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邢台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项中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唤醒了我的灵魂。”这句话中的“水”“我”“唤醒”分别是名词、代词、动词。

    B.“高尚”“温柔”“纯真”“参观”“见义勇为”“参差不齐”,这六个词语都是褒义词。

    C.“每当回想过去,他就会浮想联翩,好像回到了青年时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多远,你只需迈出一小步就行。”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

  • 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里山纪行》采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以作者行踪为线索,展现景物的各种变化和不同面貌,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B.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清末明初文学家,号陶庵。还著有《西湖梦寻》等。

    C. 《苏州园林》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 的共同特征——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 林的赞赏和眷恋。

    D. 《明天不封阳台》以是否封阳台为线索贯穿全文,夹叙夹议,不断推进,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

  •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信息传播个人化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受众同时接受多种媒体的洗礼,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使人应接不暇。

    B. 2018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升空。

    C. 春夏之交,井冈山上的翠竹长得正盛行将就木,一片葱郁,好看极了。

    D. 据笔者观察,近年来我市诗歌创作一直比较活跃,涌现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   落第   深恶痛疾   诚惶诚恐

    B.黝黑   炽热   合颜悦色   骤雨猝至

    C.禁锢   娴熟   广袤无垠   震聋发聩

    D.凌空   杀戮   沉鳞竟跃   眼花缭乱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妈妈不着实际情况的诘责,吴萌气冲斗牛,一扭头冲出了家门。

    B. 王老师那细默的话语,再配上那搞怪的表情,让我们都忍俊不禁了。

    C. 张老师眼睛一瞪,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谁也不说话,等着听他的批评。

    D. 十几年没回来了,如今这里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 6、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中没有扭捏作态的文字,读者能从中体会到作者对这大地的长久渴望和热切探索。

    B.事情已经到了间不容发的地步,却哪儿都找不到他,真是让人干着急。

    C.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仆后继地拥向莫高窟,在那里举行横跨千年的游行。

    D.故宫的建筑富丽堂皇、气魄雄伟、布局严整,达到我国建筑史上的艺术高峰。

  •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年轻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如今风烛残年,心生悔悟,但已为时太晚。

    B. 上网已成为追求时尚的当代中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

    C. 宣传节约理念,培育节俭文化,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D. 铺天盖地的广告中,当然有真情告白,但也少不了牵强附会甚至故弄玄虚者。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①傅说于版筑之间

    ②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③创业与守成

    ④征与吾共天下

    2甲文用什么样的方法论证了自己观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3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2“悠然” 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学校开展“走进南博”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和小玄、小武完成以下任务。

    南京博物院已连续举办六届“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不仅观众们可以前往观看各类展品展演,还能参与各项精彩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赴美好生活——文脉”。活动开始时间是2022年5月18日19点,地点在中山东路321号南京博物院,预约名额共2600个。活动当天,多家媒体前往现场采访并调chá市民们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

    【1】根据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出汉字。

    ( )   chá( )

    【2】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下午放学时,团委吴老师跟小武说:“请通知你班担任‘南博’公益讲解员的学生,明天下午4点到教学楼二楼会议室集中,我将对他们进行培训。”小武在第二天上午向相关学生这样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下信息为展品“郢爰”拟写一条宣传语,以便前来参观的游客加深印象。

    “郢爰”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黄金货币。南京博物院收藏了一些“郢爰”,其中一块重610克,是镇馆之宝,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大的黄金货币。南京博物院曾派人去这些“郢爰”的出土现场进行再挖掘,但并无更多收获。这些“郢爰”当年的主人是谁?它们为何被埋藏于此?这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之谜。

    【5】有参观者问讲解员小武:“‘博物馆奇妙夜’这么好的活动,为什么只允许2600人预约报名?预约名额那么难抢,真是太为难人了!”下列应对最得体的一项是(     

    A.对不起,我只是个公益讲解员,不清楚您的问题,没办法回答您。

    B.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您反馈的问题我会及时转告给相关领导。

    C.这项活动已举办六年了,一直这么安排,别人也没觉得有问题啊!

    D.2600个名额已经不少了,何况您不是抢到了吗,有什么可抱怨的?

    【6】活动结束后,小玄写了消息,下面是导语部分。下列最适合做标题的一项是(     

    2022年5月18日,南京博物院举办第六届“博物馆奇妙夜”活动,2600名参观者在夜色中畅游南京博物院。我校20名学生团员担任本次活动的“公益讲解员”,每人负责介绍一个展品。他们细致周到的讲解服务获得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A.2022年南京博物院再次举办了“博物馆奇妙夜”活动。

    B.2600名观众在夜色中畅游南京博物院,饱览了历史文化。

    C.我校团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南京博物院的讲解活动。

    D.我校团员在“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中的公益讲解获好评。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3)苏轼《浣溪沙》中“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李商隐《登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立意相反。

    (4)晚唐时节,统治者荒淫享乐,不思进取,杜牧在《赤壁》中用反衬的手法告诫他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时间上把秦汉的兴衰与眼前之灾联结在一起,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和谴责。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

    《水浒传》开篇中,天罡地煞星集体出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得宛子城中藏猛虎,蓼儿洼内聚飞龙。故事的结尾A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108个好汉大多结局悲惨,但其中B因“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

    (1)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A是______________,B是 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_____

    A.《小王子》中是献给列翁·维尔特的一本书。书中的小王子因为飞机出了故障,被迫在撒哈拉沙漠降落。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主人公对“人应该怎样度过一生”的问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C.《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走到祭赛国时,悟空发现祭赛国的国王是假的,真的国王被妖怪推到井里了,妖怪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

    D.《朝花夕拾》是鲁迅晚年时候的作品,其中有一篇散文《藤野先生》回忆的是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所认识的老师。

    E.《格列佛游记》中内务大臣瑞颛沙是格列佛的朋友,他的绳技仅次于财政大臣,其余大臣的本领也都不相上下。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蓝莓的华丽转身

    ①不同水果的走红,有的是因为独特的味道,比如榴莲;有的是因为奇特的造型,比如火参果;还有的是因为特殊的效用,比如蓝莓。在宣传推广中,这种蓝色的小浆果有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增强视力。这种特别的小果子从何而来?它真有如此神奇的能力吗?

    ②从种属上看,蓝莓狭义上指一群越橘属越橘亚属青叶果组植物的果实,通常包括北高丛蓝莓、鬼眼蓝莓和矮丛蓝莓。但从广义上说,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成员的果实都可以被称为蓝莓。越橘属植物种类繁多,整个家族超过450种,235种以上的越橘属植物在马来西亚都有分布。之所以叫作蓝莓,是因为常见的好吃的越橘属植物果实都是蓝色的。不过在篮莓大家族中还有一些特别的存在,比如兔眼蓝莓,就像红色的兔子眼睛,红豆越橘更是拥有鲜红色的果皮,与蓝毫无关系了。

    ③人类食用蓝莓的历史非常久远。美洲印第安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采集和食用当地的野生蓝莓,并且还发明了各种保存蓝莓果实的方法。在农作物欠收的年份里,蓝莓是重要的救荒食品。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初期时,碰到一个巨大问题,这里的气候条件与欧洲截然不同,带来的作物收成欠佳。他们是在当地印第安人的指点下,依靠采集野生蓝莓才度过了最初艰苦的岁月。这大概也是欧美人偏好这种小浆果的原因之一。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食越橘属植物的果实。据考证,在100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食用野生蓝莓的记录。《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贤固精、强筋明日”的功效。

    ④到了现代,蓝莓被追捧,是源于一个人关于蓝莓神奇效果的故事。二战时,英国王牌飞行员会大量吃蓝莓。这样能够帮助他们在弱光下识别德国纳粹的战机,从而在空战中抢得先机。其实,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为了掩盖战机上装有先进雷达而编造的谎言(有的版本中蓝莓被换成了胡萝卜)。事实证明,这个欺诈任务执行得很成功,而且让大家广泛关注到了蓝莓的明目功效。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中视紫红质的再生成,有提高眼周血液系统循环,缓解视疲劳的作用。其次还可以促进视力的敏感性,提高暗视力。再者。花青素作为一种强抗氧剂,能够降低氧自由基对双眼的损害,有利于防止白内障。因此,花青素被誉为“眼部黄金”,而皮里肉里都有花青素的蓝莓自然也就成为“明目首选”了。这里需要补充的是,蓝莓表皮上的白霜是蓝莓生长过程中自然分泌的果糖凝结成的白色物质,被人称作果粉。它是可以食甩的,不用刻意洗掉。一般只有新鲜的蓝莓才会看见果霜。

    ⑤看来,要想依靠吃花青素达到抗氧化的目的,就必须吃下足够多的花青素——要把这些小果子当饭吃,才勉强能达到摄入总量的需求。那么蓝莓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呢?蓝莓性质偏凉,而且具有一定的促进肠胃蠕动作用。过多食用,其寒性有可能会刺激肠胃,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一般建议成人一天吃10~20颗蓝莓即可。胃肠功能较弱的老人、小孩儿,肾脏或胆囊疾病患者要少吃,以免给身体带来不适。另外,蓝莓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糖类物质,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蓝莓。第三,蓝莓不能和牛奶、高钙食物一起吃。蓝莓中的维生素C会和牛奶中的蛋白质形成凝固,影响人体消化,容易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建议两者间隔1小时食用。蓝莓中含有草酸盐,会影响钙的吸收,建议食用蓝莓2小时后再摄入高钙赓物质。

    ⑥所以,蓝莓固然有一定的明目功效,但它的属性决定了我们不能仅凭多吃蓝莓来达到明目或治疗眼疾的效果。生活中我们还是要做到注意用眼卫生,培养科学的用眼习惯,保持营养均衡。如果眼部有不适症状,还是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1】文章第②段介绍了蓝莓的种属、数量、名称等自然情况,在第③~⑤段分别介绍了蓝莓的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特点。

    【2】蓝莓为什么是“明目首选”?

    【3】文章的题目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蓝莓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好吃的越橘属植物,果实都是蓝色的,但也有一些特别的存在,果子颜色和“蓝”没有关系。

    B.文章第④段引用关于蓝莓的故事,作用是引出蓝莓的明目功效,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蓝莓的皮里肉里都有花青素,而花青素可以缓解视疲劳,促进视力的敏感性,提高暗视力,且有利于防止白内障。

    D.疫情防控阶段,小亮同学想要缓解网课学习引起的眼部疲劳,用小苏打洗尽了蓝莓上的白霜,吃了一大碗蓝莓,这样做是不对的。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是一点儿一点儿化开的

    迟子建

    ①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冷月和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儿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异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的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

    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枝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④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⑤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儿一点儿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⑥春天在一点儿一点儿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

    (摘自《北京日报》 ,有删改)

    1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结构文章的?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第段对霜花的描写很精彩,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画线句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4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杭州西子湖畔的春天是为了与下文的北国之春作对比,以更显北国之春的美好。

    B. 化开春天之说新颖别致而贴切,写事物宛如写人物,拟人的手法使记叙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

    C. 作者描写春天一点儿一点儿地化开,表达对春的盼望,赞美了春天强大而不可抗拒的力量。

    D. 春在本文已不只是一个季节,她是芳草、碧树、飞鸟的具体形象,也是一种催人奋起的精神和力量。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根据下面所给材料按要求作文。

    佛语“一花一世界”;诗人“一花一天堂”;歌者“一句话 一辈子 一生情 一杯酒”! 是啊,“一”数量虽小,却影响巨大。一束阳光,可以温暖整个冬天;一册书卷,可以承载岁月沧桑;一双眼睛,可以穿透人的灵魂;一次散步,可以折射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一声叮咛,透露出浓浓的关爱与牵挂……生活中那无处不在的“一”定然让你或惊喜、感动,或深思、振奋……

    请以“那一 ”为题作文。

    要求:(1)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2)体裁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要出现本人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