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朝自混一以来,大抵皆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以至深闭固拒,曲为防护,自以为得亲疏之道。是以王泽之施,少及于南;渗漉之恩,悉归于北!”材料主要反映了元朝( )
A.致力于缓和民族矛盾
B.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C.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D.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2、汉初统治者,在国家治理方面“汉承秦制”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实行两种制度并行。这里的“秦制”是( )
A.行省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19世纪90年代初,欧美各国工业品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 欧洲钢轨价格在1872年至1881年间降低了60%,美国钢轨在1898年的销售价格仅为1875年的1/10稍多一点。这表明欧美各国( )
A.自由贸易体系走向崩溃
B.工业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C.工业经济结构正在调整
D.经济发展过程隐藏危机
4、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人大相继制定并通过了《中外合资企业法》、《商标法》等法律。1984年通过的《国营工厂法》规定:“工矿企业的生产和指挥,以及正常的经营管理都由厂长负责。”这些法律( )
A.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终结了计划经济的体制
C.规范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
D.推动了经济特区的设立
5、希罗多德治史的目的很明确,是要描写人类的事迹,并使这些事迹不至于被后世所遗忘。他“化传说的笔录为历史科学”,这并不是希腊思想中所固有的,它是公元前5世纪的发明,而希罗多德则是它的发明人。据此可知,希罗多德( )
A.强调知古鉴今
B.否定神话传说
C.关注希腊历史
D.具有人文史观
6、清朝时期,广州的行商是一个地域色彩较浓厚的行业,但不少著名行商的资本是来自福建、浙江;四川井盐中,从事制盐的企业主大多是湖南、湖北、陕西和广东的客籍商人;在矿业中,云南铜矿在它的兴盛时期,厚积资本进行开采的,多为三江、两户、川广富商大贾。据此可推断出,清代( )
A.政府专营政策有所放松
B.商业资本流动的广泛性
C.手工业分工现象较明显
D.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淡化
7、下图为1915年9月马星驰创作的漫画《请愿之今昔观》。该漫画揭示了当时( )
A.民主共和观念未能深入人心
B.辛亥革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C.新旧军阀均在民间钳制舆论
D.复辟帝制以民主手段为伪装
8、西周早期的“王臣”与商代的“王臣”相似,即都在王室左右活动。到了西周晚期,整个天下的人都属于“王臣”。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宗法制的贯彻执行
B.社会矛盾的缓和
C.分封制的推行实施
D.礼乐制度的影响
9、朱德曾赋诗:“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在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这首诗纪念的事件( )
A.标志城市包围农村武装道路的确立
B.推动了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C.意味着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成立
D.印证了人民军队的建设初具雏形
10、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在征服波斯帝国的过程中,将贵金属战利品铸造成带有希腊神像的阿提卡(希腊地名)标准货币,在他去世后希腊城市和继承王国也发行同类型货币,在希腊到印度的广阔区域内流通。据此可推知,这些货币( )
A.便利了世界的贸易往来
B.体现了“希腊化”认同
C.促进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D.宣传了君权神授的理念
11、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遇上大饥荒,欲开仓赈济。被人以无朝廷批文,无法动用官仓粮食为由劝阻。郑板桥则回复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遣,我任之!”毅然决定开仓放粮。这折射出清代( )
A.政府注重发挥地方的能动性
B.社会救济程序存在的弊端
C.社会赈灾救济机制刻板僵化
D.赈济灾荒完全由政府承担
12、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由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由于( )
A.农耕和畜牧业产生
B.早期城市出现
C.私有制得逐渐产生
D.国家开始形成
13、这个船队发现并成功穿越海峡在地理发现史上的意义在于,解决了自哥伦布西航以来困扰欧洲的重大问题,并得到了正确的答案——向西航行也能够到达亚洲,因为通向东方的西方航道的确存在并能航海穿越。该船队的航海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清初,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严重、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上述现象表明当时这些地区( )
A.商品经济发达
B.阶层流动增强
C.地方治理失控
D.人地矛盾尖锐
15、面临独立伊始严重的生存危机﹐新加坡领导人将危机意识转换为政策制定的实用主义风格。政府注意到儒家文化在对抗西方文化侵蚀方面的潜在价值,于是儒学得以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心。新加坡政府倡导儒学旨在( )
A.恢复传统伦理道德秩序
B.增强民众的国民意识
C.推动多元文化互相交融
D.寻求与中国长期合作
16、针对洋务企业的官督商办现象,李鸿章曾认为这种模式“徒添糜费”,许多商人主张“当去官督之名,求商办之实”,否则,“仍未得为经久之计也”。这反映了( )
A.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的突破
B.国人对近代化的认识逐步深化
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D.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17、对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有( )
开始推行时间:780年
主要内容: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税收对象 ②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③加重人民负担,加强人身控制 ④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新中国成立伊始,有经济学家提出,政府应采取措施促进私企与国企的配合,统一调整生产资料的分配,减少投资和生产的盲目性,也让资本家有贯彻国家产销计划的动力。与此同时,政府应将工人失业救济与企业经营分离。这些主张( )
A.是对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探索
B.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诉求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旨在推动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
19、齐桓公最先成就霸业,他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齐桓公主持葵丘大会,邀请一些邻国参加。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并赐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给齐桓公。葵丘大会( )
A.表明齐桓公的霸业受普遍支持
B.拉开春秋时期列国争雄的序幕
C.受到当时合纵连衡思想的启迪
D.使分封宗法体系遭遇重大危机
20、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方以智认为“泰西质测(自然科学)颇精”,可以为我所用。其与传教士汤若望交往频繁,多次探讨天文学,并提出“质测即藏通几(哲学)”的哲学观。同时期黄宗羲撰写的《授时历故》等多部科学著作,也大量地吸收了西方科学知识。这反映出明清之际( )
A.中学未能突破传统窠臼
B.西方科技受到士大夫普遍认可
C.中西方文化的全面融合
D.经世致用与西学东渐相互影响
21、自古以来,山东在全国政治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图反映的时期是( )
A.战国
B.秦
C.西汉
D.隋
22、据统计,春秋战国时,236名君主中异常退位68人(28. 4%),平均在位时间18.42年。秦至清348位皇帝中异常退位的皇帝高达155位(44%),平均在位时间只有12年。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血缘宗法关系利于社会稳定
B.官僚体制社会治理效能有限
C.最高统治权的争夺愈演愈烈
D.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本质特征
23、对于西周的分封制,《礼记·大传》中有一补充记载:“别子(庶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祢:诸弟)者为小宗”。据此推断当时
A.受封别子可以另立新宗
B.继别宗子在本族内为小宗
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
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24、如表为1953—1957年间农民货币收入购买力情况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年份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 153.2 | 167.7 | 168.9 | 194.8 |
农民消费品购买力(亿元) | 137.8 | 157.6 | 160.2 | 179.4 |
A.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
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的积极推进
C.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2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内容
①肯定了____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③肯定了____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
④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2)意义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____的诞生。
26、法国的政治制度: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议会________。
27、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1941年国民党突袭新四军,制造了________
28、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目的 | 措施 |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中央派________出任地方知州;设________统管地方财政;将________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
为分散机构权力 | 在中央设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行政权;________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
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 北宋实行________的方针,用________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________,扩大________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
29、社会信息化
(1)概念: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____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____,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2)潮流:进入21世纪,____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3)问题:如何保卫自己的____,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30、古代西亚文化:包括的地区:两河流域、____及其周边地区。
31、土地改革:1947年夏,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___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___。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32、_________区的设置 :解放区的日益扩大,在________区设置行政区,巩固人民政权。行政区设________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
33、有利条件
(1)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2)法家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民风质朴,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充斥。
34、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35、结合联邦宪法的内容和当时美国的形势,分析一下联邦宪法是怎样调和中央和地方、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之间矛盾的?
36、少数民族分别创立了哪些文字?(从辽、金、西夏和蒙古归纳)
37、经济重心南移何时开始?何时完成?造成哪些影响?
38、中共十四大(1992年)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什么目标?
39、民国初年出现了哪些社会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