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再组词。
试________ 起________
式________ 启________
2、把词语补充完整。
1.( )之不( )
2.( )( )夜游
3.( )天( )地
4.责无( )( )
5.出( )不( )
6.( )名其( )
3、根据提示填写古诗词。
江南多为文人所歌咏。同样描写江南春景,杜牧在《江南春》中这样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又是这样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汉乐府民歌《江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也可见江南水乡风光。
4、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荒凉_________ 模糊_________ 幼稚________ 一声不吭_________
慈祥_________ 坚决_________ 勇敢________ 不慌不忙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子去了,_______________;杨柳枯了,______________;桃花谢了,_______________。
(3)世人若被明日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
6、课外阅读。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①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②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 )
A.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
B.憎恶,厌恨。
C.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 )
A.细小;微小。 B.稍许;略微。 C.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代的_____。体裁是___,“卜算子”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又送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的留恋,对_____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 把山比喻为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
8、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对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B.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C.十五夜:元宵节的晚上。
D.栖:鸟停在树上。
【2】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1】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西藏第一个藏戏班子用 的形式,表演 的故事、 传说,目的是 。
10、快乐阅读。
匆匆(节选)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沪 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熔 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糟 遭)啊?
【1】用“√”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汉字。
【2】模仿选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句子。
(1)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痕迹”是指 __________,“游丝样”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 ______________的痕迹也没留下,因而深深自责。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指 ______________,“赤裸裸地回去”指 ______________。
【4】选段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题。(16分,每小题4分)
沉睡的大拇指
从盖尔出生的那天起,他的爸爸妈妈就开始为他担心了。因为盖尔左手的小指旁长了根小小的第六指。
转眼间,盖尔已经三岁了,父母把他送进了幼儿园。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他回家后便眼泪汪汪地问爸爸妈妈和爷爷:“为什么我比其他小朋友多了一根指头?迪克说我是怪物。”大家都沉默了。盖尔的伤心和自卑令爷爷感到不安。突然,他的目光掠过钢琴架上的雕望。那是一尊泥塑手,那一大拇指用力地落在掌心里,爷爷像发现了珍宝似的。会心一笑,把盖尔抱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宝贝,你看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它是个小懒虫,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它就开始睡觉了,到现在都不肯起来。”爷爷边说边伸出右手,把大拇痛蜷在掌心,然后让掌心朝下,并把盖尔的右手掌心朝上,当两只手合在一起的时候,正好10个手指,不多也不少。“我知道了,您的大拇指偷懒不听话,所以我就替您长了一根手指,是这样的吧,爷爷?”天真的盖尔开心地笑了,充满自豪。小小的他觉得,这第六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它是来帮助爷爷的。
爷爷迅速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和朋友,还请盖尔的老师在班上告诉其他小朋友,盖尔帮爷爷长了一根大拇指,小朋友们非但不再嘲笑盖尔了,还佩服盖尔小小年纪就能帮助大人。
自从和盖尔说过沉睡的大拇指的事后,只要见到盖尔,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就会条件反射地蜷进掌心。时间稍长一些,右手的大拇指就会麻麻地疼,得用左手帮忙才能慢慢地舒展开。久而久之,爷爷习惯成自然,时刻把右手大拇指蜷起来,也习惯了用四根指头吃饭做事。
五年后,当爸爸妈妈要把盖尔带到医院里切除第六指时,盖尔却大声抗议:“这是我帮爷爷长的手指,怎么可以动除呢?除非爷爷的大拇指睡醒起来了。”可是,爷爷的手指五年来一直习惯蜷曲在掌心里,它已经变形萎缩,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力量,重新扳直已不可能。
当爷爷知道盖尔拒绝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找来纱布,把大拇指裹住,然后告诉盖尔。他已经动了手术,手指马上就可以伸直了,盖尔的第六指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盖尔这才听话地随父母去了医院。手术很成功,而爷爷的大拇指虽然用纱布缠了很久,但始终无法伸展。
爷等去世后,父母将大拇指的真相告诉了盖尔。那一刻,盖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因为沉睡的大拇指给了他完整的人生,还真真切切地告诉了他什么叫亲情。
【1】对第三段划横线句子的分析,下列哪一项是合理的?( )
A.表现爷爷因盖尔提供帮助而感到极为兴奋。
B.表现爷爷为消除盖尔自卑心理的急迫心情。
C.表现爷爷和盖尔的老师同学关系非常亲密。
D.表现爷爷对制造如此巧妙的谎言欣喜连连。
【2】爷爷知道盖尔拒绝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后,其内心应该是怎样的? ( )
A.感动不已 B.有些悲凉 C.平静如水 D.激情似火
【3】对文题“沉睡的大拇指”的理解,下列哪项最恰当? ( )
A.“沉睡的大拇指”其实就是多长出的第六根手指,表述很生动。
B.全文围绕“沉睡的大拇指”来写。是为了表现盖尔的坚韧性格。
C.教育人们即使善意编造谎言,也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得不偿失。
D.“沉睡”和“大拇指”相组合,形式新颖别致,突出小说主题。
【4】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部分
生命的药方
①德诺十岁那年( )输血不幸染上了爱滋病,( )伙伴们全都躲着他,只有大他四岁的艾迪依旧像从前一样跟他玩耍。//
②离德诺家的后院不远,有一条通往大海的小河,河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艾迪告诉德诺,把这些花草熬成汤,说不定能治他的病。
③德诺喝了艾迪煮的汤身体并不见好转,谁也不知道他还能活多久。艾迪的妈妈再也不让艾迪去找德诺了,她怕一家人都染上这可怕的病毒。但这并不能(阻隔 阻止)两个孩子的友谊(yí yì)。一个偶然的机会,艾迪在杂志上看见一则消息,说新奥尔良的费医生找到了能治疗爱滋病的植物,这让他兴奋不已。//
④于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带着德诺,悄悄地踏上了去新奥尔良的路。
他们是沿着那条小河出发的。艾迪用木板和轮胎做了一个很结实的船。他们躺在小船上,听见流水哗哗的声响,看见满天的星斗。艾迪告诉德诺,( )到了新奥尔良,找到费医生,他( )可以像别人一样快乐生活了。
⑤不知漂了多远,船进水了,他们不得不改搭乘汽车。为了省钱,他们晚上就睡在(随身 贴身)带的帐篷里。德诺咳嗽得挺厉害,从家里带的药也快吃完了。这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抖,他用微颤(zhàn chàn)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200亿年前的宇宙了,行星的光是那么的暗那么的黑,他一个人在那里,找不到回来的路。艾迪把自己的球鞋塞到德诺的手上:“以后睡觉,就抱着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还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
⑥他们身上的钱差不多用完了,可离新奥尔良还有三天三夜的路。德诺的身体越来越弱,艾迪不得不放弃了计划,带着德诺又回到家乡。不久,德诺就住进了医院,艾迪依旧常常去病房看他。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时病房便充满了快乐。他们有时还会合伙玩装死游戏吓医院的护士,看见护士们上当的样子,两个人都会忍不住地大笑。艾迪给那家杂志写了信,希望他们能帮忙找到费医生,结果却杳无音讯。秋天的一个下午,德诺的妈妈上街去买东西了,艾迪在病房陪着德诺,夕阳照着德诺苍白的脸,艾迪问他想不想再玩装死的游戏,德诺点点头。然而这回,德诺在医生为他搭脉时再也没有睁开眼睛笑起来,他真的死了。
⑦那天 艾迪陪着德诺的妈妈回家 两人一路无语 直到分手的时候 艾迪才抽泣着说 我很难过 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 不 艾迪 你找到了 她紧紧地搂着艾迪 德诺一生最大的病是孤独 而你给了他快乐 给了他友情 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 3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那只球鞋。//
【1】请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请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3】根据文章内容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结实(________) 厉害(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杳无音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文章第小节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6】文中已用“‖”标出划分好的段落,请简要概括第三段、第四段的意思。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回答问题。
(1)当德诺静静地躺在长满青草的地下,为什么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那只球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以《生命的药方》为标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文中的艾迪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蓝,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唠唠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蓝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达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当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了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的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的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侯,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稻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第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母亲“喜不自禁”的原因是_____;第⑦段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第④段开头写“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震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两次牵手,这两次分别是(1)__________ ;(2)________。
【4】“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5】第⑥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唯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文中也回忆了小时侯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的情景。
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是包括读者在内的大家的母亲,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C.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将炽热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平白如话,质朴无华。
D.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了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到表露了母亲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4、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慷慨:________滥用:_________
【3】“再生”的意思是________,不能再生的原因是________
【4】文段中哪一个关键句概括了这两段话的主要内容?请用“ ”画出来。
【5】读完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把”字句.
火柴照亮了小女孩的四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每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都不得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4.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17、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中队委员会的决定,我们都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肯定很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写句子。
例:工人提起来汽灯。
工人把汽灯提起来。
课间,马小朋擦干净了黑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对于盲人来说,难道他们不渴望见到红花绿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南沙群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风一吹,满山的茶树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像火一样红。(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张四十美元的罚单。(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会有一些抹不去的东西留在记忆深处。请以“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字数500字左右。