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四川泸州高考三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非常渴望投身到这项惠及众多山区孩子的活动中,为山区孩子也能搭上信息时代的列车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

    B.九年级家长会上,家长代表王丽女士的讲话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家长就“如何做好家校配合”这一专题踊跃发言。

    C.班主任王老师因病请假半年,教物理的陈老师说:“一个班不能没有班主任,我愿意屈就班主任一职。”

    D.王晓川同学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说道:“奶奶,您老身子真硬朗,今年高寿?”

  •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超大城市,人群多样化,需求多样化,政府要殚精竭虑,以更细致的民生工作,更精准的民生政策,满足民生需要。

    ②当前人工智能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中国崛起为全球人工智能强国,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中美竞争已成掎角之势

    ③刘秉润说:“中国草根足球队数不胜数,资源遍地,但缺乏组织,一盘散沙。”他纵横捭阖,创建了中国城市足球联赛。

    ④他厌倦了在一线城市的打拼生活,计划在未来五年中放下一切,去遥远的南方小城做一个闲云野鹤

    ⑤初春时节,湖南油菜花节开幕,田野间的油菜花竞相绽放,春意阑珊,吸引游客徜徉花海,感受春天里的田园之美。

    ⑥最近,某武打明星去西藏参加活动的照片被曝光,他那老态龙钟的模样,让人们不由得为他担忧。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 3、将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①惨淡经营    ②华美铺张    ③高瞻远瞩    ④有条不紊

    学者说:“未来”是指在我们视野之外的明天,“将来”是在我们掌握之中的明天。将来是沉稳的,未来是炽烈的;将来是简明扼要的,未来是         的;将来是务实的,未来是缥缈的;将来是         的,未来是浮想联翩的;将来是殚精竭虑的,未来是         的;将来是         的,未来是举重若轻的;将来是可以揭秘一览无余的苫布,未来是永远在夜空闪烁不可触及的星巢。

    (选自《毕淑敏散文》)

    A.③②④①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

  •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说“听得见的 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

    A.音乐与其直接流露情感,不如稍加含蓄。

    B.音乐越含蓄不露,越令人感到和平愉快。

    C.艺术的无言之美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

    D.艺术的滋味应当留给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 5、明哲想写一篇关于“鸿门宴”的报告,除了《史记》,他在图书馆中还看到下列图书:

    甲:《左传》

    乙:《汉书》

    丙:《战国策》

    丁:《三国演义》

    戌:《世说新语》

    己:《资治通鉴》

    庚:《吕氏春秋》

    辛:《通鉴纪事本末》

    其中能找到最多相关资料的是(   )

    A.甲丙戊 B.甲己庚 C.乙丁辛 D.乙己辛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座城市的情深意长

    常克

    ①离开广元,心头回味的是一片芦苇荡。四川广元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剑门雄关、昭化码头等古迹,也有现代化的闹市繁华,但我心头久留的,却是那片连绵的芦苇荡。

    ②从雄奇峻峭的剑门关回到广元城区,朋友们决定去逛逛最热闹的老街。司机很热情地对我们说,这个地方叫上下河街,广元的商业中心,就是这里了,现在才八点来钟,正热闹。

    ③人来人往,霓虹灯光芒四射,广元的老城闹市区,这个时间正欢快得手舞足蹈。转悠几条街,眼睛渐渐有些倦怠。正想回宾馆,有朋友往前一指说,前面好像到嘉陵江边了,过去看看。我们漫不经心越过街区,走下临江护堤的石梯。宽阔的嘉陵江奔涌而过,而我们第一眼看见的,居然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芦苇荡,黑压压的,在夜色中犹如浓墨泼洒,波澜壮阔,妙不可言。那一瞬间,我们都惊呼起来。

    ④那芦苇生得实在有气势,高出人大半头,估计得有一两公里长,顺着嘉陵江岸一直延伸。显然是经过了精心布局,一条弯弯曲曲的木板栈道,就在芦苇丛中穿过,若隐若现。可以想象,逢入秋或春花烂漫,这一片芦苇荡中,当有多少人流连,一拨拨来,一群群去,看花絮如雪,听江声杳渺,蒹葭苍苍,在水一方,何等闲适旷达!

    ⑤疑问也正在于此:这么好的芦苇荡,印象中应该生长在城市外围,或者乡村的湖塘、远山的田垄、人迹罕至的荒郊……此时此刻,在城市的核心区,如此喧嚷的通衢,居然也能“遇见”,大感意外。

    ⑥再转念一想,城市芦苇荡,这个题材应该不止临江铺设景观那点事。貌似草叶几枝,实则四两拨千斤,神来之笔。

    ⑦什么叫城市的情商?这就是!

    ⑧越来越多面貌雷同的都市,繁华无处不在,久之倒觉得乏善可陈。宝马香车高厦丽楼早就不是话题,缺的是钢筋水泥之下的那份体贴,那种淡淡的笑意——姑且称作城市的情商吧。正如一个人,纵然锦衣玉食雍容华贵,但老正襟危坐,也就索然无味矣。

    ⑨体现城市情商者,不一定浓烈惊艳,也不一定成为地标,但一定亲切柔软,能够让人放松下来。入则芳草萋萋,别时落霞与孤鹜齐飞,求的就是那种意境。

    ⑩城市情商对应出城市格局。有情商的城市,一定是有人情味的,格局断不会小。格局说到底,讲的是亲和力,讲的是以点带面,讲的是对他人的接纳和激励。城市有情商,才会让人觉得日子越来越滋润,心里头多半都月色溶溶或者遍地阳光。

    回到家乡后专门查资料,才知我们眼里那一湾芦苇,应该叫巴茅,只是和芦苇长得极像。巴茅居然可以变身为城市景观!难以想象,2014年5月长廊竣工之前,那一带曾是荒芜的河滩,乱草丛生,一地垃圾。建一处临江长廊,本可以有更多奇花异木的选项,但广元选择了长在山沟里的巴茅,实际上就是选择了诗与远方。这个创意足够“极简”,也足够有情商。

    有情商,是城市之幸。到过重庆的人,会觉得重庆地铁和轻轨特别好玩,它们在山峦起伏的城市中纵横捭阖,或上天,或瞬间入地,被形象地比喻为三百六十度立体魔幻现实主义效果,已成为外地游客玩转山城的必修课。让人觉得特别贴心的是,每条线路的颜色都有对应表现和形象命名,比如三号线是琉璃蓝,五号线是浅葱蓝……不同站点外立面的设计也各有表现的主题,比如牛角沱站是时光隧道夜景主题,江北机场站是青花瓷中国风主题……坐一趟地铁或轻轨,就是一次轻盈但熨帖的文化分享,心灵总有几分得了抚慰的感动。

    被一种城市的温情折服,可能缘于某处景致,也可能得自重新唤起的某种民俗民风……只要用心,城市便可暗含情商。一场全民阅读活动,湖北十堰市从2000年坚持至今。通过各种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读书把越来越多人联结在一个幸福的点上。这座城市也许没有想到,不经意间,他们同样诠释了城市的情商。

    让城市温暖起来,无须轰轰烈烈。每一种安顿都来自家园的呼唤,那些让人嫣然一笑的都市情愫,无论白天黑夜,会在心头热乎乎地弥漫。就像芦苇或者巴茅,生在水乡泽国深山老林,那叫本色;生在闹市区,那就有了表情,会笑,会唱歌,会舞蹈,会流露出一座城市的情深意长。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中说“离开广元,心头回味的是一片芦苇荡”。第②~⑤段写了芦苇荡的波澜壮阔令人惊呼、芦苇荡的精心布局令人产生美好的想象、芦苇荡地处城市核心区的构思如神来之笔令人意外,从而回答了为何“回味的是一片芦苇荡”。

    B.文章最后三段写了无须高大上,只要用心,极简的创意也能让城市有情商;设计城市设施时,贴近人的心灵,分享城市特有的文化;用心让城市有家园的温暖,城市便暗含情商,交代了一座城市怎样才能具备情商。

    C.广元城建造临江长廊时,抛弃了“雍容华贵”“浓烈惊艳”的奇花异木,而选择了长在山沟里的巴茅,这一举措表明保持自然、因地制宜,体现了城市的情商。

    D.作者将广元热闹非凡的老街与妙不可言的芦苇荡、荒芜河滩与充满诗意的临江长廊做对比,把重庆、十堰与广元相提并论,突显了人文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作者离开广元后的心头回味写起,强调了芦苇荡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并借以暗示他对广元历史古迹和繁华闹市的不屑,设下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第④段句式整散结合,灵活自由,很符合广元城市特色,同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描述了芦苇是何等吸引人。

    C.文章叙述作者一行在老城闹市区闲逛时,强调“眼睛渐渐有些倦怠”“漫不经心越过街区”,目的是为下文写芦苇荡的波澜壮阔蓄势,更好地表达内心的震撼之情。

    D.作家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够不断有所收获。这篇散文就是作家常克深入广元城市,通过写广元城市的特色,作者表达了一个城市要有情商、要有自己特色的观点。

    【3】文章最后一段以芦苇(巴茅)结尾,有何作用?

    【4】如何做才能让一座城市情深意长?试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却“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大为不同。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简练优美的句子写出了山间四季之景让人乐趣无穷。其中,描写春夏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与其他人并无不同,然而最终超过了一般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善用比喻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其中 “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了乐曲终止时富有特点的声音。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又不失洒脱达观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述时间不等人,从而表达了诗人要实现理想的紧迫感。

    (2)古人创作时,常常借鉴前人妙语,写出自家新意,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就借用了《荀子》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阐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治国道理。

    (3)正像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林的绝美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

    (2)范仲淹《渔家傲》中的“__________”,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__________”,都用到了“角”这一意象。

    (3)荀子《劝学》中,用“蚓”和“蟹”作对比,先天条件不足的蚯蚓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而螃蟹“__________”却“__________”,是用心不专一的缘故。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周瑜英气勃发、指挥潇洒自如的神态。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这首诗歌(见课文),完成下面小题。

    1开头“红烛啊,这样红的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2自读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不是矛盾?

    3怎样理解“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4第五至第七节你认为写了“泪”的哪些内容?

    5怎样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书黄子思①诗集后

    苏轼

    (1)予尝论书,以谓钟、王②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2)至于诗亦然。苏、李③之天成,曹、刘④之自得,陶、谢⑤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诗论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3)闽人黄子思,庆历、皇佑间号能文者。予尝闻前辈诵其诗,每得佳句妙语,反复数四,乃识其所谓。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予既与其子几道、其孙师是游,得窥其家集。而子思笃行高志,为吏有异才,见于墓志详矣,予不复论,独评其诗如此。

    (注释)①黄子思:黄孝先的字,宋代诗家。②钟、王:书法家钟繇、王羲之。③苏、李:西汉的苏武和李陵。相传苏、李离别互作诗赠答,为五言诗之祖。④曹、刘:曹植,刘祯,建安时代杰出诗人。⑤陶、谢:陶渊明、谢灵运。⑥二十四韵:司空图(字表圣)的诗论名作《二十四诗品》,把诗的风格分为二十四种类型,每目皆用四言韵语写成。

    1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______米芾合称“宋四家”。

    2第②段划线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3文中第②段“梅止于酸,盐止于咸”是苏轼引述司空图论诗的大意,司空图原文为: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盐),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

    可见,司空图是用辨味来说明好诗应该_______文中与此意思相同的一句是____

    4本文是为黄子思诗集写的论诗的跋文,提出了__________的观点。

    5本文旨在论诗,而开头却“论书”这样写的作用是。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一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毕业成绩优异,但在德国求职时却屡屡被很多大公司所拒绝,选了一家小公司,没想到仍然遭到了拒绝。这位留学生很纳闷。一个德国公司的老板给他看了一份记录,原来这位中国留学生在乘坐公共汽车时曾经被抓住过3次逃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