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诗人元稹《织女词》诗句:“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诗歌反映的是( )
A.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
B.封建工艺世袭的残酷性
C.唐朝纺织业发展
D.唐朝纺织工艺落后
2、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3、西周司法模式的核心特征在于授权,即通过审判权的个别授予方式,而不是建立专门的司法官员体系来实现王朝的司法职能。被授权者以王朝代言人的身份处理争端、消除纠纷、团结力量、控制权贵。这一做法( )
A.表明依法治国观念受到推崇
B.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国家权力
C.强化了周天子对基层的治理
D.促进了统治疆域的不断扩大
4、伏尔泰提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值得重视”的时代:伯利克里时代、奥古斯都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和路易十四时代,并将路易十四时代作为最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大加赞颂。伏尔泰的观点
A.体现历史进步的信念
B.肯定君主享有至高无上权威
C.强调历史的延续不断
D.反映启蒙运动天赋人权思想
5、1864年,李鸿章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包括“汽炉、镟木、打眼、铰螺旋、铸弹诸机器”,自建了中国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表明洋务运动 ( )
A.完全采用官督商办
B.完全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C.维护了清朝的统治
D.开始了早期工业化的尝试
6、下图为1954年少数民族学生参加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场景。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 )
A.人民能够当家作主
B.各族人民空前团结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社会普法力度加大
7、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
名称 | 相关信息 |
安庆内军械所 | 时间:1861年;人物:曾国藩 |
江南制造总局 | 时间:1865年;人物:李鸿章 |
A.洋务运动时近代军事工业简表
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8、1913—1921年,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上海华商纱厂的数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下列各项中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
A.
B.
C.
D.
9、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不仅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如介绍英国的国会制度时,指出“公会所(议会),分为爵房(上院)、乡绅房(下院)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勿论。”材料说明徐继畬( )
A.主张摒弃传统的华夷观念
B.站在时代前沿反思君主专制
C.倡导效仿西方的制度变革
D.学习西方长技进入实践阶段
10、王安石变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以理财为核心
C.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D.内容有青苗法、募役法等
11、如图是反映二战时期的一幅漫画《欧洲桥的架设》。此漫画尖锐地指出存在于欧洲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量”——懦弱、背叛、恐慌、腐败、讹诈,在战争发生前后“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步。以下受到这些“力量”影响的事件有( )
①《慕尼黑协定》签署 ②德国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波兰孤军奋战后沦陷 ④德国吞并奥地利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2、秦汉驰道制度规定,非经特许,任何人员不能穿行中央三丈的“天子道”。到汉宣帝时,出现平民“以其罪罚之轻”,公然违反驰道禁令的现象,至汉平帝时废止这一规定。这一变化客观上( )
A.导致了天子权威的衰落
B.推动了道路交通政治化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有利于商业交往的发展
1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项中,由老子提出且体现朴素唯物观的是(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顾炎武评价当时的学风是“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思想家朱之瑜斥之“不曾做得一事”,“与今和尚一般”。这表明他们都主张( )
A.回归儒学
B.工商皆本
C.经世致用
D.反对专制
15、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这里的“西洋”是指(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6、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D.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17、1898年1月,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引述当时波兰、埃及、土耳其、缅甸等国由于守旧不变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险境,请求光绪帝决定变法。他提出翻译乃“强国第一义”,应“择书布译”,并提倡“广译”。这体现了晚清时期( )
A.文化救国思想的兴起
B.翻译思想的深远影响
C.仿洋改制的变法思想
D.翻译活动的文化功能
18、鸦片战争后,民生药房注册的“苏东坡乘驴”金灵丹热销华中地区,市场上出现了“黄不彦乘驴”等仿冒的金灵丹。为此,民生药房根据《商标法》迫使仿冒者停止侵权,并在注册的商标、商品的包装、商号的种类等方面精益求精,以防假冒。这反映了
A.医药业仿冒造假现象严重
B.中医制药业界竞争日益激烈
C.工商业者商标意识的加强
D.工商经营管理方式的近代化
19、《梁山县新建养济院记》载,道光四年,梁山知县刘衡到任后,发现贫苦之民很多,而县里“孤贫额才八名耳”。随后,“勉捐钱三百千,典史山阴宋君照捐钱五十千,益以库贮闲款,共得钱七百千文,交典商会其息,月取子钱八千四百文,凡收养孤贫三十五名。”据此不能得出( )
A.有息存款是当时理财方式之一
B.政府设专门机构实施救济
C.养济院救助贫苦无依的人群
D.优抚弱势群体是历来传统
20、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代表在国联会议上强行辩称自己在中国的作战是符合国联宪章的,英、法代表无意反驳日本人的论点;经过几番讨论,国联竟在获得日本政府“邀请”的情况下,派遣了一个调查团前往中国。由此可知( )
A.国际联盟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B.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
C.九一八事变未损害英法利益
D.英法绥靖政策引发中国不满
21、费尔南德兹-阿梅斯托(Felipe Fernandez-Armesto)认为十五世纪末以来是名符其实的全球历史,以白银为基本货币的世界货币体系一体化也发展起来了,而在中国方面,到了十七世纪货币白银化基本完成。此时中国经济进入了世界贸易体系,但十七世纪前半期白银输入数量出现了颇大变动,导致明朝灭亡。该观点认为( )
A.明朝的灭亡是全球化的结果
B.明朝的灭亡是封建统治腐败
C.明朝是被世界贸易体系打败
D.白银货币是明朝灭亡的原因
22、一次国际会议的公报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七部分。公报声明:“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是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一种障碍。”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巴黎和会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3、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来源 | 内容 |
太平天国方面 | 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
清廷方面 | 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 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
A.不同时代背景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B.评价者不同的个人立场
C.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D.不同描述的历史视角不同
24、2022年6月,四川广汉三星堆8号“祭祀坑”新发现一件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专家将这件文物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下图)。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而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材料表明( )
A.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开放性
B.巴蜀地区青铜制造业技术更为发达
C.西周时期商业贸易出现跨区域交流
D.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实现了标准化
25、国家统一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时间轴中的相关内容
① (制度名称);② (人名);③ (人名);④ (事件名称);⑤ (制度名称)
26、西学东渐
西学: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等;东渐:东传。西学东渐就是指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国传入的过程。西学东渐的主题依时代主题变换而变换,中国社会变动的曲线,就是西学东渐的主线。
(1)根据提示,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主题 | 核心思想 | 代表人物 |
了解世界 | A | 林则徐、 B |
C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奕䜣、 D 、张之洞等 |
救亡图存 | 进化论等维新思想 | E 、康有为、梁启超等 |
民主革命 | F | 孙中山等 |
科学启蒙 | G ,马克思主义 | 陈独秀、胡适、鲁迅、 H 等 |
——以上材料根据华东师范大学方平教授相关讲义整理
(2)早期西学东渐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对当时的中国有何影响?
27、全方位外交布局:遵循________理念,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________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28、辽
(1)起源:辽朝的建立者________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建立________,定都________,后来改国号为辽。
(3)统治(因俗而治)①职官设置分为________: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②皇帝和宫廷依然________,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4)与宋的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29、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________年。
30、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_________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_____ 。
31、西晋
(1)266年, ________ 代魏称帝,国号________ ,史称西晋; 280 年,完成统一。
(2)五胡内迁: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有________、鲜卑、羯、________ 、氐;在西晋发生内战时,这些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逐渐主导局势;316年,内迁________ 贵族灭西晋。
32、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引起________和________结构的变化。随着________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3、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特点: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____的传播。
34、古代美洲文明:阿兹特克文明
(1)14世纪兴起于今____地区,16世纪初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
(2)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____”,扩大了耕地面积。
(3)都城是特诺奇蒂特兰,城内最著名的建筑是____。
35、简答隋唐制度的创新有哪些?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36、少数民族封建化的主要表现。
37、分析法国1875年宪法是怎样体现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的。
38、理论形成
(1)“一国两制”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2)“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39、如何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