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临沧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895年强学会成立后,参会的有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精英,有袁世凯、聂士成等新军将领,甚至翁同稣、张之洞等身任军机大臣或地方督抚要职的高层官僚也成为会员和赞助人,一些以保守著称的人士也开始出现态度上的新变化。这表明(     

    A.体制创新的有利因素增加

    B.维新派与封建官僚已达成妥协

    C.救亡图存已成为各界共识

    D.社会各阶层共同推进制度革新

  • 2、西周实行的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传统的宗族观念

  • 3、明朝陈子龙《明经世文篇》记载了唐枢论述“倭患”根源的一段言论:“中国与夷各擅生产,故贸易难绝。利之所在,人必趋之。本朝立法,许其贡而禁其市,夫贡必持货,与市兼行。盖非所以绝之。”此论述可以佐证当时

    A.中外贸易空前繁荣

    B.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

    C.海禁政策全面瓦解

    D.禁止外商来华进行贸易

  • 4、《光绪朝东华录》载:“自粤匪构乱以来,各省督抚,因时因地,每有便宜陈奏,朝廷往往曲为允从,部臣亦破例议行……部臣每以情形难以遥度,仍请交督抚酌议。而督抚则积习相沿。动以窒碍难行,空言搪塞,虽有良法美意,格而不行。”材料反映出,当时(     

    A.中央权威的弱化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C.阶级矛盾的加剧

    D.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 5、“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直接影响最高决策的形成。由此可见,“密揭”制度(     

    A.推动了内阁制的形成

    B.削弱了皇帝专制权力

    C.扩大了内阁行政职权

    D.提高了内阁政治地位

  • 6、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如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B.漆器及其制造技术经中亚向西传播

    C.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 7、1918年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他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预言十月革命所掀起的潮流不可阻挡:“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的观点(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B.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C.适应了全民族抗战需要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8、印加帝国将克丘亚语作为官方语言在印加全境推广,修建了印加大道,建立了信使制度,并在各地建造太阳神庙供人们信奉。帝国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经济联系

    C.扩大统治区域

    D.巩固帝国统一

  • 9、在明代中晚期的江南社会里,出现了大量由女性书写的作品以及预设读者为女性的作品,甚至家族内才女的作品集成为当时名门望族的重要文化资产之一。这反映出晚明当地的社会氛围是(     

    A.心学强调人欲也是天理,形成解放个性的风气

    B.受西学和基督教影响,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大增

    C.商业文化发达,旧有社会秩序逐渐松动和瓦解

    D.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带动大众文学的盛行

  • 10、清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继续沿用当地的土司管理制度,但规定了土司由朝廷统一授予官职;在北疆蒙古族聚居的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派本盟的王公贵族充任;在西藏地区,“驻藏大臣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共同协商处理政事”。清朝的这些做法(     

    A.实现了对边疆的有效管理

    B.扩大了清王朝的统治区域

    C.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D.旨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 11、口号反映了时代特征,下列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 12、1949年初北平街头有一幅照片,写着:庆祝华北解放。据此可知,当时(     

    A.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解放区即将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D.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 13、明代朝贡贸易对贡期、人数、贡船、贡道等都有严格的限制,不得越轨。但外国贡船往往夹带大批私货,明朝政府在朝贡之外允许他们在京师会同馆与城内各处开市贸易,允许他们在途中与军民私下交易,且“悉免其税”。这反映了明代(     )

    A.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B.对外交往追求政治影响

    C.政府不断放松海禁政策

    D.对朝贡贸易管理名存实亡

  • 14、有学者指出,虽然第二共和国存在时间不长,但共和实践与共和原则的继承与发扬使共和国不仅成了“一种情感的认同和思想意识的混合物,更是理想化的公义与美德的具体体现”,共和国还甚至成了“一个超越时间的概念”。据此可知,当时(     

    A.第二共和国的政治影响较弱

    B.共和传统推进法国政治转型

    C.法国各派达成政体上的妥协

    D.共和派在议会占据绝对优势

  • 15、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为了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全面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采取的经济措施与手段有(     

    A.“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B.在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C.逐步实现“一化三改”

    D.以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 16、下表是战后部分国际经济组织统计表。这些国际组织的成立说明

    成立时间

    名称

    194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

    世界银行

    1947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1960

    国际开发协会

    196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A.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增强

    B.经济区域化趋向日益明显

    C.各国间贸易壁垒被逐步打破

    D.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趋向

  • 17、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材料反映出唐朝

    A.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B.完善科举制并提升了官员素质

    C.皇权专制不断强化

    D.科举考试成为做官唯一途径

  • 18、1921年,中国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关税自主的要求。经反复商讨,列强勉强同意将中国关税由实征3.7%增至5%,另外允许增加2.5%的附加税,增加部分由九国代表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控制。这反映了(     

    A.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中国海关

    B.中国海关制度逐渐走向近代化

    C.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艰难

    D.一战后列强对华侵略卷土重来

  • 19、明人王世贞(1526—1590)认为:   “高皇帝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即狼戾如(王)振、(刘)瑾者,一颦而忧,再颦而危,片纸中夜下而晨就缚,左右无不鸟散兽窜,是以能为乱而不能为变也”。这说明,明代(     

    A.初期制度设计缺乏对宦官的制约

    B.内阁行政高效有力地牵制了宦官

    C.宦官政治势力依附和借助于君权

    D.灭亡教训催生出反专制进步思想

  • 20、“它使得官员之间相互监督,彼此存有戒心,从而不敢胆大妄为,不敢欺下媚上,只能甘心做忠顺的奴才。而最令人忌讳的是……把官员秘密言事变成官员的一项本职工作,因而亦具有特务性质。”这里的“它”指的是(     

    A.宰相制度

    B.奏折制度

    C.司礼监

    D.理藩院

  • 21、玉米原产于美洲,16世纪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之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玉米的对外传播(     

    A.新航路开辟之前已经传播到欧洲

    B.加强了亚非欧三大洲之间的文化联系

    C.直接推动了清朝赋税制度的变革

    D.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

  • 22、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法国各种类型的宪法频繁更迭。有的空有美好设计却只是一纸文本,如1793年宪法;有的则被视为共和体制宪法的倒退,如1795年宪法;有的则被视为拿破仑加强权力的工具,如1799年宪法、1802年宪法、1804年宪法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启蒙运动的深刻影响

    B.工业革命的蓬勃开展

    C.各派政治力量的角逐

    D.大陆法系的不断完善

  • 23、“起义门”为今武昌古城幸存的唯一座城门,清朝时称为“中门”,武昌起义后改为现名。1913年,段祺瑞任湖北都督时直接改回原名,翌年接任的段芝贵更是拆毁城楼。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A.武昌成为政治争夺重点

    B.民主共和之路任重道远

    C.政党政治问题日益突出

    D.革命遗址保护意识缺乏

  • 24、如图是《新华日报》对国民党一次重要会议的报道。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应是(     

    这次……代表大会是最近十年来国民党最有历史意义的一个会议,因为这次会议表现了国民党更向前的进步,对于……时期许多重要的国策,更确定基本的方针。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战相持阶段

    C.局部抗战时期

    D.全面抗战初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社会生活的变化:

    (1)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以______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________,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3)________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________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4)______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地位;

    (5)人口增加明显。

  • 26、进化论创立的背景

    19世纪以前,________占统治地位,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把生物的起源归结于某种神力的作用。

     

  • 27、拜占庭、俄罗斯文化:拜占庭文化

    (1)背景:____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

    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2)内容

    类型

    代表

    内容

    神学

    ____

    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会分成东、西两派。双方在教义、教规等方面的分歧逐步加深。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东派教会自称信仰正统的教义,故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

    法律

    《罗马民法大全》

    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____》,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艺术

    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其建筑和雕塑艺术也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矗立于君士坦丁堡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

  • 28、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________”的旗号,引进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 29、1970年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3年,________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成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 30、机器大生产

    (1)背景: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__________

    (2)标志: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__________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

    (3)特点:工厂出现了,大批产业工人在__________的厂房中劳作。

    (4)影响

    ①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②工厂的出现彻底改变了__________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 31、内容

    (1)核心思想

    ①自由、平等: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_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都是天赋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2)法治思想

    ①法律是___________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通过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

    ②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___________的。

    (3)主权在民: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于___________

  • 32、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他建立___________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可入选;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他建立十个___________,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 33、意义

    (1)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____________、民主权利和____________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2)孙中山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 34、法律的演进

    法律,是制度文明的重要体现。

    将下列法律与其内容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新加坡、韩国文化发展有什么样特点?

  • 36、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新”的地方):

  • 37、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1)结合上述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分析应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 3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国家主要有哪两个?

  • 39、观察《元朝形势图(1330年)》,你认为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