读书, 。
①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②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 ③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8、游天台山日记
徐霞客
初五日,有雨色,不顾,取寒、明两岩道,由寺向西门觅骑。骑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头,雨止,骑去。二里,入山,峰萦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一溪从东阳①来,势甚急,大若曹娥②。四顾无筏,负奴背而涉。深过于膝,移渡一涧,几一时。三里,至明岩。明岩为寒山、拾得③隐身地,两山回曲,《志》④所谓八寸关也。入关,则四周峭壁如城。最后,洞深数丈,广容数百人。洞外,左有两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笋突耸,上齐石壁,相去一线。青松紫蕊,蓊苁⑤于上,恰与左岩相对,可称奇绝。出八寸关,复上一岩,亦左向。来时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数百人。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浅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数丈,上歧立如两人,僧指为寒山、拾得云。
(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东阳:明为县,隶金华府,即今浙江东阳。②曹娥:今仍名曹娥江。③寒山、拾得:唐代二僧。④《志》,即《大明一统志》。⑤蓊苁(wěng cōng):草木茂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明岩为寒山、拾得隐身地 行拂乱其所为
B.恰与左岩相对,可称奇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上齐石壁,相去一线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D.及登其上,明敞容数百人 至霸上及棘门军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浅而不可竭。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四顾无筏,负奴背而涉。
【4】小婺同学阅读《游天台山日记》后,觉得这篇文章与郦道元的《三峡》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与小金同学进行了深入探讨,请你也参与其中。
小婺:山水无言,但郦道元抓住景物特征,让读者从《三峡》字里行间体会到绝妙之美,“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是作者看到三峡清幽秀丽景色后,由衷地赞美。在《游天台山日记》中也有因景色秀丽奇特,作者直接表现兴奋的语句,如:(1)____________。
小金:是的,但《三峡》在最后文段中却插入猿啸这一景物,并引用渔者的话,这会不会显得有些突兀?
小婺:(2)________________
小金:记得课堂上,老师总结说过,《水经注》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写水本身,还写了与水相关的当地景色和人民生活,这也是能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小婺:全国政协委员黄信阳和俞金尧提案,要将《游天台山日记》编进中小学语文教材请你参与附议(同意别人的提议)。
小金:我附议。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游天台山日记》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中国旅游日”就是以《游天台山日记》记载的第一个日子5月19日而确定的,因此《游天台山日记》进中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我:(3)______________
(提示:可从文章的语言、写作手法和主旨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选文内容,借鉴课文《三峡》中所学到的知识,发表你的附议。)
9、读《山坡羊·潼关怀古》,选出有误的一项(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 “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 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气势。
D. 作者在曲中表现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包括标点)。
2017年08月16日06:32 来源:北京青年报 6月9日,今年刚刚考入大学的李晶(化名)乘坐K1301次列车(北京站至天津站)到天津旅游,三天后又乘车返京。因为在从北京前往天津、由哈尔滨市铁路局运营的K1301次列车上闻到了刺鼻烟味,也没有工作人员对抽烟者进行劝阻。准大学生李晶于是将哈尔滨市铁路局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决哈尔滨市铁路局赔偿其购票款102.5元,取消有关站台及该趟列车内的吸烟区、拆除烟具,并禁止在上述区域吸烟,同时赔偿精神损失费人民币1元等。李晶的代理律师表示,希望能通过这个案子推动在普通列车上全面禁烟。目前,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已受理此案,该案将于近期开庭。
|
|
|
|
|
|
|
|
|
|
|
|
|
|
|
|
|
|
|
|
11、古诗文默写。
(1)___,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3)政治失意,仕途受阻,成为文人墨客千古不绝的浩叹。但总有一些人,兼济天下的使命感并没有消磨于壮志难酬的扼腕之中,反倒是一种豁达的情怀跃然纸上。李白被排挤出朝堂时,在《行路难》中高歌出“_______,_____”的豁达坚定;刘禹锡长期被贬谪在外,面对白居易的同情不平,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吟出“___,____ ”的豁达淡然;苏轼一生宦海浮沉,数次被贬,仍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了“___,__”的美好愿望。
12、《水浒传》中的情节环环相扣,如“梁山泊戴宗传假信”这一情节,是因为宋江在浔阳楼题了反诗,被抓入狱,才有了梁山泊众人商议,让戴宗将假信传给蔡九知府,以此寻找营救宋江的机会。请在“林教头刺配沧州道”“汴京城杨志卖刀”两个情节中任选其一,简述该情节发生的前因。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树祖
贾梦玮
①我喜欢看树,特别是古树。每一次与古树相见,我总觉得是受了上天的眷顾与恩典,否则千载悠悠、芸芸众生,凭什么我们就能相见。那些古树,几百年、上千年地活在世上,那要经历多少、怎样的时光?与古树对视,树当然不会改变,但看得久了,看树的人不由自主地有了变化——当然是心理上的:人犹如此,树何以堪?人把自己看成了一棵树。
②树不再是“他”,而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你”。
③甘肃平凉多山,多树。平凉的树,都富生气,而且活泼可爱,那是因为他们的老祖仍健在。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树们因此都是孩子:在老祖慈爱的目光下,他们都有小儿女的姿态。
④我们特地去拜望的这位树祖,被称为“华夏古槐王”,在甘肃平凉市崇信县铜城乡关河村。已是黄昏时分,我们登上半山腰,在开阔的山腰平地上,蓦然、蓦然见到他——只能是他,那是祖、是王!虽然他头上没有皇冠,但那巨大的树冠一下震撼了我——皇冠是人为戴在头上,而树冠再壮观,也是从自己的身体里长出来的。品种是国槐,主干胸围十米多,七八个成人才能合围,树冠东西、南北宽都将近四十米,占地面积近两亩。有八大主枝,相互交缠,基围最小的也有三米,最大的近五米。躯杆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五倍子等树种以及小麦、玉米等多种植物。都是“啃老族”。
⑤据专家考证,他的年龄是三千二百岁。三千二百年前,那还是商周,不知秦汉,无论魏晋,更不要说唐宋元明清了,如今的我们要花好大的劲儿、用多种参照系才能想象他的“老”。关键是,他仍健康,枝枝叶叶沛然有生气。绕树三匝,因为他年事特别高,我心中凛然;因为他老,我又有在他跟前撒欢耍赖的冲动。我们都是树祖膝下的孩子。
⑥当地朋友在树祖跟前放了桌子、板凳,摆上了水果、瓜子、茶水,我们坐着看树。树祖已经成为独特的具体,有他的前世今生,成了相对于我的“你”。树也有自我意识吧,那样,我也可以妄想成为树祖的“你”,我和你!我用眼睛听你,用耳朵看你,并用“心”转换意念,揣摩你。
⑦想当年,不知是何人栽下了你,或者只是一只鸟遗落了一颗种子、无心长成了你?三千多年来,你经历了太多的朝代更迭,多少风雨、彩虹,那都不算什么。多少暴风、雷电、地震、山火、虫害,你是怎么活下来的?此处在半山腰,古代应该人迹罕至,人为破坏不易。雷电因旁有山峰,击中你的机会减少;扎根处在宽阔的平地,地震不能把你震塌。人心险恶,我们怎么想那恶、那险都不为过,你是如何逃过无数劫难,那些险恶心思因为什么未能落实?“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尽怀刀斧意,不见山花映水红”,你是怎样幸运地一次次躲过了刀斧之灾?根仍在汲取,叶仍在吐纳,空气和土壤一定是永不停歇地和你进行着交流互动。“南方水阔,北地风多”,一年又一年风的嘶吼,都未能拿你奈何。
⑧我就这样看着你,珍惜与你相处的短暂时光,虽然我根本没有资格跟你讨论“时光”。四周山峦逶迤,树木葱茏,山风来过,树声哼吼,贯通肺腑。懂树的朋友说,这里一定有充足的地下水源,你四处探路的根须早已与地下水源接通,至少三千多年来从未枯竭。
⑨古树从来不是孤独的,你一定不是单个的存在。崇信还有不少古树,五百岁以上的就有好几棵,写崇信的古诗词,有不少咏叹的是古树名木。这里的树活得长,有风气、有遗传。当地朋友介绍:在离古槐王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的地方还有一棵年龄相仿的国槐。大家都想去看看古槐王的这位兄弟。遗憾的是我乘坐的车开反了方向,天色已晚,错过了跟他见面的机会。去看了那棵树的朋友后来告诉我:大概是在历史上受了雷击,那棵树只有半个身子还活着,活着的半个身子倒也是生机盎然。我想,千百年来,你和这位“半身不遂”的兄弟,一定有着独特的信息系统,天上、地下,想必一直互通着信息。天上有风信、地下有根须的脉冲,你们并不寂寞。
⑩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千二百年,这样的情形似乎以后也不会改变。想象你们的未来,我有担忧,居然也有信心。
(摘自《新华文摘》2021年第2期,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树祖”的特征。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章中对“树祖”的称谓先用“他”后来用“你”,简要分析原因。
【4】“树祖”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也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结合全文,探究“树祖”的象征意义。
14、病 人
董黛
①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很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②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③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④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A.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⑤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⑥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还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地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B.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⑦看来,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四个场景,请加以概括。
场景一 | ① |
场景二 | “她”帮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 |
场景三 | ② |
场景四 | ③ |
【2】在第①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联系上下文,思考括号内的A、B两句话在文中的关系和作用。
【4】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1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微笑是最常见的一种表情,其神奇的力量却不一定被认知。其实,微笑可以表达肯定和欣贯;微笑可以捐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微笑可以使心意相通,结为挚友;微笑可以打开封闭的心门走进心灵;微笑可以给自己鼓舞和信心;微笑还是一种坦然面对的豁达……美好的过程从微笑开始。
请以“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为题目,写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2)给材料作文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成功和努力是成正比的:后天的努力比天赋更重要: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天赋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