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期末黔西南州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天晚上,小意达把枯萎的花儿放到玩偶的床上,用小被子盖好。(“枯萎”的反义词是“茂盛”)

    B. 它们在旁边监督,要舞会开得好,要大家都守规矩。(“规矩”的近义词是“原则”)

    C. 现在想想,那对我来说犹如一个画廊。(“犹如”的反义词是“如同”)

    D. 我是独生子,深受宠爱。(“宠爱”的近义词是“疼爱”)

  • 2、画线处应该填入的一句是:(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门泊东吴万里船。

    A.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平明送客楚山孤

    C. 姑苏城外寒山寺 D. 窗含西岭千秋雪

  • 3、____因为吸烟又一次成为一个悲剧性人物。(  

    A. 陈应达 B. 贾里 C. 鲁智胜

  • 4、《买椟还珠》中“椟”是指什么?                     (    )

    A.珍珠

    B.箱子

    C.包

    D.盒子

二、填空题 (共3题,共 15分)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改进造纸术的__________,画出了《_________》巨作的张择端,设计赵州桥的_____________

    2.很多古诗都写到了可爱的动物,《惠崇春江晚景》中有___________和河豚,《三衢道中》中有_____________

    3.“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签像蘑菇一样”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于法,“斗签”指的是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一个人有了过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过错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5.“_______________,春风送暖入屠苏”写出了人们欢庆新的情景。

    6.________________,焉得虎子。

  • 6、将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泥融飞燕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小溪泛尽却山行。

    (4)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词语搭配。

    ________的浮光    ________的球面    ________的薄球

    ________的球儿    _________的小球    ________的球

三、书写 (共1题,共 5分)
  • 8、读拼音,写词语。

    xíng zhuàng       hú li dīng líng líng qiǎo

    xīn cháng   jì xù   tái gāo     dēnɡ pào  

    má fan   diàn tī   chénɡ fǎ   chuān yuè

四、现代文阅读 (共7题,共 35分)
  • 9、课内语段阅读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1.更羸的话一共有______第一句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句讲:_______________第四句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羸从“飞得慢”知道了____________从“叫得悲惨”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遇到一点儿情况就_____

    4更羸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是因为(  )(多选)

    A善于观察    B.靠运气

    C善于思考。  D善于联系实际经验

     

  • 10、课内阅读。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1“轻清脆丽的小球”指的是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写了(  )

    A.肥皂泡是我们的美丽的梦。 B.我们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时产生的美好想象。

    3作者想象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都飞去了哪里?用“﹏﹏﹏”在语段中画出来。

    4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呢?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骄阳似火。快到中午了,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路窄,人挤。突然,“唿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呀!无数人就要踩到杏子了,怎么办?

    这时,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千万别动!”人群立刻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苹果。吃苹果的人嘻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这姑娘,正是她自己。

    “闺女,别着急。”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忆。

    “阿姨,给你。”妇女怀中的孩儿高举着一只杏儿喊。

    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

    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绽放的红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

    【1】请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回忆——( )       顿时——( )     出现——( )       开放——( )

    【3】“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红领巾踮起脚”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次写到姑娘的泪水。第一次姑娘“掩面哭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这句话中的“风”表面上指什么?实际上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弱——____  低——____

    潮湿——____ 枯萎——____

    安全——____

    【2】先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画出来,再完成填空。

    从修辞角度讲,这是一个    句。

    【3】用“  ”画出叙述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 13、课外阅读。

    蚂蚁和蜜蜂

    人们喜欢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蜜蜂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连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小蜜蜂嗡嗡嗡,飞到东,飞到西……”

    蚂蚁很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闷闷不乐,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呼呼地说:“喂,蜜蜂,问你个问题。”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

    “你们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啦!”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蚂蚁气愤地问道。

    小蜜蜂沉思以后说:“是啊,人们为什么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是为了他人……”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再也不忌妒蜜蜂了。

    【1】仿写词语。

    气呼呼(ABB形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全对话。(直接写在文中横线上)

    【3】文中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是因为______,阅读短文后我们知道蜜蜂的勤劳为了___________,蚂蚁的勤劳是为了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

    1傣族的泼水节,人们要忙着(   )、( )、( )还要做(   )。

    2从傣族泼水节的来历来看及发展来看,最初泼水是为了_______,后来是为了___________

    3从泼水节的盛况看,泼水节成了傣族人们的__________

    4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

    蜻蜓

    初秋,村外的池塘里,水清如镜,一大群蜻蜓互相追逐,飞来飞去,时而俯冲下来,尾巴在水面上轻轻一点,又立即飞向空中,池塘里留下了一圈圈的波纹,慢慢地向四下扩散。见到这般景致,我便想起了“蜻蜓点水”这一成语,它是用来形容做事肤浅不深入的。对于人来说,这只是根据对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做出的结论。对于蜻蜓来说,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原来,在池塘水面上点水的是一群雌蜻蜓,它们之所以用尾巴点水,并不是要深入下去,或者测量水的深浅,而是繁育后代,把卵产在池塘里。蜻蜓卵很小很小,它们落入水中,随着水的波浪游来荡去,开始了水中的生活。经过水温的孵()化,蜻蜓卵变成了幼虫,这幼虫叫作水虿(chài),它身体扁阔,成长条状,头部比较大,很像小蝎子的模样。一个秋冬的时间,水虿在水里经过十几次痛苦的蜕皮,才能渐渐长大。待到第二年春天,水虿顺着水里的草茎,或从池塘的岸边,爬出水面,不吃也不动,再经过几天的时间,又进行一次痛苦的蜕皮,水虿就变成了成虫,它长着两只圆圆的大眼睛、两对透明的翅膀和一条长长的尾巴,这就是新一代的蜻蜓。

    起初,蜻蜓的身体和翅膀都很软,可是很快就变得硬朗起来,它便展翅飞上了天空。这时蜻蜓开始了新的生活,白天捕蚊虫,夜晚落在草茎上休息,经过一个春夏的生长,蜻蜓成熟了。初秋,于是又有了蜻蜓点水的故事。

    蜻蜓是一种益虫,有人做过统计,一只蜻蜓一生中可以吃掉2000多只蚊虫,为人类除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我们一定要爱护蜻蜓,不要捕捉它们来玩。

    【1】蜻蜓生长需要经历几个阶段?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1)在池塘水面上点水的是一群____

    A. 雄蜻蜓 B.雌蜻蜓 C.水虿 D.蜻蜓卵

    (2)“蜻蜓点水”对蜻蜓来说是____;作为成语来讲是形容____

    A.做事肤浅不深入

    B.要深入下去,测量水的深浅

    C.为了繁育后代,把卵产在池塘里

    D.为了显示飞行技术高

    (3)蜻蜓产卵的时间是____

    A.秋冬   B.春天   C.夏天   D.初秋

    【3】为什么说蜻蜓是益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益虫呢?试着写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3题,共 15分)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一排排的浪花欢腾地跳跃。(照样子,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

    __________小蜜蜂________________围着油菜花飞舞 。

    2.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圆润的鲜红色的樱桃,深紫色的李子,浅黄色的梨。(照样子,写一写)

    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照样子,写写你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阳光洒向大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粱根鹰爪一样强有力地抓住土地。(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热爱学习。小明热爱劳动。(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怎能跟凡夫俗子一样,害怕疼痛呢?(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作者为了把“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的意思写清楚,采用了很多的方法。你能说清楚这些方法的好处吗?

    ①列数字:从“四米”“几十千米”这两个数字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比较:把“梭子鱼”的______________和普通火车作比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它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③最后一句话,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写法,好处是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 (共2题,共 10分)
  • 19、修改病句。(使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我到办公室的时候,没看见王老师,原来他已经离开走了。

    2.看了《啥是佩奇》的短片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3.雨中,一个个五颜六色的红伞花出现在校园里。

  • 20、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春天,漫山遍野到处开着花儿。

    2.那里有名贵的各种花草。

    3.《寄小读者》的作者是冰心写的。

    4.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5.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很大的力气才把这个东西提上楼。

七、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奇妙瑰丽的童话伴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让我们流连忘返。现在就让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亲自写一篇有趣而又美妙的童话吧。请从下面三组事情中选择一组,以它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编一个故事,写下来。

    (1)铅笔、橡皮、转笔刀;(2)眼睛、耳朵、鼻子、嘴;(3)树林、虫子、小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书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语言表达
六、修改病句
七、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