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汕头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先解释加点的字或者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好雨时节,当春乃发生

    知:________   发生: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红湿处:__________   锦官城: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积累与拓展。

    (1)“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请你再写出2个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神话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鲲鹛展翅中的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________,传说鲲后来变成一只大鸟,名字叫________。由此产生了一个成语叫________,用来比喻前程远大。《庄子·逍遥游》中是这样说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全神___    ___意足    迎风___    孤芳___

    ___有味    威风___    ___会神    襟飘___

  • 4、补充词语,并按要求选词填空。

    能歌_______舞  _______心所欲  天_______海角  无_______于事

    _______意扬扬 垂头_______气 头晕目_______ 追根求_______

    1.找出里面的一对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

    2.不久,她就感觉_______,在沙发上躺了一会儿也________

    3.她是艺术学校的毕业生,________,只要你给题目,她都能_______的表演。

    4.就算到________,他也要________,找到答案。

  • 5、理解型默写:

    1.《木兰诗》中反映木兰出征路线,征程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神速的几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木兰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寒 食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词语。

    (1)春城:_____ (2)御柳: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写的内容和节日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节日的诗句,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凉州词》,回答问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线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戚继光《马上作》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王昌龄《从军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李白《塞下曲》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1默写古诗。

    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  )

    A.江上风景美 B.江上鲈鱼美 C.江上一叶舟美 D.看渔民打鱼

    3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15)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弹玻璃球,青年时玩纸牌,中年时打麻将,家产都败光了!如今什么都没有了,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着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流浪汉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次青春,我一定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只要你好好努力,你就能获得真正的生命!”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过的话,便向自己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他看到几个孩子弹玻璃球,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起来。他仍然按照老样子生活:弹玻璃球、玩纸牌、打麻将……到了中年,他又懊悔地哭起来。

    正巧,他又碰到了时光老人。 他“扑通”一声跪下,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次青春。我做了一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

    返老(  )

    A归还。 B.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C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

    (  )A试图发现。  B.向前伸出。   C.看望。

    2把文中画线部分换成两个成语写下来。(2)

    (      )(      )

    3他仍然按照老样子生活”中的“老样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

    4我做了一件蠢事”中的“蠢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说这件事是“蠢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5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中的“真正的生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6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片段,回答问题。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多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本文段选自课文__,作者是丹麦作家__,我还读过他的作品,例如____

    2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3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作者为什么写她带着微笑死去呢?选择正确的解释(   

    A. 小女孩把死去认为是跟着她奶奶一起飞到天堂去,说明小女孩死前还这么天真、幼稚,这样渴求幸福。

    B. 小女孩无知、迷信,不知道她的幻想会落空,说明她死得悲惨。

    C. 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点儿幸福、快乐,她只有把对幸福的追求寄托在死去的奶奶和根本不存在的天堂,她死得这样悲惨,这样令人同情。

    4读了这则语段,你有什么体会,你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冷了再说。”老王还在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搁下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寒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吹进室内,老王还来不及答话,打了个大喷嚏。

    母亲听到儿子的喷嚏声可急了□已经感冒了吧□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老王赶紧截住母亲的话:“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老人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却忘了匀一些给住在北风起处的故乡的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愣。

    【1】给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急忙——______ 到达——______ 挂念——______

    【3】给带框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 )

    A.拉

    B.牵涉

    C.挂念

    【4】短文已用“//”分成三段,第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题目,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母亲的电话

    B.父亲的唠叨

    C.牵挂

    D.电话

  • 12、阅读理解

    人脑的潜力

    ①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②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③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却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④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前苏联学者依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______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______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⑤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⑥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⑦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低等动物突触比较少,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几十个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有500多个突触;人的每个神经元与1000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的大脑解剖表明,他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1015个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⑧再其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⑨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做出伟大的贡献。成就决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1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中的“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入第④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才…… B.只要……就……

    C.如果……就…… D.因为……所以……

    3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的科学根据是______(选最合适的三项)

    ①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②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

    ③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

    ④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

    ⑤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⑥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

    4对⑥⑦段说明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刺猬大脑中有几十个突触,老鼠大脑中有500多个突触。

    B.人的大脑中有1000亿个突触。

    C.列宁大脑中有10个神经元。

    D.大脑中突触数量越多,人或动物越聪明。

    5再读第⑦段,圈画相关的句子,写出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再读第⑥段,加点的词“一般认为”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这个纪念日值得全世界铭记

    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年轮,连接着昨天、今天与明天。2019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纪念日。74年前,中国人民在历经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南京大屠杀、731细菌战、“三光”政策……那是人类历史上的至暗时刻;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大捷等战役,是千万中华儿女在面对深重灾难时的奋起反抗、共克时艰。站在抗战胜利74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忆那场持续了14年的血与火的战争,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史为鉴,珍爱和平,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未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英勇先烈以及他们创立的伟大功勋,值得被永远铭记。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率先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以身许家国,汇聚成了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用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铸就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功勋。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战胜黑暗、进步必将战胜反动这一颠扑不破的道理,值得被永远铭记。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千千万万的人民陷于水火之中,饱受兵燹之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反对侵略、捍卫和平的正义战争,最终取得伟大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如今,任何否认侵略战争性质、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逃避侵略战争历史责任的言行,都是对历史的背叛、对正义的亵渎,必然为众唾弃。回望历史,我们要延续和发展抗战胜利昭示的正义力量,用正义的灯塔指引人类航向。

    战争有多残酷和惨烈,和平就有多不易和珍贵。当今世界仍有硝烟升起,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里,走进那段战火纷飞的记忆,翻开一张张哀鸿遍野的篇章,历史用事实告诉我们: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这样的认知,应该超越国界、肤色、语言、信仰,深深镌刻在人类的集体记忆中,成为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共识。

    历史不能忘,也不敢忘。今天,全世界人民共同纪念这个胜利的日子,缅怀为了人类和平与发展、民族解放与独立义无反顾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更要懂得从惨痛的战争中吸取教训,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赓续传承英雄的光荣事业,永远将战争的恶魔关进笼子里,让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与正义的光芒闪耀寰宇。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日是( )

    A.10月1日

    B.8月1日

    C.7月1日

    D.9月3日

    【2】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深重灾难”指( )

    A.自然灾害。

    B.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大捷等战役。

    C.饥饿、贫穷。

    D.南京大屠杀、731细菌战、“三光”政策等。

    【3】下面对作者写作目的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年轮,连接着昨天、今天与明天。

    B.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率先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C.全世界人民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让和平与正义的光芒闪耀寰宇。

    D.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义战争。

    【5】.第三自然段中,画“ ”的“巨大的”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我们该如何铭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感悟

    钱被刮跑以后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

    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老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不对!”老人的话还没说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 谁还没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文中方框内应填写的标点符号是:______ _______ _______

    【2】根据下列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1)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_______

    (2)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________

    【3】文章选材新颖,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明,多处运用神态描写。当有人喊抢钱时,老人_________;当发现钱对不上时,老人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篇记叙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请按叙述顺序填空。

    掉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句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章的最后,“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作者要表达什么中心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训练。

    (1)我们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要求。(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

    (2)爸爸对小明说:“今天你跟我去奶奶家一趟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3)听了这话,他愤怒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

  • 16、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

    (1)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来我家住几天。”(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能破坏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孙杨获得奥运会游泳冠军,我非常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下列句子改成字句和字句。

    1.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洁工人清理掉了一堆堆的垃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木兰爹的年纪大了,弟弟还小。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的武艺好,一定能得胜归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花将军英俊威武,怎么可能是女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食指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比大拇指复杂。(用划线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过几天的奋战,大火被我们扑灭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幅壁画是现存的最早印证张骞出使西域这段历史的绘画作品。(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脸上显现出神色。(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我们依恋长江。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懒狮子说:我爸爸妈妈是森林里的大王。靠他们,我就能生活得很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张老师对吴明说,请吴明明天陪他去一趟图书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难道肚子不会长虫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天地。

    六年时光匆匆流逝,忘不了,那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忘不了,那一首首心中的歌;忘不了,和蔼可亲的老师;忘不了,手足情深的同学;尤其忘不了——哺育我的美丽的母校!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留下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1.《 ,我想对你说》 2.《难忘的小学生活》

    要求:①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不写错别字。

    ②内容具体,重点突出,有真情实感。

    ③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