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
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2、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到1934年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
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已日益密切
C.列强已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3、下面的示意图可以用来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积极发动全民族的团结抗战
C.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D.实现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转变
4、明朝时期实行朝贡贸易,诸国进贡携带的物品分为三类:一是国王贡献方物,名曰正贡;二是国王附搭品,名曰附来货物;三是使臣自进贡物。贡船附载来华的货物,不论在会同馆或市舶司所在地出卖,多不向外商征税,而且还大加赏赐。这种“贸易”形式的影响是( )
A.阻止西方的经济侵略
B.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
C.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
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银钱的借贷利息为10%—25%,谷物的借贷利息则为20% —33.3%;债务人无力偿还借债,债权人不仅可以没收他的田地房产,并且可以把他和他的妻子儿女卖为奴隶。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
A.城邦经济以工商业为主
B.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
C.自由民不享有政治权利
D.君主专制制度尚未建立
6、如表所列为美国不同时期的语言战略。该表反映了( )
时间 | 语言战略 |
20世纪50年代 | 美国教育经费大增,俄语和东欧研究成为政府支持重点 |
20世纪80年代 | 美国政府特别重视日语、汉语及其相关研究 |
21世纪初 | 阿拉伯语普什图语等中东语言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语言 |
A.经济全球化发展
B.旧国际格局的瓦解
C.国际形势的变化
D.国际安全环境恶化
7、汉代法律规定,幼者不得告发长辈犯罪,不得殴打长辈,否则以不孝罪论处。同时还规定,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依照法律规定也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汉代( )
A.基层治理卓有成效
B.注重家族内部和谐
C.法律的实用性增强
D.伦理观念植入律令
8、1904年8月,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将清王朝比喻即将倒塌的房屋,有人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使其免于倾倒,并认为这种支撑行为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下列符合“这种支撑行为”的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运动
C.清末新政
D.张勋复辟
9、东周列国都城均由宫城和郭城组成。列国将筑宫城守卫国君作为第一要事,国君处理政务的政殿位于整个都城的制高点。各国宫城内的祭祀遗迹已很少见,宗庙等祭祀性、礼制性建筑仍然存在,但已被移出宫城之外。东周列国都城布局反映出( )
A.贵族退出政治生活
B.等级分封制度得到巩固
C.诸侯国君加强集权
D.城市营建沿袭西周定制
10、下表是玉米在清代地方志中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玉米传入( )
河南《嵩县志》 | “今嵩县日用,近城者以麦粟为主;其山民玉黍为主,麦粟辅之。稻虽产,非常需也。” |
广西《白山司志》 | 陕南“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 |
贵州《荔波县志》 | “荔邑山多田少,惟恃此(苞谷)以度荒月。” |
A.破坏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首先在北方平原地区得到推广
C.给中国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
D.反映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冲突
11、以下选项对图中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商品出口取得一定优势
B.解决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
C.反映出英美在华势力的消长
D.中国在关税自主上取得进展
12、欧洲骑士小说的故事情节大多是:骑士历尽惊险,赢得最高荣誉之后凯旋,成为国君、领主等显赫人物,然后分封他的朋友和侍从,赢得贵族女子的欢心,并与其成亲。可见,骑士小说( )
A.体现了宗教文化的特点
B.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生活
C.批判了欧洲社会的黑暗
D.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13、下表所示为唐朝中后期关于赋税的部分言论。据表格内容可知,唐朝中后期( )
人物 | 言论 |
第五琦 | 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 |
唐宪宗 | 天宝以后,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 |
王式 | 国家用度尽仰江、淮,若阻绝不通,则上自九庙,下及十军,皆无以供给 |
A.江南逐渐成为经济重心
B.大运河的战略意义凸显
C.中央集权体制遭遇挑战
D.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14、1979年5月,国务院宣布首钢等八家大型企业进行改革试点。首钢率先采取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管理法——“三个百分百”:每个职工都必须百分之百地执行规章制度;出现违规违制,都要百分之百地登记上报;不管是否造成损失,对违制者要百分之百地扣除当月全部奖金。改革后的头三年,首钢利润净额年均增长45%,上缴国家利润年均增长34%。这一做法( )
A.标志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
C.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
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15、《宋史》记载,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受命为左正言(谏官)的当日,就弹劾枢密使勾结内侍,窃弄威柄。《资治通鉴》记载,宋仁宗因不满乐工奏技,诏成都府优人许朝天等补教坊,左正言刘随与监察御史李纮先后进谏,许朝天等遂罢归。这体现了宋朝的监察制度( )
A.以卑驭尊
B.机构臃肿
C.崇文抑武
D.台谏合一
16、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宗教。下图是基督教的演变过程,其中的第二次分裂( )
A.确立了人权自由的政治目标
B.大大削弱了上帝的神圣性
C.强调了人是现实世界的主人
D.有利于构建近代民族国家
17、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开展国货运动,要求各地举办国货运动周、召开国货运动大会,并规定了“提倡国货十要义”。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货运动风行一时。上海作为经济大埠,提倡国货运动轰轰烈烈,民众踊跃参加,社会各界人士和大众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宣传。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商业发展的环境较为宽松
B.民众爱国觉悟得到了提高
C.社会秩序逐渐得到了恢复
D.政府实施开放的经济政策
18、1514年,尼德兰画家昆汀·马西斯创作了《钱商和他的妻子》(如图所示),画中的男子正用精致的天平计量面前堆放的珠宝和金币,神情专注;他的妻子双手在翻阅祈祷书——定格在圣母、圣子图像上,而她的双眼炯炯有神地注视着丈夫面前的珠宝和金币。该作品( )
A.挑战了僵化的宗教伦理
B.反映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C.说明艺术遭到宗教控制
D.折射出价格革命的影响
19、2019年3月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中国自倡议“一带一路”以来,目前已有123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明确投出了信任票和支持票。这反映出中国( )
A.成功建立了新区域集团
B.已成联合国主要支持国
C.首创了新型的国家关系
D.积极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20、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
(备注:逻些指现在的拉萨)
A.张骞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
C.文成公主进藏
D.玄奘西游
21、据《通典》记载,西汉末人口约6000万,历经700余年之发展,至唐中期鼎盛的天宝年间,人口约5300万,才大体接近西汉末的数字。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产工具、技术长期停滞不前
B.政局长期动荡、战乱频繁
C.疆域变化不定、人口不断外迁
D.土地兼并、南北经济衰退
22、某国际组织表示,将乌克兰提出的14亿美元紧急融资请求提交执行委员会,针对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国家面临的供应链短缺风险,该组织正在与摩尔多瓦就援助方案进行协商。由此可见,该国际组织( )
A.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B.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C.中国是第二大成员国
D.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
23、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据此可知黄宗羲提倡( )
A.经世致用
B.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C.立法限制君权
D.工商皆本
24、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营造经济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
25、意义
(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2)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⑩__________。
26、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________错误发动,被________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________
27、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俄国十月革命后____________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关》系统介绍了 ___________________
28、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市场,掠夺原料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9、从_______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30、统治
(1)政治:____ ①是最高统治者,是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2)阶级关系:____ ②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3)经济发展: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
31、1915年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发表《敬告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
32、浪漫主义
(1)概况:19世纪兴起于欧洲,到中期走向鼎盛。
(2)特点:注重①_____、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3)代表
a.德意志:②_____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b.奥地利:③___________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以④____________最为著名。
33、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欧封建庄园的衰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9世纪以后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剩余农产品增加,(手工业者)来到教堂、城堡周围或渡口、桥梁、要隘等交通路口上,生产和出售他们的产品,形成了集市,而后诞生了中世纪的工商业城市。城市的兴起和争取自治权的过程,就是不断压缩和瓦解庄园制的过程。14—15世纪,西欧社会生产力处于全面调整阶段,封建的、以庄园生产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全面瓦解,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
问题: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封建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_______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取。
(2)庄园经济的兴盛时期约在9—13世纪。它的形成大约和______低下有关。
(3)14世纪起西欧经济变化剧烈,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人身自由,______ 制庄园趋向瓦解。
35、(1)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2)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西欧庄园的性质?
(3)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这三大帝国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6、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具有开创性。纵观其发展历程,有过多次调整,耐人深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苏俄曾试图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指出该“强攻”办法在农业方面具体举措及其消极影响。
(2)1921年初列宁在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曾以辞职为由争取大家对新经济政策的支持。列宁不惜以此“过激”举动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政策及实施成效。
(3)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中所述“模式的僵化”在农业方面的做法及其对以后经济长效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4)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苏联试图调整、纠正日益僵化的模式,启动改革和导致苏联解体的改革分别是什么?综合上述问题,从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的开创与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性与天道,一也,天道降而在人,故谓之性。性者,生生之所固有也。循是而之焉,莫非道也
——《二程集》
性即理也。……于是人物之性,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
——《中庸章句》
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仁义者,人之本心也
——《陆九渊集》
(1)指出材料一中“天”的含义,概括材料的共同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据此分析“天”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儒学的发展。
38、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39、古代希腊有哪两位杰出的历史学家?有哪三位杰出的哲学家?有何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