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仿写句子。(6分)
例:小明是我们班的班长。
我们班的班长是小明。
(1)我们的学校是晨阳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2)鸟儿在枝头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3)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按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无水不文章。
2.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
3.危楼高百尺,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
5.树高百尺,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后,你一定知道这几位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吧!写一写。
(1)蒲公英妈妈靠_________传播种子。
(2)苍耳妈妈靠_________传播种子。
2.学了《坐井观天》一文之后,我想对井底的青蛙说:“__________。”
3.清风明月本无价,___________。
4、找出每组划线字中相同的部分,再写一写。
(1)公鸡 黄鹂 天鹅
这些字里都有_____,这样的字我还知道:_______。
(2)孔雀 大雁 老鹰
这些字里都有_____,这样的字我还知道:_______。
我发现:带有这两个部分的字大多与______有关。
5、比一比,再组词。
被(_____) 士(_____) 令(_____) 战(_____)
披(_____) 土(_____) 今(_____) 站(_____)
6、拼一拼,写一写。
yánɡ shù zhuàng dà mù mián ɡuì huā huà shí
7、“狐假虎威“是一个含动物名称的词语。 _____
8、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我猜“遥”的字义可能与行走有关。________
【2】“白日依山尽”中的“白日”是白天的意思。_______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三千尺”是虚数,“九天”指天的最高处,两个词语都说明了瀑布很高。_______
9、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前腿,再长出两条后腿,然后尾巴变短,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
10、回忆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遇到问题时,要积极动脑筋解决。______
【2】从玲玲的故事中,我懂得了:我们要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______
【3】小作者感受到睡梦中的妈妈好美丽,好温柔,感受到妈妈好累。______
【4】“路人借问遥招手”的下一句诗是“侧坐莓苔草映身”。______
11、读下面的寓言故事,完成练习。
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想把它偷走。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他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用“ ”画出来。
【2】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A. 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B. 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12、阅读短文。
乌鸦兄弟
①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窝里。
②有一天,窝破了一个洞。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结果谁也没去修。
③后来洞越来越大了。大乌鸦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窝都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小乌鸦想:“这一下老大一定会去修了,窝都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结果又是谁也没有去修。
④一直到了寒冷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飘落。乌鸦兄弟俩都蜷缩(quán suō)在破窝里,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大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二一定耐(nài)不住,它会去修了。”小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大还耐得住吗?它一定会去修了。”可是谁也没有动手,只是把身子蜷缩得更紧些。
⑤风越________越________,雪越________越________。
⑥结果,窝被风吹到地.上,两只乌鸦都冻僵了。
【1】请在文中第⑤段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2】小明读到第4段,发现自已不认识“蜷”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蜷缩”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兄弟俩都不去修补窝的破洞?( )
A.他们都不会修破洞。
B.他们都在等对方去修窝的破洞。
13、课内阅读。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不信你就仔细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马虎——______ 细心——______
【2】“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
【3】选文告诉我们______
①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
②要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14、阅读小木屋(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我们从山上砍来柳条,可是不知道怎么个编法。正在这时候,朱德总司令来了,他问我们:“你们砍这么多柳条是想编箩筐吧?要不要我来当老师,教你们编箩筐?”
“要,要!”我们高兴得跳起来。
朱总司令笑呵呵地动起手来,我们围着他边看边学。朱总司令编得又快又好。
这天,我们每个人都编了一个箩筐,编得不好。可是朱总司令却表扬我们:“不错,不错,学得挺快嘛!”
从那以后,行军、打仗,不管走到哪里,我们一有空就给老乡们编箩筐。一编箩筐,我们就想起和朱总司令在一起的日子。
(1) 朱总司令为什么教孩子们编箩筐?
(2)我们编的箩筐和朱总司令编的箩筐有什么不同呢?
(3)我们编的箩筐不好,为什么朱总司令还要表扬我们呢?
(4)“一编箩筐,我们就想起和朱总司令在一起的日子。”表达了我们怎样的感情?
(5)读句子,学说话。
我们从山上砍来柳条,可是不知道怎么个编法。
可是
(6)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 )总司令教小朋友们( )的故事
15、课内阅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着草鞋,□着斗笠,□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山。白天挑粮□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1】选择合适的动词填空,
爬 挑 穿 戴
【2】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用的那根扁担藏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朱德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写句子。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不用治。
①说出的话难道可以反悔?________
②字典不正是我们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________
③有几个虫子怕什么!________
17、仿写句子。
(1)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
(2)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象到底有多重?
___________到底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例:漂亮的衣服
(________)的眼睛 (_______)的头发
例:一只海鸥
一(_____)鱼塘 一(_____)翠竹
一(_____)海鸥 一(_____)稻田
18、给词语排排队,组句子(有几个组几个),并比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球拍 好用 这个 不 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表格内容做题。
小学生阅读计划表
年级 | 学期合格阅读量 | 学期优秀阅读量 | 每天应达阅读量 |
一年级 | 2万字 | 3 万字 | 150 字 |
二年级 | 3万字 | 4 万字 | 250 字 |
三年级 | 20万字 | 23万字 | 1500 字 |
四年级 | 25万字 | 30万字 | 2000字 |
五年级 | 45万字 | 55万字 | 3500字 |
六年级 | 55万字 | 70万字 | 4500字 |
【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数据,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每天的阅读量不能少于多少字?( )
A. 150字 B. 250字 C. 1500字
【2】根据上面表格中的数据,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每个学期的阅读量多少字才算优秀?( )
A. 3万字 B. 2万字 C. 23万字
【3】根据上面表格中的数据,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每个学期的阅读量多少字才算合格?( )
A. 25万字 B. 55万字 C. 45万字
20、看图写话
仔细观察图片,小猴和刺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想一想,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