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南昌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胡适建议用白话文来写作,并且成功地创造了非常清晰、有活力的文体,这种文体立即为自由而有前瞻性的人所接受。他建议学生避免用典、陈句和骈体;避免模仿古人;要以真意义、真内容、真感情来写作。胡适这一主张(     

    A.完全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B.目的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适应了思想解放的现实需要

    D.彻底摆脱了封建旧文学的束缚

  • 2、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铸刑书、“相生相胜”、双镰铁范

    税民资、盐铁官营、《九章算术》

    六科、卫所、金花银

    质库、“四监司”、台谏合一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③①④

  • 3、唐初,道士出身的太史令傅奕表抨击佛教,建议废除佛教。僧人法林等人进行反击,与道教展开大辩论。唐高祖下诏:“老教、孔教,此土之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可先老,次孔,末后释宗。”同时,追赠孔为“先师”。这表明,唐初(     

    A.道教依托皇权迅速兴起

    B.社会正统思想发生变化

    C.佛教的社会基础较薄弱

    D.三教共存适应统治需要

  • 4、1903年,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规定“无论华洋官商”都“可禀请开办铁路”,“集股总以华股获占多数为主,不得已而附搭洋股,则以不逾华股之数为限。”此后的《矿务暂行章程》又强调“集股开矿,总宜以华股占多为主”。清廷此举

    A.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反映了实业救国的要求

    C.缘于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D.抵制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 5、新移民能够主动地驾驭“美国认同”和“原生国家认同”两种社会身份和社会网络。他们在其工作、交往、生活的很多方面是非常“美国化”的,也能够在社会网络和生活社区中继续保持原生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据此材料,可知“新移民”给美国社会带来了(     

    A.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B.多元文化认同

    C.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拉大

    D.经济文化扩张

  • 6、明初朝廷曾宣布,“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洪武三年(1370年)十月,中书省臣奏:高丽使者入贡,多带私物货鬻(卖),请征其税。朱元璋说:“远夷跋涉万里而来,暂尔鬻(卖)求利,难与商贾同论,听其交易,勿征其税。”由此可知。明初(     

    A.放松了对倭寇的经济封锁

    B.杜绝了私人的海外贸易

    C.关注东部沿海的安全形势

    D.重视维持朝贡贸易体系

  • 7、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取代农村成为国家的重心,城市的饮食起居、交通出行、卫生习惯等领域出现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一状况倒逼政府职能部门(     

    A.反思城市化进程的利与弊

    B.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C.以行政手段改善居住环境

    D.提倡居民树立文明新风尚

  • 8、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威胁和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些挑战,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为此,我们应该(     

    A.注重防范化解风险

    B.坚持利益优先原则

    C.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D.树立合作共赢意识

  • 9、考古表明,原始社会时,水稻亩产约50千克。清代时太湖流域水稻平均亩产约278千克。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至1998年,亩产达450千克。2017年,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1149.02千克。袁隆平院士的研究

    A.推动了中国人口的增长

    B.使得我国农业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C.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D.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 10、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 11、两宋时期,出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现象,如南宋绍兴二十九年,全国实收上供米367万石,其中江南东路、两浙路上供米205万石,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A.农民赋役负担繁重

    B.冗官冗费问题突出

    C.重视种植经济作物

    D.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 12、“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 13、下面两幅图是上海在不同时期的一个缩影。从中体现出的时代变化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B.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C.对外开放的程度日趋深化

    D.国内主要矛盾出现新变化

  • 14、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查理·特罗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两位爵士,负责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和方案草拟。他们向议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中的主要观点就是建议学习中国,通过公开、竞争性的考试手段来招聘官员。其改革主要借鉴了中国(     

    A.九品中正制度

    B.察举上计制度

    C.科举选拔制度

    D.学堂选官制度

  • 1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近代曾被列强侵占。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6、“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师生们背井离乡,辗转奔波,常常要忍受饥饿和疲劳……艰辛难言。但师生们士气高昂,一路高唱《在松花江上》等救亡歌曲……他们在沅陵演出的《中华民族的子孙》《民族萌芽》等剧,轰动了整个山城。”师生们的壮举(       

    A.声援了东北民众的局部抗战

    B.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D.掀起了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潮

  • 17、自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后,钱玄同建议以后不论撰写论文还是写通信,一概用白话文。至五四运动时,全国涌现出数百种采用白话文的报刊。从《新青年》第4卷起,还开始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后其他报刊也相继采用。这些做法(     

    A.导致新文化运动内容空疏

    B.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C.有力地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D.反映了青年杂志垄断社会舆论

  • 18、下面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

    时间

    具体措施

    1941年11月

    《解放日报》开设“卫生专栏”,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一些卫生保健知识

    1942年4月

    边区设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

    1942年5月

    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

    1944年7月

    开办了规模庞大的卫生展览会,历时八天,参观者万余人

    A.陕甘宁边区疫病泛滥

    B.探索建设近代医疗卫生体系

    C.近代卫生体系更加成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

  • 19、《周易·系辞》中记载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神农本草经》称:“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些记载可用来说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A.农业生产得到一定发展

    B.生产技术实现突破

    C.社会生产出现细致分工

    D.重农思想已经萌生

  • 20、据学者研究,甲午战后,各省读书人自行联名上书有31件,共1555人次签名,另有135人次参加了京官们领衔的7件上书,其中包括康有为、梁启超领衔的广东80举人的上书。由此可知(     

    A.普通民众思想与政府理念渐趋一致

    B.康、梁的活动是上书链条中的一环

    C.维新变法拥有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

    D.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 21、相比前代,周代宗教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神”或“上帝”角色的转变方面,即由原来氏族部落专属神祇变为天下所有部落的神祇;在继承“君权神授,天命所归”的前提下提出了两个新的命题:其一是“天命靡常”、其二是获得天命的依据在于“德”。周代的这些做法(     

    A.使神权与王权分离

    B.旨在维护天下共主合法性

    C.体现家国一体理念

    D.发扬了儒家为政以德思想

  • 22、1982年宪法将“四项基本原则”确定为宪法指导思想,经过1999年、2004年两次修改,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在2018年修宪中,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入宪法。上述修改反映出(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科学性

    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不断调整

    D.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 23、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后《人民日报》迅速予以转载,带动各地党报纷纷转载,从而形成了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日报》的这一行为(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内的影响

    B.营造了利于改革的舆论环境

    C.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发生重大转移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24、元代行省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圆署会议即行省官员集体参与的会议,圆议结果要以与议者押署的形式成为某种定议。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也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随意干预。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A.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统治

    C.行省所握权柄颇重

    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台湾:荷兰占据了______________

  • 26、结果:失败

    (1)表现①9月21日,慈禧太后将________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②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________、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被称为“戊戌六君子"。③除________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2)原因①________势力仍很强大。②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③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 27、思想引领时代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根据提示,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填写字母)

    A马克思B魏源C董仲舒D孔子E陈独秀F严复G伏尔泰H马丁·路德

  • 2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_______________构成了新的国际格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 29、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 30、土地改革

    (1)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________之下。

    (2)________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

    (3)到________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________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

    (4)农民从封建________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________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___扫除了障碍。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

  • 31、“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正值洋务运动时期。

     

  • 32、非洲的民族独立

    (1)主要历程

    国家或地区

    主要概况

    埃及

    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_______共和国。

    1956年,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_______主权

    阿尔及利亚

    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_______阵线进行武装斗争,迫使戴高乐政府调整殖民政策。_______,阿尔及利亚独立

    其他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诸国也为国家独立而斗争。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_______”。

    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

    (2)影响: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 33、列宁主义的形成:主要内容

    (1)________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________的一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________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工人阶级要以________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________

  • 34、中国近代史线索之一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要求:相关知识点是近代史上列强大规模侵华战争和两半社会形成的关系)

    (1)鸦片战争:使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3)中日甲午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问题探究

    结合本课内容与所学知识,想一想: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有哪些表现形式?如何看待它们的客观影响?

  • 3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和意义是什么?

  • 37、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先后征服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叫什么?

  • 38、清末新政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是怎样的?

  • 39、我国目前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是很高,为什么我们还要加入WTO与世界经济接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