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迪庆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出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D.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等。

  •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jìn)  驰(chěng)  蜿(yán)  颠簸(diān bǒ)

    B. 涡(xuán) 动(rú)   怠(xiè) 沟(hè)

    C. (ǎi) 诚(qián) 俯(kàn)  驿道(yì)

    D. 时(chà)  演(zé)   顶(qióng) 立(chù)

  • 3、名著阅读。假设下面作品中的人物路遇困窘者,最可能施以援手给予救助的是( )

    A. 《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   B. 《简·爱》中的简

    C. 《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   D. 《童年》中的米哈尔舅舅

     

  •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他的作品集《稼轩长短句》是以号来命名的;“南乡子”是词牌名;京口,指现现在的镇江。

    B.阅读戏剧要把握戏剧冲突。《屈原》的戏剧冲突发生在代表爱国路线的屈原与代表卖国路线的南后等人之间;《天下第一楼》的戏剧冲突围绕福聚德由盛转衰的原因展开。

    C.《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另一部史学名著《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编者为西汉的刘向,我们学过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D.《出师表》对敬辞谦辞的使用十分严谨“先帝”是对死去皇帝的敬称;“陛下”是对皇帝的敬称;“愚”是用于自称的谦辞,相当于“我”。

  • 5、依次在划线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___________,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_________;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____________。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________;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_________;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

    ①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②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③网上传道授业

    ④取消出访和聚会

    ⑤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⑥增强抗疫信心

    A.⑥①③②④⑤

    B.⑥②⑤③④①

    C.②④①⑥③⑤

    D.②④⑤③⑥①

  • 6、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宵节,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县城主城区的道路两侧张灯结彩

    B.特朗普对墨西哥极限施压后,双方代表经过数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订了合作协议。

    C.前方是断崖,他一脚死死地踩在了刹车上,飞驰的汽车戛然而止

    D.男生公寓楼前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路过的师生都要掩鼻,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 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虽然衣着朴素,但高挑的身材让他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B.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C.他突然灵感爆发,各种新奇的想法络绎不绝地涌现。

    D.对于学生逃课的行为,班主任不能无动于衷,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有长者子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经历多日,以其贵故,遂无买者。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有改动)

    【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木,较名贵。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诣:前往,到……去。④直:通“值”。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有年载/天果

    B.得一车/欲行,转视积薪后……

    C.来归家/弛担

    D.便生念言/友人便怒曰

    【2】与“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久之,目似瞑

    B.下车引之

    C.夫君子之行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以其贵故,遂无买者。

    (2)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

    【4】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标一处。

    世 间 愚 人 亦 复 如 是

    【5】如果你是文中被烧为炭的“沉水”,可以和长者子对话,你将说些什么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过失?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对《卖炭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每首诗的题目下面都有一个序,说明这首诗的主题。《卖炭翁》的序是“苦宫市也”,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B.全诗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了烧炭、运炭、卖炭和炭被夺这几个情节。

    C.“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卖炭翁别无衣食来源,为下文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了有力的铺垫。

    D.这首诗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而完整,直接表明诗人的爱憎感情。

    【2】这首诗讲述了卖炭翁从“伐薪烧炭”“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全过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班上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选择了“走进柳侯祠”这一主题,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实地考察】

    [材料一]

    中国书法分类及特点

    篆书: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

    隶书:字形扁方,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有神。

    楷书:横平竖直,字体方正,规矩严整。

    [材料二]柳侯祠位于柳州市中心柳侯公园内的西隅,原名罗池庙(因建于罗池西畔得名),现改名为柳侯祠,是柳州人民为纪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造的庙。现在的柳侯祠是按照清代建筑物重建的,祠内陈列有许多文物及史料,反映了柳宗元的生平和政绩。

    [材料三]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个鲁滨逊。他有一个小小的贬谪官职,利用着,把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婢。毕竟劳累,在四十七岁上死去。(余秋雨《柳侯祠》)

    【1】大家参观柳侯祠时,驻足观赏如下牌匾和对联并发表了看法,请你根据提示补全下面的对话:

    小语:牌匾上“柳侯祠”三个字的字体选择真是恰到好处。

    我:对,选择的书法字体是①_______书,因为②_____________,所以选择这个字体相得益彰。(提示:结合材料一、材料二)

    小文:这幅对联写的是“无私济世世兴矣,有德于民民祀之”。

    我:这对联写得真好!③_______________。(提示:结合材料三)

    【任务二:撰写报告】

    【2】回到家后,组长打电话通知你,将由你和小文同学利用周末时间撰写《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请你打电话向小文同学转述此事。

    我会这样对小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成果展示】

    【3】老师让作为语文科代表的你策划一次“身边的文化遗产调查情况展示”活动,你拟写了活动的大致步骤:

    准备工作:①各组推选发言人,准备发言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流程:

    ①主持人宣布开场;

    ②小组发言代表发言;

    ③评委评分并点评;

    ④评出“最佳表现”小组。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默写古诗文。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3)常有高猿长啸,___________,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4) ______________。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5)仿佛梦魂归帝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6)“诗言志”就是用诗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这也是中国古代大多数诗人的共同认知。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花草表达对早春的喜爱之情;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悠然自得和超脱物外的自在旷达。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

    文段

    _________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水浒传》

    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

    _________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

    _________

    “我本是取经的和尚,在西方路上,难过火焰山,特来拜借芭蕉扇一用。”那毛女道:“你是那寺里和尚?叫甚名字?我好与你通报。”行者道:“我是东土来的,叫作孙悟空和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_________注视着走过来的朱赫来和那个士兵,心里非常乱,想不出主意。“怎么办呢?”在最后一分钟,他骤然想起了他衣袋里的手枪。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白露,秋思里摇曳的情韵》,完成题目。

    白露,秋思里摇曳的情韵

    晏藜

    当处暑后残余的最后那点炎热也被凉风驱走,最怕热的人也缓缓将扇子收起的时候,白露时节便到了。“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从这时起,便一夜凉过一夜,晨起草木上就可以看见凝露了,故名白露。西晋文学家左思曾这样记录这个节气:“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很有力道。

                 人们眼见身边变化的风景,极易触景生情。就像明代画家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中的仕女,她独立在秋庭之中,手上握着将要被收起的纨扇,收拢的姿态无声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不舍。她安静凝望着身边将落未落的草木,有人曾问“不知秋思落谁家?”答案便该在这画上了吧。这样含蕴悠远的意韵,从《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一直延续到如今。当代工笔画家何家英的《秋冥》中,少女抱膝独坐在落叶纷飞的秋林之间,思念,回味,憧憬,惆怅……种种心情都能从她的神态和动作中解读出来。画面温暖的色调,包容了秋日里少女的万千心事,任这些心情影影绰绰地穿越时空,和百年前唐寅画中的仕女重合。纵然情境不同,但人们对光阴的留恋与珍重,以及荡漾在生活中的种种心情,却总是相似的。

                 就像前人赞它的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纵有变化,也是不疾不徐的,不着急奔着萧瑟肃杀而去,也不会将夏日未褪尽的好景一笔抹去。秋日里也还能观荷呢!老树的画作《白露》中,描绘的正是白露时节莲湖中的一隅小屋。这景取得很巧,典型的夏荷入秋后的情景,画中黄绿与浅墨混杂点染出的是荷叶,浓墨细勾的是荷花落尽后的莲蓬。画中的意趣与当年白居易于白露时节留下的诗意融合: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不像那些热闹的、茂盛的、纷杂的,白露的美是沉静的、蕴藉的,在物候的轮回中储备力量。就算不久后荷叶彻底消失,那不也还有“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另一番秋韵吗?

                寄旅他乡的人们低头见“露从今夜白”,情动之下,仰头便见“月是故乡明”。元代画家赵孟的画作《鹊华秋色图》,笔意清空,色调恬淡,牧歌般悠长的韵味中又不时有灵光跳跃,呈现在观者眼前的便是千百年来朝朝暮暮的田园生活。画中远山和近水相映,秋林与村庄错落,水泽舟中劳作的渔民及岸上闲步的过客,还有画前停留注目的我们,通通被笼在早秋金风玉露的氛围之中。唯美的画面引人入胜,由不得你不往记忆更深处探寻,沿着那山林川泽,渔舟茅舍,一直找到久违的故乡。当代中国画家戴树良的《白露》,描绘的便是他记忆中的故乡图景。画面层次分明,场景温馨,设色怀旧,画中题字:“清晨露水凝成团,孩童开始斗蟋蟀玩。”不远处的庭院和老屋,大树的金黄枝叶,树下长辈慈爱温暖的眼神,儿童或逗弄秋虫的欢欣,或把玩蛐笼的专注,这分明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拥有过的白露时节。

    ⑤“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天地有大美,却终究不言。这几天,不妨多随着画意走出房门,尽情享受这“胜却人间无数”的好时节。

    (《光明日报》2020年09月06日)

    【1】为文中第②③④段画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白露也是思乡情起的时刻。

    b. 白露是一年之中人们炎凉之感的转折点,寒暑的交替具象成切肤的感受,连带起心头意绪交错纷杂。

    c. 白露是温润的时节。

    A.bac

    B.bca

    C.cab

    D.cba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白露,秋思里摇曳的情韵”是本文的线索。

    B.“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这些诗句描写秋风劲吹、绿叶转黄的景象,为全文渲染了凄清的氛围。

    C.中间三段内容都涉及画作的内容,作者借此描绘不同时代“白露”节气的景象,传达由此引发的不同情思。

    D.作者借不同时代关于“白露”节气的画作想表明: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无论白露节气引动人们怎样的情感,但是天地之间的大美不变,我们要尽情感受并享受这种美。

    【3】赏析下面这句话。

    纵有变化,也是不疾不徐的,不着急奔着萧瑟肃杀而去,也不会将夏日未褪尽的好景一笔抹去。

    【4】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个你熟悉的节气。

    当处暑后残余的最后那点炎热也被凉风驱走,最怕热的人也缓缓将扇子收起的时候,白露时节便到了。                                   时节便到了。

    【5】阅读诗歌《衰荷》,你觉得能否用它替换本文第③段画“      ”的白居易诗句?从内容、情感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衰荷

    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风摇翠竹入梦来

    吴建

    ①我的故乡是江海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一片竹园,村庄农舍一年四季都掩映在葱郁的竹林之中。白天,袅娜飘摇,渐疏渐淡,星月朦胧,竹影婆娑,暗香浮动,间或鸟鸣犬吠之声更衬托出村庄的幽雅静谧。

    ②竹林是我们童年的乐园。春天,竹林里嫩笋萌发,万竿吐翠,呼吸着清新的气息,轻抚翠绿光滑的竹子,真让人心旷神怡。炎炎夏日里,我们几个小伙伴赤裸着身子,躲进荫凉的竹林深处,一会儿爬竹竿,有时用竹叶卷成竹哨涨红着脸乱吹一气。到了秋季,竹林里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落叶,下军棋、看小人书,或者头戴用箬竹编成的斗笠玩抓特务的游戏。冬天,倚在小碗粗的老竹上,看微风轻拂翠竹,听竹枝相擦之声,如笙如箫,一双小手撑着脸颊,痴痴地望着远方,青竹的影子在河水中颤动着,像少女在翩翩起舞。这时候,直到母亲把我叫醒。

    ③故园之竹不仅陪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还帮助故乡人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那时的生活远不如现在,不要说餐桌上不见鸡鸭鱼肉,红薯、南瓜是日常主食。每当穷得没东西下锅时,人们就把目光投向了竹林。无论是春笋还是冬笋,母亲就到竹园里挖些竹笋回来或炒或烩,给我们打打牙祭。父亲会做些篾匠活,换成米面、食盐、火柴、煤油等生活必需品。在我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又是用这竹林中的根根翠竹换成我手中的课本、纸和铅笔。否则时至今日

    ④故乡的竹有着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风骨和极其旺盛的生命力,体现着故乡人的禀性。无论酷暑严寒,无论风霜雨雪,在荒凉的沙土地上它们也能够生长。只要有一捧泥土、一片能立脚的沙砾空地,它们就能生根,它们就能茁壮成长。它们不因身边树木的高大挺拔而自卑,也不为没有花草的妍丽芬芳而自惭形秽。它们从来都不是单个存在的,不互相攻击,而是和和美美、共享阳光。这不正是故乡人精神面貌的写照吗?苦涩的日子里,而今故乡人又靠办竹器厂走上了富裕之路,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富贵不能淫,他们依然精诚团结,互敬互爱,不可居无竹。”哦,故乡竹,富裕了子孙,教诲了乡民

    ⑤久居城镇,我常常有一种失落感。在车水马龙的滚滚红尘中,我眷恋故乡竹林的幽静,我眷恋竹林中的鸟唱虫鸣。哦,故乡那片青翠的竹林啊,成了我挥之不去的乡愁。

    (1)阅读文章时,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清文章内容。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A _________B __________

    (2)批注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帮小盘同学完成下列批注。

    原文句子

    批注内容

    只要有一捧泥土、一片能立脚的沙砾空地,它们能生根;只要有一滴雨露一缕阳光,它们能茁壮成长。(请从加点词语的角度批注)

    A _______

    ②有时我就趴在落叶上,一双小手撑着脸颊,痴痴地望着远方,青竹的影子在河水中颤动着,像少女在翩翩起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批注画线句子)

    B _________

    (3)阅读课上,龙龙认为虽然文章是围绕故乡竹来写,但第①段中对村庄的环境描写也很重要。

    (4)关于本文主旨,两位同学发生了分歧,你赞同谁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小盘: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竹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

    龙龙:本文赞美了像故乡竹一样精诚团结,互敬互爱,奋发向上的故乡人民。

    你的看法:__________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你和父母朝夕相处,但你深入了解过他们的性格与经历吗?请以“我的父亲(母亲)”为题,写一篇散文,600字左右

    要求;①既要有概括性的介绍,也要选择几个重要事件,描写言行细节,使人物有血有肉。②不要面面俱到,而应根据要着重表现的特点,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③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