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
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
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
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
D.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
2、下表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统计。据此可知,此时期的中国( )
岁入 项目 | 道光二十九年(1849) | 光绪十七年(1891) | ||||
数目(库平两) | 占岁入比重 | 位次 | 数目(库平两) | 占岁入比重 | 位次 | |
地丁税 | 32813340 | 76.4% | 一 | 23666911 | 26.39% | 一 |
盐税 | 4985871 | 11.62% | 二 | 7172430 | 8% | 五 |
常关税 | 4704814 | 10.98% | 三 | 2588413 | 2.58% | 十 |
海关税 |
|
|
| 18206777 | 20.30% | 二 |
厘金 |
|
|
| 16316821 | 18.20% | 三 |
岁入总数 | 42504205 | 89684858 |
A.农耕文明优势愈加明显
B.区域经济的差异扩大
C.国家转型面临一定困境
D.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3、如图所示历史事件( )
A.加快了造纸术的西传进程
B.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C.推动亚欧区域文化的发展
D.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4、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如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这一历史现象( )
A.促进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B.摧毁罗马教皇政治权威
C.体现理性主义广泛传播
D.体现当时欧洲信仰自由
5、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提倡学术翻译,鼓励穆斯林学习阿拉伯译本。在此形势下,王公大臣也竞相效仿,以爱好和提倡学术文化为口号,从而提高自己的地位。这有利于( )
A.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B.推动阿拉伯文化的发展
C.阿拉伯近代科学的形成
D.古希腊文化的推广普及
6、宋代赏荷之风盛行,还培育出了一种新莲“君子莲”,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荷文化系列,周敦颐的《爱莲说》还将荷花意象与文人修为紧密结合。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
B.科技丰富市民生活
C.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
D.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7、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民主的源头”“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C.《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8、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监察机构和官员的设置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下列是部分时期监察机构和官员设置沿革情况:司隶校尉--剑南道--通判--都察院,其对应的朝代顺序是
A.西汉—唐代—宋代—明清
B.秦朝—汉代—唐代—元代
C.西汉—南北朝—宋代—明清
D.三国—唐代—元代—明清
9、下表为20世纪上半期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情况。这说明拉J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国家 | 年份 | 事件 |
阿根廷 | 1919 | 一月革命风暴 |
巴西 | 1924一1927 | 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 |
尼加拉瓜 | 1926一1933 | 桑地诺抗美斗争 |
古巴 | 1933 | 推翻马查多独裁统治 |
墨西哥 | 1934一1940 | 卡德纳斯改革 |
A.促进了拉美地区各国的发展
B.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C.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D.摧毁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10、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映出
A.私学取代官方教育
B.儒学统治地位遭挑战
C.教育权利逐渐下移
D.封建统治已经确立
11、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不同阶级所代表的利益不同
B.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明显差异
C.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
D.先进中国人探索的艰难性
12、下图为某权威研究机构绘制的图表。对此合理的认知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 )
A.苏联经济趋于停滞
B.世界经济危机逐步加深
C.国际油价起伏动荡
D.计划经济弊端开始显露
13、在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加谥号,人太庙有庙号。唐朝时,皇帝谥号由后继者不断追加蔚然成风,字数越来越多。如李世民死后造日文皇帝庙号太宗,674年被追谧为太宗文武圣皇帝749年又加为太宗文武大圣皇帝,754年再加称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朝皇帝追加溢号
A.反映了皇位世袭制的成熟
B.寄托了平息藩镇割据的愿望
C.体现了对皇权至上的维护
D.利于维护士族门阀间的团结
14、19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人口由19世纪中叶的8万多上升到40多万,其中多为海外移民,白人人口增长最多,华人次之,华人多数从美国的旧金山漂洋过海而来。结合所学推断,这一时期墨尔本人口猛增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A.铁路修筑
B.苦力贸易
C.奴隶贸易
D.金矿开采
15、图一、图二依次为东汉水排、唐代筒车。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
图一 |
图二 |
A.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趋势
B.生产工具动力有了新发展
C.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历程
D.生产关系发展演进的趋势
16、16、17世纪法国多次颁布禁奢令,先是禁止所有人穿着金银丝锦缎、刺绣和丝绒,又禁止在服装中使用金银,最后禁止穿着来自外国的织物、丝质花边等。这反映了法国( )
A.规范民众生活习俗
B.限制贵族势力发展
C.提倡艰苦奋斗精神
D.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17、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B.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了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
C.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生鲜食品
D.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
18、如图所示,1661年至1790年,清朝人口增长迅速。这主要得益于( )
A.对外贸易逐步扩大
B.外来农作物的引进
C.新的经济因素成长
D.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19、在国民自卫军得到胜利后,巴黎公社中央委员会指出:“这个议会可叫公社议会,或就叫公社”,“公社委员应担负本区的行政领导工作”,每一名公社委员既是10个行政机构委员会中的一名委员,同时也肩负其选区的行政领导工作,并指出这样可杜绝“三权分立”下行政权力的虚假性。这一规定( )
A.导致公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
B.表明尚未建立权责分明的领导体制
C.有助于保障人民主权的实现
D.完善了公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
20、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有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其后,皇帝又以其他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亦为宰相。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官员的晋升渠道
B.强化宰相的行政权力
C.提高朝政的决策效率
D.加强君主对朝政控制
21、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下列属于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②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④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1963年,赫鲁晓夫宜称:“如果我们没有了和平,核弹纷纷落下,那么、我们究竟是资本家,或是中国人,或是俄国人,或是美国人,又有什么差别?谁会幸存下来告诉我们这一点呢?”这一言论产生的背景是( )
A.多极化趋势冲击两极格局
B.美苏的紧张局势暂告缓和
C.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3、据统计: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苏州一个五口之家,如果一家土地全部种植水稻,年收入为27.2两(白银),需缴纳田赋2.6两。如果这一家土地全部植桑养蚕,年收入为118.28两,除缴纳田赋2.6两之外,还需缴纳商品交易税3.94两。这一赋税政策( )
A.体现了封建农民沉重的负担
B.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阻碍了农业多种经营的发展
D.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4、明朝后期,一批儒生开始关注“奇器”的制作,包括工具的机械原理、农业水力工具图解等,建议“尽用其术,必造我器尽如彼器,精我法尽如彼法”。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A.明代理学倡导“致良知”
B.“西学东渐”传播西方科技
C.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兴起
D.学习西方文化成为社会思潮
25、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周边民族也产生了________观念。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26、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________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________谈判。
27、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四次大会战
(1)淞沪会战
①1937年,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________。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
②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余人,粉碎了日军“________”的狂妄企图。最后,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太原会战
①日军逼近山西太原。八路军参加忻口会战,取得________
②忻口会战历时1个多月,是抗战初期________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徐州会战
①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两端沿________夹击徐州。1938年,国民政府调集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_的指挥下展开徐州会战
②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1万余人,取得________,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
①1938年6月,武汉会战开始。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________》的演讲,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________的一次战役,武汉沦陷,共毙伤日军近4万人。与此同时,南部重镇________也被日军占领。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28、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解
(1)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________、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29、开始:
(1)工业革命始于__________业。18世纪是30年代凯伊发明的“__________”提高了织布速度。18世纪60年代,以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__”为开端,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纺纱机、骡机、__________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_______生产。
30、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
(1)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________的一切合法权利。
(2)1972年,中美关系________,中日正式建交。我国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31、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联合国
(1)成立:________年10月24日成立的联合国,作为由________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2)宗旨:维护国际________,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________发展。
(3)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________”原则。
(4)作用: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________性。
32、扩展: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英国____的《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____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33、古代非洲文明:
(1)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国家广泛_______________,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_______________发达,城市繁荣。
(2)在西非,8—15世纪,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_______________,极其富有。
34、日本无条件投降
(1)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________。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迅速消灭日本________。
(2)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在东京湾的美国“________”号巡洋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35、法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
(1)请简述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主要内容。这部宪法最有可能借鉴吸收近代西方哪儿个国家的优秀成果?
(2)这部宪法有没有得到落实?原因是什么?
36、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请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
(2)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
37、现代医疗体系的概念是什么?
38、宋代经济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39、少数民族分别创立了哪些文字?(从辽、金、西夏和蒙古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