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鸡西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考古发现,古希腊城邦最主要的历史遗址往往是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露天剧场等,它们用以举行城邦会议、宗教节庆、戏剧演艺等活动。这些公共空间在当时(     

    A.体现了希腊城邦的权力秩序

    B.促进了希腊民主和平的实现

    C.抑制了城邦公民的个性发展

    D.增强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

  • 2、在将准噶尔势力驱逐出西藏之后,康熙皇帝对西藏地方政府“噶厦”进行改组,任用藏地上层人物协助达赖、班禅治藏,并继续尊崇黄教(藏传佛教宗派之一)。这些做法(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

    B.首次实现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D.加剧了西藏地区的宗教矛盾

  • 3、盛泽镇(今江苏苏州吴江区),本来是一片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归……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A.以盛泽镇为中心形成了徽商和晋商

    B.明代开始突破坊市制度

    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 4、如图为乾隆时期郎世宁等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万树园赐宴图》局部,观察该画作可以用来研究(     

    A.内忧外患的形势

    B.清军入关的史实

    C.民族事务的管理

    D.摊丁入亩的成果

  • 5、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的郡国庙。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

    A.儒家独尊地位确立

    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

    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D.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

  • 6、1938—1940年,苏联学校不断改进教育内容,在校学生数持续增加,共有32.8万名高等学校毕业生和67.8万名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1940年底,全国共有2359个科研机构,98315名科研人员。这主要得益于(     

    A.西方科技的引进

    B.教育事业的发展

    C.计划体制的建立

    D.工业化运动开展

  • 7、董丛林的《华工史话》中写到“……英国率先于1807年宣布废除奴隶贸易。殖民主义者宣布废奴隶贸易和殖民地的奴隶制度,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萎缩和殖民侵略的减弱……于是,已被殖民主义者打开国门的贫弱而又人口众多的中国,便成为强盗们所瞄准的一个理想的苦力源地。”由此可知,贩卖华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与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B.殖民主义者主动废除奴隶贸易

    C.清政府无力保护国民的人身安全

    D.工业革命后,全球性殖民扩张加剧

  • 8、美国是典型的文官职位分类国家,在职位分类中按照行业和职业性质的不同把职位分为若干种类,因事设职,按职择人。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分类制度(     

    A.保证了政府工作连续性

    B.有利于国家治理水平提高

    C.实现了政治与管理分离

    D.容易导致僵化和官僚习气

  • 9、1950年,周恩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大门的钥匙。”刘少奇说:“从今以后,中国工业就不致受到帝国主义的廉价商品的竞争,中国的原料将首先供给自己工业的需要。这就扫除了一百年来使中国工业不能发展的一个最大的障碍。”这说明,当时中共(     

    A.明确了工业是经济建设的重点

    B.坚持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C.坚定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认识到主动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 10、唐朝时期,日本一共派出了十几批遣唐使。阅读如表,据此可知当时(     

    日本所派遣唐使情况(部分)

    皇帝

    年份

    船数

    人数

    唐玄宗

    733

    4

    594

    752

    4

    500

    唐肃宗

    759

    1

    99

    唐代宗

    777

    4

    778

    唐德宗

    804

    4

    不明

    A.中外文化交流形式多样

    B.唐文化开放包容

    C.政治局势影响中外交流

    D.东亚文化圈形成

  • 11、东晋时期,朝廷中的要职大多都由中原南迁的高门士族如琅邪王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等充任,其中也不乏南方士族,但为数甚少。这(     

    A.反映了皇权的不断强化

    B.直接导致了东晋政权的灭亡

    C.不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定

    D.促成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 12、16-18世纪,中国的南海地区有“东方地中海”之称,南海地区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集中地,中的朝贡贸易规则被各国普遍遵守,世界白银有一半以上流入中国。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农耕文明的发达

    B.郑和下西洋的推动

    C.海禁政策的松弛

    D.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 13、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应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将原有固定资本在新的技术基础上更新。1980年与1950年相比,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的固定资本分别增长为3.09倍、10.09倍、5.65倍、3.81倍、3.18倍。由此可知(     

    A.战后英国经济一蹶不振

    B.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

    C.自由放任主义普遍流行

    D.日本经济发展超过美国

  • 14、《晋书·王敦传》载:“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署,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权臣揽权,天下大乱

    B.世家大族地位的显赫

    C.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D.九品中正制度的形成

  • 15、乾隆时期,浙江一些地区“尺寸之堤,必树之桑”,所获之利比种稻往往多出四五倍。福建、山东、直隶等地,“上腴之地,无不种烟”。当时有所谓“大商贾一年之计,夏丝秋烟”的说法。这种现象(     

    A.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

    B.推动了农业经营结构的变化

    C.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助推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 16、曹魏时期,中正的评价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材料主要包括家世、品、状三个方面。状,指行状,是举主对于被举者道德才能的详细叙述。这反映出,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加大了荐官的随意性

    B.促进了社会阶级流动

    C.注重选拔的公正合理

    D.摒除了门第间的差别

  • 17、“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直接影响着最高决策的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     

    A.行政决策的民主原则

    B.中枢运转机制的成熟

    C.内阁职权范围的扩大

    D.内阁参政地位的提高

  • 18、1964年,毛泽东提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之后国务院决定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这说明三线建设(       

    A.以应对国防威胁为主要目的

    B.彻底改变工业布局分布不均

    C.初步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

    D.受到国内阶级斗争局势影响

  • 19、《清实录》是清代官修编年体史书,为嗣君和先朝大臣所编撰。1900年7月31日光绪帝谕旨,原文如下:“如有教匪窜出抢掠等情,当饬队力剿。”收入《德宗实录》(成书于1927年)时改为:“如有教民窜出,不可加害。”这说明(     

    A.历史认识具有多元特性

    B.历史事件难以形成共识

    C.史料流转导致信息失真

    D.史料互证才能还原真相

  • 20、1908年,福特T型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导致福特T型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A.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资本家的购买力降低

    D.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

  • 21、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由此可见,陈独秀认为弘扬民主与科学(     

    A.切合了解决时弊的要求

    B.适应了文学革命的需要

    C.推动社会变革持久发展

    D.缓和了中西文化的矛盾

  • 22、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该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该章程的颁布(     

    A.使科举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B.推动了近代选官制度的转变

    C.有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D.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 23、在新中国,我们的一切几乎都是以“人民”来定义的。国家叫“人民共和国”,政府叫“人民政府”,军队叫“人民解放军”,警察也叫“人民警察”。归根到底,新中国的政治,就是主张“人民(民主)专政”。材料反映了新中国(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保障了工人阶级权利

    C.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

    D.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 24、1917年,列宁提出:“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随故的和平……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土的行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这一言说(     

    A.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B.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C.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创建__________政权 :1931年11月,召开中华苏维埃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推选__________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制定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________及一切劳苦民众。它的成立是创建_________政权的尝试。

  • 26、观察下图,写出与下列内容提示相关的字母标号

    (1)被誉为古代文明奇迹的金字塔位于

    (2)已知最早使用成文法实行统治的国家位于

    (3)佛教的诞生地位于

    (4)被誉为欧洲文明起源地的地区是

    (5)甲骨文产生于

    (6)以军事立国,以法律治国的国家位于

  • 27、发展问题

    (1)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____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2)____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 28、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_______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_______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 29、表现

    (1)朝鲜获得了独立,中国收复了_________

    (2)尽管英国_________极力维护英帝国,但是英帝国还是很快解体了。

    (3)法国总统戴高乐不得不签署《_________》,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 30、代表:西班牙毕加索的⑲______________

  • 31、启蒙运动主张

    思想家

    观点

    共性

    孟德斯鸠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_______,相互监督、制衡

    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对未来社会提出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都反对君主专制

    伏尔泰

    寄希望于“_______”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卢梭

    主张主权在民和_______

    亚当·斯密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_______

    康德

    人应该独立思考,_______,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 32、边疆危机

    (1)1864年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入侵,占领________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占领________。左宗棠奉命平乱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________,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2)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当地居民在台湾军务大臣________的领导下,多次击退法军。1885年3月老将冯子材率众取得________。1885年中法签订《________》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5年________,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 33、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________.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立________.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 34、明清时期——萌新与禁锢

    (1)明清之际,提倡 ____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 ____

    (2)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 ____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简述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及德国代议制确立的过程和特点。

  • 36、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 3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38、请按时间顺序写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及选官标准。

  • 39、新中国初期确立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