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部中国人写的《昆虫记》,一个妙趣横生的昆虫世界,是我国现代著名生物学家陶秉珍教授精心创作的。
A.《少儿百科三字经》
B.《昆虫漫话》
C.《蜡烛的故事》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
B.他焦急地说:“你终于来了!”
C.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D.我今天真的很高兴!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茫然 穿带
B.翅膀 蜡烛
C.轻柔 慌野
D.墙璧 清楚
5、比一比,再组词
秦(________) 乃(________) 州(_______) 城(________) 征(________)
泰(________) 奶(________) 洲(_______) 成(________) 证(________)
6、词语模仿秀
(1)自由自在(ABAC式)________ ________
(2)摇头晃脑(含有身体器官)________ ________
(3)三心二意(含数字)________ ________
7、把成语补充完整。
银光( )( ) 七( )八( ) 春( )秋( )
口( )舌( ) 手( )脚( ) 一叶( )( )
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是小小书法家。
yī fu yán liào yáo huàng huǒ chái
shuì jiào bǔ zhuō cháo shī zhì shǎo
9、课内阅读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 )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 )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 )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 )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 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 的!”
——《在牛肚子里旅行》
【1】把下面的动词填到合适的括号中。
摔 跳 爬 蹦
【2】将下面词语的序号填入文中划横线的地方。
A.管消化 B.贮藏食物
【3】根据句子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_______________)
【4】从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青头( ) 的品质。
A.只为个人安危着想 B.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
10、阅读《庐山的云雾》回答问题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幼 幻)无(常 长)的云雾,更给它添加了几分神(秘 密)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 漂)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 带)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戴 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暮)。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飘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用“/”把括号里不正确的字划掉。
【2“茫茫”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除了形容无边的大海,“茫茫的大海”,还可以形容什么呢?
茫茫的( ) 茫茫的( )
【3第1、2、3段分别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用“ ”标出。
【4】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11、 三个朋友
有三个朋友,他们从小就在一块,挺(友好 要好)的,长大以后,分手到外地去工作了。其中有一个朋友,在一个hán lěng( )的冬天里,生活碰到了困难,他(迫切 急切)需要一件棉衣。那两个朋友知道了,一个尽快把自己身上的一件旧棉衣寄去,免得那个朋友ái dòng( )。还有一个朋友只寄去一封信,说了一大堆好听的话,信里还说:“我只有一件棉袄,自己要穿,等以后再想办法吧。”
后来,这个需要棉衣的朋友生活变好了,什么都不缺了。他请来两个朋友,到家里做客。当时没有送棉袄的朋友,这回带来一件zhǎn xīn( )的狐皮袄,那个原来需要棉袄的朋友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现在什么也不缺少。我当时就有一件比狐皮袄更宝贵的棉袄。”
说完,他拿出了那件旧棉袄给这朋友看。
【1】读拼音,在括号里写出词语。
【2】在括号里圈出合适的词。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困难——(______) 崭新——(______)
【4】填空。
当一个朋友迫切需要一件棉衣时,两个朋友知道后一个____________,另一个____________。
【5】“我当时就有一件比狐皮袄更宝贵的棉袄。”
“宝贵的棉袄”指的是哪件?为什么说它比这件崭新的狐皮袄更宝贵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办法不管用了
一个炎热的夏天,乌鸦出门去旅游。路上,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它口干舌燥。它决定休息一下,喝口水,歇歇力,于是就收起翅膀,在路边的一个村口停了下来。
说来奇怪,乌鸦从村前找到村后,竟找不到一滴水。村后原有一条小溪,由于天气干旱,早已干涸得没有水了。
这时候,迎面飞来一只花喜鹊。乌鸦问 喜鹊老兄 这儿有水吗 花喜鹊回答说 这儿村民用的是井水 村村有口井 只是井很深 得想个办法才能喝到 乌鸦说 这个我有经验 它心里想:以前我喝瓶子里的水,瓶子里也是很深的,丢些小石子,水就涨上来……
它来到井边看,井水果然很深。于是,就衔来石子,一块一块丢进井里。它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也没有见到井水往上涨。
又累又渴的乌鸦回到村口,始终没有喝到一滴水。它叹息着:“唉,唉!老办法怎么不管用啦?”
【1】认真读短文,给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
【2】在下面几个题目中选一个恰当的填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①乌鸦的经验 ②乌鸦喝不到水 ③乌鸦第二次喝水 ④老办法不行了
【3】用“——”找出中心句。
【4】根据乌鸦找水地点的变换,用“‖”把短文分为四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
第四段:__________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_______________
13、课内语段阅读。
我们去放风筝(zhēng zheng)。一个人用手(托 拖)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líng lín)空飞起,(渐渐 慢慢)高过树(梢 悄)了。牵线人(飞快 飞舞)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biān piān)翩飞(舞 午)着,我们(快活 快乐)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bèn bēn)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对的画“√”。
(2)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或词。
(3)仿写词语。
例:一紧一松 一______一______
一______一______ 一______一______
(4)这段文字共有____________句话。第_________________句话是写放风筝的经过。
(5)这段文字中共有两处使用引号,它们的作用是( )
A.引用的话或原文。
B.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C.表示否定或讽刺。
14、阅读与理解。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熨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凌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节选自《____》,用“____”画出文段中与课题相互照应的句子。
【3】文段中把落满了梧桐树叶的水泥道比作铺上了_____,把梧桐树的落叶比作_____,写得真美啊。我也可以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种树叶:_____。
15、课外阅读。
电话的发明
电话的发明人是亚历山大·贝尔。
贝尔喜欢做科学实验。在一次实验中,贝尔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电流接通或断开时,螺旋线圈会发出噪音。这一偶然的发现,让贝尔产生了一个大胆而新奇的设想:也许可以用电流来传送人的声音!
从此,贝尔和电器技师沃特森合作,在波士顿郊外找了一间农舍,开始研究、设计电话。
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他们终于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为了检验通话效果,贝尔守着导线的一端,沃特森则把导线的另一端拉到屋外,对着导线连接的那台机器大声喊叫,可是贝尔那边一点反应都没有。围观的农民非常奇怪,一位老人拍拍沃特森的肩膀,说:“小伙子,你是在喊屋里的那个人吗?你走过去喊,他不就听见了吗?”沃特森哭笑不得,他们的实验又失败了。
一天傍晚,炊烟笼罩着村庄,远处传来一阵悦耳的吉他声,贝尔听着听着,从吉他的共鸣声中受到启发,心中豁然开朗:“有办法了!可以给送话器配一个共鸣装置。”他立即设计了一个音箱草图,一时找不到材料,就拆了床板,连夜做好了音箱,接着又改装了电话机。
清晨,贝尔往电池中加硫酸。一不小心,硫酸溅到他腿上,顿时,他像被火烫了似的,疼痛异常。贝尔连忙大声呼喊:“沃特森,你快来呀!”
正在另外一间房子里的沃特森竟在电话机里听见了贝尔的呼救声。他喜不自禁,急呼:“我听见了!听见了!”他破门而出,跑到贝尔的房间里。两人欣喜若狂,紧紧拥抱在一起,热泪滚滚而下。这便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电话通话。时间是1876年3月10日。
从此,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1】贝尔和沃特森在郊外的农舍里做什么?( )
A.弹吉他。 B.种植树木。 C.做游戏。 D.研究、设计电话。
【2】第4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
A.研究电话很好玩。
B.沃特森和贝尔做游戏。
C.电话样机通话实验失败了。
D.人们看见沃特森对着机器喊贝尔,感到奇怪。
【3】沃特森在电话机里听见了贝尔的呼救声时,他的心情怎样?( )
A.惊喜 B.伤心 C.害怕 D.紧张
【4】你觉得发明电话的过程辛苦吗?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例: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1)秋天的田野边开着小花。
________________
(2)碧绿的荷叶上有几颗水珠。
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用加点字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3.风把梧桐树叶吹到了地上。(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老婆婆说:“我什么也不怕,就怕漏!”(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骄傲”的意思有三项:①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②自豪:③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请体会词语意思不同,并根据“骄傲”的第②项意思来造句。
骄傲: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围绕一个意思把句子写具体
例:他们高兴极了,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还围在一起跳舞。
今天天气真热,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对妈妈说:“我想玩会儿电脑再写作业。”(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下面的句子。
(1)飞得很低,几乎要地面触到。
_______________
(2)他们高兴极了,唱了一首又一首许多的歌,还围在一起跳舞。
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爸爸再三地重复叮嘱我不要忘记去奶奶家。
______________
2.课余,小红爱看报刊和杂志。
______________
3.上课的时候,发言很积极。
_____________
4.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挤进了会议室。
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难忘的 节
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呢?选择一个写一写吧,写清楚你是怎样过这个节日的,可以写自己过节的情景,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字数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