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兰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红星”照耀中国,“红星”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书中介绍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共产党领袖,以下是关于其中一位的描写,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关问题。

    我一边和S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相信你已猜出了S是谁,以下选项中的人物评价与S相符合的是(     

    A.他是一个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急躁又谦虚的人。

    B.他是“三军”统帅,是坚韧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C.他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D.他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个人自尊心极强。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卑(bì) 首(qǐ) 汗涔(cén) 摩肩接( zhǒng)

    B.收(lǎn) 刻(qǐng) 丝丝(yǎng) 不容发(jiàn)

    C.诡(jué) 农(yàn) 蜜匝(zā) 喃自语(nán)

    D.塌(tān) 动(rú) 秫秆(jié) 铢两悉(chèn)

  •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飞翔。(这句话把人当做动物来写,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B.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句中“双腿瘫痪后”在句中的成分是定语,“暴怒无常”在句中的成分是补语。)

    C.我们家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决定在举行婚礼之后全家到哲尔塞岛去游玩一次。(句中“赶忙”一词的词性是副词,修饰限制“答应”。)

    D.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句中“身材高大”是一个主谓短语。)

  • 4、加点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xiè   zhào 赏(jiàn   重峦叠zhàng

    B.子(tíng dié   墙(   胸中有丘

    C.空(lóu   嶙峋(lín   萝(téng   俯仰生姿

    D.zhuó 干(1án   漏(yán )痛疾

  •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

    A. 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将其融入到集体之中,才有可能发扬出更为强大的力量。

    B. 我们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努力探究事物的本质,切莫不可略知一二就好。

    C. 这两种写法各有所长,相得益彰,很难说哪一种比另外一种好。

    D. 有尊严的人,在困境中坠落他(她)永远看见希望,从而奋进不懈。

  • 6、下列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是( )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 7、选出与“故五月渡泸”中“故”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与:亲附,拥护爱戴。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又何       (2)小惠未    

    (3)神弗       (4)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2】下列句中加横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人者,百姓为天 弗敢专也,必分人。

    B.桓公仰视天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C.入见 当立者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战请从 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两段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汉

    【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①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使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此诗。江汉:该诗在湖北江陵公安一带所写,因这里处在长江和汉水之间,所以诗称“江汉”。②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

    B.颔联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

    C.颈联中“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实写,比喻“暮年”,后者是虚写。

    D.尾联借用老马识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徙的标志。

    B.颔联对仗工整,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

    C.诗的前两联写出了诗人漂泊江汉的孤独和思归之情;诗的后两联表达出诗人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情怀。

    D.全诗直白豪迈,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互联网时代,电子阅读已成为阅读的一种常见方式。公共汽车上,地铁里,公园的长椅上,越来越多的人埋头注视着一块块小屏幕,浏览各种信息。学校决定以“电子阅读面面观”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1在活动过程中,你们小组对电子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展开激烈讨论,你认为这种阅读方式既有优点也存在缺点,请分条写出其优缺点各两条。

    2你们班以“电子阅读会不会替代传统阅读”为辩题展开辩论,请将你在辩论会上的发言写成一段话。(100-120字)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默写填空。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潮平两岸阔,     ,江春入旧年。

    (3)黑云压城城欲摧, 。角声满天秋色里,  

    (4)《次北固山下》中抒发作者思乡情愁的诗句是:    

    (5)《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萧条、冷落的句子是    

    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句子是:

    (6)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 。写尽了春草的质感、颜色和活力。  

    (7)春天是美好的,是令人向往的。古往今来,无数的人们曾一次次地对春天进行歌颂。有句古诗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恰好与朱自清的《春》一文中“ , 

    。”一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8)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日:“适才误耳,夸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这部书的作者是          

    2.曹操对吕伯奢一家斩尽杀绝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他一生的处世哲学。选段中集中体现了他这种处事哲学的语句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评价曹操斩杀故人吕伯奢的做法,反应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记叙文阅读

    怯懦

    安宁

    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地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③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地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说完,便做贼似的逃出宿舍。然而校园里建筑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又每每让她更加心烦意乱。

    ④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钱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⑤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

    ⑥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死劲往外推,男人硬是不动。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一哄而上,与门卫理论,一片混乱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出的那个民工,假说找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识破他们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看到的那一幕。

    ⑦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最终,她没有回头,迅速走开。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⑧真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五楼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

    ⑨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了她的名字。

    ⑩她与父亲,都是没有勇气的人……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北京)

    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见面

    发展(“话吧”)

    高潮(礼堂)

     

     

    2选出下列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两项(   )(   )

    A.文章开头交代“父亲与她一起北上打工”写出了父亲的职业,表明父亲很爱女儿。

    B.文中多处用对比,如第三段,常收礼物的舍友与从未收礼物的陈叶对比,说明陈叶贫穷,缺少父母关爱。

    C.文中的她“最终,没有回头,迅速走开。”说明她是一个自卑且虚荣的人。

    D.父亲就在学校工地打工,却用汇款方式给女儿寄钱,说明父亲工作辛苦,没时间看女儿。

    E.文章后段父亲的出现看似偶然,其实有必然,前面多处都有伏笔。

    3联系上下文,赏析第七段划线句子。

    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

    4谈谈你对标题“怯懦”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链接材料)

    2019年1月,湖南卫视《少年说》节目的一段视频登上微博热搜榜,获赞无数。男孩李仁志站在大家面前,感人告白:“我的妈妈,每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她是一名外卖配送员。”李仁志尊重妈妈的职业,“妈妈,你在这个社会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那个为大家服务的人是你,我觉得你很伟大!”他也心疼着妈妈的不易:“我希望大家都能给像我妈妈一样的人多一些善意,因为当你打开门的那一瞬间,看见的也可能是我和爸爸捧在手里的‘小公主’”。台下李仁志的妈妈听到儿子的深情告白,眼里闪动着幸福的泪花。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太空教育有多种形式,其中在太空授课是最典型、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对培养青少年探索太空的兴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②美国女航天员巴巴拉摩根曾于2007年在“国际空间站”上对地面青少年进行过世界第一次太空授课。在摩根的太空授课活动中,一个学生想了解航天员是如何在太空中锻炼身体的,摩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身旁2个身材魁梧的航天员举了起来,一手一个,并装出一副很吃力的样子。另一个学生想知道如何在太空喝水,摩根便从一个特制的饮水袋中挤出几个水珠,然后她和同事们用嘴接住四处飘动的水珠并吞下去……

    ③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太空授课以天地互动的方式,神舟十三号乘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共进行了8项太空授课项目。从而激发了青少年的兴趣,加深了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对太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④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的太空授课与美国的太空授课有明显的差异,美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而中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物理概念,所以中国太空授课的科技含量较高,但难度也较大。

    【材料二】在太空飞行的载人航天器内部环境与地面有天壤之别,最显著的特点是存在地面难以模拟的长期失重环境。燃烧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其过程与重力有很大关系。可能一般人没想过的,常见的泪珠状火焰就是因为重力引起的对流产生的。蜡烛在地面燃烧时,由于加热后的周围气体密度低而上升、较冷的气体从下面补充进来形成的对流作用,将蜡烛的火焰拉长呈泪珠状,并且由于碳黑来不及充分燃烧就被带走,使火焰呈红黄色。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没有了对流现象,蜡烛不仅燃烧速度比地面慢得多,且其火焰呈球状,碳黑也能够充分燃烧,使火焰呈蓝色。

    【材料三】①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第一课,在2021年12月9日下午3时40分左右开始,吸引了亿万目光。

    ②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③此次太空授课与首次太空授课有些不同,一是因为“天宫”空间站核心舱比2013年首次太空授课的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要大许多,而且更现代化,所以可以更方便、更精彩地演示太空实验和太空生活等;二是我国的测控通信系统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依靠天链1号中继卫星星座提供的宽带,可以把太空授课的高清视频更流畅地传回地面;三是这次不仅有物理实验,还有生物实验,因而可使青少年开阔眼界;四是王亚平已经有太空授课的经验了,因此这次更加从容、淡定、有趣地为全球青少年演示奇妙的太空实验。

    【材料四】2022年,中国将建成体积大、寿命长、功能强的大型长期载人空间站,可以相信,届时中国的太空教育会更加丰富多彩,可以采用视频传输、天地通话、搭载实验、参与研究等方式进行,或在地面开展太空设计比赛、参观体验和知识讲座等活动。中国有关部门几年前就开始组织青少年设计青少年太空实验方案,并且每年都请专家进行评审,其中优秀的青少年太空科学实验方案未来有望送到中国空间站青少年科学实验柜内实施。总之,未来太空教育的前景十分广阔。

    【1】根据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空授课是太空教育多种形式中最典型、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B.当前,中国太空授课比美国太空授课的科技含量更高。

    C.空间站既是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

    D.2022年,优秀的青少年太空科学实验方案将被送到中国空间站青少年科学实验柜内实施。

    【2】【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材料三】看,中国2021年太空授课与2013年的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进?

    【4】有人说,太空授课其实就是在“作秀”,你怎么看?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不管别人怎么给我们讲道理,我们都听不进去。只有尝过苦头,才会恍然大悟……

    比起别人讲来的道理,我们更乐于接受体验得来的道理。

    对此,你有哪些体验、感受和思考?请据此,以“讲道理与懂道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