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宋国(sòng) 耕田(gēng) 解释(shì)
B.恼怒(nǎo) 谦虚(xǖ) 懦弱(nuò)
C.皱纹(zhòu) 抱怨(yuàn) 逼近(bī)
D.遵循(xún) 忙碌(lù) 生涯(yá)
2、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姿势(shì) 饱胀(zhàng) 花瓣儿(bànr)
B.莲蓬(peng) 衣裳(shang) 胀裂(zàng)
C.挨挨挤挤(ái) 花骨朵儿(gū duor)
D.闲散(sàn) 木杆(gān) 似的(shì)
3、给下面诗句中带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序号)
【1】春风送暖入屠苏( )
A.地名 B.美酒
【2】千门万户曈曈日 ( )
A.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B.傍晚的太阳
【3】总把新桃换旧符 ( )
A.桃花 B.桃符
4、下列词语中量词使用错误的是( )
A.一( 乘 )轿子 一( 面)红旗 B.一( 家 )店铺 一(幅 )画
C.一( 辆 )车 一(匹 )马 D.一( 条) 桥 一( 只)毛驴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小河 一( )城墙 一( )太阳
一( )乐园 一( )贝壳 一( )房子
6、填空。
“守株待兔”一词中的“株”是 _____的意思,“待”是 _____的意思。“守株待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比喻那些 _______________的人。
7、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附近——(_______) 整齐——(_______) 激动——(_______)
雪白——(_______) 急促——(_______) 善良——(_______)
8、看拼首,写词语。
guǎng fàn qiān xū shè jì biàn bié chuán rǎn
zǒu láng yuán rùn wēi xiǎn wēi wǔ zhān jiāo
9、阅读
耍龙灯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mín míng)间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zā zhā)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龙灯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龙,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非常好看!
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和重(zhòng chóng)大庆典活动,他们就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一片浓浓的东方气概。
【1】用“/”划去文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符的词语。
(1)指风雨适合农时。( )
(2)习惯和风俗。( )
(3)景象雄伟。( )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 )
(2)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寄托了其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 )
(3)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双数为吉利。( )
(4)龙灯都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
【4】简要概括第3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文章,你最喜欢哪种龙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爆竹声声(节选)
春节放爆竹的风俗一直( )到现在。爆竹的制作越来越( )了,有响一下的,有响两下的;有大如竹筒的,有小如麦秆儿的,真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持续 继续 延续 精美 精巧 精致
【2】根据意思在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_____)
(2)花样繁多,变化多端。(_____)
【3】用“ ”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
【4】你还知道爆竹的哪些种类?仿照选文,用“有……的,有……的”的句式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六点十分的爱
几年前,一位刚毕业的女孩打电话给父母,说她要去深圳一家外企应聘,并无意中提及中途或许会经过父母所在城市的一个小站。那个小站距离父母住的地方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女孩打过电话的几天后便踏上了列车。列车停靠在那个小站时是早晨六点十分,停靠时间大约十分钟。车刚停稳,女孩忽然听见有人呼唤她的名字,她探身窗外——在朦胧的曙色中看到了父母的身影。
她母亲急急忙忙地把一个用毛巾包着的大瓷缸递给她,揭开盖子,里面是热气腾腾的肉饼汤。短暂的十分钟里,她的父母几乎不容她说什么,只是那样满足、幸福地催促她一口口喝汤。
列车开动时,女孩的父母握着一个空瓷缸站在月台上向女孩挥手。女孩的喉头堵着,父母的身影远去时,她的泪水流了一脸。
她不知道父母是几点起身的,或许他们根本一晚没睡。煮肉饼汤,赶早班车——在浓黑的夜色里,他们已经为了一缸汤上路了。
是啊,有什么爱比得上夜半厨房为她而起的温暖蒸气?有什么爱比得上夜色中为她而赶路的匆匆脚步?在完全陌生的城市中,女孩觉得非常踏实。
【1】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温暖(______) 陌生(______)
【2】阅读短文后填空。
她母亲______________地把一个用毛巾包着的大瓷缸____________给她,揭开盖子,里面是________________的肉饼汤……父母几乎不容她说什么,只是那样________、________地催促她一口口喝汤。从所填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孩在陌生的城市里,为什么觉得非常踏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时间允许女孩对父母说几句话,你觉得她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 麻头 稻草 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 浸在水里搞烂成浆 再把浆捞出来晒干 就成了一种( )轻便( )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1】“鲜”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再查音节______。在文中的读音是_____,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组词为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关联词语,并此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第一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用“_______”画出写蔡伦造纸的过程的句子。
【5】此短文先总写______________,接着介绍______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_。
【6】根据选段将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排序。(写序号)
①把原材料浸在水里 ②把浆晒干 ③把原材料剪碎或剪断
④把浆捞出来 ⑤把原料捣成浆
_____________________
【7】蔡伦造纸术的发明有何意义?(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一天上午放学后,我去商店买橡皮,刚进门便不由自主向食品柜台走去。那位认识我的售货员阿姨向我招呼道: “今天可有你爱吃的功克力豆!”我没说话。那巧克力豆
好像也开口说:“我好吃极了……”我的手不由得伸进了兜里掏钱,但是想到我的打算,立刻把手缩了回来。我望了望那诱人的巧克力豆,抱歉地对售货员阿姨笑了笑,高高兴兴地离开了柜台。下午,学校举行隆重的捐款仪式,当我把积攒的钱全部交给老师的时候,会场上爆发出热烈 的掌声。我能为灾区人民做一点贡献,感到无比的骄傲。
虽然这点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表达了我的一点心意。
【1】结合上下文解词。
不由自主:
打算:
微不足道:
【2】根据短文内容,用“‖”把短文分成两个自然段。
【3】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我”不买爱吃的巧克力豆这一内容?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 照您的性子 您肯定会一拿到衣服就穿在身上 不是吗 裁缝说
②顾客说 那当然 我可不愿意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裁缝说:“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可是您( )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 )会笑话您的。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非但如此,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奖,甚至羡慕您呢。”
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于是,做衣服的事儿就算说定了。
【1】在选文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在①②句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并完成练习。
当提示语在中间时,提示语后面的标点是__________,我会写一句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句②中的加点词语,我知道了读这句话时,语速要__________(缓慢 急切)一些,表现出顾客__________的特点。
【4】读画“___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A.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想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B.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C.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承认裁缝说得没有道理
②这位顾客歪着头,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陶罐和铁罐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 )盛东西的, 并( )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在选段的第④自然段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
【2】不改变句子原意,将第⑤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中的加点词是描写神态动作的词语。从描写铁罐的词语可以看出铁罐_________;从描写陶罐的词语中可以看出陶罐___________________。
16、口语交际。
你是怎么学习语文的?有什么心得体会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像碧绿的大圆盘。(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
(2)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
(3)荷花开了。(把句子写具体,至少扩充两处)
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句子补充完整。
清晨,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芳芳有一双巧手,她会画各种各样的图案。(将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宋庆龄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学习成绩优秀,深受同学们的爱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下列病句。
(1)果园里到处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到现场来的观众大约有200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估计他这道题肯定做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并写出寻物启事。
周三下午的课外活动是三(1)班同学们的最爱。6月16日,下课铃声一响,琪琪就向唐唐挤挤眼,___________地说:“快点,迟了乒乓球室就没位置啦。”“好的!”唐唐___________地回答道。第二天,琪琪___________地说:“我的红色外套昨天落在乒乓球室,现在找不到了,怎么办?”唐唐说:“你写个寻物启事吧!”“对!”琪琪赶紧开始写“寻物启事”。
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