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指出:“工人要能分别机器与机器之资本主义的使用,从而不以物质生产资料自身而以物质生产资料之社会的剥削形态为攻击目标,是还要有相当的时日和经验的。”这句话揭示了( )
A.科学理论指导斗争的重要性
B.无产阶级联合的迫切性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可能性
D.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性
2、明清时期以讲史、公案、灵怪故事为题材的话本和小说颇为流行,这里的讲史,严格地说,主要是民间传说。在版式形式上均有插图,插图上有题目,揭示图画内容,与正文交相呼应。这反映了( )
A.文艺的大众化通俗化
B.市民阶层娱乐活动丰富
C.工商业资产阶级兴起
D.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3、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但有些封建主仍保留部分好地自己经营。出租领主自营地( )
A.表明西欧开始出现了土地租佃关系
B.固化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自耕农阶层
C.反映出领主对农民剥削方式的变化
D.导致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的逐渐瓦解
4、《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服役之,比于内地。”由此可见,元朝( )
A.民族交融盛况空前
B.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C.民族矛盾得到解决
D.全国各个地区均归行省机构管辖
5、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6、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中,田制改革是重点内容,如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尽地力之教”、晋国的“作爰田”、秦国的“废井田,开阡陌”等。由此可知,当时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变革生产关系
B.打击旧的贵族
C.实现国家富强
D.推动社会转型
7、距今约4700年的浙江钱山漾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篓、篮、簸箕等竹编用具,饰有人字纹、梅花眼、菱形格等花纹。这体现了( )
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B.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C.生产劳动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D.社会分工与权力斗争的复杂
8、罗马史学家塔西佗在他的作品中,“收集体现美德和恶习的非凡事实”,以针砭时局为己任,无情地揭露了皇权专制的黑暗,因而得到了“暴君的鞭子”的美誉。这表明塔西佗的史学研究( )
A.充满民主理性色彩
B.以恢复传统的政治体制为核心
C.注重探究历史事实
D.具有道德训诫和政治批判作用
9、明末清初,在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译书达400余种,其中有将近、半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图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当时( )
A.欧洲传教士引领中国科技发展
B.耶稣会士纷纷为传播科技而来华
C.利玛窦开启了西学东渐之风气
D.西方的科学技术等成果传入中国
10、从充满智慧的浮力小天平到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的传说,从摆的发现到用望远镜验证哥白尼的日心说,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描述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牛顿
C.爱迪生
D.伽利略
11、北宋时期,地方设路、州、县三级,中央政府曾对一级地方行政单位“路”进行过多次析分。如表为北宋时路的数量变化。这一变化说明,北宋时期( )
至道三年(997年) | 天禧四年(1020年) | 宣和末年(1125年) |
15路 | 18路 | 26路 |
A.提高了州县的政治地位
B.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
C.国家疆域范围不断扩大
D.中央强化了对地方控制
12、宋代《建隆重定刑统》中的《职制律》专门对一些常见的官员违法事项及其量刑标准作了规定。此时朝廷还常常借助颁布“宣敕”或“敕令”传达以皇帝为中心的顶层指示,对《职制律》所涉官员违法惩治形成补充。宋朝这些举动旨在( )
A.防止权臣朝堂擅权
B.革新选官用人机制
C.保障监察规范有效
D.完善律令结合体系
13、1871年,李鸿章为接纳日本通商之事上奏称:闻该国自与西人订约,广购机器、兵船,仿制枪炮、铁路,又派人往西国学习各色技业,其志故欲自强以御侮,究之距中国近而西国远。“这反映了李鸿章( )
A.希望学习日本实行变法
B.对日本变革和认识较为清醒
C.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D.认为与日通商对中国有利
14、公元前126年十月癸酉这一天,汉河间献王诸多成年儿子同时被封为列侯(如下表),列侯所辖土地在原河间国故地。结合所学推知,他们被分封主要是因为( )
侯国名称 | 列侯姓名 | 在位时间 |
旁光侯 | 刘殷 | 前126-前117 |
距阳宪侯 | 刘匄(gai) | 前126一前112 |
蒌节侯 | 刘退 | 前126一前110 |
阿武戴侯 | 刘豫 | 前126一前102 |
参户节侯 | 刘免 | 前126一前80 |
州乡节侯 | 刘禁 | 前126一前115 |
A.汉高祖分封同姓诸侯王
B.汉景帝削减诸侯王封地
C.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D.七国之乱的平定
15、为妥善安置“四夷”,汉朝先后设置安定、五原、天水等属国,对归附民族集中管理,同时允许其保留原有的社会组织及生活、生产习惯。这体现了汉朝民族管理的特点是( )
A.恩威并施
B.分而治之
C.因俗而治
D.顺时而变
16、16世纪,欧洲人在秘鲁发现马铃薯,后引入欧洲。17世纪前期,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上写道:“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这表明( )
A.中国与南美间已有贸易联系
B.马铃薯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C.马铃薯经中欧贸易传入中国
D.新航路发现间接影响中国人生活
17、1959年,考古学家安志敏提出:“从新石器时代到金属时代,黄河中下游一直是古代文明的中心。……这种悠久的文化传统与不可分割的联系,奠定了中华民族古代历史的发展基础。”学者强调的是( )
A.黄河中下游是古代文明的中心
B.黄河中下游文化的影响
C.史前文化能证明历史的真实性
D.中国历史的强大延续性
18、据一些学者的统计和修正,从1894年到193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42.493亿两增至192.252亿两,净增了3.52倍。中国的人均GDP则由1894年的10.2两,增至1930年的40.8两。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放松侵略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官僚资本推动
D.民族工商业发展
19、到宋代,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充当信用中介物的“交引”“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由此可知( )
A.商品流通速度加快
B.宋代形成了商业信用
C.货币作用逐步降低
D.宋代货币形式多样化
20、下表为中国近代部分铁路修筑信息一览表,表中轨距的差异体现出( )
名称 | 修筑时间(年) | 路段 | 全长(公里) | 轨距(毫米) |
中东铁路 | 1897—1903 | 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南至大连 | 2 400 | 1 524 |
胶济铁路 | 1899—1904 | 青岛—济南 | 395 | 1 435 |
道清铁路 | 1902—1907 | 道口—焦作 | 154 | 1 435 |
滇越铁路 | 1903—1910 | 昆明—河口 | 468 | 1 000 |
安奉铁路 | 1904—1905 | 丹东—沈阳 | 302 | 762 |
津浦铁路 | 1908—1912 | 天津—南京 | 1 013 | 1 485 |
A.近代中国铁路技术的落后
B.不同地区地质条件的特点
C.列强在华争夺铁路修筑权
D.列强工业革命进程的差异
21、1950年,中国相继同丹麦、瑞士等西方国家建交。1952年,亚太和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亚太地区的37个国家的37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表明,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 )
A.打破了美国的封锁政策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外交重点转向周边国家
D.积极拓展对外交往空间
22、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及:农民运动“好得很”,成就了“奇勋”;农会的所谓“过分”举动具有“革命的意义”;农民是“革命先锋”。这些提法( )
A.为土地革命战争提供借鉴
B.推动国民大革命取得胜利
C.加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D.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23、《廿二史札记》卷35《明代宦官》记载:“永乐中,差内官到五府、六部,俱离府部官一丈作揖。途遇公侯驸马,皆下马旁立。今则呼唤府部官如属吏,公侯驸马途遇内官,反回避之,且称以翁父,至大臣则并叩头跪拜矣。”此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宦官权力日益膨胀
B.君主集权程度加强
C.官员丧失廉耻之心
D.皇帝权力渐趋衰落
24、畅1946年,英国宣布结束对约旦的委任统治,承认约旦独立;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独立法案》,8月15日英国殖民当局分别向国民大会党和穆斯林联盟移交权力;1948年,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这些事件( )
A.说明英国主动调整在亚洲的殖民政策
B.反映社会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
C.表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
D.推动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25、元朝时,形成我国________族的前身——回回
26、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签订《________》后,而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签订《________》后。
27、失败
(1)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________的指导,没有________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
(2)影响: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引起________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光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8、元朝统一
(1)元朝建立:1271年,________定国号为大元,定都________;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
(2)统一历程
①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②1279年,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29、汉武帝时,全国划分为________个监察区,每个区域设置________一人,监察地方。
30、将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区域(或政治中心)与对应历史阶段作联系(填写字母)
①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 )
②儒家文化发源( )
③大一统帝国初建( )
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
⑤士大夫政治确立( )
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31、第二次鸦片战争
(1)起止时间________
(2)概况:①________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火烧________。
②战争前后,________国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________平方公里。
③结果:中国被迫签订________、________
(3)影响:使中国________。
32、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_________,南方的徽派民居、____________等。
33、时间:____—____年【知识点146】
34、中国古代商业在________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慢;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________.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35、有人认为没有古希腊先哲的努力就没有近代西方哲学和人文风采的灿烂辉煌。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36、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为什么要进行第一次合作?合作是怎样正式形成?国共第一次合作是怎样形成的?
37、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的表现是什么?
3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则主要体现在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而近现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秦朝、元朝为了有效管辖地方创立的制度分别是什么?
(2)为古希腊雅典城邦奠定民主政治基础的是谁?使其发展达到顶峰的又是谁?
(3)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这是由颁布的什么法律文献确定的?
(4)美国联邦政府结构中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的安排突出体现了什么原则?
(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建立,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德国建立了什么政体?
39、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1)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是怎样的?
(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经济发展的表现与面临的挑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