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3年,美国科学家构建了DNA双螺旋分子模型,分子生物学随后迅速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基因工程工业化的热潮:到1981年,美国已成立了200多家生物工程公司,现代生物工程开始崛起。由此可知,现代科技的进步( )
A.推动了新兴产业发展
B.使得美国独霸了尖端科技
C.促进了电子商务兴起
D.引发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
2、魏晋时期,长江下游粮食产量提高,土地价格增长,经济繁荣的地区从过去寥若星辰的"点",扩展为遍地开花的“面”。出现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赋税制度变革
B.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C.北方人民南迁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3、1829年,美国总统安德鲁奉行“战利品属于胜利者”的原则,上任后仅三个月,就免去近千名官员,选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亲信担任政府要职。在他任职的8年内,先后撤换约1/5的联邦政府官员。这反映了美国
A.政府的工作效率低下
B.选官制度亟需变革
C.分权制衡原则被打破
D.总统破坏民主政治
4、商朝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周朝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天子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这一制度性变化说明了( )
A.周天子实现了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B.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统治集团内部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D.“家天下”的局面正式形成
5、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是中国村名最长的村,位于安徽宿州萧县。至今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民谣:“鞭打芦花车牛返,仁义道德最为先,夫休后妻儿救母,子骞美名代代传。”该民谣体现的社会价值( )
A.是研究皖北地区风俗文化的第一手史料
B.有利于察举制的实行
C.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6、周王室的常备军队有两支,即西周金文常提到的“西六师”和“成周八师”。西六师驻扎在都城镐京,宿卫宗周;成周八师也称“殷八师”,驻扎在成周洛邑,以震慑被强行迁移到洛邑一带的殷遗民。这种部署( )
A.是为了实现对地方辖区的直接统管
B.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说明王室从军事上加强对诸侯管控
D.与周初的形势和政治格局密切相关
7、阅读如图,解读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建国初建交高潮得益于“一边倒”政策
B.七十年代建交高潮源于“阶级斗争为纲”
C.八十年代初建交高潮因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D.新世纪建交高潮在于遵循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8、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B.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C.反映儒佛融合的趋势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9、如图为1953年出版的《我们热爱劳动》年面,作者是金梅生。该作品反映了( )
A.青少年成为农业劳动的主要力量
B.社会主义制度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C.“双百”方针得到贯彻和落实
D.“一五”计划时期崇尚劳动的时代风貌
10、下图为《人民画报》封面女性形象(部分)据学者统计,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文体工作者,而90年代以来,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演艺明星。这一不同( )
A.适应了社会传媒的市场化趋势
B.促进了“双百方针”的重新恢复
C.体现入世前后的价值观念转变
D.不利于女性社会形象多元化发展
11、1688年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表明英国( )
A.社会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B.君主权力仍至高无上
C.议会逐渐掌握核心权力
D.国王由议会选举产生
12、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中指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原理,以为智育之原本”。据此可知,梁启超旨在( )
A.批判传统文化
B.推行维新变法
C.发起民主革命
D.推动思想启蒙
13、东汉章帝亲自裁定的《白虎通义》结合社会变迁提出了“三纲六纪”思想,将儒家着重调整的社会关系由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延伸到以君臣、父子、夫妇为主,包括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在内的九种关系。这种延伸说明( )
A.儒学进一步向神学方向发展
B.国家力图强化社会控制能力
C.治国理念开始出现重大变化
D.援释入儒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14、荀子强调“称情而立文”,认为礼法制定应当以情文统一为根本原则,以成就道德人格为终极目标,而反对独立于礼的“法”。强调道德自觉意义上礼与法的统一。由此可知,荀子主张( )
A.制定法律要符合国情
B.“重法”以“隆礼”为前提
C.确立社会的道德规范
D.人性本善、加强教化
15、1928年7月,中美双方达成《整理中美两国关税之条约》,规定废除关于中国进出口货物的税率、子口税和船钞等项条款。1930年5月,中日两国签订《关税协定》,规定:“凡在中、日两国国境内关于货物进出口之税率、存票、通过税、船钞等一切事宜,完全由中日两国彼此国内法令规定之。”年底,国民政府修订了《海关进口税则》,税率由原来的7级增加为12级。这些规定( )
A.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B.说明列强废止了协定关税特权
C.源于国际经济形势严重恶化
D.体现国民政府独裁统治的实质
16、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的陶器主要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两大类。泥质红陶的器形主要为较精致的钵碗盆类,其纹饰与仰韶文化类似;夹砂灰陶多为大口、深腹、平底、外表粗糙、吸热效率较高的罐类。这些发现可用于研究红山文化( )
A.长途商贸的范围
B.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
C.食物的加工技术
D.阶级分化的发展程度
17、1934年2月,英国国防需要委员会认定德国是“最大的潜在敌人”,为此提出了一项7600万英镑的重整军备计划,张伯伦以影响国内经济和政府社会计划为由反对该计划。张伯伦的这一做法( )
A.旨在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破坏了责任内阁制
C.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D.导致绥靖政策强化
18、11世纪的英国已形成以王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王派出法官在全国巡回审判。这推动了( )
A.民法系的形成
B.罗马法的传播
C.成文法的完善
D.普通法的发展
19、宋代在交通方便、商人往来频繁之地,如汴京、洛阳、大名、应天府四京都设有都商税院。地方州县以及南方乡村的集市,也设有征收商税的机构,称为“场务”,这反映了宋朝( )
A.商业贸易繁荣
B.城市发展迅速
C.海外贸易兴盛
D.乡村商业滞后
20、下表列举了部分朝代赋税制度相关内容。
时期 | 赋税制度 | 内容 |
魏晋 | 租调制 | 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
唐初 | 租庸调制 | 除租、调外,男子不服徭役可纳绢或布代役。 |
唐后期 | 两税法 |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分夏秋两次纳税。 |
据此可推知,赋税征收( )
A.皆以财产为主要标准
B.随社会发展进行调整
C.强化对农民人身控制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21、自1920年开始,孙中山“从17世纪以降‘中国’的整合趋势着眼,逐渐放弃其‘五族共和’理念,转向新的单一的‘中华民族’”。这一变化在当时有助于( )
A.减少推翻清王朝阻力
B.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D.消弭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
22、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战国时期思想环境相对自由
23、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推进了新的民族交融。以下属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的是( )
A.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
B.设立理藩院
C.确定郡县之下设乡、里、亭
D.设立宣政院
24、曾国是周代的姬姓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受于汉水随地,史称随国,秦统一后,改为随县。南北朝时,西魏杨忠控制随郡后,又将其升格为州,随州自此产生。该地名称的变更
A.为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B.反映了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
C.是古代政局动荡的一个缩影
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25、法律政令,规矩绳屬 法律政令不仅起到规范社会的作用,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依据提示并结合地图,填写表格。
法律条款或政令 | 文献或相关事件 | 国家 |
版籍奉还、废藩置县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权 |
|
|
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 |
| B |
农民获得自由民的权力和地位。缴纳赎金后,可得到一块份地 |
|
|
本宪法所授子的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 |
|
|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力 |
|
|
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
《民法典》 |
|
26、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及影响
地区 | 农业 | 畜牧业 | 社会生活 | 土地制度 | 影响 |
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 ____ | 绵羊、山羊、(9000年前) | 《汉谟拉比法典》,用法律规范农业生产 | 王室、神庙和贵族拥有许多土地 | ①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②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③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 ④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 ⑤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 ⑥社会关系的变化:男子地位上升 私有财产出现 阶级国 家产生 |
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 小麦、大麦、高粱 | 绵羊、山羊、牛 | 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崇拜太阳神和尼罗河 | 王室、神庙占有土地 | |
东亚(古中国文明) | ____ | 猪、狗(7000年前) |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 | 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到土地私有 | |
欧洲爱琴海(古希腊文明) | 小麦、大麦、葡萄、橄榄 | 无 | 谷物与蔬菜轮作 | 城邦公民才能拥有土地 | |
古罗马 | ____ | 无 | 无 | 土地公有制,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贵族和商人获得更多的土地,小农逐渐破产 | |
中美洲(阿兹特克文明) | ____替代替 | 骆马(6000年前) | 太阳金字塔 | 贵族占有、土地公有、家庭私有 |
27、明朝的边疆管理
(1)对蒙古(鞑靼和瓦剌)时战时和
①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________。
②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曾经俘虏________。(土木堡之变)
③1571年,鞑靼首领________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
(2)对________(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军民事务,任用________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对东北(女真)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________,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8、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9、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目标: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________、共学、共事、________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________,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30、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过程:1947年夏,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________》。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2)影响:使亿万农民在________上、________上获得了解放。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31、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阶段 | 吸收异国他邦的主要文化 | 吸收异国他邦文化的影响 |
融合佛教文化先秦 | 两汉之际: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魏晋时期:佛教日趋兴盛 逐渐同儒道文化融合 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不同宗派 ①__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宋明时期:儒学兼容佛道理论形成②__学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 丰富中华文化如宗教 哲学 逻辑 艺术 习俗 佛教影响诗词书法和绘画 更注重③___。 佛教影响建筑艺术如云岗龙门敦煌石窟 消极成分佛教宣扬因果轮回 消极避世等 |
西学东渐明清 |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等传播基督教 同时带来西方近代科技 与徐光启等人合译④《_____》《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 清初:传教士汤若望 南怀仁主持钦天监 招揽科技人才来华 | 积极 客观上西学开始传入 局限 未对中国社会产生根本性影响 |
西学东渐晚清 | 1840—1860年 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1861—1895年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西学传播渠道:创办⑤____学堂 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 1862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旨在培养⑥____和翻译人才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专门引进翻译西方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 西学传播影响:近代西方工程技术 科学理论以及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改革 ⑦___学说在中国传播 1895—1911年 戊戌变法 晚清新政 辛亥革命 | 破坏 中华传统文化遭前所未有冲击 客观 中华文化被迫逐步吸收西方文化 器物层面 洋务运动 制度层面 戊戌变法 晚清新政 辛亥革命 |
重建时期民国 | 1915—1919年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等主张吸收西方⑧____与科学 1917年 十月革命后陈独秀 李大钊开始接受⑨____主义 1919—1949年 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重新探寻出路 | 进步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局限 新文化运动重建中华文化未成 |
备注 | 中华文化包容性: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
32、城市的发展概况:
(1)古代中国:
①中国古代的城市主要分为宫殿、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②________________城市已形成规模。神庙、宗庙和宫殿位于城市的中心。
③______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周代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
(2)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具有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3)古罗马:其_____________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4)欧洲:中古出现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__________。
33、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隋唐时期的民族事务的机构: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什么?各有何职责?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有尚书省的________部和________寺;礼部的________司负责“宾礼”及“出蕃册授”,________司掌“诸蕃朝见之事”,鸿胪寺则负责宾客________礼仪
34、(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为核心。
(2)英国国王是_________,平常仅扮演仪式性角色。
(3)内阁名义上对__________负责,实际上是对___________负责。
(4)首相拥有行政权和_________,是国家政治生活的___________和领导者。
35、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日江陵、日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36、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三大原则?局限性?
37、试写出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独立的主要历程。(按时间先后,不得有遗漏)
38、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的背景、目的和地位各是什么?
39、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