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荆门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一张报纸发行“号外”,通常是因为有重大事件发生,一般是在前一期报刊已经出版,后一期尚来不及出版的时间内发行。创办于上海的《新申报》1919年5月5日印发了“号外”。据此分析,这一“号外”报道的是(     

    A.戊戌维新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爆发

    D.国民革命爆发

  • 2、如图是中共党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地示意图。下列表述与图中序号相一致的是(     

    A.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

    B.②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③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D.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3、一战后,中立观念被集体安全思想所取代,倡议集体安全的国联在盟约中废除会员国的中立权。国联成立后所有欧洲中立国都加入了国联。1936年比利时、荷兰宣布重返中立。1938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宣称中立,并表示“对所有国家友好,保持独立的坚定决心”。这表明(       

    A.国联“全体一致”原则失效

    B.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被边缘化

    C.国联委任统治制度面临瓦解

    D.国联集体安全机制走向衰落

  • 4、1870—1913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3.2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4%。英、美、德、法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总比重始终维持在50%左右,而在世界制成品出口贸易中所占总比重则一直超过80%。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B.国际局势逐渐趋于稳定

    C.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平衡性

    D.大国协调机制得到完善

  • 5、清末新政开始后,清政府宣布停止开捐卖官,但谕令颁布不久,各省因赔款摊派数额巨大、新政经费短缺而再行开捐。大批生员争购官衔,纳捐者犹如“微生物滋蔓,所在皆是矣”,甚至出现“胎妊小儿,预营仕牒”的情况。这一现象(     

    A.表明新政拓宽了人才选拔途径

    B.客观上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C.有利于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反映出民众思想觉悟有所提高

  • 6、近来人们常说“晚清大变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变局——它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这里的“晚明大变局”主要表现在(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经济重心南移

    C.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D.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 7、2015年中国倡议成立的某组织,是旨在支持基础设施发展的多边金融机构。它的成立有助于从亚洲域内及域外动员更多得亟需资金,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推进亚洲实现持续稳定增长。该组织的成立(     

    ①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②体现中国在国际金融中影响力的提升

    ③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④表明中国开始推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河北兴隆战国冶铸遗址共出土铁范40副,87件,其中60%为农具范。河南新郑、山东临淄、江西新建等地也有类似战国铁范出土。据此可知(     

    A.中国古代冶铁技术领先世界

    B.传统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C.农用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D.战国铁制农具使用逐渐推广

  • 9、清代官方文书记载:雍正年间,江苏某地查出隐漏田亩十六万亩,官方追回六万亩;广东一向没有土地调查资料, “田亩之欺隐颇多,富户之悭吝更甚”;台湾一般现象则是“种百亩之地,不过报数亩之田”官方之所以会有这些记载,最可能的原因是

    A.鼓励农业生产

    B.关心粮食供应

    C.重视政府税收

    D.促进边地开垦

  • 10、“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如此应处死;倘法官审理讼案,作出判决,提出正式判决书,而后来又变更其判决,如此应揭发其擅改判决之罪行,科之以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十二倍罚金。”这些规定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借鉴了罗马法司法原则

    C.导致司法程序复杂繁琐

    D.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 11、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牙买加协定》,该协定主要内容有: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与各国货币彻底脱钩,不再是汇价的基础;国际储备多元化;浮动汇率制合法化;货币调解机制多样化。由此可知,《牙买加协定》的通过(       

    A.解决了全球性国际货币问题

    B.冲击了美国的国际金融地位

    C.导致了金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D.标志着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 12、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时尚之物。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就被称为“苏意”,凡是衣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

    B.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

    C.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流行

    D.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

  • 13、如表为新中国建国初期部分行业的产量情况表,表格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     

    项目

    原煤

    机床

    棉布

    1957年产量

    535万吨

    1.31亿吨

    193亿度

    2.8万台

    50.6亿尺

    与1952年相比

    增长近3倍

    增长98.596%

    增长164.4%

    增长7倍

    增长32.96%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国有企业改革进行

    D.一五计划的推行

  • 14、20世纪20年代,德国兴起了“道家热”。如作家克拉朋特自认是道家思想信徒,他撰文呼吁德国人按照“道的神圣精神”去生活,成为“欧洲的中国人”。直至1933年,“道家热”才在德国宣告结束。德国“道家热”的兴起(     

    A.缘于一战带来巨大灾难

    B.缓和了德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成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的良药

  • 15、如下图为某同学学习明清时期经济所做的读书笔记。若为其补充一条内容,应是(     

    ①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帮

    ②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③甘著、玉米等高产作物引入中国

    ④_________

    A.铁质农具开始使用,牛耕普遍推广

    B.国家推行了均输平准干预民间贸易

    C.在西南地区开始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D.手工工场使用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

  • 16、《古今图书集成·经济篇》中分为“选举典、诠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这种图书分类表明“经济”的内涵是(     

    A.经世济民

    B.治国之才

    C.心外无理

    D.经济管理

  • 17、下图分别为《人民画报》1953年、1954年的年度封面照片。它们反映了当时(     

    A.展示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形象

    B.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新风貌

    C.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突破

    D.构建增产节约相结合的机制

  • 18、有西方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西贸易体制的冲突,将战争责任归咎于中国的排外主义和闭关政策。下列材料可以反驳这一观点的是(     

    A.美国总统亚当斯在1841年声称“战争的原因是磕头!—是中国妄自尊大的主张”

    B.1830年英国东方贸易调查报告指出“广州的生意几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

    C.1841年英国女王在议会演说中强调英国“女王子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

    D.美国学者詹姆斯认为清朝的“朝堂政治……无法催生出有效的外交政策或战略方针”

  • 19、下表是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籍记载,孝文帝推行这些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文献

    出处

    (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语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高帝纪下》

    九月庚年,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帝纪下》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亢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A.削弱鲜卑旧贵族的势力

    B.效仿中原衣冠制度

    C.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 20、1933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据此可知毛泽东(     

    A.重视经济建设

    B.学习苏联经验

    C.强调军事斗争

    D.关注舆论宣传

  • 21、唐代史学家李延寿在《北史·文苑传序》中说:“北朝时期,区区河右,而学者埒于中原。”他认为当时甘肃河西地区文人学者数及其学术水平,可同中原内地相比肩。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河西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B.中原战乱世族纷纷外迁

    C.陆上丝绸之路影响扩大

    D.甘肃成为学术文化中心

  • 22、明中后期,“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如饶之瓷器,湖之线棉,漳之纱绢,松之棉布,尤为彼国所重”。闽人“闻日本可市……即以财货往市之,得获大利而归”,吴越之民“往则载货扬航以市海为名,归则镕金附身”。上述现象的出现(       

    A.有利于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

    B.动摇了小农经济的统治地位

    C.有利于商业航海技术的提升

    D.体现了重商主义思想的传播

  • 23、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如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毫无疑问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由此可知,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工业的发展,就其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来说,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的历史。”材料意在说明(     

    A.工业革命发生以前,中国江南的经济水平并不落后于欧洲

    B.中国手工业生产一直领先于世界

    C.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发展迅速

    D.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变化

  • 24、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耱画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耱地。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该场景反映了汉代(     

    A.农民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B.生产关系革新后农民积极生产

    C.存在分工合作的集体经营方式

    D.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东汉的衰落

    (1)东汉后期统治

    ①东汉中期以后,出现________的局面。

    ②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________”。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________”。

    (2)黄巾起义

    ①原因: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②概况:184年,________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________”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

    ③结果:起义军虽然相继被官兵各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________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 26、条件

    (1)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2)西欧人在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地理知识日益丰富,__________也不断提高。

  • 27、新贸易体系建立

    (1)背景:由于战争与____,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____

    (2)过程

    ①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23国于1947年达成《____》。

    A.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B.影响: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____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②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A.宗旨: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____,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B.影响: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____,提高了生活水平;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涉及旅游、运输、教育、金融、____等12大类,服务贸易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 28、中国古代官吏制度不断演变,汉朝选官主要实行________.隋唐时期,选官用人采用________.为后代沿用。

  • 29、第一次世界大战

    (1)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英法军队与________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____争斗。其中,____是决定性战场。

    (2)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9月,双方以150多万兵力在____,德军战败,标志其____

    (3)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________,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同年,英德在____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____一方作战。

    (4)俄国在____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____,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 30、提出: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改组了__________,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 31、世界: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______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对______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英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

    (1)英国:在______、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______

    (2)法国:从______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3)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______地区。

    (4)美国:积极参与到侵华的活动中。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______

  • 32、伟大的历史人物某网友根据自己的历史认识筛选了影响中国历史的十大历史人物,并给出了评价。

    根据该网友的评价,并依据历史人物的时代先后顺序做排列,模仿示例完成填空。(选择字母代码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文学家、书法家。

    B、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文化的标志性人物。

    C、开创中国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的时代,独尊儒术影响极其深远。

    D、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道德经》是其思想的精华所在。

    E、改进造纸术,影响了人类文明传播和进程,彪炳史册。

    F、现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家之一。

    G、理学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观点。

    H、结束了三个多世纪的南北分裂,建立三省六部制影响深远。

    I、被誉为“千古一帝”,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体制下的王朝时代。

    J、结束多政权并立局面,开创了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___

  • 3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重视____,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

    (2)崇尚______,道法自然。

    (3)提倡_____,追求家国情怀。

    (4)崇德尚贤,推崇_____

    (5)崇尚______,厚德载物。

    (6)主张_______

  • 34、标志

    (1)阶级和奴隶制的出现

    ①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_____⑤→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②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_____⑥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2)国家形成:在_____⑦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3)文字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 36、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1500年往常,人类差不多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截了当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不管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依旧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什么原因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37、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1)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措施有哪些?

    (2)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意义有哪些?

  • 38、洋务运动的起讫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局限?

  • 3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请回答: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主要标志是什么?

    (2)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新式交通工具分别是什么?

    (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