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2、(2020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推进,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B.经过警方锲而不舍的侦查,一宗曲折离奇的凶杀案终于水落石出了。
C.山中夜晚,月明风清,树木姿态各异,徜徉其间,让人舍不得打破这山间的静谧。
D.假使我们没有修这么多水利工程,遇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东汉历史学家。
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C.《梦回繁华》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
D.《背影》是写人记事散文的典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表现了父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舍(shè)弟 栅(zhà)栏 恣(zì)睢 自吹自擂(léi)
B.分(fēn)外 冠(guàn)冕 广袤(mào) 成吉思汗(hán)
C.烟囱(chōng) 带挈(qiè) 嗔(zhēn)怒 歇(xiē)斯底里
D.发怔(zhēng) 拱(gǒng)立 锭(dìng)子 面面厮觑(qù)
5、选出下列关于名著阐述错误的一项。( )
A.保尔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队以“疯狂的速度”修铁路,保尔在工地遇到初恋情人达雅。
B.兵匪的劫持,衙役的勒索,虎妞的引诱及要快,小福子的死等是祥子可悲的命运经历。
C.《西游记》师徒取经经历种种磨难,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黄毛貂鼠精暗算等。
D.《狗·猫·鼠》鲁迅讨厌猫,它对捉到的猎物玩弄够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就是到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也成了奢望。
B.基层工作有悲有喜、有苦有乐,无论欢乐还是悲伤,都该恪守初心,砥砺前行。
C.整个科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D.面对老师殷切的目光,他终于感到走投无路,只得承认了自己抄作业的事实。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就是要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力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这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读到好书,就如同和名师交谈,与伟人对话,可以让我们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①②⑤④③
B.③①④②⑤
C.①⑤④③②
D.③⑤④①②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遗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②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清代彭端淑《为学》)
(注释)①鄙:边境。②语:告诉。对……说。③顾:难道。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杂然相许() (2)甚矣,汝之不惠!()
(3)吾欲之南海() (4)子何恃而往?()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贫者自南海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
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的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
9、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这是一首___(填体裁),表达了诗人___的情感。
【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圣”李白游洛城时所作。当时诗人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作此诗。
B.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C.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
D.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
10、学校开展“寻找家乡文化”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寻访家乡名人)请参照示例,从下面备选的安徽历史名人中任选一位进行简要介绍。
备选名人:管仲 老子 华佗 包拯 吴敬梓 邓稼先
示例:胡适,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倡导者,曾任北大教授、中国驻美国大使、北大校长等。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尝试集》等。
(2)(尝遍家乡特产)请选择安徽的一种名优特产,为其拟写一则宣传语。(不超过20字)
(3)(宣传家乡文化)下面是小明同学搜集的一段关于徽派文化的介绍,请你帮助修改。
历史上,[甲]徽州曾是流传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地区。早在明代前期,形成于温州的南戏就开始在徽州流传,并出现了一些戏曲作家,如程添庆、毕尚重等。到了明代中叶,南戏四大声腔即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相继流传到包括徽州在内的皖南地区,所孕育出的徽州腔与形成于池州的青阳腔并称为“徽池雅调”,为天下所“时尚”。[乙]此时的徽州还养成了喜好“搭台唱戏”的习俗,看戏、赏戏成为当时徽州人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流行的娱乐方式。此外,徽州还是孕育戏曲人才的摇篮,在这里曾经走出一大批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他们都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 ”调整到“ ”之后。
②[乙]处画线句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
11、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4)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他便举出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和《商山早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
(5)“松坡果乐此不疲,我也可高枕无忧,但恐__________________,只借此过渡,瞒人耳目呢。”(《民国通俗演义》)(横线上是一句成语,源自《醉翁亭记》,常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6)《长沙过贾谊宅》奠定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喻了作者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国维《人间词话》形容读书三境界:第一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访问在瑞士的国际组织,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引用中国古诗句“甘瓜抱苦蒂,________________”提出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全球经济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12、《儒林外传》
(1)书中曾提到有一个书呆子游西湖,指的是______。
(2)帮娄家看守祖坟的是______。
(3)匡太公临死前对匡超人的遗嘱是以______为重。
(4)______(人名)将军建立军功,却被连降三级。
(5)太保公要延揽______(人名)拜在他门下,朋比结党。
(6)王太守到了南昌府之后,衙门里出现了戥子声、______、______三种声音。
13、阅读下面文本,回答小题。
苦刺花的香味
(李建中)
①已经一个多月没出城了,突然想到城外走走。
②车子驶出城外,庄稼地已经一畦赛一畦地绿了起来。鸟雀低飞,洒落串串软语,燕尾剪裁着春风,攀枝花举着酒盅似的花朵,醉饮满树春光。在一条溪水潺潺的小河边,我看到了一片雪一样盛放的苦刺花,一朵朵,一簇簇,洁净如雪,尤显高洁。看到苦刺花,一缕苦涩而清香的味道萦绕心头,唤醒了童年的记忆。
③我的童年在乡间度过。每到春天,上山采花的人特别多。大家最爱采食的是棠棣花,但采摘苦刺花的人却特别少。一是苦刺花花瓣细碎,花朵较小,而且味苦;二是苦刺花长着绣花针一样锋利的细刺,稍不留神就会扎伤手。与常人不同,母亲常常选择在河湾处采摘苦刺花。母亲说,河湾处的苦刺花开得盛,花瓣肥,味道正,而且有香味。
④苦刺花摘回来清洗干净后,母亲就把它放在锅里煮上半小时,捞出后再用清水漂洗、浸泡,除去苦涩之味。食用时,把苦刺花挤干水分,加上韭菜、辣椒、豆豉和几丝腊肉,在油锅中爆炒,一道美食就做成了。小时候缺少油荤,肠胃寡淡,吃苦刺花,除了偶尔能尝到丝丝肉腥味之外,剩下的几乎全是苦涩的记忆。当看到我吃苦刺花吃得眉头紧皱的时候,母亲就若有所思地说:“苦刺花的确苦,但苦的东西吃多了,就能吃出香味来。”我那时懵里懵懂,理解不了母亲这话蕴含的深意。
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我十多岁就承包了一家人一年的砍柴任务,而且干起了挖坂田、背畜粪、打谷子等成年人才干的重活。浸透着汗水咸涩味道的少年生活,磨厚了我的脚掌和手掌的茧子,压结实了我稚嫩的肩膀,磨砺了我坚韧的内心。14岁那年,我远离家乡到外地求学,终于卸下了沉重的家务活。离开了农活的我竟像一株水土不服的树木,变得孱弱多病,我疯也似的奔向郊外寻找苦刺花,我时不时地想起母亲摘苦刺花的情景,我仿佛第一次嗅到苦刺花苦涩中的淡淡香味。
⑥中师毕业,我到了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任教。初为人师,我不敢丝毫懈怠,我认真撰写教案、反复修改,像演员背台词那样一遍又一遍地背教案,设想各种课堂情境和应对方案,窗前的灯,不知多少次擦亮小山村漆黑的深夜……也许是工作上吃的苦多一些的缘故吧,后来,我有幸从小学调到中学,从山区调到县城工作。
⑦20岁那年,我从县城回老家,犯了牙痛病,吃药打针都没奏效。母亲挖来苦刺花根煮水,没想到两天后牙就不痛了。只是苦刺花根的苦肝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幸运的是,我从此不再因为其他药的苦涩而紧皱眉头,往往一仰脖子就能把一碗药一饮而尽。每当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令人头痛的事,我就想起那剂苦刺花煮水的药方,眉头开始舒展,额头和心头的皱纹也减了不少。
⑧回城后上网搜索,生于河谷沙丘的苦刺花,居然是一味纯天然的药物:根和花都可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叶可凉血、解毒、杀虫……曾经以苦涩浸透我生命底色的苦刺花,竟然浑身是宝,药用价值竟然这么高!
⑨回顾来路,在贫穷岁月里摔爬滚打,我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吃过了太多的苦,但如今这些苦让我品尝到了幸福的味道,让我格外珍惜生活的馨香。轻轻地嗅着春风中的苦刺花,我觉得它真是一种具有哲学智慧的植物,它锦囊似的花瓣里,苦涩中藏着缕缕暗香。
(选自《金沙江文艺》2020年12期,有删改)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和经历 | “我”的表现 | “我”的心理 |
童年吃苦刺花做的菜 | ① | 苦涩 |
② | 奔向郊外寻找苦刺花 | 思念 |
20岁喝苦刺水治好牙痛 | 上网搜索苦刺花的功用 | ③ |
现在回顾来路 | 轻嗅春风中的苦刺花 | ④ |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鸟雀低飞,洒落串串软语,燕尾剪裁着春风,攀枝花举着酒盅似的花朵,醉饮满树春光。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苦刺花的香味”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串联起由儿时到现在的几段经历,使文章浑然一体。
B.文章开头写作者看到城外小河边洁净如雪的苦刺花,引出下文作者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开篇点题,行文简洁自然。
C.作者善于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心理,比如第⑦自然段中写吃过苦刺花后不再怕苦时用“一仰脖子”“一饮而尽”等词形象体现。
D.童年的“我”吃母亲用心烹制的苦刺花菜,吃出的却是一肚子苦水,这说明我很讨厌苦刺花,并且对那种困苦的生活痛恨不已。
【4】请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
【5】请结合文章主旨和链接材料的内容,谈谈你对“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一说法的看法和感悟。
(链接材料)近些年,在“再苦不能苦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等言论的影响下,很多父母竭尽全力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和最周全的保护,对孩子有求必应,唯恐孩子吃一丁点苦。然而,没吃过苦的孩子,却长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低能儿,安于享乐的他们,暴躁易怒,荒废学业,顶撞父母和老师,生活也并未如父母想象的快乐和幸福。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颜值”是当前社会热词,人们关注和重视外貌,喜欢用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颜值”。甚至有不少毕业生因为即将面试而走进整形医院,希望通过整容为面试吃一颗“定心丸”。
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拥有让人赏心悦目的容颜,确实更容易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增加一份竞争的筹码。但是,任何整容手段都会有风险,美貌也有保质期,稍有不慎,美容不成反毁容;更何况,再美的容貌也有老去的一天。
③一个人一生最可靠的颜值并不是皮相上的外在之美,而是因奋斗产生的内在之美,比如丰富的知识,美好的性情,出众的气质等。
④奋斗增添丰富的知识,奋斗的人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增长自身才干,能够健康成长不断进步,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这才是美的源泉,与其冒着巨大风险去动刀,不如多花些时间和精力读书、思考、实践。
⑤奋斗塑造美好的性情。奋斗的人,最开心,俗话说“相由心生”,内在善良温暖的人必然眉眼柔和,内心坚定乐观的人必然经常喜在眉梢,而内心忧郁自寻烦恼的人往往愁眉苦脸。你也许不能决定五官的组合,但能决定五官组合而成的表情;你也许无法决定五官的形状,却可以决定五官呈现的柔和度。
⑥奋斗形成出众的气质。中国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也说过,“学问改变气质”。对生活乐观、对未来有信心,就是最好的美容。即使相貌不济也不必自卑,相反,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就会让自己的眉宇间散发出生动、智慧的神采,继而鹤立鸡群,脱颖而出。
⑦奋斗才是最可靠的“颜值”。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只有努力掌握创新创业的本领,提升内在的核心竞争力,自信地融入时代发展的滚滚大潮中,才能划出最美丽的弧线。
(选自《湖北日报》,有删改)
【1】请结合本文拟写一个标题,要求能够体现全文的主要观点。
【2】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不少毕业生因为即将面试而走进整形医院,是希望通过整形为面试增加一份竞争的筹码。
B.作者不赞成整容是因为他认为任何整容手段都会有很大风险,而且整容也无法改变五官呈现的柔和度。
C.作者认为与其整容,不如多花些时间和精力读书、思考、实践,最好的美容就是对生活乐观,对未来有信心。
D.邓稼先年轻时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于艰苦的“两弹一星”研制工作。他的青春是奋斗的,也是美丽的。
【3】作者认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才能真正提高“颜值”?
【4】第⑥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5、按要求写作。
中考即将来临,百日誓师大会上,各任课教师在祝福卡上为同学们写下了这段寄语:
语文: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人生从来都是苦乐交织的过程,奋斗才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数学:咫尺之间,人生几何。愿同学们以自己的心灵为圆心,描绘出你们的灿烂人生。 英语:welcome your dreams,fighting!(欢迎你的梦想,战斗吧!) 科学:只要分子运动一刻不停,内能便永不消失。 社会:永远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永不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梦的实现,有你,有我,有我们。 |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可以叙述事件,可以展开论述,可以写回信,还可以进行班级演讲。
要求:(1)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