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保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启超以及围绕在他周围的年轻一辈学人,强调以“思想解放”和“改造”为中心,主张在文化上重建一个新的中国。这些主张(     

    A.为新文化运动奠定基础

    B.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扩大了维新思想的影响

    D.反映了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 2、1863年,曾国藩在其奏稿中提到,“由臣设法查禁外,轮船往来剽疾,稽察尤难,应请旨敕下总理衙门,照会英法各国公使,于金陵未克以前,不得在该城外停泊轮船,庶该逆城孤粮绝,不至又成持久之局”。该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A.清廷丧失贸易主权

    B.英法暗中支持反清斗争

    C.洋商利用战乱谋利

    D.中外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 3、北魏实施均田制时规定,受田农民于“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且不得以田产为投献之礼。北魏此举意在(     

    A.维护小农私有财产

    B.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C.保障国家赋税收入

    D.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 4、图1、图2所示分别是东晋和唐朝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注重对意境的描绘

    B.都体现了时代特色

    C.都重视人物形色表达

    D.绘画技法缺少传承

  • 5、《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当时出现的这幅漫画《盐政之前途》反映了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

    B.清朝财政已经完全崩溃

    C.中国已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D.中国财政为列强所控制

  • 6、公元前136年,朝廷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标志是(     

    A.尊奉黄老思想

    B.颁布“推恩令”

    C.推行察举制

    D.设立五经博士

  • 7、某学生在查阅清朝前期的历史资料时,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台湾府”“伊犁将军”“雅克萨之战”“《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理藩院”等。由此看出,该学生学习的主题是(     

    A.政权统治基础的扩大

    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

    C.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

  • 8、如表是秦朝律法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秦朝的社会治理(     

    材料

    来源

    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之于为善也。

    睡虎地秦简《语书》

    有贼杀伤人冲术(大道),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罚)二甲(盔甲)。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

    自今以来,有殴詈其父母者,辄捕以律论,典智(知)弗告,迁。乡部啬夫知弗捕论,赀(罚)二甲(盔甲)而废。

    岳麓秦简《秦令》

    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而行告,告者罪。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

    A.依托法律的实用性

    B.强调执法的严苛性

    C.突出伦理秩序建设

    D.重视等级的森严性

  • 9、下表是1840—1927年中国部分地区近代工业统计表(单位:个/万元)。其中,乙是(     

    【注:为中国44座主要城市所在地区数据】

    地区

    厂数

    资本

    751

    160304

    173

    75324

    141

    51659

    44

    15391

    A.京津冀地区

    B.珠三角地区

    C.长三角地区

    D.东三省地区

  • 10、“郡县政令受制于中央,郡县守食不世袭,视实际服务成绩为任免进退,此为郡县制与宗法封建性质决然不同之点。”材料意在强调郡县制的设立(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消除了宗法观念

    D.推动了经济发展

  • 11、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世纪40年代,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B.英国远征军司令懿律率军队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

    C.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

    D.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2、孝文帝统治时期积极“去故存新”,如:迁都洛阳,欲“卜宅中土以经略四海”;讲汉语、穿汉服,“欲令魏朝齐美于殷周”。有学者指出:尽管我们不能把北魏乱亡完全归咎于孝文帝的改制,但他付出了将本民族消融于汉族的代价,却加速了鲜卑贵族的腐化。材料旨在强调孝文帝改革(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

    C.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

    D.历史影响具有双重性

  • 13、“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为改变这种状况,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是(     

    A.福州船政局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

    D.上海机器织布局

  • 14、下表材料反映了商周以来(     

    西周:《尚书·西伯勘黎》

    (纣)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西周:《尚书·梓材》

    周公对康王说“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西周:《尚书·酒诰》

    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鉴)。当于民监。”

    战国:清华简《厚父》

    民心惟本,厥作惟叶。

    A.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B.重民的人文精神有所发展

    C.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形成

    D.宗族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

  • 15、下列四幅图片呈现了古代不同地区的文字。据此可知,其中产生于两河流域的是(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甲骨文

    D.玛雅文字

  • 16、1941年初,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规定了产妇待遇、婴儿保育、托儿所设立的要求等,要求各级政府设保育员,专司孕母、产妇、儿童的调查、登记、统计、卫生、保护等工作。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重视维护群众利益

    B.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C.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D.倡导文明生活方式

  • 17、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根据中国各地区战略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一、二、三线,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三线建设的背景是(     

    A.中苏关系已恶化

    B.巴以冲突的加剧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日内瓦会议召开

  • 18、“起义门”为今武昌古城幸存的唯一座城门,清朝时称为“中门”,武昌起义后改为现名。1913年,段祺瑞任湖北都督时直接改回原名,翌年接任的段芝贵更是拆毁城楼。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A.武昌成为政治争夺重点

    B.民主共和之路任重道远

    C.政党政治问题日益突出

    D.革命遗址保护意识缺乏

  • 19、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20、公元前390年,罗马遭到高卢人入侵,城市被焚毁。重建城市时由于人口增加,地价高涨,新建房屋多不再遵守留空地的规定,而是毗邻而建。基于此,罗马法完善了有关支撑地役权的法规,如禁止妨碍光线地役权等。这反映了罗马法(     

    A.重视维护公共权益

    B.蕴含人人平等观念

    C.调和帝国社会矛盾

    D.呈现灵活务实特征

  • 21、中世纪时期,欧洲神学家从《圣经》中引申出寡妇守贞不二的理论,力倡宗教禁欲主义。庄园主们为增加劳动人口则“百般纵容寡妇们结婚,如果她们拒绝或拖延,就会被罚款”。这反映出中世纪的欧洲(     

    A.宗教的地位高于法律

    B.教会与王权之间存在矛盾

    C.神权与世俗权力并立

    D.处于天主教会的统治之下

  • 22、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建议政府在未来三年内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以满足欧洲的紧急需求。他认为:“如果欧洲经济还像今天这样,继续分裂成若干小的防水碎片的话,欧洲就不可能从这场战争中恢复过来。”这一主张目的是

    A.强调欧洲集体自救

    B.推动欧共体的成立

    C.利用欧洲对抗苏联

    D.建立美欧经济联盟

  • 23、如图为“贞元册南诏”石刻,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在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豆沙关的石壁上,记录了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唐德宗派遣袁滋为“册南诏使”,持节册封异牟寻为“南诏归义王”,并赐金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石刻中的史实能够印证唐朝(     

    A.直接对云南实施了有效的统治

    B.促进了西南地区各民族的融合

    C.通过册封方式对边疆进行管控

    D.成功离间了吐蕃与南诏的关系

  • 24、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城乡必须兼顾,但是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       

    A.人民军队即将展开战略反攻

    B.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C.党的工作重心开始发生转移

    D.国共两党合作局面正式破裂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

    (1)表现(防御阶段):

    ①1937年________(八一三事变后)----意义:打破了________的计划。

    ②1937年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抗日)----典型战役及其意义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③1938年________----典型战役及其意义取得了抗战以来的________

    ④1938年________——1938年________________失守后,抗战进入________阶段。

    (2)对正面战场的评价:

    在抗战初期,是抗战的________,粉碎了日本________的计划,但由于国民党推行________路线,导致正面战场节节失利。

  • 26、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_________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_____ 

  • 27、工农武装割据

    (1)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_______,开展_______,进行_______,建立_______,创立了第一个______________

    (2)_______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_______,和毛泽东领导的______________会师。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______________”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______________,以_______包围______________夺取政权的道路。

    (4)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______________,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

  • 28、孙中山提出的________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在它的指引下,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

  • 29、按时间顺序列举西欧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1951年

    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建立   (1)

    (2)年

    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

    三个共同体合并为  (3)  

    (4)年

    欧盟正式成立

    2002年

      (5)

     

     

  • 30、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自创立以来,不断随时势变化,也对古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问题

    (1)完成以下“儒家思想的发展流变”表格。

    发展阶段

    历史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思想源流

    西周

    礼、乐

    儒学创立

    孔子

    成为官学

    西汉

    天人感应、大一统

    奉为哲学

    朱熹

    明天理、灭人欲

     

     

    (2)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政治上形成了以⑥   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统治;司法上,⑦   成为古代法律的基本特征;北宋司马光的《⑧   》等史书则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传统史学的观念影响。

  • 31、“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

    ②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

  • 3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①1978年5月关于________________的讨论,促进了思想解放。

    ②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为会议召开奠定了指导思想。

    (2)内容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思想

    路线

    彻底否定“________”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政治

    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上来

     

    经济

    路线

    实行________的战略决策

     

    组织

    路线

    恢复党的________的优良传统

    (3)意义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________

  • 33、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古代的水路交通

    (1)中国古代的运河

    春秋时期

    已有运河

    秦朝

    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漓水的____,从而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隋朝

    大运河以____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元朝

    ____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2)法国:17世纪开通的米迪运河(旧称“朗格多克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____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3)荷兰:17世纪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 34、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形成背景

    (1)____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

    (2)____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

    (3)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形成各种____的移民文化。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近代大学

    (1)西方大学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2)中国大学发展的表现是怎样的?

  • 36、经过百年的求索与奋斗,中国逐渐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促使民族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因素有哪些?

    (2)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把废除私有制和发展工业同时并举,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请指出这些措施的主要历史影响。

    (3)1984年,为了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速。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 37、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哪些主要特点?

  • 38、1982年修订宪法的意义?

  • 39、中国政府和人民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把19世纪中叶以来二百年历史联系起来,我们清楚地看到,对现代化的执著追求是贯穿这一历史阶段的一条基本线索,是先进的中国人锲而不舍的目标。

    (1)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最后20年,中国在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上有何变化?

    (2)20世纪最初20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进步趋势?

    (3)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