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青海发现的距今4000多年的马厂类型墓葬中,石斧、石锛、石凿等多是男性的随葬品,而纺轮则大多是女性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
A.经济结构较为合理
B.男女地位趋于平等
C.小农经济已经产生
D.社会生产分工明确
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明朝时期“批红的实权,落到太监手里,太监变成了真皇帝,掌握政府一切最高最后的决定权”。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大
B.太监政治地位的提升
C.内阁的职能遭到削减
D.君主失去朝堂掌控权
3、下图为陕甘宁边区1942年到1944年实施的部分商品贸易税率的调整情况。边区税收政策的调整有助于( )
A.促进内迁工业的发展
B.破坏日军的资源掠夺
C.打击官僚资本的压榨
D.缓解边区的财政困难
4、周初的统治者在咀嚼胜利果实的时候,体味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命靡常”,牧野之战中“前徒倒戈”的历史事实,让统治者深切感到“小民难保”。于是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说明周初( )
A.出现敬天保民观念
B.儒学居于统治地位
C.盛行功利主义思想
D.神权王权紧密结合
5、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他还称李斯等秦始皇得力的政治助手们“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李贽赞同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李贽可能是李斯的后代
C.李贽思想中存在许多自相矛盾的内容
D.李贽从特定角度肯定传统社会中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家
6、19世纪,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下列与此相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欧文创立“新和谐公社” ②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
③《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④《共产党宣言》发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7、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8、两税法首先从唐朝廷的直辖地开始实施,接下来是听命于中央的藩镇进而向其周边推广。固定税目和税额使藩镇很难随意地扩大征税的范围。这使得在赋税收入方面,中央占据了优势地位。材料表明两税法的实施( )
A.取消了租庸调和杂税
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起到抑制藩镇的作用
D.保证了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
9、欧洲人对世界地理范围的认识,在17世纪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是由于( )
A.阿拉伯人在欧亚非频繁的贸易活动
B.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路
C.亚历山大国王持续的对外战争
D.罗马帝国加强不同地区间联系
10、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应用于现阶段的实践,把它同我国特殊条件尽可能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此,南斯拉夫
A.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进行“新经济体制”改革
D.建设“福利国家”
11、1900年,某报道中写道:“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卒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此报道可佐证( )
A.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罪行
B.义和团民缺乏纪律约束
C.清政府完全屈从于列强
D.英法联军对北京的掠夺
12、下图所示的制度变化( )
A.促进了封建经济产生
B.巩固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体现了儒家崇德尚贤思想
13、近代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诉讼过程中,继承了古代罗马不告不理的原则(最早出现在奴隶制时代的罗马),当时采取控告式诉讼形式,即每个公民在得到最高裁判官的许可后,即可作为告诉人提起控诉,法院则根据其控诉,在指定的日期进行审理,如果告诉人不到,则撤销控诉。这表明罗马法的一些条款
A.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武器
B.经验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C.推行“民不举官不究”的消极做法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14、据载,中医药抗疫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下列中国古代医药成就或著作属同一人的是( )
A.“麻沸散”辨证施治
B.《千金方》《大医精诚》
C.“五禽戏”青蒿抗疟
D.《唐本草》《黄帝内经》
15、屋大维并没有取缔罗马共和国的三大要素——元老院、行政官员、公民大会,而是与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合作,在共和政治的框架内获得了立法者和最高法官的权益,并且获得了带有宗教色彩的新尊号——“奥古斯都”。可见,当时的屋大维( )
A.实际上掌握了罗马国家大权
B.推动了罗马帝国疆域扩张
C.成为了政教合一的专制君主
D.捍卫了古罗马的共和制度
16、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 )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17、公元422—423年,北魏向南朝宋发起战争,夺取了刘宋以金墉、虎牢、滑台、砺磝等河南四镇为核心的黄河下游以南地带,取得了战争胜利,即魏宋河南之战。这一战争客观上( )
A.推动了民族交融
B.奠定了对峙格局
C.缓解了民族矛盾
D.促进了江南开发
18、如表所示为我国1979~1999年部分工业产品产量情况。这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 原煤/亿吨 | 原油/万吨 | 天然气/亿立方米 | 发电量/亿千瓦时 | 成品钢材/万吨 | 焦炭/万吨 | 水泥/万吨 |
1979 | 6.35 | 10615 | 145.1 | 2820.0 | 2497.0 | 4583.0 | 7390.0 |
1989 | 10.54 | 13764 | 150.5 | 5848.0 | 4859.0 | 6624.0 | 21029.0 |
1999 | 12.80 | 16000 | 252.0 | 12393.0 | 12109.8 | 12073.7 | 57300.0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协调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
19、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在本国然。”该材料反映出列强在华攫取的特权是
A.协定关税权
B.领事裁判权
C.通商口岸传教权
D.内河航运权
20、如图为唐玄宗天宝年间边境节度使分布图。这体现出该时期( )
A.民族政策开明
B.边地防务强化
C.社会矛盾尖锐
D.藩镇割据严重
21、《明史》记载,洪武年间,御史周观政巡视奉天门,拦住了准备入宫的一队女乐,领队的中使只能禀报皇帝,而后回复周观政“女乐已罢不用”。但周观政要求“必面奉诏”。最终朱元璋只能亲自出宫,向周观政解释“宫中音乐废缺,欲使内家肄习耳。朕已悔之,御史言是也”。这一事件说明( )
A.御史职能发生根本转变
B.台谏对君权形成一定制约
C.台谏合一趋势开始出现
D.相权的膨胀威胁专制皇权
22、1800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4570箱,1838年超过了4万箱。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
B.促进丝银贸易发展
C.在中国倾销棉纺织品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3、据《蹴鞠图谱》记载,宋朝汴京城有许多蹴球茶坊和角球店,还出现了许多专门制作鞠的手工作坊,有品牌的商品就有24种。这一记载反映了宋朝( )
A.抑商政策加强
B.商品经济发展
C.士人阶层壮大
D.坊市制度流行
24、大兴纱厂是近代石家庄第一家大型民族纺织企业。1947年11月,石家庄战役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接管该厂,建立起新型公营工厂管理制度。1948年5月,又计划将大兴纱厂发还资方,实行公私合营。1950年1月大兴纱厂正式发还资方时,转为私营。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B.新民主主义路线得到贯彻
C.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D.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25、过渡时期中,我国成功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________道路
26、现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背景 |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________推动着传统农业向________转变 |
产生 | 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________的现代农业 |
特征 | 高度集约 |
表现 |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________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 |
经营模式 | ________、大型养殖场 |
意义 | 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________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 |
27、俄罗斯文化
(1)背景: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接受了基督教,基辅罗斯进入____。
(2)特点:深受____的影响。
(3)成就
①文学:12世纪的史诗《____》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②宗教:拜占庭帝国灭亡后,____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对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建筑:____的教堂建筑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
28、内容
(1)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
(2)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________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29、绘画成就以_______画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_______和_______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30、制宪会议
(1)召开:1787年夏,在___________召开。
(2)代表:12个州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多为种植园主、商人、银行家、律师等。
(3)结果:1787年9月,会议通过《___________》草案。1788年6月,宪法正式生效。
31、原因:改革的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很多改革措施都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彩。
32、文化交流互鉴之路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
(1)将下列中国历史事件与其历史时期相对应(请填涂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位置上)。
①汉代
②唐代
③宋代
④明代
(2)唐宋的中外文化交流活跃,将下列选项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并填涂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位置上)。
A.长安 B.天文、历算和佛教 C.丝绸、纸张和瓷器
D.泉州 E.市舶司 F.丝织品、茶叶和瓷器
G.北庭都护府 H.香料、珍宝和药材
朝代 | 唐朝 | 宋朝 |
起点 | ① | ⑤ |
管理机构 | ② | ⑥ |
中国输出物品 | ③ | ⑦ |
输入中国物品 | ④ | ⑧ |
3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①《____》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②____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
③____提出“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4、“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___________。
35、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有哪些?
36、欧洲宗教改革开始的时间和标志?运动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37、清朝的内地官职和辖区设置是怎么回事?
38、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9、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